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理发的文章 / 理发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理发师的记事本

文/佟才录

因为有远道而来的朋友要来家里面做客,妻子看了看我说:“你去理个发吧,头发有点长。”

以前我理发都去正街上的“剪艺人生”,现在看恐怕时间上来不及了,我只好委屈自己,去小区里的那个小理发店。

小区里的理发店,门脸不大,装潢也简陋。我走进去时,小小的理发厅,只有老板娘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见我进门,她起身笑脸相迎:“师傅,理发?”随即抱歉地说,你能稍等一会儿吗?我老公出去了。她又抬头看了一眼钉在墙上的石英钟,说:“快了,快了,一会儿就能回来了。”

我坐在椅子上等,眼睛不经意地环视了一圈,最后目光停落在理发台上放着的一个小本子上。我最初以为那是一本“顾客意见簿”,这样的小本子应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营店铺里最为常见,现今几乎绝迹了。我怀着好奇心拿过那个小本子随意地翻看,看了之后才知道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记事本,一张张纸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

8幢501 李大爷 2015.2.17

3幢802 赵大叔 2015.4.28

5幢403 孙大哥 2015.6.30

……

这上面记录的都是些什么?我有点看糊涂了。看我一脸莫名其妙的样子,老板娘笑着对我解释:这是我们小区内所有残疾人或瘫痪在床老人的住址、姓名和本年度理发时间的记录。我老公为这些特殊人群免费登门理发……刚才我老公出去,就是给9幢202室的周爷爷理发去了。周爷爷今年89岁了,虽然没有什么病,但上下楼走路都很不方便。我又问,那为什么要把每次理发的时间在本子上记下来呢?老板娘笑着说,我老公每隔一个月为他们理一次头发,把每个人上次的理发时间记录下来,是为了方便下次能及时为他们登门理发,只要翻一翻记录就知道哪天该去给谁谁谁理发了。

不一会儿,一个瘦削脸膛的中年男人背着工具包回来了。他对我点头笑笑,然后一边吩咐女人给我洗头,一边拿起台子上那个记事本在本子上刷刷写着什么。不过,我现在已经知道他在上面写些什么了。之后,他又进里间换了一身干净的蓝大褂出来,开始给已躺在理发椅等待的我理发。他动作娴熟,理发剪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便为我理好了。我站起身照镜子时,眼角的余光看到镜子里站我身后那张清癯的脸上,散发着一缕和善的光辉。

付过钱后,我并没有忙着离开,我指着台子上那个小本对他说,为什么要免费给那些残疾孤老瘫痪理发?中年男子粲然一笑:我是个孤儿,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后来进城开了这家小小的理发店,也是小区里的街坊邻居照应着,给我一口饭吃。虽然我现在没有多少钱,但也想回馈社会。我就想用我的手艺为小区里的一些弱势群体献些爱心……

临出门口,老板娘大声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再来!”我说:“我会的,我一定会再来的!”真不是客套话,我决定以后就在这理发了。不为别的,就为了理发师那颗金子般的心。

理发店里过夜

文/邓梓鑫

上世纪60年代,那时出差到上海,最担心的是晚上到什么地方睡觉。

那时出差去上海,人员要控制的。到上海去的人先凭基层单位介绍信到所属的区政府转成区介绍信,再到市政府开市介绍信,凭着市介绍信再去买火车票。火车从杭州一早出发,到了上海就快要吃中饭了,大约要坐三个多小时。

到上海的第一个任务,不是办公务,而是乘公交车,要先赶到上海市旅馆服务公司排队,等当晚分配地方住宿过夜。排队的人很多,吃中饭也只能轮着去吃,一个人去吃饭,另一个人排队。如果一个人去上海,就只好饿着肚子排队了。

记得那次,下午排队排了很久,眼看天要黑下来了,又要吃夜饭了,队伍还排得很长。旅馆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过来宽大家的心,用上海话讲:“大家勿要急,才有得,给奈住格。勿会给奈露天里过夜格。”看看天已经黑了,路灯也亮了,我看到一个拿着分配住宿的介绍信走过来的人,我问他:“啥旅馆?”对方板着脸,不高兴地说:“啥旅馆?浴室!”我想这下没有希望了,没旅馆住了,安排住浴室了。后来又走过来一个人,手里拿着介绍信,我想不要问了,也是浴室。这时听到里面在吵着说:“这种地方怎么睡觉?”工作人员讲:“我们也没有办法。”在吵的人只好拿着分配住宿的介绍信出来。走过我旁边时,我问他什么地方,他生气地说:“饭店里两张桌子拼拢来,睡在桌子上。”

晚上快9点钟了,总算轮到我们了,我拿到介绍信一看,上面写着某某理发店。我说:“饭店有没有?”工作人员讲:“没有了。”

我想两个人排了一天队伍,到晚上睡理发店?没有办法,只好乘公交车,赶到这家理发店去。到店里,我把介绍信给店里的人,我问晚上睡在哪里。那人讲:“早嘞……要过的11点。”我们就坐在理发店里等,到了晚上11点,这家店终于关门了。工作人员陆续回家去了,还有一个人没有走。我问:“同志,我们睡在哪里?”他手指着理发的椅子说:“格哒。”他把理发椅子的靠背放到最平,我睡上去,还是头翘,脚也翘,两头翘。

这家理发店有6张椅子,都有人睡。另4个人,听他们说话不像浙江人。

夜里我睡不着,经常看手表,看看还不天亮,看看还不天亮,到了天亮起来后,觉得全身无力。我们叫店里的人在旅馆服务公司的这张介绍信上盖上了理发店的章,就马上赶到旅馆服务公司去办住旅馆手续。因为去得早,旅馆服务公司按照规定把我俩介绍到浙江朝阳饭店安排了房间住宿。

当时上海旅馆服务公司有规定,前一天轮不到住旅馆的人可以优先安排住旅馆。但要写明住几天,因那时到上海去的介绍信上,都写明了有效日期,不许多住。

我这一生睡过理发店椅子过夜,也可以说人生丰富多彩了。这是真实的往事,现在时代的人也许不大相信。现在真是好了,恍如隔世。

剃头匠老翁

文/王再飞

老翁,小区一剃头匠,年逾花甲,叫他老翁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龄,主要是因为他姓翁。与老翁相识,缘于一场尴尬的理发。

10年前,我刚从城区搬到城郊一小区,对周围环境还不是很熟。因要理发,便在小区溜达了一圈,来到一理发摊前,只见一张老式的木质转椅旁,站着一位憨厚的中年汉子,脸上堆满了笑容,一看就是一个老师傅,我毫不犹豫选择在这里理发。这位师傅,就是老翁。

那时,我刚从沿海回来,习惯理“平头”,事先我向老翁说明我要理的发式,不知是我没说清楚,还是他没有理解,理出来的不是我要的效果。当时,我的言语有些急躁,并带有几分埋怨,他只是一个劲地赔不是。反正头发是可以再长的,我谅解了他。

时间一长,我了解到,老翁来自农村,是一位乡村剃头匠,刚从乡村到县城不久,老式发式理得多,“平头”理得少。

后来,我与老翁已经很熟了,熟悉到无所不谈,一有空我还喜欢到他店里坐坐,每次他都端茶让座,非常热情。我知道,他已经把我当成朋友了。他告诉我他的一段辛酸经历:他老伴患病多年,为老伴治病倾其所有,最终老伴不治身亡。两个女儿都已出嫁,他便孤身一人挑着剃头担子离开家乡,来到县城郊区谋生。

我非常同情老翁的遭遇,有事没事到店里给他出主意,劝他要与时俱进,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他总是点头称是,虚心接受。

其实,我的担心纯属多余。老翁有拿手的绝活。现在年轻的理发师,理发靠的是剪子,而他最拿手的就是刀子。附近的老人刮胡子,婴儿“剃胎头”都找他。老人说,他刮胡子刮得干净、舒服,找他刮胡子是一种享受;女人说找他“剃胎头”大胆、放心。因此,这些都成为他主要的客源。

老翁有极好的人缘。小区里,谁家的小孩没人带,他带;谁家的家庭主妇忘买菜了,他帮助去买;快递送来的邮件,他代收;别人放在他店前的车辆,他免费代照看。

特别是去年,老翁做了一件轰动小区的事情。小区里的老头、妇女和小孩,都喜欢到老翁店里来玩,其中一位独居的婆婆几乎天天报到。一天,老翁发现那婆婆已经几天没来了,担心会出什么意外,便到那位婆婆家去探望。果然如他所料,婆婆昏倒在地,奄奄一息,连开门的力气都没有。后来,还是他拨打了110和119,警察和消防战士赶来将铁门锯开,救了婆婆一命。事后,婆婆的女儿和儿子从外地赶回,对他感激不尽。这件事,让老翁成了小区的名人,他也赢得了居民们的尊敬,找他理发的人更多了。

老翁很普通,可他肯真心助人;老翁挣钱不多,可他过得很开心。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人生快乐的密码: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