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万物的文章 / 万物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落叶对大地的情意

文/大雁悲歌

一阵寒风扫过,高大挺拔的银杏树上仅存不多的叶子霎时飞舞起来,离开曾经的大树,轻轻地落在地上,一层层的,为大地铺上金黄,成了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

落叶归土。大地可曾感知叶的无奈?万物皆有灵性,因为它们是大地母亲的乳汁养育而成。当万物完成它们的使命后,无一例外地回归到大地母亲的怀抱。

大地把落叶紧紧地包裹,融为一体。等待来年的春天,催发出树的新绿,以另一种姿态完成生命的轮回。

人类的发展进程何曾离开过大地母亲的滋养。可是,人类可曾真正重视过、珍惜过这个母亲?

也许重视过。因为在地上可以种出粮食,养活人类自己,民以食为天。但天比地高,于是,人们爱自己胜过爱大地。

也许珍惜过。因为在地上可以高屋建瓴,榻上安眠,睡中成神。神自然可以指挥一切,大地也要俯首称臣。

千疮百孔的大地母亲,在风雨中抽泣,在雷电中摇晃。我们的同类啊,真的就不懂大地母亲的艰难,也比不上其他万物对大地的回报。

你看那鲜花,开满大地开满山岗,芳香四溢,为大地母亲捧上美的娇艳。鲜花凋零之时,也是回归大地之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那崛地而起的大树,更是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满树的叶子一次次落到地上,直到最后一片,落叶归根。

而我们人类对大地母亲的回报在哪里?当生命归天时,不过是一副枯骨白白占据了一亩三分地,不过是一缕骨灰择地而埋。

我的生命也如秋天的落叶,一点点凋零。凋零之前能否让大地母亲感知我的无奈?把我抱紧?既使不能与大地融为一体,也要一起等待下一个生命中的花落花开。

可是,我深深地知道,我的身子是不会回归大地母亲的。那么,就让我的灵魂回归吧,笑看大地母亲福泽千秋万代。

轮回驿站

文/梧桐语723

当秋树落完最后一片树叶,它还会不会眷恋葱郁的树林;当最后一滴山泉消失在干裂的崖壁上,它还会不会神往深邃的海洋。潮涨潮落,花开花谢,冬去春来……天地万物各异的生存姿态交织成繁杂的世界。雪花,细雨,晨露,朔风,飘蕊,鸟语,虫唱,月色,星辉……当万物如精灵一样在脑海中一一掠过的时候,竟然理不出任何一种主旋律,感觉不到夏的消逝,秋的将临;领悟不到夜的美好,风的清凉……一切都是那么的无知,一切又都是那么的自然。

苦闷,忧郁,焦灼,压抑,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轮回的驿站敞开了温馨的怀抱,依偎在这里,一切又都变得安宁,静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领略独属自我的风景,便不再去遥想千里之外的东西而让自我苦不堪言。

零零碎碎的如落叶一样飘散的故事,亦如冬日的晚风拂过耳际一样,有些刺疼,但终于过去了。能够停泊在轮回的驿站,那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这里,意识就如高原上狂奔的牦牛,不受任何方向控制,没有任何东西阻拦,什么都可以去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绕着跑道一圈一圈的快走,忘记走了多少圈,不知道哪里是终点,跑道是圆形的,不会有终点,当走到双腿麻痛,脚板酸胀的时候,随便找个地方歇下来,就是这样的随心所欲,就是这样的轻松。当肉体和意识一样不受外物控制的时候,是不是就是庄子说的那种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绝对不受外物影响的自由。

然而,太多的责任不得不去承担,太多的准则不得不去遵守,在自我还算正常的时候,还是会沿着正常人的生活轨迹走下去的。该做的事还得去做,必须努力让自我勉强像个人样。然而自由的欲望就如春蚕啃噬桑叶一样,一点一点的啃噬着灵与肉。虔诚的欲望或许感动了上天,感动了那边的至亲,终于让我可以握住自由的一只手,虽然只有一只,但是足也让我在密密的丛林中看到了树逢中的阳光,在皑皑的雪被下感受到了种子的蠕动。虽然路仍然艰难,但是总算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终点。

然而,欲望的满足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味道,就如常年跋涉于沼泽中,全身被污浊浸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会从骨子里渴望清澈的海水,然后在大海中畅快地遨游,可是真的有那么一天漂游在广袤无边的大海中的时候,惬意的感觉过去的时候,睁眼一看,发现周围是死寂死寂的,除了翻腾着无数漩涡的海水,就只有那片单薄的竹筏,载着一个活在梦中的“思想者”。偶尔有美丽的鱼儿亲吻着竹筏的边缘,却也激不起浪漫的情愫。更可怕的是,冷意就如无形的病毒以最快的速度在全身繁殖,先是十几天,然后是几天,每天,几个小时,每时每刻……对外界事物的免疫力,抵抗力也越来越弱。就是这样,也再也不愿回到先前的沼泽中去了。

有时候冷的不行,想去人多的地方走走。就拾步融入人流中,商店里面挤满了试衣服买衣服的人,超市里面也都是买降价物品的人,路上,都是三五成群的磕着瓜子,聊着家常的人,还有一些有学问有政治远见的人在探讨时事,交流人生观……好一个热闹的人间!单调的脚印铺了一条路又一条路,穿行在这样的闹市,突然想起朱自清的话“……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于是顿觉凄凉,因为想起这句话,就自然想起朱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背影》,然后就自然想起文章中的父亲,混沌的意识中,仿佛看见自己父亲的背影,然后是母亲的身影,就这样印在脑海中,却是那么遥不可及。

在父母面前,永远都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说着不懂事的话,父母永远不会生气。回头看,自己已身为人母很多年了,面对自己的孩子,越发感到罪孽深重,付出的太少了,不能帮孩子选择一条健康的人生之路,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不能培养孩子美好的人格,独立应对社会的能力,肯定是母亲的失责,这样的母亲肯定是失败的,没有资格做母亲的。不知道现在意识到这些还会不会太晚,不管怎样,剩下的时间都要给孩子了,拼尽所有的力气,把孩子送上选择的轨道,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去探索。

恐怕也只有孩子,才能让自己理智地处理乱七八糟的人事,清理乱七八糟的心境,就像一幅未完的油画,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添加了很脏的颜色,败坏了整幅画的美,现在,只能一遍又一遍的盖上纯净的色彩,尽量盖住之前的脏色,虽然不知道结果怎样,但是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修改,让画面尽量完美一点,让自己的愧疚尽量少一点。

当秋风把一大堆黄叶吹的铺天盖地的时候,泥土会孕育下一个春的希望;当酷日晒干地面上最后一滴水的时候,白云会酝酿充足的甘霖;当老人寿终正寝的时候,会有新生婴儿的啼哭声响彻云霄……万物都是轮回的,当意识不知不觉地停留在轮回的驿站中的时候,终于感觉到个人的渺小,自然的伟大。不敢抗拒强大的自然规律,清楚自己并不是站在轮回的临界点,还有很多事没做完,真正轮回的交接还没有到来,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资格做出什么违背轮回规律的事了。

既然万物都是轮回的,得失也就不再重要了,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人也不例外,有开始有结束,从这个角度说,万物都是平等的,纠结于过去又有什么意义呢。苏子说的好:“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认认真真的走完轮回的后半部分。作为大自然的过客,不能轰轰烈烈,流芳百世,也尽量不要碌碌无为,甚至遗臭万年。因为至少要给至亲的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让他们以后回忆起自己的亲人时,更多的是温馨,而不是苦涩。

上善若水

文/东篱闲人

最早见到“上善若水”四个字,是在朋友的书房里,当时尽管不顾脸红地问了它的意思,但总觉得一知半解,有囫囵吞枣、隔靴搔痒之感。后来,尽管又上网查阅过有关解释,较之先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鉴于那种了解多像是遇到了生字急忙去查字典,查时认识,过后就忘。为什么?因为这种查字典式的学习往往是急来抱佛脚,水过地皮湿,而不是通览全篇的细嚼慢咽,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周流备至,所以理解不透,印象不深,记忆不牢。直到最近认认真真通读了一遍《道德经》,才算真真正正把这四个字深深地刻入了脑海,对它的深刻含义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人生感悟。

“上善若水”之说,源于《道德经》第八章。在这一章中,老子用这四个字先引领总括,之后紧接着写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崇高的德性应该具有水一样的品格,善于滋润世间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论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低处,因此也最接近于“道”。

很显然,老子是在试图借水的品格,来为人的行为定一个榜样。但是,他又不仅仅止步于高谈阔论,言之无物,所以接下来就从“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几个方面,来具体地探讨人应该如何以水为师,善于选择下位而居,心胸像水一样深沉幽静,待人应该像纯净透明的水一样真诚友爱,说话要像潮水那样准时守信,从政要像水那样能在万物间周旋调和,做事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的效能,行动要像水的流势一样把握时机。

当老子列举了这几种现象之后,他高屋建瓴地总结说:“夫唯不争,故不尤。”借水喻人,一语中的,使人幡然醒悟。

水,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何其密切,又何其重要,但它在我们的感觉中,却又是那样稀松平常,甚至是不值一提。

也许,我们只是过分关注了水作为生命之源的物质层面上的重要作用,而往往忽略了它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的那些习以为常、无声无息而实际上却是启迪我们智慧和人生的最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影响和意义。

水是柔弱的,你用一根手指,即可轻轻地把水面划开,使它产生涟漪。

水是无形的,盂圆则圆,盂方则方,能方能圆,曲直随形。

水是至谦的,世情好高而恶下,水却不是这样,它每到一处,总是先往最低处奔涌,而一旦发现还有更低的深山峡谷,它一样会奋不顾身、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水是至洁的,可洗刷万物之尘埃而不侵染万物。

水是至容的,万物得水而生,水能与万物相容,善利万物,不求名分。

……

但水又是至刚的,水滴石穿的伟大力量,又是谁都不敢小觑、不可否认的;水又是坚韧的,抽刀断水水更流,锋利的宝刀可以削铁如泥,却奈何不了涓涓细流;水又是强大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气吞万里如虎……

看清了水,人生就会多些纯真,多些儒雅,多些包容,多些谦逊;悟透了水,人生就会少些自寻烦恼,少些追名逐利,少些狂妄自大,少些唯我独尊……

老子独爱水,并以水比作圣贤之人,是因为他认为只有拥有如水般品德的人才可谓“善”;我辈去爱水,须以水鉴己,因为我们内心有太多的污垢需要洗涤,有太多的欲望需要净化。

读懂“上善若水”,不仅能使我们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

最接近于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这就是对“上善若水”最直白、最朴素同时又是最生动、最完美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