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豆芽的文章 / 豆芽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温度决定生命

文/胡玫

有一次听健康讲座,听到一个说法,温度决定生命,觉得很合乎人的生命现象,人活着才有温度,有温度才有生命,温度没有了,生命也就终止了。

前不久发豆芽,在绿豆长出小芽之后,我每次都是用凉水冲一下,把水倒出去,用厚布盖住,上边再压一个盘子。一天冲三次。突然有一天,在冲豆芽时,发现里面热乎乎的。我记得是凉水冲过的呀,怎么会有温度呢?后来我就留心起来,在冲豆芽时,有意把水龙头开到凉水的位置,冲完之后,豆芽盆里凉凉的感觉,很爽。可是过几个小时再冲时,豆芽又有了温度。我突然明白过来,豆芽也是一种生命,生命在生长时,都会有一种温度产生,这种温度促使着豆芽能够快速生长。

由此看来,任何生命都是需要温度的,温暖的氛围带来的是生长。

可是各种生物自有它独特的沟通方式,人类是无从感知的。荀子说:“金石有形而无气,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所以我们只能从“最为天下贵”的角度来体会和理解我们的人生。

一个社会有温度,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了亲情,少了冷漠,亲人之间血浓于水,就不会有一些昧了良心的人受利益的驱使,制造有毒食品卖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就不会视跌倒的老人于不顾,就不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一个团体有温度,这个团体就会有了凝聚力,就会人心所向,就会视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团体就会进步,就会蓬勃发展,就会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贡献给人类……

一个家庭有温度,这个家庭才有生机,才有愉悦,才有快乐的生活……

有温度才有温暖,才能保证生命的活力和细胞的健康生长。这温暖就是团结一致,就是和睦相处,就是处乱不惊。

我喜欢温暖,喜欢健康,喜欢身心愉悦的生活。

让“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的我们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吧!让我们所处的环境,少一些人情的冷漠,多一些人性的善良,让我们一起去创建和谐,拥抱美好。让我们的世界永远的和风细雨,永远的温馨可人,永远的不离不弃。

泡豆芽

文/孙文胜

1990年秋天,我来到西安打零工。听从家兄三哥的安排,临时借居在他西门内的单位里,俩人一起吃食堂。

有个周末我回兴平老家,父母采收了一大堆蔬菜,看着好新鲜,我就说,这些菜要是放到西安就值钱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父亲说,好呀,这次你就背些菜过去,闲了俩人也可以自己做做饭。三哥那时的收入很微薄,为了减轻他的负担,我就欣然应允。走的时候,父亲找了条蛇皮袋,里面装满了豆角、茄子和韭菜等,还备了面粉和黄豆各一小袋。行李太多我拿不了,父亲就用架子车把我送到了汽车站。

我背了那么多的菜回来,三哥又惊又喜。当天上午,挽起袖子就做了一顿光滑柔韧、味道鲜美的油泼扯面。

吃饭间,三哥说要是再有一把豆芽菜,那才真的叫美了。

娘做的豆芽菜我几乎天天吃,可豆芽菜怎么泡,我还真的没注意过。三哥说,这不难,咱可以少泡一些豆子试验下。

他找出一个搪瓷盆,清水泡了一小碗黄豆。晚上泡的,早上去看,豆子已经圆鼓鼓地发涨了。三哥说,豆子醒了。温度合适的话,一个星期就能吃了。说着,他把豆子里的水更换了一下,还在豆子上盖了一块湿布巾。

次日,三哥突然接到单位通知出差了,照看豆芽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下班了我就围着豆芽看,很快就发现豆子努出小嘴了。隔天早上上班前,我把发豆芽的盆放到了晾台上,心想给豆子晒晒太阳加加温,赶到三哥回家前豆芽肯定泡好了。忙碌到晚上回到家,我揭开盆一看就傻眼了:发豆芽的盆里两天没换的水发馊了,一股烂豆腐的臭味直扑鼻子。手一捏,不少豆子都黏糊了。我心里难过得像打翻了五味瓶。

三哥回来后不但没怪我,还说咱们总结出经验了,那就是要常换水、别暴晒。第二次泡时,果然就进步了。豆芽三四天,就涌起了小半盆。抓一把出来,个个短粗茁壮,脆生生的,嫩得都能掐出水。

泡好的豆芽,除了下面锅、凉拌,我最享受的还是三哥隆冬做的豆芽五花肉炖粉条。穿上棉鞋抄着手,踩着厚厚的积雪打上二斤五花肉,转过街角,再到干菜铺扎一捆红薯粉条。浓香料炖得猪肉八分熟,投进泡好的粉条入入味。出锅前,再投入豆芽和蒜苗段就成了。窗外北风起号子,香辣热乎的菜肴美得人额头滚汗珠。

三哥的厨艺基本功是在部队练下的。有了泡好的豆芽,他烩面片、搓麻食、打搅团、蒸凉皮的技艺也大有长进。

转眼间,时间已过去了几十年,但和三哥一起泡豆芽的日子却像豆芽般始终鲜嫩馨香。这里面有兄弟的情谊、成败的喜乐,也有人生的足迹和感悟。

被惯例

文/王国华

张小二的老爹在孔府看大门。孔子后裔从宋朝被封为衍圣公,一直延续到明清,数百年享受公卿待遇。在这里上班,虽收入不高,但旱涝保收,是个美差,而且可以世袭。老爹死后,小二顶替父亲,做了门房二代。

一天,厨子去市场买菜,刚走回门房,想起菜没买全,就把菜放在小二跟前说,你帮我看着点,我再去一趟市场。小二倒勤快,闲着没事就帮厨子把豆芽掐干净了。厨子回来,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此后,厨子每次买回豆芽都让小二掐。小二是新人,不敢回绝,只好掐下去。一年过去了,厨子依然大大咧咧让他掐豆芽。小二偷偷问了一下老员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员工说,咱孔府有规矩,“无例不可添,有例不可减”,你掐了一次豆芽,这就算立下规矩了。以后,门役掐豆芽就是惯例。不但你掐一辈子豆芽,你的子子孙孙都得兼职干这个!

小二心说,唉,我这不是倒霉催的吗?

小二注意观察了一下,孔府奇怪的惯例还不少呢。比如,每当奎文阁附近的荒草长起来时,孔府就通知曲阜县衙的轿夫来拔掉。为什么找他们?原来,前朝有位县官到孔庙陪同衍圣公拜庙,提前两天在奎文阁习礼。轿夫在轿旁听差,不敢远离。一时又闲着没事,又赶上轿夫也是勤快人,就把附近的荒草拔了。这一拔,就成了孔府惯例。

张小二听完,差点笑喷了。心说,合着就是勤快人吃亏。转念一合计,自己其实是被人耍了。你想啊,平白无故的谁盯着所谓“惯例”?当然是利益人。衍圣公哪有时间给他们分配活计。你干什么他干什么,衍圣公才不管呢。但厨子在意这个,他看到小二掐豆芽,好,这是你自己抢活儿干,那你就干下去吧。遵守惯例是孔府的规矩,你敢违抗祖训?拿大帽子一压,小二登时没辙。多年后的一天,衍圣公的老妈吃豆芽,嫌掐得不干净。厨子回报说,今天看门人没掐豆芽,气得老太太把看门人找来训了一顿。你说,这张小二给子子孙孙添了多大麻烦。

孔府杂役也是如此,你县衙的轿夫不是愿意拔草吗,就让你拔个够。这个轿夫退休了,其他轿夫接班来拔。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轿夫拔除荒草是孔府惯例。孔府必须严格遵守“无例不可添,有例不可减”的规矩。

但恶搞老实人是有代价的。惯例是把双刃剑,有利于你的就遵守,不利于你的就破除,那不行。县衙的差役也以牙还牙了孔府一回。有一年,县衙一个差役去孔府送纳粮通知单。老太太看差役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步履蹒跚还在给人跑腿,十分不忍,就让管粮仓的人赏给他一斗粮食。第二年的这时候,县衙的其他人拿着口袋来粮仓领粮食。粮仓小头目问,怎么回事?为什么给你粮食?县衙差役说,老太太去年赏了我们一斗粮食,形成惯例啦。你敢违背孔府惯例?

小头目当然不敢,只好如数支付。当然,这些事老太太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