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贵州的文章 / 贵州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文/刘晓慧

最近有件事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河南有位女教师顾少强向学校递交辞职信,信上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除了这封辞职信内容的与众不同,更多的是此信蕴育的内涵勾起了人们心底里的渴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多少人的梦想,尤其是对于体制内的人,这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人们佩服的是顾少强的勇气和决心,为了理想中的生活,勇于和现实说“不”。

从09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6年了,我一直希望有时间能重返贵阳看一看那些熟悉的地方,体会那不一样的生活。在西南地区,人们寻求的是悠闲自在的慢节奏生活。早晨九点之前街上没有商铺开门,等到中午时分,道路两旁全是满满的麻将桌,搓麻的爱好不止限于四川人,贵州人也是同样沉浸其中,到了晚上,夜市正式拉开了人们生活的序幕,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风情相当浓郁,在夜市里见的最多的就是民族风的饰品,随便挑选几样搭配亚麻长裙立刻彰显出不一样的风情。

说到美食,不能不提酸汤火锅。贵州人偏好酸,喜辣,但那里的辣椒不像我们北方的辣椒只是单一的辣,贵州的辣椒很香并且做法有很多种,每一个品种的辣椒加工成不同的产品,程序相当繁琐。就像糊辣椒,要经过十多个程序的加工,对于吃的方面,贵州人非常讲究,绝不怕费时费力,着名的辣椒酱品牌“老干妈”就出自贵阳。酸汤火锅里用的辣椒是泡椒,这也是贵州的特产之一,别看个头小但是辣味十足。酸汤是用腌好的西红柿炮制的,刚开始觉得西红柿和辣椒不搭配,但尝过之后才知道,这才是地道的美味。后来我在济宁和梁山都吃过酸汤鱼,味道与贵州相比差之甚远。酸汤火锅用的蘸料也相当讲究,是用糊辣椒、折耳根、木姜子、花生、芝麻等调配而成。折耳根和木姜子是西南地区特有的调味品,气味浓郁,外地来的人一开始都吃不惯,但时间长了反而离不开了,折耳根炒腊肉是贵州的特色名吃,吃起来油而不腻,喷香扑鼻。

贵州的旅游没有云南开发的早,在我上学的时候还不是很出名。黄果树瀑布应该是贵州最有名的旅游景点,我是08年的夏天去的,据当地人介绍,当时正处于枯水期,可是在我看来也是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听说老版的西游记有很多场面都是在那里拍的,放眼望去青山绿水美不胜收,水潭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看得人心情舒畅无比。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很常见,可以说在山上有水的地方就有溶洞,在贵阳城郊有一个景点名叫天河潭,风光旖旎,景色秀丽,里面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溶洞,其中最大的那一个,坐船进去要很长时间才能出来,再大胆的人到了那儿都会胆怯,直到快把人的勇气磨光了之后眼前才会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忆了这么多又回到现实中,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牵绊,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去旅行了,什么时候能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以此来抚慰我千疮百孔的心灵呢?

贵州散记

文/王莉

一个村寨,一座城池,甚至一方地域,只要仔细品读,总是耐人寻味的,比如贵州。不久前,我跟随卉竹假期组织的甘肃旅游考察团踩线,就有了这样的感触。

苗寨古风

车子一路向黔东南,抵达雷公山麓时,画风突然一变。深褐色的木楼连成一片,廊檐上挂着各式木刻,路灯饰以蝴蝶造型……一种神秘、古朴的情调扑面而来。导游说,这些饰品源于苗族的图腾崇拜,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传说,这支西氏族苗人是蚩尤部落的后裔。大约600多年前,他们来到西江,在此扎根,并一直沿袭着原生态的苗族习俗,鸣锣喊寨防火、榔规民约解决邻里纠纷,被喻为一部苗族发展的活史诗,一座露天的苗族文化博物馆。

我们一进入寨门就看到,哗哗流淌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将寨子一分为二,依山的一边,木质吊脚楼户户紧靠,寨寨相连,层层叠起,顺山势连绵铺展,烟雨迷蒙中直通云天。河的另一边,则是稠密的民俗街铺,偌大的实景演出场就在其中。来到苗乡,歌舞表演一定要看。西江的古歌、飞歌、情歌、酒礼歌、木鼓舞、铜鼓舞和芦笙舞,构成了歌舞的海洋。苗家女子和小伙身着盛装,芦笙吹起来,舞蹈跳起来,古朴而曼妙。

看得懂的看演出,看不懂的看服饰。把财富穿在身上,也是战争留给苗人的印记之一。无数次的仓皇逃难中,他们往往来不及收拾细软,以致日子越过越穷。聪明的手艺人就想了个办法,把银子全部做成饰品。由此可以想象苗族服饰的繁华和美丽。西江苗族博物馆珍藏着苗族文明的成果,看过才知道,有些事物是不能用语言来完美表达的。

山水与石

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在贵州催生出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石、树、洞、瀑、湖,在这里相依相融,和谐共生。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溶洞出在半山腰;水在石上流,树在水中生,人在树中行。中国乃至世界自然景观中的多个第一,轻易就被收入囊中。

小城荔波,淡泊、宁静、有序。相比惊险刺激的大七孔,我更喜欢玲珑秀丽的小七孔,沿着长达12公里的幽谷拾级而上,飞流狂泻的拉雅瀑布、潭瀑交错的68级瀑布、林溪穿插的水上森林、密林镶嵌的鸳鸯湖、悠蓝深邃的卧龙潭次第而来,那如玉的水,美得让人不敢直视,心情也变得青青翠翠的。

如果说小七孔宛若女子的话,安顺龙宫就是一位心绪波涛汹涌的男子。龙门飞瀑从巨大的溶洞扑泄而下,水墙壁立,气贯长虹,不愧为中国最壮观的天然洞穴瀑布。沿扶梯登临瀑布顶端,就到达了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龙宫天池。这是一个山间湖泊,澄绿如玉,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多做上几次深呼吸,洗心清肺干净做人。最好的景致在水溶洞,洞内暗流涌动,钟乳千姿百态,千万年来矗立于此,让人不得不惊叹时间才是最好的造物主。

世界最大的瀑布群之一——黄果树瀑布当然不能错过。83版《西游记》中悟空的水帘洞就取景于此。我们去时,已近傍晚,夕阳斜照,一轮彩虹若隐若现。不想看水,就在天星桥歇歇脚,走一走“数生步”,找到自己的生日石,许个心愿。

我们还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召开的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展览馆里,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看得人热血沸腾,当地老百姓对革命的支持也让人无限感怀,他们甚至在门板上写下了“替红军送消息”“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这样赤诚的字眼。

走出会址,看着贵州的好山好水,我忽然想对这片土地深鞠一躬。

想起了贵州那一天

文/王文泸

一出宾馆就闷热。想了想,又回到房间,把照相机放下了。观景,一双好眼睛就够,何需照相机。索性,把钱包也放下了,装在身上捂汗。会议安排的游览,也无须花钱。我只抽出一张百元钞,装在屁股兜里备用。

身着短袖汗衫,手拿一瓶矿泉水,轻松出门。

今天安排去长岭坡国家森林公园。不知是否荒僻?越荒僻越合我意。

一望见古木蓊郁的山林,汗津津的身上仿佛有了些凉意。

在宽敞的停车场下得车来,尚未来得及打量眼前的景物,就被一群兜售小零碎的妇女儿童包围。这些人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从潜伏地点突然冒了出来,迅速锁定每一个目标。

缠着我的是三个人。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肩挎一只手工编织的篮子,装满了各种饮料;一个男孩,十一二岁,双肩包里装着一个西瓜;一个女孩,年龄更小,斜挎包里装着新煮的苞谷。

我举起手里的矿泉水,示意不需要别的。但没用。“买点吧,买点吧。”不停地说。我说我要爬山,不想拿多余的东西。说完抽身就走,不料他们跟了上来。

我站下来劝他们回去,还是白说。

这三个人簇拥着我往前走,锲而不舍地、气喘吁吁地。其时也,情景颇有些滑稽。就好像我是参加长距离爬山比赛的选手,而他们负责后勤保障似的。又像是一个家长领着家人去远足。

二十多分钟之后,我再次站住脚看着他们。他们回避着我的目光,但态度依然坚定。

那就随你们的便吧。

山路两侧尽是高大的水杉和苦楝,日光时而被遮蔽,就有“空翠湿人衣”的感觉;时而哗地投射下来,灼灼地烫人。

这是2008年,我年过花甲,体力还好,腿脚灵便,没感到有多老。

同车来的人们被我落下好远,只闻人语响,不见人上来。他们都比我年轻,但走路功夫好像软点。

山路渐渐陡峭。到了半山亭,我坐下来歇腿。那三个人也进来,在我对面坐下擦汗。他们始终回避着我的目光。那个妇女汗湿的衣衫紧贴着瘦削的身子,她瘦得几乎没有了女性特征。两个孩子也黑而瘦。

如何是好?给他们每人五十块钱,劝他们下山去!可是钱包、零钱……一时大悔。

想起《水浒》里鲁提辖的话:“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俺明日便送还你!”

最难忘史进那句话:“值什么,要哥哥还?”“便去身边包裹里取出十两一锭银子,给了鲁达。”

真够哥们!

可是眼前没有史进,也没有李忠。

我问那个妇女,这俩孩子这么小,也出来挣钱?她说男孩是她的侄子,家里困难,上到四年级就不上了。女孩也是本村的,上二年级。今天星期天,就跟着她出来了。

男孩有一双忧郁的大眼睛。他一直严肃地看着地面。

女孩黝黑的脸颊。粗糙的小手。沉甸甸的挎包。被汗水洇湿的发辫粘在脖颈上。皮肤底下浅蓝色的血管隐隐跳动……

这三个人,已经如此深刻地进入我的记忆,我要相机干什么?

我让那个妇女拿一瓶可乐给我,她的表情松弛了。我把瓶盖拧开,递给女孩,“你喝。”女孩怔了一下,不知所措地望着我。又说一遍,这才接过去,羞涩地噙住瓶嘴,很享受似地喝起来。再要一瓶,给了男孩。

我从裤子口袋里摸出那张潮乎乎的百元钞递给妇女。她难为情地说:“我找不开……”我说:“不用找。你到山下售货亭把钱换开,五十块你拿上,剩下的给他们每人二十五块。你能做到吗?”

她惊讶地说:“我能!多谢你了。”

女孩从挎包里抽出一个最大的苞谷递给我,我谢绝了:“拿到山下卖掉,或者自己吃。”

钱包。钱包!否则……

他们离去。我独自往上走。

没有导游唠叨,没有人声喧哗,也没有快门诱惑。盈耳都是鸟鹊的歌唱。细听,又像是各表心绪:

“仙仙妙!仙仙妙!”

“苦也哥哥……苦也哥哥……”

这些小生灵们,或许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一概快乐?

终于挣扎到了峰顶。端的好去处!放眼望去,云海浮动中,喀斯特地貌如万千楼台,一层层排向天边。烟霞缥缈,光影绚烂。天上耶?人间耶?

忽然明白,凡世和天堂,“是一不是二”(净空法师语)。哦,黑瘦的妇女,黑瘦的男孩女孩,悲欢各异的鸟雀们,你们莫非是菩萨幻化,来给我开悟的吗?

身上的汗收了,还是听不见有人上来,大概都爬不动了。就返回。

隔着浓郁的林木,听见了人声。半山亭里坐满了人。亭子中间的石桌上,摆满了切开的西瓜、饮料,还有煮苞谷。

“快来吃,王会长(我时任青海报业协会会长)。哎呀,你们青藏高原的人爬山厉害,一转眼影子都不见了!”

“这些东西,你们是从刚下山的那三个人手里买的吗?”

“是呀,还有其他人的。我们包圆了!其实我们不需要这么多。”

哈哈,原来他们是义买!

忽然觉得这些新认识的面孔长得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