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地铁的文章 / 地铁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我的地铁情缘

文/刘景合

我与石家庄地铁的情缘还要追溯到青少年时代。1966年的深秋,那时的我还是石家庄铁中初一的学生,我和我的几个同学去北京,当时的北京正在施工建地铁。我们几个十三四岁的小伙伴出于对地铁的好奇,那天下午站在军事博物馆对面的土坡上看了一下午的地铁施工,直到天黑了才朝住地走。一路上我兴致勃勃,灵机一动,突发奇想,冒出一句:“将来总有一天,咱们石家庄也会像北京一样建地铁。”

我的话一出口,就遭到小伙伴们一致的“批判”,大家七嘴八舌,把上学以来所学到的几个成语全“砸”在我的身上,什么“异想天开”、“信口雌黄”、“痴人说梦……你一言,我一语,直到爬进被窝儿里还不停地“数落”着我。我当时赌气说:“我生在石家庄,长在石家庄,我是土生土长的庄里人,我就不能做个石家庄的地铁梦吗?”

那时说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其实就是小孩子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天真的向往,随口说了一句没有任何根据的稚童戏言。也就是因为这一句话,石家庄建设地铁的梦我一直做着。

几年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成为一名石家庄经济发展的建设者。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关注着石家庄发展中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变化都会让我兴奋不已。

有一次,我陪客人去鹿泉抱犊寨,路过石获北路大郭村附近,透过汽车玻璃,看见路边有一幅大标语,落款是“石家庄地铁”,幼时的地铁梦再一次被唤醒。我反复联想,莫非石家庄要建地铁?怎么没听人说过呢?新闻媒体也未曾披露呀?回程的路上,我特意让司机停在那幅大标语的附近,向当地的老乡打听石家庄地铁是怎么回事。老乡告诉我,地铁就是附近的石家庄地方铁路。我又跑到石家庄地方铁路打听,是不是地方铁路就是建地下铁路的?门卫的老师傅听了笑个不停,告诉我这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

当我从新闻媒体上得知石家庄要建地铁的消息时,我竟像青少年时期那样高兴地跳了起来。特别是,欣闻石家庄地铁开工典礼,那天看完电视新闻后,我特意炒了两个菜,倒了点酒,自斟自饮,庆贺石家庄地铁开工,圆了我几十年的地铁梦。当时,借着酒兴,我欣然提笔,用我那不成器的“书法”写下“荧屏传喜讯,梦想变成真。”

展望未来,有了地铁的石家庄会是什么样?我想,地铁就是石家庄的翅膀,就是石家庄的车轮,石家庄已踏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前些日子,我们几个幼时的小伙伴在一起聚会,他们说我是“预言家”。不!我根本不是什么预言家,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石家庄人。我曾经是石家庄的建设者、见证人,如今,我还要为石家庄的腾飞贡献一点余热,发挥一点微薄之力。

圆梦

文/王宽心

我曾有过一个梦。此梦已圆多年,然而却羞于启齿,原因是,别人为了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未有点滴付出,却坐享其成。此因此果,作下陈情。

我是学俄语的,对地铁的了解,早在上世纪中叶。当时我在部队服役,从俄文资料中了解到,莫斯科建有地下隧道列车,简称地铁。上世纪末,我转业到西安一家高校,从事俄语教学工作,从而又接触到了地铁方面的资料。

在我们的阅读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是介绍莫斯科交通的。那里的交通十分方便,地面上有公交车,电车,还有出租车,而重点介绍的是地铁。其地铁始建于1935年。一期工程仅有两条线路,第一条线路长11多公里。而现在,已有12条线路,全长277公里以上。每天运送乘客900多万人次,承担着莫斯科45%以上的运输任务。沿途各站装饰得都十分漂亮,犹如地下博物馆。这篇课文,我和学生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地阅读着,末了,还要进行互动,我问,学生答。这一问一答很顺利,因为课文看懂啦,照着它说答案。

有一次下课后,一位男同学突然问我:“老师,你坐过地铁没有?”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位女同学嘴快,替我圆场,她说:“西安又没有地铁,老师到哪儿坐去!”最后,还抱怨了那位男同学一句:“你也真是的!”

学生的发问,就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下一粒小石子,湖面不再平静,泛起朵朵小浪花。长期以来,我只专注于语言的学习,从未多想过。现在,开始羡慕人家有地铁,惋惜咱们无。渐渐的,心生一梦,梦想西安也能有地铁。

新世纪里的一天上午,在我们小区里有人说:“西安要修地铁啦,北大街都围起来啦。”我听后,半信半疑,忙坐公交车去看究竟。那里的半边马路确实用围挡围了起来。我贴近围挡的缝隙,向里探望。

在我的想象中,这里肯定是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翻斗车装满从地下挖出的泥土,一辆接一辆地运出城外。然而相反,这里很冷清,既无人,又无车,我很扫兴地沿原路返回。

后来,我去了女儿家。她在外地工作。我已退休多年,在女儿家常住,平时接送外孙上幼儿园。但因看病报销,需暂回西安。在西安的短暂时间里,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西安地铁通了,比公交车还好,又干净又快捷。拿乘车IC卡一刷,就能进站上车。”我听了,眼泪差点流出来。

第二天,我从小寨地铁站上车,直达北站,从北站又到南站。我还特意带上相机,拍了几张照片,以作留念。西安地铁站装饰得很有特色,有些地方极富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我的确不曾想到,退休前,读人家的地铁,退休后,坐自己的地铁。激动的心情不知说啥好。还是开头那几句话:别人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却是坐享其成。真不好意思。但一想,我的地铁梦想还是实现了,心中又温暖起来。

无锡印象

文/张学红

七夕那天,与家人出行,携老带小,走了一天的路,舟车劳顿,终于到达无锡,在姐姐家住下。

晚上,姐夫忙前忙后,出了厅堂,又下厨房,一盘盘美餐变戏法一样香薰薰摆满餐桌。一家老少其乐融融,笑语晏晏。姐夫和老公推杯换盏小酌几盅,酒过三巡,谈兴正浓的两个人眉飞色舞,面带红光。我悄悄洗完澡把自己抛到沙发里看电视,像一只慵懒的猫。

外甥十八岁,一米八的帅哥,喜欢看韩寒的书,还看了韩寒的电影《后悔无期》,是韩寒的超级粉丝。青春年少的他,意气风发,一脸青春痘在俊朗的面庞上,此消彼长着。我决定要在这个七夕之夜,施上我的美容大法,教他做面膜,助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秒杀清纯小女生,所向披靡、一往无前。以后的几天,只见他每天孜孜糊面膜,竟不懈怠半分。心里暗暗得意,小子如此臭美,果然孺子可教啊!

无锡,对儿子最有吸引力的是地铁,每天都缠着我陪他坐地铁。无锡的地铁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拥挤,有志愿者为乘客提供诸多服务,第一次坐地铁就感受到的无锡志愿者的温暖。刚上地铁,好奇的儿子趴在地铁门口看隧道里的灯,这时一个志愿者过来提醒儿子不要离门口太近,而且还帮儿子找了个座位才离开。

一旁站着一位老爷爷,还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个六七岁的男孩,经过站口,空下一个座位,小男孩刚要坐下,妈妈说要先让老人坐,男孩眨着懵懂的眼睛点点头,拽拽老爷爷的衣角示意他坐下,老爷爷用爱怜的眼光看着小男孩,彼此还争执一番……

对无锡人的好印象不仅因为在地铁。刚进无锡的时候,因为不识路,向小区里的保安咨询,保安很热情的从那边走过来,操着一口吴侬软语,连比带画,手脚并用,满腔热情地跟我们讲了半天,末了我们虽一句没听懂,但心里毕竟是感激的。

初来无锡,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河埠石阶,与北方到底不同。江南是水乡,到处是水当当,水汽氤氲。无锡人就这样给水滋养着,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日子一天天细水长流,眼神便多了些安稳和静气。茶余饭后,无锡人热衷于打牌,随便摆张小桌子,三、五人自成牌局,绿树下,胡同口,夜风徐来,悠哉游哉。夕阳落下,人们到太湖公园散步,遛狗,打太极拳,坐在太湖边聊天,吹风、发呆、冥想,一切由人。远处,看夜已阑珊,湖水潋滟着古城点点灯火,无锡人一代代薪薪相传,便是这样一点点沉浸下去。

鼋头渚是太湖的一个半岛,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湖面上,凌然出现一座岛,岛上有山,岛屿四面湖水围绕,垂柳拂岸,蒲草丛生,湖面上飘着浮萍,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见湖边几个人在翻着石头寻着什么,上前探问,原来他们在摸螺蛳,回家就是一盘天然美餐了。

最喜欢无锡的惠山古镇,古桥流水、古房、祠堂,就连一个小小的书店也溢着旧时光的气息,窗台搁几盆青翠的植物,一只肥白的大猫趴在书堆的光影里睡觉,旁若无人,眼睛眯得妩媚,十分爱娇。砖路上绿绿的小草从砖缝里挤出来,透着绿意,小蚂蚁在路上窜来窜去,一切都默默的生长着,在古镇的漫漫岁月里,繁衍生息,自由自在。

此时依桥傍水,静看水中乌篷船荡荡悠悠。坐下来饮一杯太湖柳茶,最为相宜。几只小蚂蚁爬上茶桌,也来凑热闹,莫非它们也闻到了柳茶的茶香,不邀自来,来赴一场古意悠悠的风雅?

古镇门口的惠山豆花很是美味,细白幼滑,入口即化。陶醉之余无意瞥见门上贴着的字条,看着是店老板自己用透明胶布简单沾上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从餐桌做起”,勤俭的理念已经渗入到祖祖辈辈的血液里,并继承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