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烈士的文章 / 烈士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我的理想

文/陈斯博

从报纸上得知黄州区关工委近几年来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中华魂”征文演讲比赛很有成效,深受师生好评。近日,我通过报社与该区关工委联系后得知“中华魂”读书征文活动每年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理想点亮人生”。该区关工委特送我一本《理想点亮人生》读本,我捧读再三如获至宝,很受教育和启发,书中对个人理想精辟的论述,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系统讲解,一次次在我心中掀起狂澜,合上读本,我一次次问自己:生逢盛世,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将如何融入这大有作为的时代?

我出生在革命烈士黄州区陈谭秋的故乡陈策楼镇烽火山下,从小就听爷爷奶奶多次念叨,我们陈家解放前出了一个读书人,要不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到现在一定是个老革命,是个很大的官。长大后学历史,我得知爷爷所说的老革命就是我党的创始人、党的“一大”代表陈谭秋!我们是烈士的后人,从那时起,我为自己是陈谭秋烈士的后人而自豪骄傲,发誓要好好学习,苦练内功,做一个陈谭秋式的人物!后来,学校多次组织我们参观陈谭秋烈士故居和陈谭秋纪念馆,一次次瞻仰烈士的遗物,一次次听讲解员的讲解,我对从我们陈氏家族走出来的这位革命家,大英雄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原来,陈谭秋烈士从小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早在学生时代即已投身革命,多次组织与参加学生运动,支援京汉铁路工人和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等斗争,出席了党的一大、三大、四大等会议,并与陈云等同志于1938年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回国后继续为党为国工作,1943年9月被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烈士光辉的一生虽然短暂,烈士的功绩却名垂千古,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后人踏着烈士的鲜血奔赴疆场,继承烈士遗志前赴后继,奋勇杀敌,去完成烈士未完的事业……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眨眼间,时序已进入了2012年,笼罩华厦神州的战争销烟早已散去,我们的国家也早已抖落一身伤病步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学生,作为烈士的后人,我继承了烈士爱国基因,继承了烈士爱民的激情!我立志要好好学生知识,牢牢掌握过硬的本领,象我们先辈陈谭秋一样博学,象他一样做人,做一个象陈谭秋一样胸怀大志的勇士,将个人的理想的实现与共同理想的实现相结合,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相结合,让自己的青春在为党为国为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异彩!

八百壮士黄河魂

文/张书省

早就听说过抗日战争期间八百陕军壮士勇跳黄河的壮举,甲午清明前夕,陕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放和当年十七路军将士的后裔们,邀我参加他们在烈士殉难地举办的祭奠八百壮士的纪念仪式,我欣然前往。因为同行的还有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美、毛泽东秘书胡乔木的儿女胡石英、胡木英、宋绮云外孙石欣生,以及赵寿山、孙蔚如、孔从洲、赵伯平、刘天章、杜斌丞等先辈先烈的后人,所以我深感荣幸!

多年来我总以为跳黄河的地点在南北方向黄河的东岸,这次才知道是在黄河拐弯东去的山西芮城县,在河南灵宝县的河对岸。车从西安至潼关,过风陵渡黄河大桥,沿黄河北岸东行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芮城县,当晚住在县城丽都酒店,次日上午又乘车赶往二三十公里远的陌南镇圣天湖畔的勇士跳崖遗址,老远就看见巍峨的烈士纪念碑,我的热血为之涌动!

纪念碑耸立在黄河岸边一片平坦的开阔地上,一座三层七八米高的基座,托举着高高的碑身,碑正面署着“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殉国纪念碑”两行大字,左侧是杨虎城将军手书的“勿忘国耻”,右侧是孙蔚如将军的“誓雪国耻”,碑底篆刻着那段泣惊鬼神的壮烈史实。

和近百位将士后裔们一同来祭奠的还有西安培华学院的大学生们,他们身着整齐的校服,洋溢着一脸的青春气息。培华校长姜波亲自来到现场,这位出身于教育世家的刚四十岁的年轻校长,对红色文化的执着,对革命事业的承继,对大学教育事业的追求和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忧患,很让我敬佩!

祭奠仪式让现场祭拜者始终沉浸在缅怀先烈的肃穆之中,高奏义勇军进行曲、宣读祭文、大学生们庄严地宣誓和烈士后裔们敬献花篮以及激昂铿锵的诗朗诵等,都让我热血沸腾!特别是最后现场全体人员高唱《大刀进行曲》的“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时,我终于忍耐不住,泪流满面……

泪眼模糊中我眼前又映现出那壮怀激烈、血肉横飞的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画面——

白山黑水的东北抗联战士、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八路军战士,台儿庄战役上海淞沪保卫战的勇士们,穿越在缅甸原始森林的远征军们,遍布华夏各地的抗日烈火中中国军民的悲愤的面孔,瞬间都历历在目……

三万多名陕西十七路军的将士扼守在三百多里的中条山脉,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硬是把穷凶极恶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寇死死堵住而不能越过黄河……

那是1939年的6月6日,几千鬼子堵截包围了陕军177师刚补充不到三个月的一千多名新战士,大多是十七八岁的还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学生兵,他们装备很差更没有战场经历,却硬是以一腔热血和深仇大恨与鬼子们厮杀在一起,打光子弹就和鬼子刺刀相拼,徒手死搏,在牺牲了200多年轻的生命后,八百多壮士被逼至悬崖边,他们高呼着“宁死不当亡国奴”,高喊着“不能给先人丢脸”齐刷刷跪在悬崖边向家乡方向磕头跪拜,呼喊着“爸!妈!儿子走了!”然后纵身扑向黄河……

躲在山上的当地村民目睹了现场之惨烈,他们说,最后跳下悬崖的是一个高举着西北军军旗的十五六岁的少年战士,他在跳河时一边双手高举已经破碎的旗帜,一边声嘶力竭地吼着秦腔:“两狼山战胡儿,天摇地动;好男儿报国家,何惧死生……”然后纵身黄河波涛……

生长在今天的中国人,已无法理解在那个倭寇侵略铁蹄下国人的悲惨命运和悲愤情感,但这个巍然屹立了几千年的民族在异族入侵奴役时的反抗气魄和爱国主义精神,却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和源!八百壮士壮怀激烈的一瞬间,让七十五年后今天的中国人陕西人依然敬礼膜拜!依然骄傲自豪!因为,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先!伟大的黄河魂!

祭奠仪式上有一位94岁的王福厚老人,他坐着轮椅,在亲人和学生挽扶下一步一挪硬要上纪念碑献上鲜花!儿子说老人耳聋,他没有说什么话,但他沧桑的面孔,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让大家肃然起敬!他那年才19岁,是从医科学校刚参军的医务兵,他是被浪涛冲到下游河边,又会点游泳,才侥幸存活下来。

现场还有一位抱着父亲张务本遗像的中年人,他是替父亲来祭奠那些父亲当年的同学战友的。他父亲在那次战役前几天被派到洛阳去学习两个月避过此劫,可他的同学战友们全为国捐躯了,他痛不欲生,发誓只要活着就要年年清明来为烈士们焚纸祭奠。父亲前几年去世了,儿子继续着父亲的遗愿!

我在纪念碑一角和一位在这儿卖冥纸钱和祭品的农民交谈,他叫李石砚,是附近村民,他说他固然是能多少赚一点钱,但更是要让来这里祭奠的人为烈士们送上更多的抚慰,他多少次从爷爷口中听说了跳崖烈士们的壮举,每一次他都受到震撼受到教育!他指着不远处高山半腰的半截山平台,他说烈士们就从那儿跳下去的,他说当年他爷爷吆着毛驴正在山间经过,听到枪声就躲在了山崖间的缝隙中不敢吱声,他目睹了现场的整个过程,他流着泪一次次向儿孙向乡亲们诉说着陕军战士的顽强不屈和跳河的壮举,所以当地的乡亲们每年都要在黄河边为这些英魂烧纸祭奠!烈士们也可以笑慰九泉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跳崖的壮士,永远纪念他们的功绩!

是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条山永远不会忘记!黄河永远不会忘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永远不会忘记!八百壮士就是我们的黄河魂!中国魂!

昨天还晴朗朗的天,早上来时就阴沉沉的,这会儿更是一滴两滴地掉下雨滴来,老天爷似乎知道我们的心情,或者说老天爷也在这感天动地的烈士们英魂归来时怆然落泪!远处是高峭的剪影般巍峨的中条山脉,身后是汹涌澎湃的滔滔黄河,近处的山脚下一团团杏花开后的杏树深绿,一株株平日只在国画中看到的白杨树的石绿,还有黄河岸边那正在迎风飘曳的柳枝,柳叶已经寸把长了,因为黄河南移当地人已圈出数千亩大的绿水清莹的圣山湖,好多只天鹅在湖中嬉戏,还有的在低空飞翔……

雨越下越大了,回望雨雾中的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殉国纪念碑,已和中条山,已和黄河融为一体!八百壮士,还有长眠在这儿的两万多陕军抗日烈士的英魂,千千万万为了共和国今天的革命烈士们的英魂,与黄河同在!与大山同在!他们永远是我们的黄河魂!中国魂!

永远的怀念

文/方裕洲

读完邹志刚的这首叙事诗《伯父,我们回家》,我的眼睛有些潮湿。诗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亲情的流露,是因为后人对前人的怀念,更是对烈士的敬仰。

邹志刚的伯父邹圣殿是江西瑞昌人,19岁加入新四军,在抗击日寇侵略者的战斗中浴血奋战,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坚强无畏的战士。抗战胜利后,邹圣殿随部队渡江北上,参加解放战争,战斗中遭遇敌人袭击,头部中弹,转移途中不幸牺牲,年仅21岁。战友将他埋葬在团风县杜皮乡於阳岗村的一片竹林里。当年,新四军五师遭遇国民党30万大军围剿,仅有五六万人的新四军五师主力向西突围,据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回忆,部队突围过丹江时遭到国民党军伏击,无数新四军战士倒在敌人枪口之下,鲜血染红了丹江水。团风县文体局程艳红的母亲说,当年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一位负伤掉队的年轻战士爬到她家门口,她将年轻战士搀扶进屋,战士因伤势太重,只说他是山东人就断了气。程艳红的母亲将这位战士安葬在她家后山,每年清明为这位不知名的战士祭扫。在革命战争中,无数烈士没有留下姓名,在天国里他们无法告诉亲人,自己去向何方,团风县就有2000多名烈士,共和国的红色基石是他们的鲜血染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沧桑巨变,人们没有忘记为共和国诞生献出生命的英烈们。后人敬仰,亲人怀念,邹志刚为让伯父回到家乡,不远千里从江西瑞昌来到团风县,在伯父当年躺下的地方,取出他的骸骨带其回家。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每当我们想起他们,就会肃然起敬:烈士们,你们永远值得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