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潮州的文章 / 潮州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红梅花开响水湖

文/陈树培

“梅花好漂亮哦!”红衣长发女子说了一句,“五颜六色,太漂亮了!”“真好看!”好几个姐妹不约而同随声附和。

这是前不久京城潮州女乡亲参观北京怀柔响水湖梅花展的场面。

北京的春天乍暖还寒,响水湖的室内梅花却争芳吐艳,红的,白的,粉红的,绿白兼色的,百花齐放。“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盆景竞翠赛红,造型奇葩斗妍:或呈S形弯曲,状如游龙;或弯向一侧,犹如风吹旗飘;或主干斜横,枝叶舒展,美不胜收。姐妹们三三两两在盆景前争相摆pose合影,各式纱巾随人飘动,人与花竞美。

潮州分会女副会长杨雪华负责组织这次活动,她请女乡亲暂时离开灶台,离开办公室,走进大自然,沐浴春风,感受春色,陶冶情操,提升气质。

来者有在京奋斗几十年的女公务员,有来京拼搏的女企业家,有国际台女记者,还有……大家边介绍边聊天,乡音缭绕,乡情浓浓。

最高法院高级女法官林惠农浅绿色纱巾配暗红外套,显得温文尔雅,法官风范犹存。铁道部的周宝玲女士,虽年过古稀,仍热心乡亲活动,每次早早就到,让乡亲签名,收会费,发材料,忙前忙后。国际台女记者吴少英把先生带来了,在车上隆重向大家作了介绍,落落大方。北京民政局的杨娟女士和年轻的潮州姑娘邱文瑾等也积极参加乡亲活动。

在车上,大家争先恐后放开喉咙高歌,潮州歌曲、英文歌、中文歌,一首接一首。副会长赖以显以他特有的“男高音”高歌一曲《红梅赞》,“……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亢的歌声把车上的歌曲连唱联谊活动推向了高潮,一路车行一路歌。

响水湖要坐一段电瓶车,每人十元。坐在前排的吴素霞和温美群乡亲各掏出一张百元大钞,替大家交了车钱,细节处彰显乡亲间的温馨。

中午,大家共进烤虹鳟鱼农家饭,以茶代酒,频频举杯,浓浓乡情溢于言表,欢乐高兴,回味无穷。

“活动很好,观赏了梅花展,参观了酒厂,开心快乐,增进了乡亲之间的情感交流,感谢分会的领导,”一位女同胞说。她的话代表了女乡亲们的心声。

杨雪华说,潮州分会副会长庄泽宇一早就送来了他在新发地经营的食品,让女同胞们在车上当点心,想得真周到。陈少伟在车上给大家发食品,忙前忙后,为女同胞卖力。副会长黄癸海为大家照相录音发视频,杨娟女士也发了配有《红梅赞》的视频,乡情浓浓。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女人才充满生机,充满绚丽。著名作家冰心说过:“这世界如果少了女性,便会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女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真善美。“人生自有真善美,玉壶冰心堪晶莹”。

在北京潮联会九个分会中,每年的妇女活动是潮州分会独一无二的品牌,是潮州分会联谊活动的特色,受到京城潮州乡亲交口称赞。

观清江忆佳联

文/林承坚

每当我来到滨江长廊,向江心眺望,见满江清水,就回想起一对回味无穷的佳联来。因作者对专题精心构思,其内容充满艺术力量。那就是潮州水利枢纽奠基时在会台两边写着的:

看韩江今日创千秋伟业;

着岭南明天开万代清流!

一个“看”字,不只是指人的眼光,而是向世人乃至大自然舒发“请看”的自豪感:一个“伟”字,简直让人脑子里浮现着一座雄伟高大的崭新枢纽,巍然而屹立着:一个“着”字,仿佛笔下有雷声,令人震耳欲聋。听,一声叱令(“着”),震撼三江五岳,万钧威力,要教山河领令!因而,一切敢于阻碍建设之瘴气,皆心胆俱裂,闻风而散。笔者认为,作者对动词和形容词的凝练、妙用,真可谓烈火纯青,达到顶点。

看这“清”字,便知作者早胸有成竹,还未截流先蓄水——“朝阳照耀兮波光粼粼,清山倒影兮水清如镜”有先见之明。而今,君不见游客,把酒临风,先临江拍照,面对清江,皆叹为观止,这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么?

再看“韩江今日”与“岭海明天”:“创伟业”与“开清流”,意义相关,因果突出。回忆建枢纽之前,地处上游的竹竿山水厂,沽水期水“开”不进去,只能用机械“抽”。上游如此,下游可想而知;饮用如此,灌溉更不用提了。如今,伟业已成,清流让你开个够吧!

数量词也用得很好,上用“千秋”,下用“万代”,逐层加深,更表达潮州前程广阔,风光无限,明天会更好。总之,佳联上下相应,词性相同,平仄相反,意义相关,富有哲理,充满艺术性。真令人回味无穷。

观清江,满目生机;忆佳联,豪情激荡——我潮州,一江清水,碧波荡漾;两岸长廊,相互辉映;三座大桥,千姿百态,四面八方,欢声飞扬。美哉潮州,山明水秀;壮哉清江,源远流长!

工匠精神

文/洪卫

时光飞逝,物转星移。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潮州传统工艺的发展有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了一批批能工巧匠。巧夺天工的精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其雅俗共赏的独特之处颇受文人雅客和普罗大众的青睐。

出于对潮州木雕的喜爱,笔者经常漫步在“潮州工艺街”的中山路,穿梭于各间木雕工作室、展示厅以及制作坊,接触了许多从业名师和艺人,深深地为潮州木雕的精湛技艺所吸引。无论雕刻手法是沉雕、浮雕、圆雕、通雕和锯通雕,还是表现人物、花草、鱼虾蟹、飞禽走兽等主题,都体现了潮州艺人崇尚“慢工出细活”以及“宁缺勿滥”的乡土情结,令人叹为观止。

听说中山路的粮仓旧址已重新改造为郡城义仓创意中心,该中心涵盖了部分潮州“非遗”大师工作室和作品展示,让我有新的猎奇目标。踏进曾经承载着人们填饱肚子重任的粮仓,没想到如今却充满着浓厚的“潮”文化气息。

陶醉在精品林立的百花园中,一间木雕工作室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一位姑娘正在“埋头苦干”,只见她侧着身子,秀发遮住半个脸颊,显得纯朴而秀气,颇有“出水芙蓉”之感。姑娘左手握着“凿仔”,右手抡着“叩锤”,透过初具雏形的蟹篓缝隙,刀子在木头里面不停地摆弄着,在锤子的敲击下,一点点挖出一片属于她自己的世界,其手法之娴熟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姑娘目不斜视,全神贯注,仿佛与木头结下了绵绵情谊。一会儿功夫,她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擦起脸上的汗水,伸了个懒腰。乘着休息的间隙,笔者跟她搭讪起来,好奇问起眼前这件作品是否是她亲手制作,姑娘肯定地点点头,一点也不含糊,颇有当仁不让的霸气。多层立体通雕是木雕中较为高端的技艺,没有一定的功力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这需要多年的潜心锤炼和坚守才能结出的硕果。姑娘的精湛技艺令人刮目相看。

这姑娘叫陈嘉,今年只有24岁,却从艺7年。她是潮州木雕一代宗师陈舜羌的孙女。伯父陈培臣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级“非遗”潮州木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父亲陈培希是高级工艺师、市级“非遗”潮州木雕传承人,正是家庭的熏陶和自身的努力,成就了她今天的技艺。

从事木雕制作是一件辛苦的活儿,好多艺人都有亲身的体会,要完成一件让人满意的作品,都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赚的也不多,因此,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加入该行当,而这位姑娘可以说是潮州本土仅剩的一名木雕女工匠,却在这片男人占领的阵地上默默地坚守着,骨子里渗透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傲气,真令人感到钦佩和可贵。去年以来,“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姑娘的追求刚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还没结婚的陈嘉姑娘就想在潮州木雕的天地里,传承好家族的这门手艺,让它得以一代代薪火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