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喜剧的文章 / 喜剧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八月如戏

文/胡容尔

这个八月,夏与秋邂逅,凉暖交锋,分外眼红。天气变得稀里糊涂。空气擦着湿漉漉的眼眸,时不时地哭泣。接二连三的雨水,压迫着静默的城池。季节的转换,向来离不开战争,胜负其实早有定论。我们只需站在窗前,静静地观望,用清亮的目光,看秋天上演一场攻城掠寨的好戏。

夏招架不住,败下阵来。天空终于放晴,弥漫的硝烟已尘埃落定。蝉鸣渐稀,花红日疏,都患上了懒散人的习气。其实山还是那重山,只是憔悴了一些;水还是那道水,不过消瘦了一点,换了个主人而已。夏虽败犹荣,她深知命册的深奥玄机。想来她是归心似箭,无意恋战了。莫如乘一叶温暖的扁舟归去,载着世间眷恋的情意,告别这一季的荣耀。

夏天从尘世间剥落。她带着滚烫的气息,从我的屋里撤出。我注视着她离去的背影,实际是在注视着我离去而不回的年华。耳畔听到历史辗过的沉重巨响。心里忽然没着没落,有了空荡荡的秋意。开始想念威廉·富克纳,那个害怕时光流逝、担忧女孩变成女人的美国作家。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与时光,是一种亦悲亦喜的纠结关系:明知人被时光的洪流冲走,却无法向时光报复的悲剧性;人虽被时光的洪流冲走,却可以尽情享用时光的喜剧性。

悲剧或喜剧,只是人的心境使然,但我固执地以为喜剧更高明。那着实需要征服时光的勇气和力量。人生太短,岁月太长。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臣服于岁月,看岁月忽喜忽忧的脸色,俯首听命。若说生命如戏,那么戏中的人生,与时光耳鬓厮磨,不停地纠缠在一起。我们照例幼稚、率真、光彩和年轻过,也按律生长着皱纹、白发、谎言和圆滑。我们逃不出时光的掌心,她从容地掌控着世间所有生命的生死与悲欢。

我宠爱的一条鱼儿,在八月的一个深夜里走了。来不及跟我打招呼。我发现的时候,它已翻着白色的肚皮,轻飘飘地浮在水面上,像一片安静的落叶,或像一朵疲惫的月色花。它多么乖巧,曾带给我那么多的欢喜。当我给它喂食时,它会像海豚一样站立起来,摇头摆尾,旋转着跳舞,以讨得我的欢心。如今,它尘缘已了,与我的情分已尽。我把它与一朵落花,一同葬在冬青树下。我用佛语超度了它,让它回归泥土,入土为安。今生,它已演完了作为鱼儿的角色,来生它会诠释什么身份呢?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抑或投胎为人?无从知晓。当我们再次重逢的时候,是否还会认得彼此的容颜?它可会记得,我曾是前生呵护它的主人?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么,在生命这出大戏中,你来我往,聚散无常,都是前世因果注定的。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会不会有一些未知的灵魂,悄悄地徘徊在我的窗前,痴痴地注视着我,只是久久不忍惊醒我悠长的尘世梦?心中似乎有个低低的声音在询问:你是谁前世明亮的烛光?谁又是你今世温暖的灯火?

这个月份,日光底下,还有着许多新鲜事儿。

前几日,小区里一条猝死的宠物犬,引发了几户居民的连环纠葛,原因便在于捕风捉影的猜疑。为给离世的狗一个交代,活着的人们,从唇枪舌剑,升级至动手动脚。物业只得报了警。最后的结论却是:这条趁主人不备私自出逃的狗,误食了垃圾箱里中毒的老鼠,因而小命不保。与人无关。

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变得这么凉这么薄?凉薄得仿佛一张米纸,一吹即破。人们已习惯用一双狐疑的眼神,打量着日月星辰下所有的发生。何不以一颗善解宽容的心,给自己也给别人一线生机?说到底,这世界不过是一个大戏台,总有人在上面卖力地表演。他们姑且演着,我们姑且瞧着。或许,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不动声色地划定生、旦、净、末、丑。就像现在,我姑且说着,你姑且听着。至于对与错,抱歉,我说了不算。

八月蜷缩在墙上的钟表里,不紧不慢地走着,很快便会吐净最后一口气。秋风踮起脚尖从树梢上扑过来,准备摧毁所有绚烂的盛开。那些我热爱的花朵呀,即将凋零颓败。它们美艳盛大的演出,不久便会谢幕。

一滴藏了很久的泪珠,终究从我细密的睫毛间,跌入手心。如同骨碌碌滚过荷叶的露珠,溅落池中,发出“吧嗒”的声响。

参照物

文/王瑶宇

参照物总是左右着我们的思想,有时候看见一棵树让人唤醒春天的记忆,想象花开;有时候一朵云让人内心下雨,心情悲伤了起来。参照物还左右着我们的眼光,参照物在后面,我们就会向后看。相反,参照物在前方,我们就会不断地向前看。

岁月变迁,人内心的参照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少不更事的时候,我的参照物是“邻居家的孩子”。我羡慕他们能被父母赋予自由,可以无拘无束在外面嬉闹,而自己只能坐在桌子前看书,如果在外面和小伙伴溜达,回家就会受到父母的严厉苛责。以前总觉得父母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现在想想,自由虽好,有所约束又何尝不好呢?

后来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的参照物变成了明朝的大圣人王守仁。他文武全才,单枪匹马将造反的藩王平定,还开宗立派创立“心学”,不由得不让人心生敬意,顿生崇拜之情。他提倡的“知行合一”,成为无数人的人生追求。是他告诉了我,应该唤醒自己“致良知”,拒绝恶俗,坚守良善;是他告诉我,你懂得一个道理,而没有去行动,证明你还没有懂得那个道理……

近来我钟爱喜剧,在喜剧世界里,我的参照物是周星驰。每当我看了其它的喜剧,就情不自禁地拿它和周星驰的电影做对比,然后吐槽里面的差异。其实,主角不一样,导演不一样,拍出的喜剧片自然就会不一样,但我还是因为选择了周星驰的电影作参照物,而对其他的喜剧产生排斥。参照物还包含着我对它的喜爱,喜爱让我显得执拗,就像偶像不能被诋毁一样。

我的参照物是缤纷的,它覆盖着我人生的各个方向,就像我学习书法的时候,会去寻找喜欢的书法家作为参照物,学习写作就会寻找自己喜爱的作家作为参照物。因此我的参照物一直在变化,因为世事难料,我得服从道德,服从于追求。

参照物还是特有的,每个人的参照物,都有所不同。你周遭环境不利,你可以以远方为参照物,他周边环境优美,他可以以周边为参照物。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那句话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海水是最纯洁的,又是最不纯洁的:对于鱼,它是能喝的和有益的;对于人,它是不能喝的和有害的。”

贝多芬的喜剧

文/吴寒冰

提起贝多芬我们都不陌生,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乐曲,如《月光曲》《英雄交响曲》等,而他在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双耳几乎完全失聪,他是一个真正与命运战斗一生的英雄。

贝多芬在弥留之际曾说道:“鼓掌吧,朋友们,喜剧就要结束了。”为他立传的罗曼罗兰则写道:“不,他说错了,结束的是他一生的悲剧。”

贝多芬是一个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传奇。他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一位男高音歌手,脾气暴躁性格粗鲁,因而贝多芬的童年是没有多少快乐可言的。自28岁起,他的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这对一位音乐家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同一只本该自由翱翔于天际的雄鹰,壮年时却发现承载自己梦想与荣耀的羽毛渐渐脱落,失去了光泽。我们无法想象和体会贝多芬当时的心境,这样的灾难发生在一般人身上或许根本无法承受,这也正是我们敬仰他的最主要原因。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婚,晚年因为生活的窘困几乎足不出户。他一生都是孤独的,请看看那张着名的贝多芬画像:卷曲而灰白的乱发下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嘴唇紧抿。他的眼神坚毅而不屑——那是一双年轻、坚硬、充满野性的眼睛,几乎包容了世界所有的苦难,历经沧桑但又如同孩童般简单。所以歌德说:“贝多芬,你是个大孩子!”圆滑与屈服这些词在贝多芬的字典中从来没有。他曾极其崇拜拿破仑,为他特意谱写了《英雄交响曲》,当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他情绪失控,几乎要撕毁乐谱。他是无比真实的一个人,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人。

听他的《小步舞曲》,这首节奏缓慢但充满欢乐的乐曲,让人的头顶到脚底的每一个细胞,都不断地涌现出欣喜的情绪,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脉搏的鼓动,让人肯定,这不是悲剧,这是喜剧,属于贝多芬胜利的喜剧。

这就是贝多芬,他在田野里奔跑,如同稻草一般感受自己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