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厚重的文章 / 厚重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父爱柔心

文/平平

父爱如山,厚重深沉,细细体会才有感觉。细品之中却常会感受到父爱细腻温柔的一面:仿佛山中林间吹来的风,强劲又清新怡人;更如山间潺潺流过的溪流,滋润儿女的心田。父亲心底的那份温柔默默地放在特别的父爱中。

听妈妈说她只见过父亲流过两次泪。一次是大哥出生时,面对新生儿,想到自己已成右派,年轻的父亲掉泪了。还有一次是我移民澳洲前去探望父母,临行分别时父母送我到候车室,只叫姐姐送我上车,而父亲却在候车室哭了起来。父亲是为我又要开始陌生的新生活而担忧,也以为我定居国外就不知多少年才能再见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经历过生命重大变故的父亲早已不再流露软弱,却为了儿女两次流泪,而且竟还是当众哭泣,因为父爱,父亲心灵深处的那份温柔如决堤之水倾泻。

父亲皮肤白皙,个头不高,是文质彬彬型的。但他脾气不好,发火时让我们感觉很可怕,偏偏他对我们要求又极严格,所以子女们都怕他。父亲是学中文的,如果谁做错事了,他即使不发火,几句高水平的讽刺话也让我们难以承受。因了这"怕",子女无法体会父亲的慈爱。但实际上父爱一直都在我们每一个的成长过程中,在他的每一次严厉当中。

在我们每一次突发事件里,最能感受到父爱。那些画面深深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小的时候弟弟摔破头,父亲匆忙赶回来的紧张样子,以及从在医院缝了针,爸爸抱着弟弟回来那轻松的样子;老师担心二哥调皮无法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时,父亲着急的样子;给大哥从农村户口转回城市户口,又有找工作困难时,父亲焦急的样子;得知姐姐砍柴伤到脚时,父亲急急推出自行车慌张冲出去的样子;我生病在卫生院接受简易输液引致呕吐,护士还斥责我娇气,父亲发火责备护士推注射器太快的样子;……

父亲没有只爱儿子,甚至对两个女儿付出了更多爱。我一个月时得肺炎,却正是动乱年代,父亲抱着我冒着可能的冷弹,找到关在牛棚的儿科医生给我诊治,并学会在家给我打针。那年父亲正在外地开会,得知姐姐可能面临危险,马上赶往姐姐上班的地方,陪着姐姐几天,直到事情解决确定姐姐是安全的。

父亲对我倍加疼爱,而且是细腻的。小学时,父母在各自学校吃住,我们和奶奶租住在村里,有段时间每天晚饭后我走去父亲的学校住,父亲都将自己那份饭菜留下一些给我吃,而其实依当时的定量,那一份饭菜父亲应该都不一定能吃饱的。上中学时,我喜好收集花花绿绿的糖果包装纸,父亲每次出差就会买回各种特别花色包装的糖果,现在偶尔翻开我的旧书中,若发现夹有糖纸,内心就有温馨之感。我上大学,父亲是送我去的,去之前父亲给我买了一条连衣裙,还悄悄问姐姐在云集全国各地人才的大学及城市里是否够体面。多细心的父亲,多么细腻的父爱。

父亲可知道,当他和母亲在候车室流泪时,火车起动之时,我也是泪流满面的。我多想依靠着父爱,依偎着母爱,而不是独自一人坐在火车上,一次次走上未知的人生路。可是鸟儿是要自己飞的,我的人生路是得我自己走的。我常常想起父亲带着我们全家上山砍柴的快乐日子,齐心合力开荒种菜的岁月,与哥哥姐姐和弟弟站在村口路边等着进城归来的父亲骑着自行车驮着妈妈归来的那刻……虽然我17岁离家求学后就不再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了,但我常常祈祷他们一直一直都好好的,只要他们在那里,即使不在一起生活,我也会感觉到可依的父爱。

移民前,父亲只送给我一句话:"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失去希望。",这句话如涓涓溪流,注入我的心田,伴我海外生活。

是的,父爱也是出自柔心。

山城步道

文/罗光毅

山城步道被评为重庆最佳步道后,就一直念叨着要去走走,要去看看,要去亲身体验步道之美,步道之乐,步道之厚重。

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拜访了心仪已久的山城步道。山城步道,在渝中区有三条,我逐一的走了。山城步道的特点非常鲜明,它爬坡上坎,穿街过巷,百回千转,隐匿在大都市里,既是市民的健身之道,也是市民凭吊历史的文化之道。

从长滨路上的珊瑚公园旁出发,就踏上了探访山城步道之旅。清晨的阳光洒满步道,我步履轻轻地走着,耳畔鸟儿的鸣叫,伴随着清凉的晨风,就扑面而来,叩击心扉;几滴昨夜的雨,从洗净的黄葛树叶片儿上滴下,晶莹剔透,撞击在步道的石梯上,溅出亮眼的清丽;三三两两的晨练人,有扭腰摆臂的,有快步疾走的,一一从我身旁掠过,留下一串串清脆的脚步声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气息。

从珊瑚公园向上而去的山城步道,由西向东逐级向上,跨过两条公路,就进入了南区路的邹容公园。脚刚走热,一条小径就把我引领到邹容烈士纪念碑下,碑前还敬放着一个花圈,挽带已不见了,应是不久前有人来祭奠过。绕过纪念碑,读罢张笃伦先生写的祭文,就沿着绿荫下的步道徐徐前行,爬上枇杷山,稍事休息,就折返进另一条山城步道。

这另一条山城步道是从马蹄街由东向西,沿着山壁蜿蜒而去的。我慢慢悠悠地踏着石阶向上走着,一阵响亮的川剧唱腔吸引了我的目光,石梯旁一个不大的空坝处,三个老票友一边儿听着我叫不出名儿的川剧,一边儿还用手指轻轻地拍打着小石桌的桌沿,一边儿嘴里还在亨着唱着,这情这景,映衬在一排老旧的房屋前,更是给步道添上了一抹厚重的亮色。我看着匆匆而去的晨练人,观赏着步道上厚重的历史,步道旁的一幢名叫“厚庐”的建筑物,就是陪都时期建造的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特点的小楼,它矗立在步道的一侧,十分引人注目;走过栈道,在鱼鳅石至山城巷之间,有一座西式建筑,名为“法国仁安堂”,抗战时期更名为“陪都中医院”现旧址犹存,华丽仍然依稀可见。

沿着步道信步走着,跟随着步道上路标的指引,走过金刚塔,穿过观音岩,从中山医院旁的步道向下,直抵大溪沟,这段路上,绿荫虽少,但我却记住了陪都时期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遗址就在这条路上。

走完山城步道,感触多多,步道很多地方都有,却很少有像山城步道这样的既有优美的环境,还有这么多厚重历史可追寻和凭吊的地方。

最厚重的孝

文/章中林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一个“孝”字浓缩了人间最温馨的话题。子女对待父母的“孝”,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不同的方式却能够见出“孝”真实的厚度。

晚上,《第一时间》播放了《90后美女带着88岁外婆上班》的故事。这是一个亲情的故事:黄丽华怕呆在农村一辈子的外婆不能适应城市生活,每天带着外婆到自己开的餐馆里去悉心照顾。她给外婆洗脸,梳头;给外婆单独做饭,用汤勺喂外婆;陪外婆走路,背外婆上楼……当邻居们对她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她轻描淡写地说:“我为她做的,都是小时候她给我做的。”

长辈一生劳累,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他们对我们的爱无私无悔,犹如那一片浩瀚的海洋,深沉醇厚;宛若那一座高峻的山峰,高大巍峨。此情此爱,饮水思源,我们又怎能不对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孝。

读着黄丽华的故事,我忽然想起身边的两个朋友来。小黄是朋友圈里最富有的,对父母向来也不吝啬。为父母在城里买了房子,父母不习惯,他就又把父母送回了家;看到家里的房子旧了,担心房子塌了砸了二老,就给父母重新做了一幢;父母在家,他每个月都要打两千块钱给父母零用……

这样孝顺父母,应该算是尽了孝了吧。可是,他的父母却并没有多少的高兴。“买房子是怕别人骂他无情;做房子是为了在村里撑面子;打钱给我们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他要是真的孝顺,为什么一两年不给我们打电话,还要我们打电话给他?我们要是哪天死了,他恐怕都没时间来看我们。”小黄的父亲冷着脸说话的样子让人心惊,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老陈是一个普通的教师,自己也快退休了。他没有给父亲买房,也没有多少钱给父亲养老,但是他的父亲却到处夸自己的儿子孝顺,村里的人也频频对他伸大拇指。那么,他为父母做了什么呢?

工作在县城,离家有一百多里,但是他却每个星期骑着摩托车回家。一到家,他就忙着给父亲劈柴做饭,改改口味;陪父亲种菜养鸡,唠唠家常;为父亲洗衣晒被,整理房间……只要是父亲需要的,他都想方设法地满足父亲。这不,看到父亲胡子拉碴的,他又学着给父亲剃头。老陈没有剃过头,他怎么剃头呢?嘿,还真有他的办法。他的父亲喜爱剃光头,他于是就用电动剃须刀来剃。这特别的剃头方式,父亲还喜欢上了。每到周末,他就坐在椅子上嚷着要老陈给他剃,而老陈从来都是笑呵呵地迎上前去。

《说文解字》中解释“孝”称: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从来不是以物质和金钱来衡量的,它需要的是子女发自于内心的敬和爱。“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在营造自己世界的时候,我们不妨停下匆匆的脚步,想想父母所需、所念、所思,不要因为自己的怠惰和疏忽而错失了尽孝的良机,留下无法弥补的悔。常回家看看——听听他的唠叨,夸夸他的手艺,说说儿时的故事……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都是关爱,而这一个个平凡的画面堆积起来的就是最厚重的孝。如果我们对老人多些关心,多些理解,就能让笑容更多的绽放在他们的脸上,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更温馨的画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