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于斯的文章 / 于斯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登山赋

文/毛群益

山者,自然造化之奇特景观也。或隆起于平地,或峙耸于江川,或勾连于丘陵,或绵亘于高原。高者耸插云天,烟罩雾遮;低者伏贴地表,草长莺飞;峻者悬崖峭壁,峰回岭延;秀者树翠花茂,坡地冲田。其千姿百态,不可言状;其大异小同,难以述评。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乐,在于峰回路转之间探寻山重水复的意趣,在于茂林修竹之间聆听燕语莺歌的神韵,在于悬岩怪石之上欣赏风啸云飘的景致,在于峰巅绝顶之上眺望高天厚土的画卷。登山伊始,兴致勃勃,满怀无限的憧憬;登山途中,困难重重,不乏艰辛的挑战;登山至顶,神采奕奕,洋溢胜利的喜悦。走出蜗居樊笼,别离喧世嚣尘,融身于自然,忘情于天籁,虽汗流与气促,但体舒而心畅。

大别山横亘中原,千峰万岭,乃古今志士的神游之地。吾生于斯,长于斯,立家于斯,亦立业于斯。生于大别,吾以为荣;游于大别,吾以为乐。是故,每逢假日,必邀三五同仁,践登游之行,享登游之乐。吾虽一介草民,愿为仁者,游山川以壮怀,纳自然以静心,汲精气以养性。

夫山者,足稳而身高,身高而气傲,气傲而神秀。为人者,亦当如此。登山之大趣,虽在一时畅乐,更在一世悟道。为此赋,愿求同志者共识。

关于长安

文/朱鸿

长安是中国的心

秦王挥剑东进,统一了中国,宣告自己是始皇帝,不料秦有二世而亡。

随之汉高祖刘邦在长安建都,享国二百余年,是大朝代。

隋文帝发兵南下,结束了中国之分裂,当然属于伟大的君主,可惜隋也有二世而亡。

随之唐高祖李渊建都长安,享国近乎三百年,也是大朝代。

长安居中国疆土的中央。中国大地的原点现在仍在长安的范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由这个原点所测算。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最早是从长安传播的。世界不知道中国的日子,已经知道了长安。从长安所传播的中国也最强大,最富裕,最繁荣,最浪漫,是礼仪之邦。天下人谁不向往长安!

长安文化弘孔子之仁义,取老子之清静,融释迦牟尼之慈悲,合乎大道,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和正宗。它的开放性和宽容性,让天下人景仰。汉长安,尤其是唐长安,使长安文化充满了美。

长安之得名甚早。春秋以后,中国出现了连绵二百余年的兼并战争,暗无天日。那时候,有一位智者见民苦难,凄惨,不可聊生,便给秦岭与渭河之间或曰丰镐之间的一个地方命之以长安。其处周之杜伯国,秦之杜县,虽小,仅仅属于乡之所聚,但它却表达了天下人对和平的切盼与深诉,也表达了对极权和苛政的抵抗。此事应该发生在公元前361年之后的某一天。过了几世,秦王嬴政之弟嬴成蟜封为长安君,食邑于斯。遗憾不管是秦王还是秦始皇,他的天下没有长安。

长安是中国的心。

长安属于中国人

长安是天子的城,一千余年,十三朝的几十位皇帝,开国于斯,拓疆于斯,祀神于斯,教民于斯,也哀于斯,死于斯,借黄土葬身于斯。

汉军从长安出发,征匈奴于千里之外,从而把汉人的强大传播至西域以西,北地以北。唐皇帝坐长安,接受贡拜,万邦遂体验了唐人的繁荣。

中华民族复兴的复兴,就是创造中华民族的又一个盛世。显而易见,在历史上无一次或数次之兴,绝无复兴之谋。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盛世,才有现在的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历史上的盛世,最是汉唐。中华民族之复兴,以汉唐为精神参照,合情合理,也使自信和自尊获得了源流。长安是汉的国都,也是唐的国都,长安的意义遂有十分的深刻和十分的丰富。长安文化是足以永持之瑰宝。

唐代的青年,凡有志的,都希望往长安去,因为长安大存建功立德的机会,能封侯任相,光宗耀祖。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那时候赴长安的才俊。

长安像温润坚韧的玉一样镶嵌在唐诗之中,唐诗像种子一样逢春开花,逢秋收获,把长安流布给子子孙孙,千门万户。文学作品反复出现长安,遂使长安变成了一个原型,一个象征。不管国都在东还是在西,在南还是在北,都可以用长安喻之国都。长安也变成了漂泊者的故园,读书人的情结,甚至只要喊出长安,就会想到晨曦中的宫殿和夕照下的陵阙。

长安的形胜、史迹和遗址,无不附有先民、先贤和先王的灵魂,蕴含着他们的理想。如此长安,当然属于中国人。也基于这样的逻辑,四海之内的中国人才连长安的残碑剩石也紧盯着,看谁在改变原貌,谁在制造危境,谁在暴毁。

明清之西安府,中华民国之西安市和今之西安市,都是依长安而为城的。生于西安,在西安生活,在西安工作,应该感到荣幸,不过更应该感到一种对长安所余的保护和承继的责任。西安人利用长安的形胜、史迹和遗址,其权利显然是有限的,因为它们属于包括西安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它们是前辈创造的,不是今之西安人创造的,也因为不唯今之西安人具利用的权利,后代也具利用的权利,遂需给他们留一些空间。任何对长安的损害和破坏,甚至过度利用,都是无法向中国人交代的,甚至不配长安意象和长安气派的规划与建筑,也无法向中国人交代。实际上西安人为庇守长安形胜、史迹和遗址,素有非凡贡献。西安人懂得,长安的任何一片余辉投射在自己的城上,长安的任何一片余香飘荡在自己的城上,都会使自己的城增美。

长安万岁!

崇文赋

文/肖颖

津乡要会,沙市治所。北望荆襄,南扼长江。东西交通,舟车辐辏。开埠以来,得商业风气之先。其名也,肇出于文昌宫;其制也,沿革于民权镇。岁月流传,六十载风云从容度;星河位移,九万里征程与国辅。

瑰丽兮,万千美景,荟我崇文。名园中山坐落于斯,湖光桥影如画如诗。更有风音鸟语,碧波沉月,沙市十景,独居其五。四时更替,亦梦亦舞。君不见满城风絮,烟雨空蒙春如线;十里荷香,蝉噪鸟鸣夏亦缓;万盏菊黄,层林尽染秋光绚;霜雪盈盈,红梅一点冬藏暖。

灿然兮,人文鼎盛,功在崇文。四百年楚郢之外港,明星城沙市之要津。胜迹如云,游子之梦常萦。明代古井,泉流润泽至今;黄州会馆,足见商贸之盛;百年老字,可称沙市名珍。群贤驻赏,多少盛事于斯。孙叔敖埋冢蜈蚣岭,贤德于今称颂;关云长夜读春秋阁,忠义长留人间;袁宏道着述卷雪楼,文章播惠天寰。沙头送客,子美安石留遗篇;乘舟江上,东坡放翁歌荆天;便河玩月,公安赋词有三袁。

赫赫兮,复兴沙市,首在崇文。今日之沙市,四个重振。蓝图绘就,得天时之势;铁路入境,国道纵横;机场重建,得地利之便;政风和畅,

英才咸集,干群一心,得人和之力。崇文尚武,强国之始。文武之道,盛世之祥。一户崇文,则一家和;一地崇文,则一地兴;举国崇文,则华夏强。

美哉崇文,古街新貌,当为城市建设之标杆;善哉崇文,和谐发展,当为社区建设之示典范;壮哉崇文,乘势而上,当为沙市复兴之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