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退步的文章 / 退步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退步”的智慧

唐朝有一位和尚,时常背着一个布袋子在社会各阶层行慈化世,因此人们叫他“布袋和尚”。一天布袋和尚游方到乡下,与一农夫一起插秧,边插边后退。布袋和尚突然心有所悟:正因为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这时的“退步”,不正是在向前展进吗?于是,他思想火花突然迸发,当即吟诗一首:“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不要以为布袋和尚的“退步原来是向前”只是对插秧劳动的描写,它其实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今中外有很多深明此理的事例。

德国伟大的作家哥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哥德面前昂着头,高声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哥德却主动“退后”,并微笑着说:“我的做法却正好与阁下相反!”这位评论家闻言后红着脸站到了一旁,让歌德先走。这里哥德“退步”,不仅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儿子出面干预。张廷玉看罢来信,立即写了四句话寄给了母亲:“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这里张廷玉“退步”失去的是祖传的三尺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的友谊以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留美的计算机博士高俊海毕业后回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才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他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见后又提拔了他。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高俊海就是成功地运用了“退步”之法,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让人一次次“刮目相看”走向成功的。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退步”的情形:船舶前行,双桨却往后划动;船夫点篙,双手顺着竹竿一节一节后移;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离就越远,拔河比赛越往后退就越能赢……一句话:退,是为了更好的进。

“退步原来是向前”是一种生存智慧。它能让我们看到“海阔天空”的美丽,体验“峰回路转”的惊喜,找到“出奇制胜”的希望。

人生亦应求退步

文/赵宗符

1095年的一天,惠州的天气有些怡人,被贬到此的苏东坡,从他暂时的寓所嘉佑寺出发,徒步去爬附近的一座小山,山顶有个亭子叫松风亭,远远可以望得见。苏东坡这年已是60岁的老人,与一般爬山人一样,想都没有想,就把爬到松风亭作为此行的目标。但没想到年纪不饶人,到得半山,老苏已觉足力疲乏,就坐在一棵树下休息,抬头看时,透过树梢,松风亭若隐若现。老苏捶捶自己的腰,揉揉自己的腿,不住地摇头叹气,心想:亭子这么高,自己这么累,什么时候才能爬得到呢?

老苏就这样坐在树下,享受着斑驳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为自己如何到得山顶发愁。一阵风过,老苏忽然灵光一闪:我为什么非要爬到山顶呢?我坐在这儿歇息一番就下山去,不也是很好吗?这一悟,让老苏一下子豁然开朗,感到自己原来就像挂在钩上的鱼,现在忽然得到了解脱。他由此还想到了许多,大发感慨说:要是有人体悟到此,就算两军对垒,进攻的鼓声像雷霆一样响起,向前进攻被敌人杀死,向后撤退被军法处死,在这样的关头,也不妨停下来好好歇息。

生死系于一发的战场都不妨停下来歇息,人生为什么就不能停?不能退呢?

现代人就像自己给自己上了钩的鱼,所以普遍的感觉就是累,生活工作的压力大,幸福感普遍缺失。然而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的许多钩都是我们自己系上的。我们也许要有苏东坡的一悟:我为什么非要住到多大的房子呢?我为什么非要开到多好的汽车呢?我为什么非要当到多高级别的官呢?我为什么非要评上多高的职称呢?看一下当下,尤其是一些年过中年的朋友,也许就会发现现在的美丽。退一步,海阔天空,停下来,看一看,就会发现人生有许多别样的风景,以前我们太专注、太功利,忽视了这个宽阔的洞天。一束光射出,我们只看到那窄窄的光柱,而没有意识到光柱外面的世界更伟大。海德格尔讲,不在场比在场更基础、更本真。这样一转念,对人、对事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文字简约,可以有多种讲法,我想,其中可以有这么一种讲法,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欲望上有所止息,最后才能得到人生的大境界、真幸福,才能符合做人的大道。不要以为停止、退步的人生就是消极的人生,因为止了才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克服了小道理,才能获得大道理,没有了外面的拘束,才能有自由的创造。能在功名利禄的喧嚣中静下来的人,才能做成大事业。从唯物辩证法哲学来看,人生有所退步,人生才能有所进步,人生有所失,人生才能有所得。近代高僧弘一大师,三十九岁时,从世俗的一切领域退了出来,剃发修行,才使他的人生进到常人难已理解的境界,他高深的道行到今天还在发力;鲁迅在北洋政府的教育部沉沦下僚14年,最大职务是一处级干部,如果他在官场不是追求退步,而是追求进步,那么,在黑暗的北洋政府或许会多一个厅级或部级干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一定要少一巨人。当然,这些只是副产品,不为此大事业,只为了人生的从容与美丽、自由与幸福,在某一阶段,人生也值得停下来、退下去的,因为从容美丽、自由幸福,都是值得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