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峡谷的文章 / 峡谷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鸟群飞过峡谷

文/鲍尔吉·原野

从山顶往下看,峡谷飞过的鸟像一群鱼游过白雾的河流。

鸟脊背黝黑,张开翅,伸出尖尖的喙。

高山顶上草叶凛立。所有的草都趟过云的河流,被云抱过又松开。山顶的草了望三十里外的风景。

鸟群飞过峡谷,像钻进山的口袋。悬崖的野花数不胜数,孤松的松叶是一把梳过流云的木梳。

鸟逆风而飞,气流裹着水的湿意,天空的蓝色只剩下最后一层。蓝的背后,清白无尽。

鸟群像从山顶洒下的一簸箕树叶,树叶在风里聚首,重新攒成一棵树。

高山高,风吹走了山顶多余的装饰之物,石头缝里没有泥土,只有树,低矮的松树扶倚巨石,被风搜索过的山顶,野花贴着地皮,花瓣小,如山的领子的纽扣。

山顶见不到鸟栖,如同见不到野果和草籽,岩石在风中眯起眼睛,鸟粪早已风干。我在山顶发现一只踉跄的野蜂,它老了,或醉在蜜里,翅膀零落如船桨,仿佛想用这只桨支起不中用的带黑道的身躯。劲风的山顶竟飞来一只野蜂,鸟飞低于峡谷,野蜂是怎样飘上来的呢?

鸟在峡谷里飞,像在隧道里赛跑。风把隧道挤出裂缝,逆风的鸟,翅膀集合着满舵的力量。从生物生理学说,胸大肌在鸟的身上占了最大的比例。鸟的胸肌牵拉翅膀,一升一拍,力量比人做单杠的引体向上大百倍。

小小的鸟都是力量家。啄木鸟用喙敲击树的力量有几十公斤,鸟的双足从树枝弹跳起来,力量有十几公斤。没有弹起的高速,鸟飞不起来。鸟身上没有赘肉,它们不贮存脂肪。最可喜的是鸟的羽毛,那是一片压着一片的花瓣,如绣上去的清朝官服的补子,是仿生学家至今没有研究清爽的防水防寒的系统工程。

山顶的野草只有短短的叶。趴在石头上。在风里,它们习惯于匍匐的姿态,人间叫低调。自然界的事物没有一件不合理。没有哪种动植物违背环境伦理而高调,它们不会无理由地高大、绚丽、尖锐、臃肿或苗条;它们不做不近情理、不知好歹的事,它们不是人。山顶的石头如桌如凳,宛如待客之地,常来坐的只有白云。

白云携二三子,来这里歇息,或晤谈。人想象不出云彩在一起谈一些什么话,如古人人云亦云。去白云坐过的石凳上坐一坐,有成仙的意味。凡此类可以成仙之地,风都大,裤子呼啦呼啦灌成两个面口袋,头发如水草朝一个方向漂,耳朵里灌满风声。那么,成仙之后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成,风太大。站着趴着都不适宜,看书唱歌也不适宜。成仙需要一般人不具备的坚强。小鸟都不想成仙,从峡谷飞过去,像一群鱼。

春到锦里沟

文/熊阳生

喜欢一个地方,往往是从名字开始的。初次在网上看到“锦里沟”这三个字,遥想那定是一个山清水秀、沟壑幽幽、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令人心驰神往。

匆忙的脚步总挡不住内心的向往。五一假期,几位朋友相约去锦里沟。有人相伴,自然可以同去。

锦里沟地处武汉黄陂北部蔡店乡境内,范围涵盖张河村和道士冲村。清朝雍正年间,因“改土归流”鄂西恩施州宣恩县忠峒土司迁至于此,经过近300年的发展变迁,拥有大量的土家山寨。锦里沟由环湖风情体验区、峡谷游览区和寨王文化展示区三个部分组成。游线全长12公里,是武汉市唯一的土苗文化风情旅游区,也是最大的自然山水度假区。

春到锦里沟。一进大门,五颜六色的风车琳琅满目,似乎在欢迎每一位游客的到来。翻过寨门,经过一座小山,山湖美景,尽收眼底,赏月湖便扑面而来。湖面波光粼粼,游艇来往穿梭;四周山环水绕,重峦叠嶂;滨湖栈道游人如织,樱花、桃花、杜鹃次第开放,土家阿妹撑着红纸伞,站立船头,浅笑盈盈,招手示意,让游人顿生浪漫情意,醉倒在这漫漫长堤。

有湖便有桥,有桥便有岛,有岛便有庙。赏月湖因赏月庙得名,庙旁还有月光桥、月湖岛。月明之夜,月光皎洁,湖面洒满银光,忠孝王田璋率家全迁,背井离乡,定会独立湖边,触景生情,托明月千里寄相思。

长堤尽头便是月光桥。月光桥下飞瀑流响,声声不息;星光堰里湖水如镜,水上自行车游弋如飞;廊桥上游人或休息,或观景,或转乘,或步入神奇美丽的锦里沟峡谷。

锦里沟峡谷是锦里沟第二大景区。峡谷全长6公里。锦里沟的春天是美丽的,谷中林木参天,野花芬芳,奇石密布,百鸟鸣唱,溪流蜿蜒,真可谓十步一景、百步一绝。沟边150多种水车沿沟摆开,有脚踩的、有水推的、有连环的,不一而足,算得上是中国第一家水车历史文化长廊和博物馆,只可惜有的损毁严重,不能让游人尽情体验。

锦里沟内景点众多,有二龙潭、人猿石、女儿桥、七叠泉、合欢瀑、尽头瀑、二重门等景点,让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群静心洗肺,抛却尘世烦恼。

锦里沟谷幽静、原始、自然。游人可以边欣赏边惊叹边体验,视角和精神都得到了享受。

穿过阳光桥,过三重门,便来到双龙厅,厅旁便是寨王风情区。在这里,游人可一边欣赏苗寨风情街与镜泉茶楼的独特建筑风格,一边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肴及山寨青茶,一边观赏土家风情表演。改土归流、摆手舞、说媒婆、哭嫁、抛绣球等精彩的文艺节目让人品味不尽,乐在其中。

坐山道滑车是锦里沟之游的亮点。山道滑车靠地心引力从山道上下滑,被誉为“旱地雪橇”。驾驶者依靠独特的刹车器可以自行控制速度,简单易操作,可多人一起参与竞赛,娱乐性强。开山道滑车,一路风驰电掣,可饱览自然风光,又可纵情地放松自己,享受与风赛跑的运动乐趣。

春到锦里沟。春天的锦里沟给游人的心暖暖的。

绝色杨梅州

文/缪华

杨梅州,一个充满着诗意的村名。村很小,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自然村;但名却很大,大到闻名遐迩。

都说那里有绝色风景,看山濯目,看水洗心。乙未深冬,我又一次来到寿宁,当地文友又说到了杨梅州。说到它的驿道,那条历史上曾是闽浙的要道;说到它的石头,仿佛说一个石雕动物园;说到它的山水,峡谷中的风光美不胜收;更多的说到它的那座名唤杨梅州桥的廊桥,国保文物。怦然心动,顾不得天寒地冻,驱车前往。

去杨梅州的车路有两条,一东一西,东从犀溪出入,县道,水泥路面;西从坑底来往,村道,坑洼不平。我们从东入,虽远,但途经西浦等历史文化名村,一路平坦,以至车抵杨梅州,竟浑然不知。

我们在村道旁下车,此处寥落静寂,连空气也透着冷清的气息,但我们却感到了欢欣,不辞辛苦到这冷僻处,正是为了当一回幽人。我们沿溪而行,那山、那溪,都以静谧、纯净的姿态,迎候着我们这群匆匆过客。冬季的杨梅州少有人踪,但山的翠、水的碧,鸡的啼鸣,狗的欢叫,让我们无论视觉还是听觉都有一种独享空灵的喜悦,不由地放慢脚步,时间仿佛停止,岁月暂时凝固。溪水在峡谷间流淌,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溪是两省的界溪,这岸是闽地,对岸是浙地。往前走上两里路,溪上有座杨梅州桥,连接着两省。

穿过平展的田畴,就进入青石铺就的崎岖山路,不时有鸟雀从草丛中倏忽腾跃,急促间留下清脆的欢叫回荡在峡谷。岸边,几头水牛悠闲地甩着尾巴;溪里,一群白鹅在活泼地扑闪着翅膀,这场景唤起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回眸……就这么来来去去的过往与眼下,我们很快走到了一处高地。拐个弯,居高临下,看到了杨梅州桥。那桥以简洁而质朴的弧线若彩虹横跨溪面,桥顶的瓦历经秋雨冬雪而变得黯淡,桥身的木也因春风夏日褪去了光泽,但那种沧桑却是廊桥无可替代的精神所在,我们以崇敬的目光,久久地注视。在这偏远的僻壤,溪流阻断了脚步,溪水哗哗,山风沙沙,跌落谷底的,是一声声沉重的叹息。但自从有了这座廊桥,天堑变通途。

我们轻步上了廊桥,从寿宁这头走到了泰顺那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多米,但桥让人的脚步有了质的跨越和延伸,可以步履从容地走向对面的天地。这座杨梅州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同治十七年(1878年)两度重修。而眼下的桥却是1937年由乡民募缘重建的。2006年经国务院核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廊桥还牵着一条古驿道,在未通公路之前,这里是泰顺、平阳、福鼎来往寿宁的重要通道,过路的、经商的、采药的、求仙的,络绎不绝。桥板上那斑驳的印记,记录着一段热闹的时光。如今,时过境迁,鲜有人迹的廊桥像一位孤独的守望者。好在这里有风有水,有兽有禽。每到傍晚,鸟儿把桥当成了家,蜂拥而至,叽喳啁啾地把日头叫没了,方才嘎然而止。而夜幕下的廊桥就完完全全沉浸在了静谧之中。

我们沿着新修的木栈道下到溪滩,那里是石头的世界。奇妙多姿的窍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溪边的岩石在溪水常年的冲刷下,被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形状,平坦如床,嶙峋如仙;而遍滩的彩石则变成海象、海狮,变成骆驼、鲸鱼……各有一番情趣与意蕴。在闽东,沿溪有很多石滩,凡能吸引人的,一定是和水完美地结合,倘若没有水的浸润和滋养,那石,就少了通灵和气韵。我们看石观水,水面上的石头,成了活态的生命体,与水里的倒影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亲相爱。往溪里打水漂,有水花飞溅,引得大家开怀畅笑,那种人与自然之间不加掩饰的契合,立即让人们恢复了久别重逢的轻松、惬意与活泼。

杨梅州最为绝色的应该算水了。水是这里的精灵,清澈、透亮,染了树的苍、草的翠,看去仿佛是液态的翡翠。它在夹岸的峡谷间沿着水道由高往低一路快乐行走、一路欢声笑语,一副心情大好的样子。这种挤挤挨挨、随波逐流的团队旅游,相互感染与融合,每一滴水珠都被感染得忘了自我,被融合得失去自我。同呼吸、共命运,正是这潺潺溪水的写照。水走到了廊桥这一带,时急时缓。湍急处,水珠兄弟拥挤着,溅起一片白。平缓处,水珠姐妹礼让着,铺成一面镜。这镜里的风景层次分明、动静相宜,廊桥和岩石是近景,远景是夹岸的青山。闯入镜头的,还有那飘逸的白云和过往的飞鸟,她们都愿意在这留下美丽的倩影。

有了水,肃冬的峡谷才有了动静;有了水声,寂静的峡谷才有了声响。这条溪清澈温柔,正是感染大地的精华所在。孤寂的廊桥因为有了水才显出了价值,硬冷的岩石在水里也化成了绕指柔。溪水里有各种石雕动物,而水畔的青山间,同样有各种动物,在那,可见云豹、黑熊、猴子、苏门羚、穿山甲、猴面鹰、野猪的行踪,最常见的当数山麂和松鼠。山麂跑得快,刚把镜头对准它,在摁快门的一刹那,它已经脱离了视线。松鼠在那片百年的老树林里探头摇尾,宛如小小的精灵。这天然动物园的形成,得益于良好的植被。这一带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红豆杉、银杏、钟萼本、花榈木、香榧、杜仲、竹柏、江南油杉等国家级的保护植物,错落地分布于深山密林之中。放眼看去,郁郁葱葱。试想,一个峰峦叠翠、溪水凝碧、虫兽趵跃、禽鸟飞翔、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再加上廊桥旧梦、官台秘史、古道遗风等历史文化古存,谁不羡慕,谁不钟情。

人在峡谷走,如在画中游。这杨梅州被人们称为闽东的“九寨沟”,其实这样的比喻,是为了比照不得已而为之。就这么短短的一段,就让很多去过九寨沟的同伴爱上这里了。当地人说,那峡谷很长,但越往里走,风景越是神秘莫测和妙不可言。这话我们完全相信,当我们跃跃欲试、试图稍加纵深时,却被人阻止,毕竟已是午时,下午还有一场很重要的活动等着我们,只得停止了探寻的行动。

去往坑底的路上,我如痴如醉地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如今,被大气雾霾和城市丛林包围的人们,已经没有了多少畅快呼吸的空间。人的烦恼一古禄多了,每个神经被尘事绷得紧张兮兮的。一片败叶飘零、一朵残花凋谢,都感到兔死狐悲。于是,人们一得闲便遁山林隐田野。在那,可以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可以寻觅历史与当下的结合。毕竟每个人都有一颗与大自然匹配的探秘之心。跋野岭古道,涉山溪深涧,寻觅中,你还会发现,横亘面前的距离有多长,前方就有多美妙的玄机暗藏;来时的路有多么曲折艰辛,回时就会有多么熠熠闪光的收获。

我们从西离去,走得是一条村道,好长一段只是土石路基,凹凸不平,但我们却不觉颠簸,想来个个应是眷恋着这方绝色山水,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