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芋艿的文章 / 芋艿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沙上芋艿香

文/蔡琼 海航

中秋佳节,人们除了品尝各式月饼,还要品尝糖芋艿。芋艿又称芋头,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旧时芋艿还被选为皇室的贡品。据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因有食用芋艿场面,遂使芋艿在京城备受青睐,身价百倍。

我们平时食用的,乃是芋艿的地下块茎,茎上长有稀疏的细根,露出地面的是它的叶子和叶柄。芋艿的叶子很大,长度有三十至五十厘米,阔的形似盾,全缘波状,基呈广心形,单生似荷,每棵五至七片。叶柄直立、肉质、绿色、粗而长,约三十至六十厘米。夏日时,一行行翡翠般的叶子,就像池中的荷叶,风格独具,超尘脱俗,叶面上滚圆的水珠,晶莹透明,更是招人喜欢。顽皮的孩子常常采摘一片戴在头上做着各种游戏,既遮太阳,又避雨淋,别有一番情趣。

芋艿属天南星科,品种很多,常见的有:香酥芋、白荷芋、龙田芋、竹节芋。香酥芋因肉质细腻干香得名,芽头发红,叶柄也绿里微带红紫,籽多个小而圆。因口感好,最受欢迎;白荷芋因芽白和叶柄绿里带白而得名,产量比香酥芋高,但口感略逊;龙田芋因个大得名,籽极少,口感又逊前者,但产量较高;竹节芋因块茎细长,外表黑圈似竹节而得名,产量和味质较前均等而下之。此外还有铁荷芋、野头芋等品种。沙上人把芋头根上的叫“老芋头”、“芋头老头”、“芋头婆婆”,把老芋头上长出来的芽子叫“小芋头”、“芋艿子”。一般人认为芋艿子比芋头老头要好吃,其实,芋头老头也是很好吃的,甚至比芋艿子更香、更沙。

沙上的埭前屋后,一些低洼地很适宜种芋头。芋艿在清明后开始种植,先将芋艿从地窖中取出,晾晒,挑选个儿适中、芽好、不烂的为种。同时整地开沟,施足底肥,分别按单行或双行每隔七八寸放好、盖土;长到一定高度时,必须壅土。有农谚曰:“六月勿壅,等于朆种。”意即如不壅土,长出的芋艿老头小,芽籽细而少,产量会大减。壅土时加上一些青绿草料、豆荚等,使土壤疏松,增加肥效,以利芋艿块茎的发育生长。芋艿生长过程中无病虫危害,是为一大优点。中秋,芋艿进入收获期,可按棵挖取,每棵可得一二斤。如至叶和叶柄自然枯萎,无空挖取,亦无关系。收获后可选用部分贮入向阳、利水的地窖中,以备来年种植或它用。芋艿叶柄含有淀粉,拌糠可作为动物饲料。

沙上人是从各地迁徙而来的,因而带来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中秋节吃糖芋艿的风俗即是,也带来了中秋节吃糖芋艿的传说:在古代,某城市被侵略者包围,久攻不下。至初冬该城市已无粮食,领悟到胜局已定的侵略者决定停止进攻,等待城里出现饥荒混乱后再伺机行事。没有想到半个月后守城人的援兵到来,内外夹攻,一举将侵略者击溃。这半个月里被围困的守城人是怎样解决粮食问题的呢?原来在饿极穷思中他们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长在湿土中的宽阔的绿叶子植物,揪着它的茎干挖下去,能够挖到一个膨大的“根”;把那“根”烤熟了不仅非常好吃,而且吃了还有很强的饱腹感。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城里官兵百姓把那植物取名为“芋艿”(谐音“遇难”),并在中秋节大吃“糖芋头”,以表示敬重这上苍的赐予。

芋艿也是文人的喜欢物。苏东坡赞道:香似龙涎仍俨白,味如牛乳更全清。七品县令郑板桥更是“闭门品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也许郑板桥的许多诗画佳作就是在“品芋香”中完成的。而沙上人是把芋艿当粮食充饥的,“芋艿咸粥”、“红烧芋艿”即是家常饭菜。那种特有的带着微咸的芋艿香正是沙上人经常“品”的。特别是在飘雪的冬夜,煮上一锅毛芋艿,熬上一碗飘着葱花的沙上酱,剥着芋艿皮,蘸上葱花酱,慢慢品着香,再呷上一口酒,想着沙上的农谚:“毛芋艿,酒搭搭,理是理,法是法”,分外的暖意,分外的情趣,直让人自在自乐。

芋艿汤拌饭

文/周华诚

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要我说,世上这三样不完美都还可以接受。有不完美,才有完美。然芋艿煮不烂,则至为可恨也。

小时以为,芋艿煮淡菜干是天下美味。淡菜不常有,唯乡村宴席上才可见到。大铁锅煨煮芋艿,入淡菜干,咸鲜飘荡。淡菜,即是青口,算海鲜了,淡菜所具特别的海腥味,成为这道菜的精华。芋艿煮淡菜干,以汤拌饭是为大用。大碗米饭裹挟芋艿汤滑溜下肚,十分爽快。

我也喜欢芋艿煮鱿鱼干。

芋艿煮什么都是好吃的。荤,可煮咸鱼,煮咸肉。素,可煮萝卜菜,煮白菜心。对于芋艿,李渔说“不可无物伴之,盖芋之本身无味,借他物以成其味者也”。袁枚也认为,芋艿煮白菜是一样普通而不俗的菜。“芋煨极烂,入白菜心烹之,加酱水调和,家常菜之最佳者。惟白菜须新摘肥嫩者,色青则老,摘久则枯。”

芋艿不管荤煮还是素煮,都以其汤为美。我家乡常山有顺口溜,“芋艿汤拌饭,打赤膊挑担。”大概意思,是指这样子吃得畅快吧。我家乡常山又有一传说,说某家有两子,偏爱其一,遂给爱子天天吃芋艿汤拌饭,给不爱子天天吃萝卜汤拌饭。几月下来,天天吃芋艿汤拌饭的瘦小伶仃,天天吃萝卜汤拌饭的滚胖茁壮。

民间一直以胖为美,不像现在个个嚷着要减肥——这个传说告诉人们,芋艿汤拌饭不宜多吃,堪减肥。

其实这是对芋艿有误会。

好吃,是一定的。否则,不会给爱子天天吃那个。

但再好的东西,也不宜多吃,要节制,要讲中庸,这也是民间的观念。饱时不忘饿时饥。情深不寿,物极必反。这是叫人干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悠着点儿。然我以为,这与其说是智慧,毋宁说是狡黠。做什么都有所保留,便是容易使人干什么事都不能全情,无法追求极致。

芋艿在台湾的小吃中常常出没,《彰化小食记》中说到很多肉圆,都是加芋艿制成。在我家乡常山,做肉圆和包素鸡,都会加芋艿。芋艿煮烂,与豆腐、肉糜、生粉拌匀上笼炊成,蘸醋吃堪为人间美味。

《随园食单》中还有一种芋艿的吃法,是在十月天晴时,取芋艿晒之极干,放入草中,勿使其冻伤,贮至春间煮食,有自然之甘。还说,这一秘方,“俗人是不知的”。

看日本电影《小森林》,秋日霜降前收番薯和芋艿。番薯煮熟切片,用稻草一片一片地串起来晾于檐下;芋艿则带土用报纸包好,收藏于屋内温暖之处,可以一直吃到次年春日。芋艿扔于角落,春深寻出时已悄然萌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