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精神的文章 / 精神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生命的传奇

文/清风明月_31428

一个人,能够流传的并非丰功伟绩,而是一种精神,或者刻骨铭心,也或者如风一般在我们心头掠过,卷起一阵风沙;然而竟有如此的精神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底,抚慰荒凉的心灵,然后,它变成一缕青烟,渗入到我们的骨髓中,变成了心灵支架的一部分,毋庸置疑,雷锋精神便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那样的惊天动地,也不是那样的浩浩荡荡,它就是如此的轻盈,这样,我们便得到了一份欢愉,总是在不禁意间,在我们的心灵中贮满温暖,使之充实,人生如此,便活出了意义。

我真的无法想象,要是丢了这样的精神,我们将会怎样。我知道,有的人的心灵变得空虚,仿佛是失去了什么似得,有的人会变得脆弱--连支架都不再完整,难以想象这人是如何支撑过来的。我也知道,在心灵的支架不完整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东西会趁虚而入,蛊惑着心灵,然后悄无声息的改变着那里的一切,哪怕外表如何的光鲜亮丽,也始终遮挡不住内心中那令人畏惧的寒流。善恶只在一念间。

有一种传承的形式叫做“薪火相传”,指的是一根火柴的末端连着另外的好几根火柴,这样,当前面的火柴即将燃尽的时候,就有另外的几根火柴被点燃,就像这样的延续下去;试想,点点的微光一脉一脉地传承下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在时光的流逝中,岁月的积淀下变成了现实。这样的传承不知道会点燃多少希望,带来多少光明与能量;而我又愿意将这精神当作是小溪中的涓涓细流,远远的听不见任何的声响,看不见奔腾的气势,而只有当我们靠近它时,才顿时领略到汩汩小溪的音律,朴实无华,那缠绵的溪水,奏响了生命的乐章,激荡着我们的胸膛;殊不知,岸边的嫩苗正被这溪流潜移默化的滋养,生命的传奇,悄然奏响!

云态度,月精神

文/鲁先圣

千百年来,云和月,给人们带来多少遐思,多少向往和憧憬?

宋人石孝友在《鹧鸪天》一词中最早提出“云态度,月精神”。云态度,他的意思是,人应该像云那样,洒脱、飘动、不拘一格,拥抱清空,不固一隅。遇日轮升起化为朝霞,遇夕阳西下变身余晖。春天时润物细无声,引领出一个绿色的世界,冬天则凝结成晶莹琼花,让大地纯洁妖娆。

月精神,是淡泊、宁静、安详,不弃暗夜,默默施恩于山川人间,是温顺的心境,绵绵的情思。

居于尘世,静观云物,眺望月华,自当领悟云月给我们带来的那份宁静和悠远,淡泊和智慧。我们当然欣赏那种金戈铁马的壮怀激烈,但是,我们同样要有一分智者的性情来慰藉心灵。

“静对古书寻乐趣,闲观云物会天机。”一颗安静的心灵,自会从这份闲适中领会世界的机缘。

“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优美的月夜里,隐藏着多少人世的大智慧。

宇宙无限,当我们的心灵与世界清流相通,云水禅心,自会寻找到代表着希望和绿色的丛林,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

我的爷爷

文/朱桂金

爷爷已经离开我们30年了,然而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冲淡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深深怀念,许许多多的往事,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爷爷坚强,有韧力。他身材矮小,但无论干什么都不甘落后,不认输。力气比他大两倍的,一天锄一亩地,他也不锄九分,他打的是“时间仗”,早出晚归,中午在地里吃饭,不休息;同别人一起赶集买粮食,别人背一百斤,他也背一百斤。一遇沟沟坎坎,碰得头破脸肿,从不叫苦叫痛,总是咬紧牙关,紧跟在别人后边。

爷爷非常勤奋。每天天不亮,拿着手电筒,挎着粪筐,围着全村大街小巷拾粪。雪雨天他也不闲着:雨天下地拔草、排水;下雪天往地里扫雪、堆雪。晚上拾掇院里院外,铡草、喂牛,伺候鸡、鸭、狗。对我这个长孙,从六七岁起他就不让我睡懒觉,而是要早起拾粪、割草、放牛羊。

爷爷非常节俭。由于时代原因和家境所迫,爷爷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整年穿粗布、破衣,简直像“乞丐”;煎一盘鸡蛋,总舍不得吃,夹到嘴边再放下;只要出门,拎着竹筐,钉头儿、布条、树枝(叶)、草叶、菜叶,都捡到筐里,“应有尽有”,他走后的大街小巷,已经不用再打扫了。爷爷的节俭,十里八村传为佳话,是出了名的。

长房长孙的我,受他老人家的影响最深,受教育最多。爷爷时常把我叫到他面前,说:“咱庄户人家没有什么本事,靠的就是勤奋、节俭,堂兄弟七个,你是老大,要领好班,带好头,这样,孙子辈我就放心了。”爷爷的这番话内涵丰富:有对我的重托;有对孙子辈的正面教育;也带有对后辈的牵挂和自己精神传承的心愿。

爷爷一生清贫,没给后辈留什么遗产,但我认为,他顽强、勤奋、节俭的精神,是留给子子孙孙的“无价之宝”,足以供我们享用终生。仅以此文,把印刻在脑海里的几件事写下来,献上长孙的一份祭奠和思念。

爷爷的精神永世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