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上有的文章 / 上有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土司城走笔

文/戴益民

因某种机缘巧合,我与一群“笔杆子”结伴而行,走近恩施对山湾土司城。午时三刻,冬日的阳光将这座牌坊式的门楼照得分外耀眼。站在城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两座虎虎生威的神龙雕像,右侧墙壁上是三幅浮雕壁画,图案分别为稻谷、神灵和歌舞,充满了膜拜和祈祷的意味。两边乳白色仿古门柱上,刻有“华中第一城,天下无双景”的绝妙对联。或许是第一次走近这座神秘的都城,我们似乎有些诚惶诚恐起来。

穿过门楼,步行百余步,便看到一泓清池,清池之上有座古桥,桥头山上有座古楼,这就是史料上介绍的风雨桥和六角楼,据说是专供侗、苗、汉各族往来客商歇气纳凉、遮阴避雨之处。走过古桥,便看到左侧山上有座古庙,牌匾上书“廪君庙”三个大字,门上有白虎的浮雕像。白虎是土家族图腾,廪君魂灵的化身,历史上有称土家族为虎氏民族的说法。古庙旁边的大树上,挂满了吉祥祝福的红绸带,堪称一景。

再往前走,地势忽然变得开阔起来,这便是土司王府的所在地——九进堂。顾名思义,九进堂共有九进出,是名副其实的土司皇城。所谓九进,即第一进为门楼,第二进为戏楼,第三进议事厅,第四进摆手堂,第五进为后院,第六进为仓廪,第七进双亭楼,第八进为中堂,第九进为后堂。这里是土司理政和生活的地方,是土司权力和身份的象征,一般臣民百姓是不得进入的。伫立堂前,举目望去,庞大的建筑群就像一张多彩的立体图案,雕梁画栋,错落有致,飞檐拱角,玲珑典雅。两边门柱上,两条雕龙盘绕而上,托着“九进堂”匾额,颇为壮观。五对大小不等的石狮,以五种不同的姿态呈现在游人面前。四尊虎背熊腰的武士塑像紧贴山壁,象征守护土司王宫的四座门神。这些建筑由数不清的檩子、椽木、雕花组合而成,虽历经数百年沧桑风雨,依然气势恢宏,雄奇巍峨,富丽堂皇,充分体现出巴人后裔的建筑才能和艺术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

趁同伴们还在九进堂踯躅之际,我独自一人从后堂攀上土司城墙。土司城墙全长两千余米,形同万里长城的缩影。它们依山而建,全部用石块筑成,厚实坚固,巍巍延绵,就像一条巨龙将土司城严严实实围住。城墙之上有箭孔烽台、钟楼鼓亭,令人回想起烽火诸侯的战争场面。钟楼顶层有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了远古巴人筚路蓝缕的沧桑历史。恩施土家人为远古巴人的后裔,早年繁衍生息于富饶的江汉平原,后因与楚人相争,败退至古夷水(现今清江)、川东一带,建立巴子诸侯国,后被强秦所灭,余部退居湘鄂川黔毗连地区,并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土家族,亦称“土人”,后来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自称为土家。一部巴人开疆拓土的创业史,就是一部慷慨悲壮的战争史。每当鼓角钟声响起之际,就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之时,或祭祀,或登基,或祈祷,或预警,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神情肃然,闻声出动。如今,血与火的岁月早已风干,古老的部落已沉没于疏落和荒芜。风吹过来,烽火台发出吐呐的呜咽,如泣如诉,它们裸露在旷野中,在夕阳的辉煌之下流露着峥嵘和高古,令人浮想联翩。

“巴”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称,已是人所共知,但在字面下,它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汉人崇拜龙,巴人崇拜虎,两者之间有何文化渊源?在国人的心目中,虎是威仪与力量的象征。虎的存在,常常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参照,那就是勇敢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堂堂正正地活着,所谓“虎死不倒威”即是此意。一个以虎为图腾的民族,明显寄托着强烈的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主观意识。

夕阳西沉,回首身后的土司古城,笼罩在一层暮霭之中,恬静,威严,神秘。回神静气,沿来路返回,我的脚步忽然变得矫健、有力起来。

一路上有你

文/罗芷晴

你深深地扎入了我的童年记忆,就像沉入墨水瓶底的一颗琥珀。

初见你那年,我六岁。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只记得,在琳琅满目的各色乐器中,我一眼就看中了你。你不像钢琴那般高端大气,也不似小提琴那般小巧精致;你就是你,由透着几分古色古香味道的琴身以及二十一根琴弦构成的,简简单单。我痴痴地望着你,然后魔怔了一般,伸出手去轻抚你;一声,两声,琴音如珠落玉盘一般,我渐渐听得痴了,纵细弦刮过的疼痛还停留在指尖。但事实上,那会儿拨出来的音符根本凑不着调,落进我的耳中却仍是娓娓动听的。那指尖的一点点疼痛,便也甘之如饴了。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妈妈,我就要学这个。妈妈点点头,算是默许。

后来,从老师的口中,我知道了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古筝,并开始了与你相伴。最开始的那段日子,我几乎是每天一放学就往琴行跑,重复着简单的练习曲,也不觉得无聊。老师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用柔和的调子教我唱谱,不厌其烦地教着我各种指法。记得那时的我年纪小,有些憨憨的。琴房里昏黄的灯光,老师嘴角逸着的浅浅的笑意,一一定格在时光的碎片里。慢慢地,我学会了用你弹一些简单的曲子。

与你相识好几年后,我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为了备战六级考试,那段时间老师暂时停止了教授新曲子,每天就让我练考级曲目《丰收锣鼓》和《瑶族舞曲》。天天重复同样的指法,真的有些厌倦了,高强度的扫摇练习,还将我的大拇指磨出了一个大血泡。好不容易上完古筝课回到家,妈妈又逼我在家里练习。原谅我这个人不羁、放纵、爱自由,妈妈越逼我,我越不想练。于是,一场因你而起的口角爆发了。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幼稚呢,居然会觉得妈妈爱你胜过爱我,一股对你的淡淡的抵触情绪慢慢在心头蔓延开来。后来被妈妈关在房间里练琴,我甚至赌气一般地撕过筝谱,然后对着你一顿乱弹,发出难听的噪声,像极了你的呜咽。

上初中后,学习任务渐渐重了起来。妈妈不再逼我每天练琴了,只要求我按时去上古筝课就好。无数个日暮黄昏,我在房间里写着作业,觉得倦了,一回头便能看到你,静静地卧在那儿的你。忽然就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见或不见》,或许无声的陪伴才是最真实的。无论我见或不见你,你始终都在那里不曾离去。看着这样的你,内心深处开始变得柔软。儿时的那点无理取闹的恨意,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消散了。

初二那年十级考完以后,我正式从琴行“毕业”了,但也失去了每周与你在琴房小聚的机会。可是现在的我,更多的会选择在闲暇的时候与你相会,有时兴起跑到琴行找隔壁学钢琴的小哥哥合奏几首流行歌曲。当然,弹得最多的还是古曲。心情烦闷时弹一曲《战台风》,心情愉快时弹一曲《春到湘江》……端坐在你的面前,翻看着一本本泛黄的筝谱,一个个动人的名字:《溟山》《柳青娘》《箜篌引》《云岭音画》《雪山春晓》让人深思飘忽。我想,这些曲子的作者前世一定都是吟赏烟霞的佳人才子,不然怎会想出这般美丽的名字,不然怎会给人以如此美的感受?

从小到大,我学了不少“特长”。但往往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几项是一直坚持下来的。唯独你,亲爱的古筝,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相伴着,与老师一起看着我从懵懂孩童出落成如今的亭亭少女,心里也有了自己梦想的诗与远方。再次翻看那泛黄的筝谱,手指在音符间划动,那一个个音符里藏着我的喜怒哀乐。目光移到你身上,指尖轻轻扫动琴弦,从清脆到深沉,正如我的懵懂到成熟。我笑了,笑声是繁重课业里少有的快乐。

天上有一只风筝,在飞

文/雪城

岁至不惑,岁月告诉我,没有多少激情可以燃烧了。

暮然回首,抖落历程的浮尘,童年展现出最为美好的一页。美好中却有着一种伤感,心戚戚,那就是对阿成的思念。

阿成是我最要好的玩伴,不管是上学、放学,还是在风坡顶上放风筝,我们都形影不离。每当看见风筝在天上飞,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阿成,想起一个写满忧伤的春天。

那年春天,阿成学会了做风筝,我们抱着糊好的八角风筝,一同来到风坡顶。风坡顶已有了许多放风筝的人。

阿成把风筝抛向空中,我牵着线,边跑边放线。我们的最高!阿成跳动着细高挑的身子,得意的向其他人炫耀。不小心摔了一跤,鼻子出血了,他忙用纸塞住鼻孔,继续放风筝。风筝好像要挣脱线的束缚,卯着劲的往高处飞。

一夜难眠,为自己的风筝独占鳌头,也为关于阿成的一个坏消息:阿成患有白血病。儿时的我,并不清楚这种病危害,还认为像感冒一样,几天会好的。可是阿成没再上学,他去医院了。

走在街上听到大人们的言论,我才知道阿成的病不好治。在那时,不是大病没人会去住院。当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谁也没想到,阿成和我的这次放风筝,竟成了阿成最后一次放风筝表演。

次年的春天,阿成没能和我一起去放风筝。我拿着去年阿成糊的风筝,来到风坡顶。风筝依旧飞的很高。如果阿成在,他一定很高兴,我们的风筝还是第一。正想着,空中的风筝,挣断了线,摇摇晃晃的飘向远处。

我缠起线,去找风筝。跑跑停停,在一棵野酸枣树上,看到了已经破损的风筝。这是阿成送我的风筝。可是我没又拿到……我沮丧的回到家,却听到了一个更为沮丧的消息:阿成走了……

在他家里,他的父母及哥哥姐姐都在伤心地哭泣,邻居的大叔大婶进进出出,在忙着料理。

一向爱说笑的一家人,好像掉进深深的没有路的山谷,茫然的迷失了心灵方向。阿成的妈妈两眼呆滞,可能是经常与阿成在一起玩的原因,一把将我搂在怀里,紧紧地、紧紧地,干涩的哭声中带着颤栗,却没有泪水。我的嘴角抽到几下,心在翻动,泪水已经从眼角流了出来……

我挣脱出来,摸摸脸上的泪水,径直跑到那颗挂着风筝的野酸枣树的风坡顶,树上的刺,刺破了手指,撕挂了我的衣袖,我拼命地去拿,风筝破碎了。我拿回家,把风筝重新糊好。第二天我来到阿成的坟前,想把风筝放在空中,把线栓在坟前的柏树上,让阿成看看,。可是风筝没有飞起……我只好把风筝插在了阿成的坟前。

天上有一只风筝,在飞。那只空中游弋的风筝,牵着我的思念,回到了我的童年。

儿时无忧的心情,顺着放风筝的线,爬到空中,鸟视顽童脸上趴着的不高兴。一个满载忧伤的春天书写了我童年的脚印。

阿成走了,就像那只挣脱线的风筝……

在春风里高高翱翔的风筝,牵动了我思绪的沸腾。天上有一只风筝,在飞。那是你吗,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