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糊涂的文章 / 糊涂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老爸的聪明糊涂心

文/王国梁

老爸大大咧咧,啥事都不喜欢操心,也很少把啥事挂在心上,老妈总说他没心没肺太糊涂。每当老妈批评老爸糊涂时,老爸就会乐呵呵地说:“人家郑板桥都说了,难得糊涂嘛!糊涂点好,听说糊涂的人都长寿呢!”

这些年里,家里的财政大权,一直都是老妈掌握着。老爸只管挣钱,挣了多少,花了多少,他统统不管,只管把挣的钱如数上交。老爸的兜里很少装钱,因为他用钱的时候很少,偶尔需要用钱就朝老妈要一点。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老妈说了算。我家的情况,真应了小品里的那句话:“第一条:老婆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老婆如果错了,请参照第一条。”我妈这人凡事都处理得妥当,只是稍微有点私心,做事总偏向我姥姥家,连过年过节买东西都是给姥姥买的多,给奶奶买的少。老爸也从来不跟她计较,常常对我说:“你妈到这个家来不容易,你奶奶身体不好,多亏了她细心,照顾得也周到。你姥姥离得远,平时照顾得少,多买点东西补偿补偿也对。”不管怎么说,我就是觉得老爸不会算计,不爱计较,糊里糊涂的。

在农村,除了邻居,还有“地街坊”,就是两家的土地紧挨着。我家有两个“地街坊”,李叔和赵叔,这两人是村里出了名的精明人,做什么事都不肯吃半点儿亏。每年种麦子的时候,李叔和赵叔总想偷偷地“侵略”我家的“地盘”。老妈很气愤,要找他们去评理。老爸却说:“不值得。他们能占多少?再说了,田里都埋着记号,他们不会咋样的,就是觉得占了一星半点的便宜心里美,让他们一下能咋地?”老爸稀里糊涂地让这件事过去了。奇怪的是,跟老爸打了几年交道之后,李叔和赵叔再也没干过“占便宜”的事。

我们兄妹几个的事,老爸也很少管。上学的时候,他基本就是不闻不问,也不逼着我们学习,我们几个完全是自由自在成长起来的。到了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把对象领回家中,让父母做参谋。老妈总是在人家走后评头论足,百般挑剔。老爸则只说一句话:“你们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吧。”我们兄妹几个,并不因为老爸不参与意见就忽视他。相反,老爸偶尔发表一下意见,我们都会极为重视。我们的口头禅是:连咱爸都说了,这事儿差不了。老爸就是这么个人儿,活得不那么较劲,粗枝大叶的。

多年过去了,我发现,老爸这种生活态度简直就是一种人生智慧。他与老妈和和睦睦,很少争吵,家庭气氛总是其乐融融。他与亲朋和乡邻关系都很好,还有一些不错的朋友,包括李叔和赵叔。我们兄妹的学习和生活也都不错,而且我们从小就自立,这个品质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受益。我想,所谓的大智若愚,就是老爸这样吧!

难得糊涂

文/孔明

只要有人在我面前说“难得糊涂”,我就忍不住想笑。“糊涂”是啥宝贝,还“难得”?说此话者十之八九鹦鹉学舌,未必明白个中深意、真意、本意,更未必觉悟其出处才是值得玩味处。以郑板桥的“大智若愚”,何出此言呢?恐怕说来话长。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郑板桥是五十后步入仕途,官至县令,政声赫然,政绩卓然,百姓欣然,却十年间原地踏步。六十一岁时,因为潍县岁饥,他为民“请赈”,忤逆封疆大吏,不得不乞病归里。自题“难得糊涂”时,他已五十九岁,接近耳顺了。官场摸爬滚打,宦海波诡云谲,身为七品芝麻官,他焉能无动于衷?显规则,潜规则,官场各种游戏规则,他应该洞若观火。故尔,如果他说“难得明白”或者令人不难明白,说“难得糊涂”却不知令多少人越发糊涂!但凡有心人就不能不暗自寻思:郑板桥自题“难得糊涂”,是直抒胸臆,还是偶有所感?是警示自己,还是启迪后人?是另有所指,还是标新立异?“糊涂”的前提应该先得“明白”,然后才或者若有所悟,然后才有资格做出“糊涂”姿态而不被人真当作“糊涂虫”看待。这样的“糊涂”,当然“难得”了。就以郑板桥为例:身为官场中人,一些事肯定他不屑于去做,因为他有文人的傲骨;一些事或许他不忍去做,因为他有做人的底线;一些事他可能反对去做,因为他有孔孟之道的坚守。洁身自好的结果常常孤立无援,我行我素的结果多半不会是好果、甜果、累累硕果,而是苦果、酸果,甚至毒果。他的孤立、孤独、孤守是可以想象的;他的失望、无望、绝望是不言而喻的。不被上司待见,仕途必然黯淡;不被同僚接纳,仕途必然不妙;不被下属理解,仕途必然寂寞。当他“难得糊涂”的时候,其实为时已晚,恐怕只有急流勇退一途了。

“难得糊涂”对后世影响巨大,应该是因为郑板桥名气太大。官在仕途,未必人人认同“难得糊涂”,也未必时时处处都把“难得糊涂”贴在脑门子上。一个官员的办公室墙壁上如果悬挂“难得糊涂”条幅了,恐怕是仕途红灯高亮,进步无望,甚至不得不走下坡路了,至少是心灰意冷、不思进取了。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官员爱上“难得糊涂”了,应该是与郑板桥“心有灵犀一点通”了。是否真通,姑且不论,但不能不有此一问:意义呢?恐怕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当今官场中人,能与郑板桥比肩者有几?有谁?郑板桥乃是文人出身,不按官场潜规则出牌是性情使然,未必有多高深的所指,也未必有多玄妙的哲理,不过是兴之所至,以笔墨抒发一点感想、感慨、感触而已,至于应有之义或者弦外之音,只有见仁见智了。

作为官场格言,“难得糊涂”早已穿越庙堂高墙而转为走街串巷一般的叫卖吆喝了。那些把“难得糊涂”吊在嘴上的人多半不以“糊涂”自居,而以“聪明”自诩,顶多把“难得糊涂”理解为“装糊涂”而已。人在江湖,人心难测,糊涂是可以装的,而且是蛮管用的。但“装糊涂”容易,说“难得糊涂”还真“难得”呢!试想,心里明得跟镜子似的,却要以浑然无知的面孔行走人世,那是怎样的一种别扭、无奈、折磨?时下自作聪明的人居多,装糊涂的人更多,而真糊涂的人也不会更少。一些话虽然反能说,正也能说,但说归说,谁最后埋单呢?大家都“难得糊涂”,等于都“装糊涂”,那结果呢?是大家受损失,不是吗?譬如吧,一些落马的贪官看上去精明得像猴子,实际上糊涂得像臭虫!对党纪国法视而不见,或者视同儿戏,“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与掩耳盗铃何其相似乃尔。此辈之所以官运亨通,多半也是“物以类聚”,苍蝇爱蚊子而已。葫芦僧办葫芦案,官官相护,糊涂蛋当然大行其道了。此辈之所以有恃无恐,也是因为国民都自作聪明而“难得糊涂”了。

“难得糊涂”,小焉者是明哲保身,大焉者是人格堕落。不担当,不负责,各顾各,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鼠过街当然大摇大摆了。大水冲了龙王庙,只要不淹自留地,多半人暗自庆幸。实际上呢?一言以蔽之:“难得糊涂”就是犯迷糊,就是大糊涂。

做个“糊涂”女人

文/周礼

结婚十余载,我和老公之间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矛盾冲突,就连激烈的争吵也很少。曾有不少同事和朋友问起我经营婚姻的秘方,我总是笑答,糊涂一点吧!

有人说,当聪明男人遇到聪明女人,结果等于战争;当“糊涂”男人遇上聪明女人,结果等于绯闻;当聪明男人遇上“糊涂”女人,结果就是结婚。夫妻之间生活在一起,总会有些争端,总会有些磕磕碰碰,如果针尖对麦芒,只会让矛盾升级,但如果其中一方糊涂一点,宽容一点,则云淡风轻,阳光灿烂。

许多婚姻的破裂就是因为彼此太精明,太清醒,缺乏必要的信任。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于精明,过于清醒,往往会因此而失去对方。一些围城中的女性,防男人像防贼似的,总是恨不得用一把锁锁住男人的心。然而,越是这样,男人跑得越快。因为爱情是一个磁场,而不是一把锁,信任对方永远比锁住对方更加可靠。锁住男人,只会让男人有一种挣脱感,而信任男人,则会让男人有一种归属感。换句话说,男人想变坏,你想管也管不住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竭力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朋友丽莎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她一直坚信,男人有钱就会变坏的说法,于是对她的老公管得特别紧,经常检查他的手机有没有陌生短信,他的衣服上有没有特别的香水味,即便他的钱夹里少了一百块钱,她也要过问花到哪里去了。如果她老公没有按时回家,她就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过去,有时他老公加班,她还亲自跑去查岗。起初,她老公好言相劝,让她不要疑心过重。但丽莎不但没有听进去,还捕风捉影,变本加厉,结果没过多久,他们的婚姻就走到了尽头。

郑板桥曾说:“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当老公出差归来时,不是急着检查他的箱子、衣服和手机,而是关切地问一声,一路上还顺利吧;当听到老公的手机响起时,不是像特工一样地盯着他,而是若无其事地走开;当发现老公背着自己藏私房钱时,不是大呼小叫地斥责和盘问,而是反省自己是不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像我,从不过问老公和谁聚会,也从不翻阅他的短信和通话记录,倒是老公很不好意思,时常向我解释这,解释那。你还别说,我越是糊涂,他越是坦诚相待。

人的一生难得糊涂,尤其是夫妻之间,没有必要抓住对方的缺点和过失不许。糊涂不仅能给对方留足面子,还有利于缓解家庭矛盾,增进夫妻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一个锱珠必较的人是很难得到幸福的。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在婚姻生活中,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还是尽量糊涂一点好。

当然,我所说的“糊涂”,不是那种低智商、唯唯诺诺、忍气吞声、一副受气包的形象。而是在处理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时,不斤斤计较,宽宏大量,理解信任。尽管在别人看来她们有些糊涂,而事实上,她们的心里却很有谱,明了一切却又不轻易去点破,这便是“糊涂”女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