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火龙的文章 / 火龙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久等的年饭

文/光其军

日子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又到过年。坐在家里,一边翻着日历,一边看着窗外的山岚,有一年过年在山上灭火的经历就突然跳了出来。

犹记那年腊月天气干燥,山林防火任务较重。过年机关放假,为防备因上坟祭祖引发的山林大火等突发事件,我们都被要求手机畅通。中午时分,我正在家忙着过年的事务。突然手机响了起来,一接原来是火情命令。没来得及扒一口饭,就奔赴灭火前线。老远就看见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就预料灭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天偏又刮风,火势异常猛烈,等我和大家气喘喘地赶到火场时,火龙正在一路昂首向上,眼前却是一片火过后的狼藉。我们迅速投入战斗,一部分人急速上山赶在火龙的前头砍伐隔离带,一部分人避开风头迂回包抄灭火。我参与了灭火,没有工具,就砍下一根松树枝,对着肆虐的火头扑打。一下,又一下,手磨破了,脸也被烟熏得漆黑,我也不轻言放弃。经过一番激战,火龙终于被降伏。然而就在我们松口气时,多个方向的暗火又死灰复燃,于是我们又在几个火场转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火彻底扑灭。而这时天色迷蒙,山下的城市灯火辉煌,绚丽的烟花不时开在空中,鞭炮声也不绝于耳。我忽然感觉肚子饿了,拿出手机看看,竟是家人打来的十几个未接电话。慌忙拨过去,才知全家都在等我回家吃年饭。再看看周围,大家无一不在向家人报平安。

一路踏着浓浓的年味,我凯旋回到了家里,不无歉疚地对家人说,让你们久等了。可家人却给我大大的鼓舞,说灭火英雄回来了,应该给我举杯庆贺。我眼一热,接过一杯酒一饮而尽。那年过年,因为灭火太累,以至我在春节晚会的欢歌笑语中沉沉睡去。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美美的觉啊。

以后的几年,由于我们都在年前对群众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所以山林火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我们无忧地过上了一个又一个安稳幸福的春节。

星子中秋舞火龙

文/何桂梅

舞火龙是我的家乡连州市星子镇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每年中秋节,星子镇一带(包括附近的大路边镇)都有舞火龙的习俗。从农历八月十五到八月十七,一连三晚,各村都会举行舞火龙活动。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欢腾起舞,场面很是热闹。

星子中秋舞火龙起源于一段传说:元末明初,朱元璋在八月十五之夜起义,随后推翻元朝统治。次年中秋,星子地区的人们为安抚战魂,用稻草香支编造火龙,敲锣打鼓,掷炮驱鬼。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火龙由龙头和龙身两部分组成,均用稻草编成。“龙身”能长能短,可大可小,根据舞龙者的数量多少,凭织龙者的手感织成。村民们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背上插上点燃的香火(俗称线香),就成为了一条火龙。

八月十五下午,各村就开始闹腾了。村里较为年长的长辈或者有经验的年轻人在空坪(俗称地坪)里精心地用稻草编龙,编好后在龙头安上两支手电筒作龙眼,随后添上供舞龙者手持的木棍。另外,还要准备一个大柚子当作龙珠。小孩子们则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去筹集线香。每家每户都非常慷慨,像对待自己家事一样或献出两三扎线香,或是奉上买线香的款项。小孩子们把收集到的线香集中放在一起,留到晚上舞火龙用。

八月十五晚上,大人们还没吃饱饭,小孩子们就早早地来到了地坪,舞动棒棒,使劲地敲起锣打起鼓,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舞火龙的开始。一些来看热闹的外乡人,也会好奇地摸摸编好的龙,然后抢过孩子们手里的棒棒,过一把敲锣打鼓的瘾。

锣鼓声声响连天,召唤着村民们往地坪走去。当地坪里的人越聚越多,人们便开始“装龙”,即给龙珠、龙头和龙身插满点燃的线香。插满线香的龙,全身火星点点,像亮满霓虹灯的河的两岸,十分好看。龙装好后,那些勇敢的小伙子便自告奋勇地加入到舞龙的队伍当中。舞龙的人数有九至二十人不等,一律赤膊短裤,为的是防鞭炮丢入衣服内爆炸。有的火龙还有一个拿着树枝或扇子的“保镖”,帮着扫落粘在舞龙者身上不时炸响的鞭炮。

随后,敲锣打鼓者在前面开路,舞龙珠者随后,小伙子们举着火龙,跟着龙珠,随着锣鼓等“响器”的节奏,左右摆动,穿街过巷舞起来。舞动着的火龙,远远望去让人感觉真的有一条红色的龙在飞舞。那些看热闹的大人和孩子,跃跃欲试地跟在火龙后面。当火龙来到家门口,村民们便点燃鞭炮扔向火龙。小伙子们则舞动龙头龙身,挡住村民抛来的鞭炮。当火龙走完大街小巷后,就要在村里的地坪“转龙潭”,即龙在中间转,四周一大堆人往舞龙者身上扔鞭炮,这是舞龙的高潮部分。据说,龙舞得越好,就有越多的人来放鞭炮“烧”。越多的人来“烧”,就说明这条龙越“旺”。

近年来,镇里修建了广场,镇周边各村或各街道的火龙在自个儿村或者街道拜访每家每户后,都会聚集到镇里的广场,集中舞蹈。只要鞭炮不停,火龙就会不停地舞下去。特别是最后一天,舞火龙会达到高潮。偌大的广场,十几二十条火龙在穿梭舞动,整个广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纸屑纷飞,浓烟滚滚,近乎沸腾,说比过年还热闹也不为过。如此闹三晚,至八月十七夜12点前,要把龙送到村子附近的河边或池塘边举行祭祀仪式,谓之“送龙”。送龙时龙尾走在前,龙珠走最后。祭祀仪式后,如果希望天气晴朗就把龙扔进水中,让龙随河水漂流;如果想要求雨则将龙烧掉,让龙升天布雨。最后大家一起下河里游泳,称为洗龙水身。

送完龙后,家乡一带,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留在人们心中的舞火龙的壮观的场景,却不会停止舞动,它当然还会亮丽而灿烂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