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诗书的文章 / 诗书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我的爱,已停发留在三百年前

文/依依涵烟

读一卷诗书,拌一盏青灯,执一把折扇,在经年的角落里,情亦幽幽,诗亦幽幽。豪放是外在的风骨,婉约是内在的精魂,无论是三百年前,还是三百年后,纳兰容若永远是我心中的传奇,在轮回清浅的时光里,依依念你!

--题记

流转百年,坐在时间的怀抱里,张望着,凝视着:人生若如初见,又怎能悲风画扇?就这样散落在你忧伤的情绪里,悲伤着你的悲伤。滚滚红尘,与你相遇,在"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里悠悠然,寄情于你的诗词,书写你外在的风骨,爱上你于我本身就是一场梦里的梦。

在江南的小巷里,我与你迎面走来,也许我就是那红装一点的沈苑,同你月下独奏"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的凄凉。也许我就是你众位红颜中最懂你的那个人,你静立窗前,遥望一帘风月闲,愁眉紧锁,目光哀婉,你在思念着何人?想念着何人?我轻轻的走进,一眼万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原来你的情早已散落在水云间。

夜深千帐灯,你静静的坐在那里,左手执卷,右手挥墨,独自话寂寥,原来"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思念,亦如我念你时的心情。今夜,携一缕月华,送去这场踏古百年的爱。

柔情的眼波,碎了的心,我的爱,于指尖。我在这里,你却在那头,这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明明天涯不相识,却依然有所交集。

你是古风中的多情郎,少女心中的白月光,你更是我今生无法触摸的极限,你多情浪漫,你儒雅风趣,你才华横溢,你将世间的美好于一身,我愿意,为你擦拭孤独的泪水,给你一个温暖的臂膀,那回荡的声音,是爱。我愿意一直做你隔世的红颜,念你,想你,知你,懂你。

一生一世一双人,一山一水一年华。

多情自古纳兰词,莫道芳时容易度。

轮回,不知有了几回。而我的爱依然停在三百年前。你虽如烟花,美而易逝,可短暂的时光依旧把你印在我的脑海,不要道雨歇微凉,更不要去想十一年的梦,因为你就是我的十一年。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与你邂逅,又怎能不是一番美好?谈一曲轻音,画一纸墨画,你的音容笑貌深藏心海。在飞逝的流年里,守望着你清淡的生活,在时空的一边,许你一世安稳,岁月静好!

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刘绍义

“读诗使人灵秀”,这是哲学家培根说的。其实,不单单是读诗,读所有的有益书,都能使人灵秀,不然,咋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呢。

大千世界,冗长人生,常常弄得我们神不守舍,甚至浮躁困惑,此时我们如果静下心来读一段古训圣语,心中的焦虑就会淡化,胸中的狭隘也会融解。《陋室铭》能给我们心胸和气度,《诫子书》能给我们亲情和警醒,《岳阳楼记》更会让我们变得高尚和无私。不知不觉间,烦躁的心境就会开朗,紧张的精神就会松弛。

语言美韵律美也好,情景美艺术美也罢,只要读了,这些锦绣文章就会让我们有所领悟,甚至忘怀萦绕的惆怅,斩断固有的烦恼,就会让我们沿着阶梯文字的平台,走过窄窄的小胡同,走过细细的独木桥,走向一片豁然开朗的艳阳天。

“开卷有益”,读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聪明,不单单是智慧,不单单是命运,还有我们的气质。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书,都可以养的。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从书中汲取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气,这种气,激荡着我们的血管,充盈着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影响着这个世界。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读天下好书,养浩然正气。战国时期的农夫宁越,发奋读书,十五年后终于成为一个饱学之士,就连大名鼎鼎的周威王也拜他为师,你说豪气不豪气。

不读书,何来灵气,何来前途。很多人光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了,但他们哪里知道比尔·盖茨9岁就已经读完了大部分的百科全书,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通,就是在计算机软件行业几十年艰苦创业中,如果比尔·盖茨不读大量的书籍,也是难以立于不败之地的。没有了事业,还哪有气可言。

尼克松说得好:“我所有认识的伟大领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是的,只有胸中有了知识有了书,才能让你有对老百姓的平和之气,才能让你有对假丑恶的浩然正气。

三昧PK三味

文/张天野

汉语里有些词汇十分类似,比如三昧与三味。这俩兄弟简直像一对孪生兄弟,不仅字形相像,都和三字搭档,而且连发音也相似乃尔。一不留神,你就把它们用混了。

少时读《西游记》,发现三昧真火很神奇,本领高强的悟空碰上这把火,就没了主张。只是当时眼拙,把三昧看成三味,心想这可怕的三味不知是咸、苦、酸,还是甜、辣。上学时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留心又把三味看做三昧,琢磨鲁大师真有福气,上私塾就能学到喷三昧真火这样的大本领,呵呵。事实上,不单笔者搞错,许多朋友也会混淆,常见有纸媒、广播、电视里有人把个中三昧、其中三昧、书中三味张冠李戴。那究竟三昧和三味有何区别呢?

我们先看三昧。三昧其实是外来语,它源自佛经里的梵语Samādhi,是其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则为正定。其意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后人们用它借指事物的要领和真谛。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三昧这句外来语也风靡起来。《唐国史补》卷中讲:“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说怀素夸口自己得了草圣张旭书法的真谛。陆游也有诗云:“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至于《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三昧真火则是道教的术语,可见佛道两教也不是水火不容,而是互相渗透啊。

至于三味出现得很晚,是古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宋代李淑在《邯郸书目》里说:“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鲁迅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三味书屋可能就跟这种书法有关。但也有其他说法,譬如寿镜吾之孙寿宇先生就认为三味实乃“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是三味书屋开办的宗旨。

不管怎样,三味的应用范围很窄,只有说读书时才会用到。古人很可能是从三昧这个词里细细体味,才去掉一条短横,妙笔生花地创造出三味这个词来。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