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爬山的文章 / 爬山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父爱如山

文/孟宪华

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忆起父爱的点点滴滴,泪水滑下,往事仿佛就在眼前浮现。

有一年秋末,我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回老家探亲。走时,二姐和父亲去车站送我,因为离开车还有一段时间,父亲提议我们去爬山,二姐嫌累说什么也不愿爬。我由于常年不在父亲身边,很少能陪父亲做点什么,便丢下女儿给二姐随父亲去了。

其实,我们老家哪有“山”,所谓的“山”只不过是黄河滩边的高土坡。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让父亲拉我去爬“山”,因为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宛如儿时一样,父亲依旧牵着我的手向“山”顶爬去。然而,我却再也找不到儿时那种愉悦。快到山顶时,父亲忽然笑着对我说:“我拉不了你了,我先上去了。”我怕六十多岁的父亲失足摔下来没有答应,父亲却快速越到我前面,然后回过头来对我说:“你该拉我了。”可是没等我去拉父亲,父亲却已爬到了“山”顶。

下得“山”来,在桥旁边有位下肢残疾的男青年在刻章,我看到后就刻了一枚。父亲叹道:“真是身残志坚啊!”

想到自己眼下的生活,我随口便说,自己当初要是嫁个这样的丈夫就好了,就不必饱尝分离之苦,也省得一人带孩子受苦受累。

“没出息的东西,你才吃过几天苦,难道你就不能自食其力!要知道谁也是靠不住的!”从来没有骂过我的父亲对我吼叫起来。吓得我转身就走。

如今,父亲离开我整整二十年了,忆起父亲不觉泪水滚滚而下,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父亲的骂,让我永远记住了做人要自立自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生活所抛弃。事实上,嫁个日夜厮守的丈夫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干。至于那次爬“山”,我想也是父亲的预谋和暗示了。

现在,父亲再也不能拉着我的手去爬“山”,但他的爱,却如山一般博大厚重,永远温暖着我,并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大山的馈赠

文/褚再明

经过春雨的滋润,大别山上草木蔓发、郁郁葱葱。雄奇秀美的大山焕发出无限生机,让人不由得流连起眼前的美景。驻守于大别山脚的我们,怎能不去细细体会,期待同她更进一步的交流呢。

工作之余,大家自发地走到一起,爬爬山、散散步,充分享受春光带来的丝丝温暖。早就听热情的村民说山上有野生小竹笋口感爽嫩味道鲜美,好奇心夹杂着对舌尖上美味的遐想,给爬山平添了更多趣味。偏偏功夫负了有心人,连续多天大家都败兴而归。再次爬山,大家像往常一样聊着一天的工作和各自的生活,渐渐地不再提起竹笋的话题。和风里满是泥土和新草的清香,耳畔清脆的鸟语拂去了全部疲惫和杂念,若不是要赶着天黑前下山,真想躺下来美美地睡上一觉。

院里散步的同志渐渐也加入傍晚爬山的队伍,隔上两三天便有一条新的下山通道被发现,走走停停一路欢歌。累了便席地而坐,俯瞰山脚管理所的全貌,远眺前方风景,每个角度都别有一番味道。突然,一个同事被尖尖的硬物扎到了,大家关切地围了过去。那东西手指般粗细,黑褐色,毫不起眼地长在杂草间,表皮粗糙纹路规则,轻轻一掰就断,闻起来也没有特殊气味,拨弄紧致的外衣,大家惊呼:这不就是寻觅已久的春笋么?一种被温暖的慰藉油然而生。边走边摘,下山的时候每人手上都攥了一大把小竹笋,回所后,坐在院子里的路灯下意犹未尽地剥起笋衣来。经过焯水、浸泡、煸炒,第二天中午,五花肉炒竹笋出现在餐桌上,除了唇齿间的美味,大家享受更多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巍峨的大别山像母亲一样向我们张开慈爱的臂弯,她给了我们太多太多,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心态,放下浮躁心诚则灵,大家不仅收获了野茶、金银花、映山红、兰花,也学会了知恩图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大家更加爱惜环境,感恩母亲的礼物,我们将继续尊重她、守护她。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体会自然,感谢来自大山的馈赠。

那群有意思的人

文/晓晓

公公喜欢爬山,苏仙岭是他最爱去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他便认识了不少爬山“铁粉”。说认识,其实也就是遇到了相互点头微笑,或打个招呼问声好罢了。有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公公说起:“那老头,有意思!”

公公嘴里的“那老头”,也是他爬山时经常能遇到的一位老人。公公喜欢听着草原歌曲,闲庭信步般上山,而“那老头”则走几步就停一下,弯下腰把路上的垃圾或者矿泉水瓶捡起来,放进随身携带的大编织袋里。上山下山一个来回,老人的编织袋便鼓鼓囊囊起来。

有一次,公公好奇地问他:“老人家,你是苏仙岭的工作人员,还是那什么环保志愿者啊?这么大年纪了还在这里捡垃圾?”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都不是,我就是来爬山锻炼身体的。看见山上有垃圾,我就耐不得。福地苏仙岭,这么美的地方怎么可以有垃圾呢,太有碍观瞻了。所以我就每天拿个袋子上来捡垃圾,捡到的矿泉水瓶子什么的还可以收集起来去卖。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是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坚持下来,还真能挣几个零花钱。身体锻炼了,钱也赚了,一举数得。”公公立刻肃然起敬:“哎哟,老人家你的这个思想境界高啊,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老人摆摆手,说:“哪里哪里,我也是看到别人这么做,才学他们的。”

从此之后,公公每次爬山都忍不住去观察“那老头”。然后,公公发现,爬山捡垃圾的确实不止他一个。有些是老人,有些是年轻人,说不清楚谁先谁后,谁学的谁,只是默默地便有了这样一群人,每天爬山的时候随身带个袋子,将看到的废纸、食品包装袋、各种饮料瓶子都装进袋子带下山。有的人说,每次下山都拎回三四袋子垃圾,再看看干净漂亮的山,心情非常好,“爬山留下的是自己的脚印,带回来的除了美好的心情还有垃圾。”有的人说,这样做很开心,因为喜欢爬山,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还能做一些公益的事,给他人带来方便,自己也很快乐,感觉生活特别充实。公公说,他们这群人,真有意思!

我听后,也生出一种感觉:希望这样有意思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干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