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很美的文章 / 很美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慢慢走,欣赏啊

文/傅意恬

漫漫人生之路,沿途风景很美,你看见了吗?

幼时的我,跟着时间的脚步走着,漫步在我家院落旁的林阴小道上,奇怪的是,有两棵树,一棵枝繁叶茂、充满生机,而另一棵枯枝断臂,毫无生机,我不禁感叹:一个像夏天,一个像冬天,仿佛夏天与冬天同时降临……儿时的我总拥有这般天真却不失纯真的想法,很美很美……

慢慢走,欣赏啊!

年少的我,再次伴随四季轮回的脚步,来到小道旁。惊奇的是,这两棵树变了,原先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树,开始变得颓唐,没有了先前的生机,而先前死气沉沉,在死亡边缘徘徊的那棵树,开始不断生长,显得格外耀眼。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力量在于拼搏,成功只会留给那些奋勇向上的人……少年的我,开始学会思考,波澜在心中翻滚,很美很美……

慢慢走,欣赏啊!

花季的我,追随青春的脚步再次来到这条林阴小道,但这次,一切都变了,身旁的两棵大树都张开双臂,像友人一样,相互依偎,茂密的枝干伸向高空,将他们紧紧相连,画面那样美好温馨,我不禁感叹:人生之路,有陪伴才会活得更好,在陪伴中互相帮助,互相依靠,互相鼓励,让人间更加和谐……花季的我多了几分成熟,岁月教会我成长,很美很美……

慢慢走,欣赏啊!

我在这人生的路上前行着,无所畏惧,慢慢走,欣赏沿途那美丽的风景,在这条路上,我在成长,在进步,在思考,也在蜕变,不曾停歇。也许路途遥遥无期,又怎样?沿途的风景才更加令人回味。

我,小道旁的树,人生之路,也在慢慢前行之中,想来中年、老年、晚年的我又会怎样?我想慢慢走,终会到这,不需急于求成,只愿走好每一步。

在人生的路上,慢慢走,欣赏啊……

品味

文/蒋勋

“美”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机会很多。觉得一个人很美,一片风景很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乐曲,心里感动,也都可能说:“很美”。

《说文解字》从字源上批注“美”,把“美”上下拆开,解释成“羊大为美”。

近代研究美学的学者,有人认为“羊大为美”,指的是人类最初吃羊肉的快乐。“美”这个字,因此应该起源于味觉。

这一派学者的理论,到目前为止,并未获得美学界一致的同意。一般人也以为,目前我们用到“美”这个字,还是有比较多“精神”“心灵”的内涵。觉得一个人很美,觉得一片风景很美,欣赏绘画,聆听音乐,心情上愉悦丰富的感觉,似乎与“吃羊肉”的快乐有所不同。

“美”这个字,由“羊大”二字合成,是否与吃羊肉有关,在美学领域还有争议。

我们凝视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很美,他的一颦一笑,都变成牵挂,有时对方并不知道,只是自己私下欣赏,心里也满足喜悦。我们面对一片夕阳,看到西天上刹那间色彩灿烂的变化,我们看到的仿佛不只是风景,也同时看到了所有生命完成自己时的庄严。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满山花朵的绽放,忍不住欢欣鼓舞,想放怀尽情大叫几声。偶然在宁静的夏夜海滨,一抬头看到满天繁星,心中忽然好像被许多喜悦惊讶充满,竟然可以热泪盈眶。

许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质,没有实际利益,但是,情动于中,留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却。

“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记忆,搁置在角落,连自己也忘了,却忽然被触动,深藏底层的生命,一时被呼唤了起来。

吃羊肉,当然有快乐,不只吃饱肚子,也在口腔间留有许多滋味。但是,“吃羊肉”的滋味,毕竟与许许多多内心深处极其复杂的心灵变化有所不同。近代美学因此更精细地分别,把口腔上官能的快乐称为“快感”,心灵上丰富的满足才构成“美感”。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的确,“美”使生命充实了起来。

一个人,如果在饥饿的时候,吃一顿羊肉,无疑是非常大的快乐。空空的胃,被食物充满,一定也是“充实”的满足。但是太过饥饿的时候,狼吞虎咽,甚至饥不择食,就只有感官上的充实,可能连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尝不出。

“品尝”,因此并不等于“吃饱”。

物质缺乏,太过饥饿的社会,人如同动物,只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吃到饱”其实无可厚非。但是,人类在脱离饥饿阶段之后,一直停留在“吃到饱”的满足,口腔中所有复杂的味觉潜能都无法开发。吃得粗糙野蛮,品尝不出酸甜苦辣咸的丰富变化,也就品尝不出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西方人讲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常常用到“taste(滋味)”这个字,中国从东汉以后,特别重视“品”;欣赏诗的书叫“诗品”,欣赏画的书叫“画品”,评论人物言行举止性情,叫做“人品”。“品”,也就是“品味”。“品味”两个字都与“口”有关,但已不是用来“吃到饱”的“口”。

“品”如果不是一个口,而是三个口,一定是口腔的味觉有了不同层次的需求。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还是要有比“吃到饱”多一点的精神心灵上的满足吧。

一个人没有“品味”,即使财大气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穷人。一个社会没有“品味”,物质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虚。

列车上的姑娘,很美

文/史连永

我出差,乘坐的普快列车,由于是普快列车,列车上显然多了一些弱势群体。

邻座是一对夫妻,拥着一个孩子,一家三口,看上去穿着很普通,但是全家的旅途很愉快,幸福满满,孩子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俗话说,小孩子的脸六月的天,刚刚笑声不断的孩子,一下子翻转成了哭闹,不知什么原因,大概是环境过于单一枯燥。

孩子的哭闹声,起起伏伏,连续不断。家长用尽浑身解数无济于事,周围的旅客,对于孩子的哭闹,个个冰冷着脸,包括我,充满着反感之意。

倏然,孩子停止了哭闹。我望去,一位邻座的姑娘,手里拿着一块棒棒糖,笑容甜甜的对孩子说:“小朋友,你要不要棒棒糖,可甜了。”

孩子被姑娘的棒棒糖吸引,接过棒棒糖,哭声停止,扑闪着大眼睛,望着姑娘,甚是欢喜。车厢里,恢复了平静和一家三口的和美。

小小的善举,姑娘化解了陌生人之间的冰冷。我不由得再看看她,气质优雅,端庄秀丽,很美,是耐人寻味的美。透过外表,我看到了姑娘的心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