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偷得的文章 / 偷得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朱朝阳

不久前,一位学美术的好友送我一幅作品,画的是一幅泼墨荷花,提名也很雅致,叫《素年锦时》。画面很简单,一朵怒放的荷花,一片恰到好处的荷叶,其他都是留白。朋友讲,在书画作品中,无论画风是气势磅礴还是秀丽婉约,都讲究“留白”,也正是这些没有笔墨的地方,赋予作品饱满的生命张力,赋予画面悠远的深邃之意。其实,除了书画,音乐中“留白”也是一种美妙绝伦式的极致表达,白乐天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时便用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其实是一种近似大音希声的声乐震撼。“留白”不仅在书画音律上举足轻重,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日本园林别具禅意,空地与建筑,稀疏与致密都是“留白”的艺术,好的效果永远离不开“留白”的匠心独具……凡此种种,哲人谓之“留白天地宽”。

“留白天地宽”,一句颇有禅学味道的人生忠告。生活中的“留白”就是“闲暇”,偷得了“半日闲”,生活节奏也就慢了下来。人慢了下来,就有了深沉的思想。庄周梦蝶,梦里花开花落、蝶舞翩翩,那是一种诗意袅袅的气息在弥漫,那是一种深奥的人生哲理在孕育;苏子游赤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江上清风习习,山间明月朗朗,那是一种坦荡荡的洒脱在流淌,那是一种居高临下诗人般的情怀在酝酿。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曾说,“人们总是为太多附加的东西而追逐、奔劳,风雨无阻,一刻不停,以至于来不及去思考、去想象、去认识,疯狂的消耗之后,生活的基本需要与生命的基本价值其实纹丝不动地停留在原地”;公元834年,晚唐才子杜紫薇的一次旅行便是例证:他在深秋时节,停下匆匆的脚步,没有辜负这一路绝美的风景,用如椽大笔写下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咏叹,他懂得旅行的意义,不经意的一次流连,成就了一幅色彩饱满而又令人神往的画面。

记得刚学车的时候,总把握不住节奏,把车开得“嗖嗖”快。教练一句“车开得快,谁都会,但要把车慢下来,而且停得恰到好处,那就难了”使人如醍醐灌顶。生活的艺术,是得失平衡的艺术,也是快慢平衡的艺术。慢,是一种谦和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随和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温和的掌控能力。往深处说,慢是一种清醒,在扑面而来的鲜花和掌声以及排山倒海的赞赏和奉承中,不浮夸、不炫耀,没有飘飘然,没有得意忘形,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思维清晰;慢是一种超脱,在得失、进退和荣辱面前,没有大喜大悲,没有狂热和过激的行为,表情自若,人情练达……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因为,唯有懂得慢,才会体会到生活的妙处,才能回归自然,享受轻松和谐。

慢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看老者淡然一笑,步履蹒跚,手中龙头手杖,虬劲而富有美感,那是人生美好的风景;慢是一种锤炼时光的技艺,国粹刺绣讲究慢与精,一针一线,一丝一缕,绣出了时光的精致和华贵。慢,如清泉,汩汩流淌,婉转而清幽;慢,如花香,丝丝缕缕,芬芳而诱人。

偷得的是一种随性的慢生活,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诗意风格。你我不妨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轻松愉悦中去,让简约淡泊取代熙攘纷杂,让宁静安祥取代焦虑浮躁。然后,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岂不快哉?

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何庆良

时常怀念这样一个场景:和风清舞的午后,搬一把藤椅,泡一杯清茶,落座于洒满阳光的阳台,慵懒地翻看心爱的书卷,无所谓时间的流转,只为享受这片刻的安静与舒适,一切仿佛凝固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之中。若是看累了便闭上眼睛,慢慢地呼吸着阳光的味道和书卷散发的阵阵墨香,心底一片澄澈……

在这样的场景里,书是最好的伴侣。如同那盏清茶,清亮的水中透出温淳与幽香,余韵悠长。我想,文字也该是会呼吸的吧。每每读到那些灵动的文字,便会不由自主地随之一呼一吸,反复玩味、品读,心底涌起无限幸福与满足。

从甲骨到竹简,从绢帛到羊皮,从线装到平装,从纸质到电子书,图书的载体变得越来越小,人们读书需要花费的力气也越来越少,科技成就便捷,但经历多少起承转合而亘古不变的却是那一段段历史,一座座古城,与记载它们的文字共同勾勒出一幅幅锦绣长卷,描绘出壮美山河!

“三日不读书,言语觉无味。”古人道出的读书重要性,看似有点不可思议,但细细思之颇觉有理:书中营养可日日给人以滋补,令思想充盈饱满。倘若长时间远离书本,自然就会缺失精神上的富足;到了思想肤浅庸俗,意识呆滞木讷之时,言语当然就无“味”可谈了。

怎样从书中汲取营养?培根说得形象而又透彻:“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书需要吞咽,还有一些书则应细嚼。”这无疑是读书的一大妙方——即从每个人精神需求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摄取书之营养的方法:思想充实,对一些书只需随手翻翻尝鲜;腹中饥饿,则需要当即吞咽一些书,以填空虚;精神贫瘠者,就得对极有营养的书爱不释手,细细咀嚼。

会读书的人品味书中精妙,不仅要看作者在书中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看其背后还有什么隐藏的话,从中领悟到其笔下不便明说但读者心里明了的东西。故那些见识高远,俯仰天地,直入玄微,且能补过、进德、解惑、增知、益智的书,乃读者真正的良师益友也。

读书就像一场旅行。让自己在心灵的后花园做一次远足,且随文字到处走走吧,去看看那些花样繁复却被时空所阻隔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岁月。

偷得初秋三日凉

文/夏荷

像一场战争,一直被夏天的炎热胁迫着,囚禁在夏天的房间,电扇累到摇头。空调超负荷运转,叹息,呼吸在二氧化碳循环交替的逼仄里。我们都不敢探头张望秋来的方向,怕一不小心被夏阳放射的毒箭射伤。

突然这战争停了。好像是偷来的清凉,站立在夏秋之交,我们欢呼雀跃。虽然知道随后到来的秋老虎威力更猛,但谁也不想浪费这偷来的凉爽。

风凉适宜登山,带上小孩去叫醒午休的森林,去爬陡峭的梯级。像是登天的梯子,更像是竖起来的钢琴,这样的想象叫孩子兴奋,跳跃在琴键上,来来回回弹出悦耳的天籁,高高低低急急缓缓,弹奏出如歌的行板。玩累了就干脆蹲下来,成一个大大的休止符坐在琴键上。一阵很凉爽的风儿吹过,他展开双臂像展翅的小鸟,从高处的石级一冲而下,像一组跌落的音符,把颤音留给了还在激情里的森林。

天阴刚好摘莲子,荷塘里喜气正浓。一些莲儿还在意气风发地开着,有的已经结出莲蓬,有的则被太阳烤成了黑黑的坚硬的成熟。深入荷塘就会发现这大大小小的莲子竟是顽皮的小孩,和你捉迷藏一般,躲在荷叶身下,让你不得不翻开一片一片的荷叶,像是翻开盖头。荷花深处东南西北辨不清方向,像一条晕头转向的鱼儿穿行其中,但沮丧的不是鱼儿戏荷,而是荷儿戏鱼。

第一场秋雨如期而至。这样的雨天适宜看书,写字。把孩子摁在书本里,嘴上咿咿呀呀读着,或者和孩子横七竖八躺在床上,说着话,背着诗。窗外的雨儿滴答,屋内风铃叮咚,像催眠一样把人带进美好的遐想里。孩子迷迷糊糊睡着,在这秋的凉爽里,苏醒,舒张,成长。

好一个初秋,偷来的凉也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