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姿势的文章 / 姿势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散文的姿势

文/马步升

散文易写而难工,似乎已经是写散文和论说散文的煌煌铁律了。这也合乎情理,而且是必须的。大约因为散文之众和写散文者众吧。进入散文的门槛相对低,衡量散文的尺度如果过于低,那么,这种文体便有可能其寿不永了。

这便涉及到散文的姿势。散文本身的姿势。写散文的姿势。散文的包容量极具开放性,把世间一切文字都当成散文,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散文本来就是一种交流文体,是互动的,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不像别的文体,天生便拥有居高临下性,只有我说你听,我在台上呜呜呀呀俯视,你在台下稀里哗啦仰观,双方处在不对等地位。说到底,散文是及物的,是必须及物的,是要表达某种事实和意愿的,而所表达的意愿,必须语义明白晓畅,并且要收到预期回应。而诗歌和戏剧,等等文体,其语词语义,都具有模糊性、夸饰性,还有诸多的不确定性。散文于此便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姿势,至少应当有:有人,人有对应;有事,事有来去;有物,物有形状质地;有感,感同身受;有情,情非得已。自己说得明白,受众看得明白。

明乎此,再说写散文的姿势,就显得其来有自了。苏东坡说,散文以意为先,他为此推导说,意如囊中之钱,有意在,便可在市场任意选购物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说到了极致,也做到了极致。看看他那些被后世当成散文的文字,真的如一位富可敌国的人游走在要有尽有的市场上,他的购买欲无比旺盛,市场的供给能力也是穷尽天下所有。独步天下的眼光,独步天下的才情,独步天下的文字,集三者于一身,且各臻极致者,空前是一定的,绝后亦有“也许”之虞。以苏东坡为例,无非是要说明散文的自由品质。

是的,散文是一种自由文体,无自由便无散文。而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囊括天下八荒的个人素养上的,没有这个前提,所谓自由,只能是囊空如洗的无根飘零了。大襟抱,大自由,大手笔,是为散文的“三大”。

说了这么多,是要归结到酒泉作者至简的散文的。至简的散文,文体意识是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前就了然于心的。她知道她要写的是散文,她也知道散文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因此,她的散文,具有分明的文体辨识度。她是自觉遵守散文公约的,写真,写实,来有来处,归有归结,记人记事,抒情摹物,层次磊磊,明白晓畅。而选材内容,一遵古人法度,凡军国天下,寻常物理,幽独玄机,街谈巷议,个人心怀,都可随手捡拾起来,以意统领,斐然成文。其大概路数为,取古人掌故,发思古之幽情,吐心中块垒;以自然为模板,破当下身心之纠结,抒自由之情怀;借人情物理之成说,编织理想人世之经纬。此为散文理念层面。在操作层面,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大处进,必从小处出,从小处进,必从大处出,大小错落,张弛有致。

至简于散文是有自己的追求的。散文之途,对于任何一个钟情者,都是遥远而又遥远的,重要的是上心,上手,上路。至简已经行走在散文的漫漫长旅中,能走多远,因素很多,好在已经在路上了。

吃饭的姿势

文/汪金友

看了标题,有人可能发笑:吃饭的姿势,有什么好说的呀?不就是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子吗?端起饭,往嘴扒,夹起菜,往嘴送,难不齐,还会有人吃到鼻子里?岂不知,吃饭的姿势,可不是小事,与健康有关,与事业有关,与爱情也有关。

先说一件真人真事。我一小学同学,家境条件不错,但他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两只胳膊趴在桌子上吃饭。我们农村,吃饭都是用炕桌。全家人盘腿坐在炕上,围着炕桌吃饭。我这同学是个独生子,家里人口少,所以吃饭的时候,他就可以独占一面。两只胳膊一趴,把嘴伸到碗边,再用筷子往嘴里送饭。

长大后,有人给介绍了一个外村的姑娘。见了面,双方都感觉很好,于是就把亲事定了下来。接着,男方请女方在家里吃饭。再接着,女方请男方到家里吃饭。那一天,听说未来的姑爷到了,村里很多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来瞧新鲜。到吃饭的时候,我同学依然按照自己的习惯,两臂趴在桌子上,只伸筷子不端碗。碰巧,坐在对面的准岳父,是个非常讲究传统礼仪的人,看着未来姑爷的吃相,眉头紧锁。窗户外边看热闹的人们,也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结果,我同学回来的第二天,女方就让媒人传过话来,经过再三考虑,这门亲事“不合适”。接着,风言风语传遍我们全村。有的说他“没教养”,有的说他“缺心眼”。传来传去,村里村外的姑娘们,竟然都不愿意再嫁给他。就这样,我这同学打了一辈子的光棍。

还有个故事,也是真人真事。单位来了客人,“一把手”带两个下属去陪客。其中一个下属,可能是受宠若惊,过于兴奋,也可能是年轻气盛,缺乏经验,竟然捷足先登,坐在了主陪的位置上。而且在“一把手”还未致祝酒词的时候,他就抢先表现:“来,我先敬大家一杯!”“一把手”的脸马上就拉了下来。事后没几天,这个小伙就调到基层“锻炼”去了。

我小的时候,我们家吃饭的规矩非常严格。左手拿碗,但不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掐住碗,而必须用五根手指把碗托在手心。右手拿筷,要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同时捏住,而无名指和小拇指不能抬起来。谁的姿势不对,妈妈也不多说,直接举起筷子,敲到他的头上。还有,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不准喝水,不准弯腰,不准伸腿,不准“过河夹菜”。中间一碗菜,每个人都只能夹自己一边。妈妈的筷子敲到头上,很疼的,有时还会隆起一个包。所以兄弟几个,谁也不敢犯戒。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乡党》中提出,要“食不语,寝不言”。意思是说,在吃饭和就寝时,不要大声说话。可能,那个时候孔子就有了保健意识。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吃饭说话,会影响食物咀嚼和消化吸收;一种是适当说话,可以减慢吃饭速度,降低肠胃负担。但无论如何,不能过度兴奋,高谈阔论,或者争论不休,于健康不利,于友情也不利。

正确的吃饭姿势,应该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端着碗,捏着筷,挺胸坐直、细嚼慢咽。既要自己吃好,又要照顾好同桌的他人。适当地说一些话,也能够增加食欲,调节气氛。而且在吃饭中,请坐、敬酒、让菜、品菜等,都有助于放松心情,交流感情,识修养,看品行,谁说不是呢?

劳动的姿势

文/钱续坤

耕耘

当季节的指示从布谷的口中响亮地吐出,乡下的人们便有了繁忙和农事。

而所有的农事,首先是从一声吆喝开始的。沉寂了整个冬季的田野,为此打了一个激灵;唯有律动的泥土欣喜异常,因为她知道——锃亮的犁铧,马上就要洞穿大地的心事,让这个春天更加富有生机,让所有收获成为一种可能。

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农人的血液就开始突突地奔流。而映入眼帘的,是牛鞭高举的剪影,一帧又一帧定格在清晨的胶片上;抑或有几只觅食的白鹭,顽皮地跟在犁铧的后面,看看是否有蠕动的蚯蚓和蛰伏的泥鳅。

朝霞四射,汗滴满颊。农夫的辛勤耕耘,给了失血的土壤以温馨的理由,让萌动的种子不再感伤忧愁,使满园的春色找到了呱呱坠地的借口……

无际的烂漫始终都在牛蹄的花瓣中孕育,油亮不屈的脊背不会因为莺飞草长而停留。我呢,凝视的目光一直在将耕耘仔细地精读——

那是不辍劳作的艰辛,那是一往无前的毅力,那是忍辱负重的精神!

冶炼

在一种温暖的光泽里,让双眸深情而明亮,让双手锤打与锻造。憧憬为之闪烁,生命为之辉煌,钢质的美丽为之弥漫无穷的力量。

生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行动的火焰在滚滚运行。所有的音乐,所有的舞蹈,所有的诗歌,都随着钢铁红色的液体,在熔炉里无声地脉动。

——冶炼!——冶炼!——冶炼!从石到铁,从铁到钢,从一种形体到另一种形体,从一种金属到另一种金属,这个命运质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在媚俗的生活里,提取坚不可摧的意志,提取坚忍不拔的傲骨。

因此对于劳动者而言,冶炼的意义只有一种:奉献。——把汗水奉献给劳动,把劳动奉献给创造,把创造奉献给用汗水孕育的钢铁。

钢铁在飞花,穿越所有心灵的狭隘;冶炼的图腾,跨过全部精神的障碍。劳动者在燃烧的光芒里沐浴,灵魂一次次得以皈依,生命一次次得以涅盘。我也从冶炼的过程中,学到了为人的本质,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纺织

和冶炼给予人的力感完全不同,纺织讲究的是以柔克刚和熟能生巧。这种美妙绝伦的技艺,起始于嫘祖的冰雪蚕丝,传承于张骞的丝绸之路,回复于木兰的闺阁机杼,跌宕于道婆的叛逆创新……

其实,纺和织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作。纺是从絮里拉出线,是从茧里抽出丝,是从怀中牵出情;织是将线压成布,是将丝连成绸,是将情凝于心。

一根根。一条条。一块块。一匹匹。这流淌了多少纺娘的汗水,倾注了多少织女的心血——那是生存的前奏,那是生活的礼赞,那是生命的舞蹈!

忙忙碌碌地干吧,嘤嘤嗡嗡地唱吧,快快乐乐地跳吧,那纺娘并不仅仅只有我慈爱的母亲,那织女并不仅仅只有我心爱的妹妹,她们弯腰的背影,似乎只显现于黑夜的深处;她们疲惫的身体,被来回的梭子缠绕了一圈又一圈。

风姿绰约。纤尘不染。纺娘的一举手,使村庄安详,牛羊茁壮;织女的一投足,使黑油油的土地,在瞬间,就抒写了华美的绝句,造就了生活的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