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同学的文章 / 同学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越努力,越幸运

文/郭冬仙

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懒惰,放下你的三分钟热度,放空你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么都想聊两句八卦的嘴巴,静下心来好好做你该做的事,该好好努力了!有时候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没目标的人睡不醒,因为不知道起来去干嘛!

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过去,你就一定会有进步。

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那请记住: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全班同学自天南海北赶回母校参加大学毕业二十年聚会。大家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自然而然地忆想起过去的青春岁月和美好年华,但最终话题都集中到每个人的婚姻、事业上。

觥箸交错间,一同窗忽然叹道:分别二十年,我们同学之间的差距竟拉得这么大了! 

举座默然。每个人都缓缓握住啤酒杯,轻轻地啜饮。

是啊!在学校的时候,每个人的水平、能力都相差甚微呀!许多人一直是不差伯仲呀!可现在,不仅仅是婚姻家庭、工作环境、职务上相差悬殊,同窗们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也在言谈中表现得有如天壤。

沉默良久,同窗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毕业分配很关键,分到了机关,就像进了保险箱,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可以抓住机遇步步登高;有的说当时一鼓作气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的同学是最明智的,看看现在这几个做大学教授的和海归们多么的风光;有的说在社会上混要有背景,才能一帆风顺,心想事成。有的说要敢于人先,敢于吃螃蟹,比如下海经商就是不一样。

众说纷纭。一直沉默不语、在学校时并不突出,但现在却是身家上亿全国知名的民营企业家的女同学叶素素忽然言道:“能否成功,有多种因素。在学校时,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和我差不多,但现在我的事业可能做得稍微大一些,有了一些虚名,表面上看似乎走在很多同学的前边。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关键是毕业之后,一些同学分配的单位很好,感到很满足,因此不再有奋力攀登的劲头,以后更是按部就班。而我由于当时在全班同学里分配的工作可算是最不理想的——一个很不起眼的中学教员,我心里自然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虽然当时水平不高,但我始终注意在学习和工作中磨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创业的视野。在别人都停步不前的时候,我一直在向前走。当然,我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失去了很多,比如我的婚姻就解体了。”

后来听很了解叶素素的一个女同学告诉我们,叶素素和前夫为了能够走在一起,曾经承受了双方家长的压力,甚至离家出走,才有了幸福的生活。围城的前八年,他们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叶素素绝对没想到,他们会有分手的一天。也许是她忙着事业,忽略了前夫,因此近10年的婚姻不知道在哪里出了问题,硬生生地给拆裂了。就像故事中讲述的不幸婚姻一样,先是前夫不可救药般地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后来是她无意中发现了真相。他向她默认了自己的出轨,但坚定地告诉她:自己再也离不开那个年轻的女孩了。一直以为自己很幸福的叶素素忽然发现自己被骗了,内心充满了气愤。但考虑到孩子的幸福,她很冷静地与他进行了一次深谈,告诉他自己无法容忍一个人感情的背叛,但是,他永远是她孩子的爸爸,他们也会是永远的朋友!

原本以为要被痛骂一顿的前夫愣住了,一起生活了近10年,他不知道这个外表柔弱的女人还有这么冷静与坚强的一面。他们很友好地分了手。孩子跟了妈妈。难得的是,叶素素没有在孩子面前痛哭或者痛骂对方,她只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但是我们仍然爱你!妈妈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即便离开了爸爸的照顾,也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

面对婚姻的破灭,叶素素没有表现出小女人般的哭哭啼啼,她认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能双手护住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就是内心最大的期盼。她甚至没在孩子面前说过前夫一句坏话,尽管,是他先违背了当初的承诺。

对于叶素素的事业,女同学介绍,1989年大学毕业后叶素素先是在家乡的小城做中学教师,92年弃教从商,经过5年奋斗,掘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雄心不改,多次创业,相继涉足餐饮、电子、广告和房地产多个行业,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辛酸她都经历过,每当困难时刻总是永不言败的那股精神把她重新拉了回来,每次的创业现在看来都是她人生的享受和上帝的恩赐。

是啊!人的智力都相差不远,而境遇却大相径庭。成功就像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我们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我们成功的海拔度就有多高。

叶素素同学的经历和成功再一次告诉我,要想获得成功,不要管别人是不是在恬然休憩,更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停下脚步,而是要努力地、一直地向前走!

山里的那些事

文/可乐茶

我少年的成长,大半得益于山林。

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帮我转了学。因为成绩不佳,恰逢父亲一位朋友调到山里学校任校长,便转了过去。虽然一样是乡下学校,但山里是我不曾去过的,其实因为体虚,我连家乡周围都没走透,十五岁的我,个子单薄,像是雏毛未褪尽的鸟儿准备离巢。

山里是一片唤做小北山的山脉,属于铁山余脉。南方的丘陵山脉虽谈不上高峻,却显得团结,小北山绵延数十公里,山中坐落着属于镇辖的八个小村子。开学第一天,父亲开摩托载我,绑着简单的行李、草席、被子,拐进了一条我从未来过的山岭,陡得突然,像我即将脱离父母的目光、独自生活一样的突然,沿途蓊郁的植物,仿佛都还停留着母亲不舍的目光。

我们当地称山里八个村子为“内八乡”。读书的学校属于“内八乡”外围一个村子,叫做“外輋”,内围深处还有一个叫“内輋”的村子。当时“外輋”有个在外发达的富绅,回家乡建设学校,并挂名做了校董,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组合了镇里较好的师资力量,有少部分像我山下来的学生,大部分是“内八乡”的孩子。

都说山里的孩子淳朴,和我们山下来的学生一比较,更加突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山里的条件辛苦,交通闭塞,在那位乡绅修建学校前,基本没什么老师愿意留下来教书。因此他们小学时可能一年级到三四年,甚至小学毕业都是同个老师,包揽了语文、数学、体育。学生也少,一个年级一个班。所以这些山里的同学对老师有着出人意料的尊重。哪怕是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也是相当听教。我们私底下议论老师的时候,基本都是“语文老师”、“班主任”这么代称,甚至个别体征突出的还会有花名绰号,比如当初数学老师姓侯,便是“猴哥”,化学老师屁股大,便成了“大卡仓(‘卡仓’与乡语‘屁股’谐音)”,有老师个子矮小,便有了“三寸丁”……山里的同学们即便是私底下,也是绝不敢喊这些花名的。

交通的工具基本是自行车,摩托多是那种载客的小三轮,车身覆着青油布,两侧开扇小窗,在土道上跑起来像晃晃悠悠的小船。乡里没有投宿打尖的点。学校食堂食材匮乏,基本蔬菜为主,肉类极少,往往三四天才有顿肉,还是火腿、肉卷这种加工肉类。十四五岁正是长身体的年纪,记得那时最渴望的事就是有餐不下米饭也能吃饱的肉,现在想来,我长不高的原因也有当初营养不足的缘故。

自行车回家一趟来回要三个多钟头。学校为了出成绩,周末也免费帮学生们上课,往往周日才休息,遇上考试还要刨除半天。回家往往仓促,急急忙忙吃个饭,拿了生活费又奔回学校。刮风下雨时候,下山还有危险。一般情况我都是一个月回趟家。想吃肉的时候怎么办?和山里的同学们关系都不错,周末就去同学家蹭吃蹭喝。有一整个周日的时候,小北山就成了探险寻奇的好去处。

学校本身便处于山围的凹处,平时睁眼闭眼,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山,日子也尽是青苍,就像十四五岁的年纪一样。印象较深的还是山火。每年清明与冬节是山林遭罪的时候,依旧俗,扫墓焚纸放鞭炮,而零零散散的山坟林立,很多火种没清理干净便蔓延开,整座山慢慢黑了脸,七窍生烟。活后许多草被烧光,露出山体枯黄的肤色,像脱落的结痂。不过很快草木灰烬便成了芒草的养料,一两个月后漫山又是白茫茫的芒草,风一吹,像伫在针尖的雪花,十分漂亮。

少年人都有登高望远的情结。有一整天假期的时候,照例约上几位山里的同学爬山。爬上小山头看整个小北山,绵延起伏,像绿色的海浪。远依稀可见四野散落的小村庄,人家深处,炊烟几缕。俯瞰则可看见整齐划一的水田和庄稼园。而爬山过程中的磕碰嬉笑,是日子催化的最好养料。小北山脉收留了我青春的汗,青春的欢笑时光,我小时体虚的身子,在山体上得到强化,至今也很少闹腾。

近的山已经征服,远的山也就上了议程。年轻的自己,只想攀越一座又一座青山。好在那里一山连着一山,通过山路跋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竟不觉疲乏。山内有个大型天然水库。我们翻过几座小山头,便直接到了水库山顶。

这座天然水库,更像是一条大江。嵌在青山中,通体翠绿,映着瓦蓝的天空,又有了些许碧蓝。这是一方没有工厂,也没有尾气排放的蓝天碧水。在山上可以看到水面有一堆一堆的黑影,爬下山腰在近处了望,才知道是一方方鱼群。于是我们又回到半山腰上,捡石头砸鱼群,黑影像涟漪一下四散开,不过速度快得多,然后又在不远处平静的水面拥挤。

山泉一年四季都是透心的凉爽,我们争着到上游洗手脚,那样下游的同学就得喝洗脚水了。顺便洗洗山路上顺在口袋里的野油柑。野油柑在这一片山脉不少,块头没有种植的大,皮肤也不滑,却更酸涩。大吃几颗后,脸上肌肉都抖不过来,连忙喝一口泉水(上游的非洗脚水),凉透的泉水顺着食道而下,馥郁的甘香却仿佛从潜藏在喉咙深处的囚徒,一下子解放出来,回味无穷。

说到吃的水果,“内八乡”最不缺的是杨梅,其中乌酥梅驰名遐迩。杨梅节一到,下了课我们基本都往山上跑,有村里的孩子带路去他们家杨梅大快朵颐。杨梅树大多分布小土坡上,脚踩单车,心中惦念着树上的杨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直接将车蹬到杨梅林中,往树干一靠便翻身上树,寻个风水景况绝佳的枝头摘了就吃。当然,一般我们都是吃几颗乌酥梅过嘴瘾,比较乌酥梅价格高,也是山里人家主要收入来源,不能多吃。主要战场还是在山乌、荸荠两种结果量大又便宜的杨梅树。

山里几年,青山依旧,杨梅也几度青红,映照着少年人的成长。

最喜欢的是山里的清晨与黄昏。

在宿舍楼便看得到夕阳,山里的天空澄澈得像镜子,晚霞绚丽自然格外通透。在山下看夕阳和山上看夕阳是截然不同的。山下的夕阳高远,尽管赶上绚丽的时候,也是冷淡没有情感。山里的夕阳,哪怕不绚丽,天空却如同碗罩子般贴近,太阳一躲进山头,红的光、黄的光便迸散开,如同在瓦蓝底的纸上渲染的彩画,不仅云红了,天也红,不仅天红了,人与外輋这个小山村也红成一块。在山里看夕阳的人,就入了夕阳的画中,丝毫不割裂,浑然一色。

山里的夕阳,让你觉得你就是万物,既庞大敦厚如山,又渺小如草芥。心魂回归的是整片天地的安宁。或许道家强调的天人交感便是如此。

清晨的记忆,停留在村里的小广场。这个小村子最开阔的地方,穿过寨门便可到达。广场是一块平整的土地,边缘处芳草萋萋,中间并未铺设水泥,前方是一口水塘,后面则是村里的祠堂。从风水看,是整个山村气脉中枢。晨曦中,我们穿过广场,穿过祠堂一旁的小路,去市集买早餐。

由于村子平整开阔的地方不多,除非祭祀的时候,广场便成了家禽打盹休闲的场所。鸭群吵吵闹闹在池塘游着水,公鸡在岸边故作深沉地踱步,瞄着广场上几只母鸡,寻找耍流氓的机会。大猪早晨出了猪圈便来广场继续睡觉,对一切不闻不问,冬天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小狗睡到大猪肚皮上晒着太阳。我们几个小年轻走过家禽的圈子,就像围观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当然,在家禽眼中我们必然也是异端。

一般情况我们买豆浆、包子、油条。豆浆一块钱一大瓢,装在透明塑料袋中,两根手指提着,插上一根吸管即可饮用,简单直接。我们便一路吃喝着回学校,回到学校,基本早餐解决完,开始又一天的课程学习。

晨光中,少年人单薄的身影,便在这么晃晃荡荡的欢乐中渐渐走远。就像那瓦蓝的天空,那寂寂的青山,那澄澈的山泉一样单纯,一样自然。

什么时候,山村的宁静已经不再纯粹?

记得毗邻的乌岩村先有了网吧。有人费了老大功夫从山下拉来了网线,购置了十几台电脑,办起了网吧,一下子“内八乡”内的中小学生竟拥去网吧上网。平素里他们想上网都必须跑到乡下镇里,所以尽管乌岩村网吧的网费高,客源依然络绎不绝。

我们学校自然也不例外。当初班里总是三五约伴前往通宵,若是骑车走大路,起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乌岩村,若是翻山路则最多小半个钟。因此很多时候他们上网都是结伴走山路。

由于我当初不玩游戏,所以基本没参与,但出于对网络的好奇,我也和同学去玩过一次。但就唯一的一次也不顺利。

玩到半夜十一点的时候,网吧柜台突然接到宿舍电话,当时大家都没有手机,还是用IC卡拨号那种,学校的同学通风报信道学校十二点查寝,大伙立马结账下机赶回学校。半夜山路不好骑车,单车都是锁在网吧老板那里。熟悉山路的同学带路飞奔,我们随后吊着。

我从未想过头一次享受山里的月光会是这般情景。四野静得只剩下夜风挑逗草木的窸窸窣窣,散落的坟丘圆鼓鼓的,碑文清晰可读,这些不同时代的先人,与我们共享此刻的山林。圆月高悬,整座山脉显得清白亮堂,却不显得恐怖,只剩幽深、寂寥。碰巧是夏夜的时候,还会看到夜幕中浮动的萤火虫,它们道尽了夜语闪烁的呢喃,遮掩与神秘。几个小年轻静静地快步疾走,像月夜山中奔走的小老鼠。所幸的是,我们都在查寝前抵达了宿舍。之后不久,外輋村里也有了网吧,几位网虫同学终于不再爬山涉水只为过过网瘾,但由于有这次前车之鉴,我再未拼团前去。

幽闭的小山村,似乎是随着网吧打开门户的。随后不久,村中陆续有乡民也拉起了网络,用上了时髦的手机,家用摩托车也渐渐多起来,随后,富绅校董率先建起了别墅,水泥路也随之铺设起来。于是乎,校门口的小溪旁,一条三四米见宽的水泥路蜿蜒曲折,像是在村外围系上了新腰带。可惜来不及仔细感受外輋的新变化,我的初中学涯也随之结束。

随着年级像年轮一般越来越紧密,我离家越来越远,再次去到外輋村,已经是五六年后的事情。曾经的小伙伴们都各奔东西,买早餐穿过的小广场,已经变成水泥地了,再没有荒草,也看不见家禽,广场前的小池塘围起了铁栏,鸭子们也都转移了场所。似乎连山民的步伐也变得匆忙,见面的笑脸与招呼杳无音讯。

小北山的另一头是省内有名的工业镇与污染镇。听说村里有人跟风办起了小厂,承包果林的村民少了,建筑民工、厂工越来越多。超市也有了,甚至我还看到了折价促销的商品,仔细一看,大都是濒临过期甚至已经过期的东西。

来到初中的母校,发现山围被拓宽,建起了新的大食堂和宿舍楼,熟悉的老校长调走了,老师们也基本是新面孔,门卫老伯已经换成一位中年大叔,好说歹说才让我进去学校。学生多了,环境嘈杂了。在学校兜了一圈出来,发现门口的小溪水已经黑浊,以前夏天经常用来泡脚洗衣服甚至洗菜的台阶,爬满了厚厚的青苔,怕是许久无人问津了。我来到约见的老同学家,数年不见,都已经为人父母了。

同学:“那个阿龙还记得不?以前经常一起打乒乓球的。”

我:“肯定记得啊!还去他家山上吃过杨梅呢?他现在怎么样了?”

同学抽了口烟,语气深沉,“年前死了,就在工地上,车祸。”

我不知如何接话茬,勉强一笑,“现在果园少了很多啊?村里人都进厂了?”

同学:“不进厂没活计,老书记把山林卖得差不多了,都是有钱人圈去做‘生基’(墓地的一种)了,还说横竖活人也种不出黄金白银,卖给死人反而值钱。”

顿了顿,他又问我,“以前我们经常去玩的水库记得不?”

我:“恩,还那么漂亮么?”

同学狠狠抿一口烟,“老书记也卖了,因为这个跑国外避了。现在那边在建发电站,鱼一群一群地死。真是想钱想疯了。”

我附和着,“真是疯了……”

只要踮起脚尖,就能更靠近阳光

文/xiaoyu810

那年夏天,离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老师班会上说要分班了,准备报考高中的留在原地,准备报考中专的同学搬着自己的桌椅去隔壁中专班。小夕恋恋不舍的,很无奈的搬着桌椅向中专班走去。小夕一直想和其他同学一样考重点高中,然后考个好大学,何况作为一个应届生考取中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班上的同学都是复读两三年甚是六七年的,老师一再劝小夕稳妥点考个重点高中,说报中专太冒险了。但是没有办法,爸爸妈妈坚持让小夕考中专,小夕虽不甘,但也能体谅父母的辛苦,爸爸作为民办教师收入微薄,妈妈照顾一大家子人还要打理田地,弟弟还要上学,考取中专,三年后就能赚钱为爸妈分担家庭重担了。

幸运的是小夕考中了,而且是统招,不是委培,三年中师只要2000多元,全家欢呼雀跃,爸妈尤其欣慰。在那个秋高气爽的九月,爸妈执意送小夕去了两百多里以外的学校,毕竟,小夕才15岁,第一次离家,他们有诸多不放心。小夕很懂事,经常舍不得买菜就是为了能省些钱到月末回家的时候给弟弟们买些他们鲜有机会吃到的零食。学习也依然刻苦,几乎每年都能拿到一等奖学金,就这样风雨不惊的度过了三年,之后顺利地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刚毕业的那会儿,小夕还很兴奋,当老师也是小夕从小的愿望。而那时昔日的同学也才刚刚考入大学,对小夕也没有多少冲击力。然而四年,弹指一挥间就这么溜走了,听到小林去了县一中,小萌去了青岛,小雪去了北京,还有好多好多……小夕回想自己,开始有了些小小的自卑,她决定考研,这也是唯一能证明自己的方式了。

对于中师毕业的小夕来说,考研谈何容易,首先难过的就是英语关。由于中师里不开设英语课,所以实际上小夕只在初中阶段学过3年英语。但是心中有梦想,就会有爱、有暖、有希望。小夕每天雷打不动6点起床,晚上10点休息。那段时间很奇怪,翻开书,小夕总是能在五秒钟内全身心投入到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母上去,可以不受任何干扰,走在路上,公交车上,等车的站牌前,小夕的世界除了英语书再无其他声音。仅仅两个月,小夕就把厚厚的一本考研词汇记在心里了。克服了英语关,其他一切都好说了。小夕按照复习计划按部就班了学政治,看专业课,每天循环往复。

那个时候,小夕还谈着一场不咸不淡的恋爱。那个她深爱的男孩调到边疆,两千多公里的距离瞬时成了横亘在他们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继续或是放手都很难过,曾经的甜蜜过眼云烟,争吵成了恋爱的必修课,吵到最后,大家身心俱疲,两个人都知道分手是必然,可是谁也不愿意先开口,同事的质疑、学习的压力,失恋的痛苦,工作的忧心,未来的不确定,小夕每天备受煎熬,那是小夕生命中最为灰暗的一段日子。好在小夕在绝望的边缘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能分得清孰轻孰重,爱情没有了,不能把学业也丢下。小夕告诉自己要坚强,她主动说了分手,了结了那段半死不活的爱情,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场算是对那场恋爱的悼念,之后,小夕咬咬牙,把手机、QQ里他所有的痕迹都永久删除了,连带着那个让她刻骨铭心的名字也从她的字典里抹去了,从此,心无旁骛。

考研成绩出来的时候,小夕正奔走在做家教的路上(单位工资已经停发了,小夕羞于再跟父母要钱),听到电话线那边同学兴奋的声音:小夕,你笔试成绩第二,面试成绩第一,通过了,通过了。小夕无言,顿时哽咽,然后泣不成声,多日的委屈、心酸、焦虑和担忧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幸福降临地悴不及防……

三年的时光,小夕是班里最勤奋也是最辛苦的一个,清晨,室友们还在香甜的梦里游荡,小夕已经洗漱完毕走在去往图书馆的路上,晚上,同学们收拾妥当叽叽喳喳去大学生活动中心看廉价电影的时候,小夕却在一个职业学校给学生上课了。这样努力勤奋的回报是小夕的硕士毕业论文盲审一次通过,不用像其他同学再二审、三审。

毕业了,大家兵荒马乱地找工作,小夕也惴惴不安,毕竟2007年号称最难毕业季,到处投简历、打电话,面试。可是简历制作再精美,打电话的语气再有礼貌再客气,很多时候也只是得到一句硬邦邦的:“我们不招女生”的回绝。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打击,小夕甚至也想放弃,想要跟其他同学一样准备考博了,可是绝处逢生,大概老天也不忍心辜负长久以来一直这么勤奋、坚韧的女孩,小夕接到上海一所学校的电话被告之录用了。带着欣喜,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里小夕去上班了。

几年以后,小夕又不可思议的完成了从普通教师到高级白领的华丽转身,现在作为一个汽车集团的董事长,拥趸无数,一步步走来,小夕坚信:只要踮起脚尖,就能更靠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