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笼子的文章 / 笼子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披星戴月捕鳝人

文/向远军

捕鳝,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家乡,纵横交错的河港、星罗棋布的塘湖是孕育鳝鱼的温床。

今天,黄鳝已成为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和益气养身的滋补品,也成就了乡亲们致富的梦想。

他们捕鳝的工具叫笼子。笼子一般由村里心灵手巧的篾匠用竹篾扎成,分笼身和盖两部分,互相套在一起。入口处的篾条内折成倒须状,贪嘴的黄鳝经不住内置的蚯蚓的诱惑钻进去,却出不来,只得乖乖地待在里边束手就擒。

每天下午三四点,捕鳝人成群结队奔赴各地下笼子,第二天五更时分又纷纷起床外出收回笼子,披星戴月,十分辛苦,但他们自得其乐。

弟弟也是捕鳝大军中的一员。

他先是把蚯蚓装进一个个打满了小孔的酸奶瓶子里,封住口。接着,依次塞进每个笼子里作为诱饵。然后,把所有的笼子捆绑在摩托车的货架上。一切就绪,他便发动摩托,随着捕鳝大军出发了。一时间,摩托车冒着一股股清淡的紫烟响彻全村,一辆接一辆依次出村,像一条长龙,驰骋在乡间公路上,蔚为壮观。

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心中充满了羡慕和钦佩。

直到夜幕降临,繁星点点,灯火通明,弟弟的摩托车才在家人焦急的期盼中平稳地停在了家门口。

这天晚上,我是听着弟弟讲着捕鳝的故事进入梦乡的。我梦见自己走在田间小路上,无数条黄鳝在脚旁乱窜……

第二天,等我醒来,天已微亮。一看手机,才五点。而弟弟已悄无声息地起床离家多时。我知道,他是趁早起来去收黄鳝笼子了。

七点半左右,我听见外边的摩托车响声,赶紧起来,果然是弟弟回了。

我迫不及待地问他收获怎样。

弟弟一脸疲惫,但很欣喜地说,应该还可以吧!

于是,我端来小凳子,坐在那里,静静地欣赏他清点胜利果实。

弟弟取来一只装水的桶,将笼子全都卸下来,然后一一拆开。他拿起一只笼子,掂量了一下,喜上眉梢,看得出,这个笼子一定内涵丰富呢!只见他揭开笼盖,手一侧一抖,一条条惊恐不安的大黄鳝便“扑通”一声掉进桶里,足有七八条!其中一条又粗又大的,大概有四两左右。所有的笼子全都清理了,他才提起桶,挺满意地说:“今天应该有五六斤!”

我也颇为之高兴,为他的劳动没白费!

弟弟又说,捕黄鳝的收入挺诱人的,无非是辛苦点。俗话说:“勤快勤快,有饭有菜。”只要肯吃苦,生财之道处处有!难得弟弟能有这样的思想认识。

早饭后,走在村头的水泥路上,呼吸着农村新鲜的空气,看田野棉苗扶风,听枝头小鸟啁啾,如痴如醉。而我更期待的是下午捕鳝大军浩浩荡荡出征的壮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捕鳝,已经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鹦鹉之死

文/周行

家里养了一只鹦鹉,在笼子里蹦蹦跳跳的,可爱极了。

我们每天定期给它喂食、喂水,悉心照顾着。

儿子每天训练它说话,鹦鹉很乖巧,努力地练习说话,很奇怪的声音往往让我们大笑不止。

鹦鹉在我家慢慢长大,我们都习惯了它的存在。天气好时我们去散步把它也带上,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去公园,小鹦鹉在笼子里很狂躁,后来我们猜想,可能小鹦鹉看到公园里有同伴的召唤,有它向往的生活环境,想极力出去寻找自由才让它失去了家中的平静,外界的诱惑如此之大。

大年初五我们去大姐家拜年,如往常一样,我们早早就把鹦鹉放在防盗窗上,让它呼吸早晨的空气,让它与窗外的小鸟说说话。

晚上回来,我们想起鹦鹉,赶紧去看,让人震惊的是:小鹦鹉已经死了,蜷缩在笼子的一角,很悲惨!看看它平时吃食的盘子,没有粮食也没有水。原来小鹦鹉是因为又饥又饿死去的。唉,自责啊。

挖了个小坑,把鹦鹉埋进去,在上面插了一片树叶。小鹦鹉,你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吧,那儿是你喜欢的家。

回来洗干净笼子,用袋子小心装好,我决心以后再不养鸟了,留着笼子只是个纪念。我试想着,如果那天在公园把小鹦鹉放飞了,它该是多么欢欣鼓舞啊。

喜把乡音带回家

文/陈频

散步,在市声鼎沸的超市广场散步,禁锢在钢筋水泥构建的居室里,久而久之,自己亦成了这居室中的构件。到超市广场散步的目的十分明确:用喧闹赶走难耐的寂寞。

不同型号的车声,不同身份的人声,既饱满了我的耳朵,又充盈了我的眼睛。走走停停,正感到有几分乏味,突然听到一种久违了的声音,精神为之一振,循声探源,我看到在广场的一隅,停留着一副卖蝈蝈的挑子。在毛竹扁担的两边,是两只挂满了蝈蝈笼子的三角架,从尖端到底部,成了两座小小的金山。笼子是用高粱秸编的,细细的篾片,编成无数个六角,无数个六角再组成拳头般大小的笼,细瞅瞅,笼子也有六个角儿,在阳光的照射下,真的像是金丝笼子。蝈蝈就关在这笼子里面,一个笼子仅有一只,梦里不知身是客,误将长街当青纱。“沙沙,沙沙”,蝈蝈一声连一声地叫着,舒心、忘情,众声成浪,引来不少人驻足聆听,这就是来自我们故乡的蝈蝈,儿时听过逮过养过,是最熟悉不过的朋友。几乎未作思索,一下子买了几笼,给孙子,送弟弟,留自己。散步变成了购物,而且是心爱之物,不亦快哉。

就把蝈蝈挂在我书房飘窗的上方,得风得光。金色的笼子映衬着绿色的窗幔,窗户成了一道风景。

看罢《新闻联播》之后,照例到书房看书作文。柔柔的灯光,铺满书案,也洒在窗棂之上,不觉,飘窗成了一方舞台,当窗的蝈蝈笼儿,恰以这小天地上的月亮,协调、妩媚。真的没有想到一只蝈蝈笼子,会构成如此美妙的景致。顾盼一番,就在我低首看书的当儿,蝈蝈开始了它的歌唱。先是呷呷呷地试探几声,继之依依呀呀地亮开了嗓子,我凝神地听着,不知不觉走了神儿……

月色笼罩下的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在轻轻的晚风吹拂下,摇曳成金色的波浪。不知从什么地方升腾起的虫鸣,高高低低,叽叽喳喳,长长短短,悠悠扬扬,汇成了勾魂摄魄的天籁。

赤脚走在田埂上,如丝如缕的虫鸣如影相随。蝈蝈的舒缓,蟋蟀的明亮,蝼蛄的圆浑,油蛉子的悠长,既张扬个性,又尽显特色,这是一部气势恢弘的田园交响曲,无需作曲家的配器,也无需指挥家的协调,和谐默契,浑然天成。如此美妙的音乐,驱散了愁绪,放飞了心情。

不知什么时候,蝈蝈停止了歌吟,我也收回了放飞的心情。

余生在农村,随父母进城,复又迁回农村,四十有余时,终又奉调进城,一去二十载。减头去尾,算起来在农村生活近四十年。“性本爱丘山”,已成我不可改变的性情。随着年事的增高,乡情愈浓,哪怕是尝试一次故乡的土菜,听一回故乡的方言,都觉得是极大的快慰。唱着乡音的蝈蝈,当然也包括其中。

怔怔地看着飘窗上随风晃动的蝈蝈笼子,心旌亦随之晃动,信笔在稿纸上写下溢出心扉的诗句:“买笼蝈蝈窗前挂,喜把乡音带回家,絮絮叨叨犹未尽,句句都是体己话”,打油诗而已,何必去刻意修饰,但愿能成为乡音中的一缕,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