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写月亮的文章

2022/12/11好文章

写月亮的文章(精选12篇)

日月

是因为太阳吗 趁他熟睡 月亮窃取了他的色彩

所以这做了错事的孩子 才悄悄沉入海天的蓝

她因和悄身躲在 太阳的背面 连一丝温暖都吝惜入怀

有了她的陪伴 多少静美的梦 轻轻的融入水天

仿如婴儿初放的笑脸

只是那深蓝正授命 在潮汐里 尽力的打捞 日月争吵的残骸

他们发誓要相亲相爱 没有谁能跳出五世轮回的辗转

离了家的月亮 终于褪下白色的长纱 用一滴泪改写了忧郁之蓝

从此日月不得相见 一个在白天空守 一个在梦中喟叹

扛月在肩

文/石子劢

古往今来,夜空中的一轮皓月总是让人心驰神往。当一个人疲倦了,身处无边的暗夜,看不清脚下的路与远方,触摸不到心中的理想,至少还有天空的一轮明月散放着光芒,让人昂起头来看到希望。只是,把月亮放在何处,才能让一个人一直拥有着它呢?

将月亮放在眼里,一眨眼它就会消失;将月亮写进诗里,一转念它便会隐没;将月亮画在纸上,一淡忘它就会褪色;将月亮盛在碗里,一晃动它便会破碎。思来想去,还是把月亮扛在肩上吧,只有在肩上,月亮才不会高高在上;只有在肩上,月亮才不会遥远缥缈;只有在肩上,它才是一个人惟一的月亮。

走在匆促繁忙的街头,扛月在肩的人步履舒缓从容,把凡俗和欲望抛在一旁,让肩头的月亮照得心房一片敞亮。再苦再累的日子也有了盼头,再黑再长的夜晚也有了光明。

走入孤独寂静的大山,扛月在肩的人成为静止画面中惟一的行者,用双脚丈量着时光,肩上的月亮点亮了大山的空旷。再单调的旅程也会变得丰富,再寂寞的未来也会变得盈满。

人生其实就是一座静默大山,也是一条喧嚣长街,面对未知的人生,不仅需要勇气与智慧,更需要肩上扛着一轮月亮。此时,月亮似乎毫无意义,又似乎包含了所有意义。

肩头昭示着责任,责任不是硬梆梆的数字,而是闪着光的理想,是不敢忘的初心,是一个人行走世间擎在手中的一盏灯。唯有月光,能够温暖冰冷现实,能够濡染苍茫岁月,也唯有月光,可以涤洗肩头的汗水,让金黄色的汗水浇灌希望。

月亮没出来!

文/龙飘飘

又是一年中秋时。

通常风清月朗的中秋夜,连空气中都会弥漫着一种浪漫和祥和。不过,当这个十五的夜来临时,不管窗前有没有明月,无论四周有没有花香,这个充满人文情趣的节日一定要圆满的。这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中秋节往往与国庆节联袂而至。在过去法定的节假日中没有中秋节,但国庆节法定要普天同庆三天的。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人们尽情欢乐,载歌载舞,这已延续了多半个世纪了。不知是中秋沾了国庆的光,还是国庆沾了中秋的光?总而言之,这段成双的节日总是轻松愉快的,还充满着诗意和浪漫的色彩。

中秋节,花好月圆,既温馨与祥和,也浪漫和富有诗意。不过,此时却恰恰是秋收。这个收获的季节气侯虽然清爽,但照例是紧张而繁忙的。广阔天地里的人和牵挂着广阔天地里的人的人都深切地知道,这是一个紧张而繁忙的季节。要说温馨与祥合,一定有,只是没有那么张扬。至于浪漫与诗意,那都是有闲阶层的事,与广阔天地里劳作着的人无干。

这是收获的季节。虽称作季节,但也就那么三、五天。这三、五天的收获季节却往往与中秋、国庆双节重合。不是处于广阔天地里的乡下的人不会浪漫,而是这季节不给他们浪漫的闲暇。什么时候有闲暇?雨雪天!雨景和雪景也不错,静悄悄的,只听见雨或雪沙沙地扑打着窗户,是另一种境界。只是屋里的人最需要的,就是睡觉。人累了!现实生活中有时不容许有浪漫的,有时即使有条件,你也浪漫不起来。就说这双节里的秋收吧,即使下着雨也得在雨中把果实收回来。春花秋月不及春花秋实好,花、月足可抒情,但不抵饭吃,还是把成塾的果实收回来稳妥些、实在些。谁要浪漫谁浪去,与我何干?

在记得起来的中秋节里,白天,背朝着蓝天白云,面向着条条沟梁的土地,或弯腰抡着菜镢,一棵一颗将腰里别着玉米棒的秸秆挖倒摆顺;或蹲下身体将秸杆上的玉米棒子一个一个掰下堆起;或将地沟里那一堆堆棒子收入麻袋,再扛起到肩上,深一脚浅一脚、磕磕绊绊、踉踉跄跄地扛到地头装车;或将秸杆一抱一抱地装上架子车,码尖捆好后再拉回家里,栽靠在墙边。有时还摸黑加班,踫巧是满月的中秋夜时,满是传说和浪漫的明月却实实在在被当作了照明的灯,明亮的月光下正好干活。

忙罢了田里的活,在这明朗的月光下,正好可以打理堆得满屋满院的玉米棒。此时便松缓多了,话也多了,有了笑声,偶尔还传出歌声。银盘似的朗月挂在清爽的空中,满天的星星也不时地眨着眼,一闪一闪的。有时还有夜鹰飞过,在地上划过一道黑影。在这白天黑夜连续劳作的过程中,一直都是紧张地挥洒着汗水,莫说赏这秋景,连抬头多看几眼蓝天也都略显奢侈呢!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果实归仓,及早结束这一年一度紧张而繁重的秋收!

在月光下剥棒子外皮,往往是全家人围在一起的。把堆了满院子的玉米棒子一个一个剥了皮,再拴成爪,最后套成串。再把一串串或黄或白的棒子踅上树,或挂上墙。这是又一个成套的工作流程。这也是一组简单而重复的劳动,只动手就行,比前面的工作轻松多了,可以不用出汗。

家人们一边干着活,一边说着、笑着 .说着一些家务事,还参杂了无数的故事,也说些八月十五的事。虽很忙,但十五的这个节日没有忘。不一会儿,团圆馍就端上来了,一人一角,谁也不能少。团圆馍是什么?其实就是夹馅的锅盔,里边夹着的馅是芝麻盐或甜豆沙。团圆馍也是在大铁锅烙出来的,所不同的是一定要在馍沿上捏一圈花纹。团圆馍是月亮,而那圈花纹则是月光。有时还在馍上用瓶子盖压一圈小圆环,这圈小圆环是环环相扣的。中间是相扣的三个大圆环。据老人们说,三个大圆环指的是天、地、人,而那圈小圆环则是芸芸众生。在三个大圆环和周围一圈小圆环之间的空地上,还要粘几枝胡萝卜缨子,这就象征着花了。花好月圆!

这有月光朗照着的十五的夜里,全家老少围聚在一起,一边干着活,一边吃着属于自己的那角团圆馍,其乐也融融!就这么着,中秋节也过完了、有时把国庆也捎带着过完了。

人所处环境的优劣,往往并非自己所能主宰。而生活的快乐与否,全在人的态度。管它有月没月,无论初一十五,只要你自己觉得还好,其余的一切任由它:爱咋咋的!

这都是许久以前的故事了。虽刚刚发生过的事转眼就忘了,可这多年前的东西却怎么也忘不了!还触景生情,一抬手一投足、一笑一颦,总能激起忆旧情节,还能适时而恰当地附上一些故事。有些还蛮生动的,连自己都感动了!感动过后,举目向窗外一看:四下里黑漆漆的,并不见一些的星光。

这个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没出来!

月亮走,我也走……

文/红红

晚上去江边散步,微风习习,繁星闪闪,月亮走,我也走……

我知道,今天是农历十七,月儿很圆很圆,红红的月亮紧跟着我。

昨天因为是阴天,昨天晚上我出去散步的时候,月亮也躲到云朵里去了。前天傍晚去爬山,在山上的时候,太阳还没下山,月亮就爬上来了,可惜我没带相机,不然完全可以拍到日月同辉的片子。

今天晚上散步回来,刚写下题目《十七的月亮圆又圆》,突然看见博客空间里有新动态,进去一看,是唐小冲一篇博文《十七的月亮》刚出炉,真是心有灵犀啊!

突然间想到,在这样绚烂又静美的夜色中,拖着一条长长的影子在夜里独行的人也不止我一个,这个世界有谁是不孤独的呢?

想起了十几年前读汪国真的小诗:“月亮圆的时候,思念也圆,月亮弯的时候,思念也弯,无论是弯是圆,思念都是一首皎洁的诗。” 这首小诗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道出了人世间或悲或喜,或散或聚,意思是说生命里只要有了经历,同是一种美丽。

汪国真还说:“思念是一种美丽的孤独,也只有在思念的时候,孤独才显得特别美丽。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日悠长的沉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正是在不尽的思念中,人的感情得到了净化和升华。”这段话很有哲理。思念折磨人,也锻炼人,更铸造了人的性格的沉稳和感情的深沉。

天上月盈月亏都是自然事。世界上很多东西看上去是相同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这样,然而因为不同人的性格、地位、爱好、地理环境的差异,却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命运。

人,往往在越喧嚣的时候,越寂寞,越是走在在人群中,越孤独……如影随形的陪我们一生的,不会是亲人,不会是朋友,自始至终,也许只有孤独。

一个星期天,我曾经在一个教堂里听一个牧师满含感情地讲道,说的是一段布道辞的内容,故事很简单,却耐人寻味。主题是:“人好了,世界就好了”。牧师讲的道理是叫人们不要抱怨世界怎样,关键在于人本身,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美丽,很可爱。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自己感官和思想所见到的世界,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世界。我们从孤独中走来,然后在孤独中离去。

人,来的时候,是一个人;走的时候,依然是一个人。

有一位诗人说得很好:“独自一个人的狂欢,是全世界的孤独,全世界的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

岁月尽可以象落叶一样飘逝,但在你迢迢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你的依然有江水汨汨地流;有月亮走,我也走;还有,淡淡的雾,淡淡的雨,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说月亮

文/邹清福

古往今来,人们对月亮寄予了太多的情感,一则《嫦娥奔月》的故事,让那高悬于夜空的明月,变成了人间众生仰望的仙境。嫦娥、玉兔、吴刚使人爱怜,广寒宫的琼楼玉宇令人神往。世人的爱月情结连绵亘古至今:对月寄相思、月圆醉中秋、清辉溢诗情、冷月壮边关……关于月亮的话题从来没有间断过,而描写月亮的诗文更是灿若星河。譬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等。诗与明月交辉,人与天地相拥,诗不朽,月长存,诗月千古,辉映千古。

尽管,我的童年也是赤脚踩着那首“月亮光光,骑马烧香”的童谣走过来的,然而,成人之后,月光之下或行或站或坐的我,却渐渐地有了自己的身影和思维,仰望日月巡天,也有自己心中勾画的图腾。

当年,我在西藏戍边守疆的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月亮的皎洁、星空的璀璨。从地理位置来讲,站在“世界屋脊”上,离天更近;此外,西藏自然环境绝少污染,虽然缺氧,但纯净度却高,在那里看到的月亮自然就更加真切、更加明亮了。然而,那里毕竟是雪域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高处不胜寒啊!那里的明月、繁星是被众多冰峰雪岭捧护着的,没承想这种特殊的爱意,却让缀空巡天的星月变了寒星冷月,每一缕清辉匝地都挟裹着风刀霜剑。枪尖上挂着的是警惕,月光下闪烁的也是警惕,胸襟里根本就容不下丝毫风花雪月之念。踏着月光上下岗,耳边听到的是迎面刺骨的风吼、附近藏家村落里传来的狗叫,还有脚下踩出的碎冰之声……冷月边关,唯壮士可留!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老家毁于安史之乱,虽有兄弟,却因战乱而失散,也无从打听家人的生死。月明之夜,不免怀乡思亲,慨叹其“月是故乡明”。当然,我在西藏是戍边守疆,没有乱离人的心境,对“月是故乡明”则另有感悟:按照自然出现的月相观察,西藏的月亮肯定比老家所见到的月亮要明亮得多。但是,我却以为,比之于西藏边关的冷月,故乡的月亮是有温度的,可谓“暖月”。月亮之上缠绕着浓浓的乡情、亲情、爱情、友情,纵然是月朦胧、鸟朦胧,那也是无限温馨的朦胧,充满诗情画意的朦胧,朦胧中透出销魂蚀骨之明。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生存理念、生活情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人只关心日出日落,并不怎么关注月出月落。什么望月、赏月、吟月,全都交付给了诗人骚客们去玩味,绝不会因为窗外月光朗照,便举杯邀月同醉。

也许是因为人生已进入暮年的缘故,我虽然喜爱月之皎洁,却已经没有了早年的浪漫情怀,那种望月怀乡、遥寄相思的缠绵已成过往。眼下,常常盘桓于脑际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不敢奢望在我的生活中能重现苏轼所描述的境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失伴之痛让我不忍凝望圆月,那个圆月已经属于他人。此刻,我强迫自己不要再往下想了,接下来赶紧说点月亮的趣事吧。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月明之夜,小女儿在家的阳台上架起一台简易天文望远镜,准备拉近月亮的距离,观察一番月亮的表层,结果确实令人惊喜。小女儿连忙叫我快去看看,我一看,岂止是惊喜啊,简直就是震撼!平素间总以为月亮犹如白玉盘似的光洁明亮,上面所呈现的阴影,好像是什么神秘的图案,现在借助天文望远镜的超能力,我却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

无论是古时的月亮,还是今时的月亮;无论是西藏的月亮,还是故乡的月亮;无论是诗意的月亮,还是天文望远镜里的月亮,全都是那个月亮。一轮明月照古今,古今众生爱明月。

看那月亮升起

文/葛水平

孙喜玲,一个不藏才华的女子。年老时,她把才华藏在郊区城则村的澹然居。这个地方,每年,我都会去住几天。乡下的日子,没有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别,只有安详与从容,还有无边的绿意。

今年去城则村,是瓜果正旺的季节。我知道我得去见这个人了,她的美好生活吸引了我,还有,我把她当作了我的亲人。

晚升的月亮是抬头间无意瞭见的,在眼睫毛的惶惑之间,一点一点,有一种被刀绞的感觉,很大原因可能与害怕心跳停止有关,不出声,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比一大箱黄金珍贵,现在,她给了我。

喜玲就站在那里,她说:人世间有一种好,你看见了。友情的时间久了就应该都是亲人,30年久不久?30年前我看见她时,那么美,四周围的那些个人都是来衬托她的。她那时是一家报纸的副刊编辑,文字一直都好。一路走来,她一直都在努力寻找“有意思”的生活。喜玲的才气是我见过的女子中少有的,我一直喜欢她那股在人世间闯荡的“霸气”,不做作,不藏不掩,见了面吃面,见了馒头吃馒头。那个年代,她是下了死功夫的,而她的悟性又在常人之上。看看她的简历:1969年参加工作,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作家班。先后从事过演员、乐员、编剧,地方报纸副刊编辑、记者,酒店总经理、行业报纸副社长兼副总编,大型时尚类杂志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等。能拿下这些名头的人,可能不仅仅是嘴上的一句话,她不是那种在临阵关头退缩的人,才气和勇气,她的性格中从不缺乏浪漫情怀,这些对于她来说就像回眸一笑一样轻松。

友情这种东西是很奇怪的,走着走着就丢了很多人,剩余的就显得金贵了。早些年知道她挂着很多头衔时,我是小心翼翼和她相处的,我很害怕她染上社会上那些个人的闲毛病,还好,她回到乡下了。乡下人成了我的亲人。她回到乡下时就把自己的后半生搁置在乡下了。这只是一个平淡的事物,现在已是平常的往事了。渐渐的,做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做一个模仿农民生存的人,就这样,我们一起走往青山深处去,我常常想到此处时就感觉到了清风袭来。

喜玲有一口好嗓子,我喜欢听她唱,遥望故乡的情绪流荡在里面,脸上兼有看不惯一些事物的鄙视,我常常在她的歌声中想起爱灵顿公爵的名言:“纽约不是我的家,是我存放信件的地方。”

在城则村租赁下房屋时,城市的家里不知可否存放着她的信件。喜玲会几样乐器,譬如柳琴、琵琶、中阮。一直想听她弹一次琵琶,在城则村,越来越少人的村街上,既不是表演也不是行为艺术,我坐在她的对面,秋日后掠过的景物,就算是落叶袭来那又如何!

几年前喜玲去乡下拍摄那些古建筑,那些老东西在她的镜头里,生动如从前的乡村,只是背景衰败了,时间改变了许多很重要的东西,却需要个体来承受痛苦和失落。这世间,能做这无用功的人有多少?四零八碎的老东西维持在一起的力量,就是伟大的民间语言。旁街小巷发掘新活力,永远不可能变为大道上的旗帜,这一项工作是她自发去做,做得累,写得也累,走得累,心也伤得很重。

谋生为业,许多年,加深了她的内向,这一次见她,她突然说,断舍离,精简一切能精简的,以后不写作了,就俩字儿:活着。我拍手称赞:“活着”是最重要的选择。

想家

文/小龙三少

夜了,闲来无事,漫步来繁华的街道上,最近心里总是有股消不去的愁,却不只是为了什么,闲暇时,总是泛起悲愁之感。

累额,就近找到了一个长板凳坐下歇息,眼前不断来往的人群,不禁感叹大都市的繁忙,抬起头来,仰望着黑的夜,只有月亮静静地挂在空中,心想也只有这月亮、与我相伴,分享我的愁。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突然不知是哪儿飘来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正想要抱怨这歌声,忽然间,我心中一怔:原来我的愁是思乡之仇,不由得有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叹,我想家了。我的家乡,你还好么?

再抬头望望月亮,眼中有些湿润,脑海中浮现了那遥远的故乡,一个典型的小型城镇,周围散布着一些古朴的农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留下了我的亲朋好友,留下了我的童年,留下了我的乡情,也留下我的她。

记得儿时顽皮,总喜欢到步行街与伙伴们玩,一直到深夜也不愿离开。玩累了,就躺在地上,望着夜晚里的满天繁星,月亮与这星空相依相衬。微风吹来,数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 总是数不过来,却总是被大人们的呼喊声打断,被领回家睡觉。

而现在,月亮还是是那月亮,却少了满天繁星,孤零零地挂在黑夜中,而离乡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寂寞!

夜又深了些,是回家的时候了,站起了身,缓缓融入了人流之中,走在路上,身边不全经过忙碌的行人,彼此陌生,偶尔有一两个熟人相遇,也不过是彼此之间打个招呼,便匆匆离开了,也不知道下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哎,轻轻地叹了口气,这又让我记起了故乡的人,也许是那故乡人互相熟悉,每个故乡都怀着一股好客的热情,即便是在这黑夜又怎样?夏夜,吃过晚饭的邻居们喜欢相聚到广场上,吹着阵阵凉风,互相说着家长里短:孩子们的打闹声,妇人们忙碌的身影,男人们谈古论今的样子。

那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充满了我的脑海,让我的愁稍微淡了些,一阵寒风又将我带回了现实,却带不走我的乡情。又走了快些,不想忍受孤独的寒冷,想听听那故乡的声音。

夜更深了,我回到家,拿起电话便拨通了老家的电话,:“奶,身体怎么样?”

“孩儿啊!过的咋样?……”倾听着亲人的思念,无言以对。

望着明月,泪水流下来,在这一轮明月下,我的故乡,你还好么?

我还是我

文/夜深沉

何必再向你诉说,年少时心的柔弱

透过岁月的双眸,多少情愫已悄悄泯灭

每次都不得不用时光的笔慢慢涂抹

写下一些故事,记录一些情节

在那些独守异乡的黑夜

对着月亮搁浅沉默

我却不得不说

我还是我,只是老了许多

有些人一直努力的奔跑中寻找

有些人一直努力的奔跑中怀抱

静听岁月松涛,时光却早已抛锚

偶尔也会发现命运开得玩笑似乎也有一份独属的美好

无力诉说,也无人可道

终有一天我们也哼起生活的调调

于是有些人开始涉足婚姻

有些人却依旧寻找爱情

有所相同的是我们习惯吻合心境

跟着感觉一路摸索

有所相同的是我们依旧有着伤痛的感觉

总是习惯走一条没走过得夜路

因为你并不知道这条路通往那里

总是觉得他乡的月亮太富有魅力

宁静之处总能心生孤寂

罢了,罢了

何必再向你诉说

早已远去得一切,还有如今无法言语的困惑

我还是我,只是更多的选择了沉默

----------- 2012-4-13

心里的月亮

文/上善若水

一直以来,都想给自己找个娱乐的方式。空闲的时候,娱乐自己;寂寞的时候,享受孤独。月朗星稀的时刻,这种愿望愈为强烈。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是唱歌、跳舞、看小说。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里,文艺活动在各个角落都开展得红红火火。逢年过节,学校都会举行各种文艺汇演,涉及各班级、各年段、各学校。从记事时起,就经常被老师抽去排练节目,也因此觉得很快乐。每到排练时间,便要提前下课,在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中走出教室,真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排练前或休息时,每个人的兜里都能变出毽子、橡皮筋、小沙包或跳方格的小石块。演出结束的时候,学校食堂会给大小演员们送来一大桶的面和一大碗红烧肉,每人一碗面、一大片肥肥的红烧肉。通常,我只吃几口或者没吃就得匆匆离去,因为来接我的妈妈总在门口等候,所以常常为那块红红的肥肉感到遗憾。一次,同在一所学校的弟弟,偶然让老师启用扮演了一颗“螺丝钉”,因为他实在难舍对红烧肉执着的热爱,托他的福,才让我了无遗憾。

那时,筒子楼里的邻居们常常会凑在一起聊天,打发下班以后的时间。孩子们成了娱乐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才艺的小孩子会被大人们叫来表演,演得好的、不好的都能受到夸奖,家长们也觉得很有面子。这种生活一直到了家家有电视机、搬进套房的时候,但舞蹈、唱歌也成了那一代许多孩子的业余爱好。

受妈妈的影响,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与小说为伴。妈妈有个朋友是图书馆的管理员,因此借阅十分方便。每逢图书馆有新书,她总会第一个通知妈妈。一本新书到手,便急不可待、囫囵吞枣似一睹为快。小学二年级暑假的一天,我在家里的床底下发现了掉了书皮、发黄的《红楼梦》、《聊斋志异》、《林海雪原》、《暴风骤雨》,那些当时被批为“毒草”的小说,打开了另一个与当时的文化不同的世界,更让我对小说心醉神迷,以致于到了后来临近高考的时候,还常常在课本下另外藏着一本书。

除了唱歌、跳舞、看小说外,爸爸说,女孩子要懂得些琴棋诗画。于是,去学了扬琴。妈妈说,女红是女儿家的必修课。于是,学了刺绣、缝纫、编织。此后,便以为自己拥有这么些喜爱的玩意儿,便可拥有多彩的生活,但是,并非如此。

首先荒废的是扬琴,在换了一所学校之后。后来,还是放不下对乐器的喜好,又学了古筝,终因肩颈的痼疾,再度放弃。刺绣、缝纫、编织这些女红,在现代人的眼里都是些累人的活,更难赶上时尚的趟。在手工编织再度风行的时候,办公室的美眉们一时兴致,纷纷向我学钩绒线帽。一日,她们不约而同地戴起了自织的绒帽。一同下班时,电梯里一男同事笑道:怎么一人扣了一个花盆在头上。

而舞蹈、唱歌更是得看时间、看条件、看心情。曾经一度下班后便匆匆忙忙往与舞蹈有点关联的健美操馆、瑜伽馆里奔,但还是因为时间、精力的缘故,一段时间的热度过后,再也提不起劲来。听音乐,算是比较便捷的事的,但似乎能引起共鸣的音乐大多是空灵、幽远、忧伤的,让人有回忆的感觉,能安抚心绪,鲜让人乐。唯一能够长久的,只有读书。但随着年长,越发觉得,读书能让人心灵沉静,却也无法让人娱乐。何况,音乐和书都还有来源的因素。

那天,家人各管各的,唯我百无聊赖。随手打开电脑,看到朋友发来的邮件,邀我共开QQ空间。机械般地按步操作,开了空间,写了一点无聊的话。此后,便开始了码文字的游戏。许多年前,现已去世的作家表哥曾叫我也写点东西,并不惜代我捉刀写了一点小东西刊发在他主编的那个文学杂志上,以此激励我写文章。那爱整事的堂妹,也见天吵吵想看我写的东西。但总觉得,长期以来以文字为生的我,再用文字来娱乐自己,未免太过单调,总想寻些别样的生活,让自己更丰富一些。

开了空间以后,为了不让那个空间空着,不得不试着堆点东西上去。写着写着,竟发现码文字于我这不太喜欢动弹的人而言,其实是一种最合适的消遣。不需要多少条件,不需要太多精力,只要有点想法,有点空闲。心情好能写,心情不好也能写。信手写来,心,也随之丰满了起来。

原来,喜欢的未必是适合的,不喜欢的未必不适合。原来,自己以为熟悉的,其实离自己很远;自己以为遥远的,其实就在身边。也许身在其中,人们往往为表象所迷惑。所谓水清月明,沉静之后,方能看清心里的那轮月亮。

兴趣如此,人,亦然。

人生与行星

天上的星星那么多,数又数不清,但是它们好象都有自己的规迹,各行其道,谁也左右不了谁。

它们的一生,从它们形成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的,太阳所以发光就因为它是太阳,月亮所以圆缺因为它是月亮,流星所以飞驰因为它是流星。任何物质运动的一生都是由它自身的性质决定的,或者说是“命中注定”的。

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对我说过,天上一个星,地上一个人。后来我慢慢发现,妈妈的话充满智慧和哲理。人本来也是物质表现的一种形态,人和天上的星星也许是一样的。一个人一辈子大概应当有自己的生活规迹,你这一辈子怎样的发展,或者为什么这样的发展,也许也是你出世那一天就已经确定了的,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认识自己罢了。

我的这些想法已经形成了一段时间,一直想说出来,可是,担心有人会说这是宿命论。其实在我的人生经历看,一个人如果能够这样看待人生,每当自己遇到曲折和困难的时候,就会少了好多烦恼,好多愤怒。一切都可以看明白,想明白。别人那样的生活是别人的事情,你这般的生活是你自己本来的事情。你是太阳,你就做太阳;你是月亮,你就做月亮;你是流星,你就做流星。认识自己,按照自己的人生道路认真走下去,认真走好每一步,那才是最最重要的。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家乡的农民,他们一代一代的,默默无闻的,任劳任怨的劳动,生活在没有喧闹,没有繁华,没有灯红酒绿的农村,他们却从来没有抱怨,没有怨天尤人,有的依然是满怀的希望,美好的期待,期待他们本来应当拥有的生活。

有许多人总是在努力的“调整”自己的人生道路,期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到最后,被改变了的“命运”是怎样的呢?恐怕是很难预料的。

如果是流星,那就做流星吧;因为流星永远不会成为月亮,不会成为太阳。

做人,就是认真的做好自己。

仰望星空,看看行星,想想人生,会让人豁然的。

童年的月光

文/温永东

晚饭后,独坐临窗的桌前读书。

忽然,耳边飘来一缕琴声,隐隐约约的,像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我的心一惊,下意识地抬起头,只见黛蓝色的夜空中一轮圆圆的明月,正笑盈盈地望着我。我急忙关掉台灯。银色的月光如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进窗来。

静静地坐在桌前,一任澄澈透明的月光笼罩我。仿佛一切烦忧都在这如水的月光中溶化了,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好回忆溯流而来……

我的童年是与姥姥一起在乡下度过的。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那些有月亮的夜晚。"初一初二月弯弯,初七初八月半边,十五十六月满圆。"尤其是农历中旬前后的十几个晚上,圆圆的月亮早早地挂上树梢。吃罢晚饭,我就急不可待地拔脚往外跑,在村前的麦场上,在村头的树林里,与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抓特务"和"指星过月"等游戏。等疯累了,玩腻了,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猫,一头钻进姥姥的怀里,缠着她一遍遍地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听她一遍遍地哼唱"月姥姥,黄巴巴,爹织布,娘纺纱……"的歌谣,不知不觉中便进入梦乡。

长大后,读过不少古人咏月的诗句,尤其是诗仙李白的咏月诗,更是令人难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静夜思》,恐怕是我背诵的第一首古诗。而那首《月下独酌》,意境更为凄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人的笔下,还有许多咏月的佳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每当读起这些优美的诗句,便有一轮明月朗照心间,胸中的块垒,心中的郁结,世俗的纷扰,都消融在这如水的月光中。

如今住进城里,月光似乎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每当夜幕降临之际,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便闪亮起来,无休无止的电视剧便热热闹闹地上演起来。声色犬马的快乐,取代了省察内心的痛苦;车喧人嚣的生活,销蚀了静悟人生的深刻。现在,还有多少人有那望月赏月的雅趣呢,即使在月儿圆圆的中秋之夜。

姥姥离开我已30多年了,童年的月光也已成为一种遥远的追忆。"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这隐隐约约的歌声,仿佛是从月宫传来的,那么悠远,那么朦胧。

望着窗外久违的月亮,沐着溶溶如水的月光,我依稀又回到童年,又回到姥姥温暖的怀抱里……

正月烤百病

文/刘明礼

在河北老家,有个流传久远的习俗——正月十六烤百病。

这种习俗何时而起,缘何而生,我未曾考证。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正月十五、十六,是一个月中月亮最大最圆的时候。早在远古时期,民间便有着“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玉兔是专门制作长生不老药的神仙,住在月亮里的广寒宫中。在新年第一个最圆、最亮的月亮下许个心愿,讨个彩头,祈求月神护佑祛除百病长命百岁,或许便是先人的初衷。而正月十五,人们要闹元宵、赏花灯,这烤百病的事儿,也只好安排在正月十六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臆想。

那时候,日子过得艰难,医疗条件更是有限,人们便借此祈愿四季安康,求个心理安慰,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儿。我小时候,到正月十六这天,大人会指派孩子到村外拾些干枝枯叶。到晚上,月亮升起来了,孩子们吃过晚饭,抱着白天拾来的干柴,邻里相邀,玩伴互唤,成群结队到村边的麦场上、沟壑里燃起篝火,这烤百病的大戏就开演了。

出来烤百病的,一般都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很少有大人参与。通常是要好的小伙伴儿凑成一拨儿,围成圈,烤手,烤脚,烤后背……直到烤遍全身,一边烤一边振振有词:“烤,烤,烤百病,烤了一年不生病”“烤,烤,烤百病,烤得全身没有病”“烤烤手,烤烤脚,一年不冻手和脚……”时而会有人抱着柴火前来入伙儿;时而孩子头儿会派这个回家去拿来两个馒头,派那个再去捡点儿柴火;时而会有小脚老太太赶来,拿着孙儿的衣服、鞋帽到火堆上来烤。一张张笑脸被篝火映得通红,一双双眸子被篝火照得闪亮,一个个心愿被篝火点得翩然。

也许是我从小多灾多病的原因,这天,一向对我管束颇严的父亲会网开一面,允许我出来“玩火”。甚至,父亲白天会骑车到十多里外他教书的学校,“修理”来一些柏树枝,让我拿去烤火。据说,用它烤百病最为灵验,大概是因为“柏”与“百”谐音的缘故吧。在我们那儿,柏树可是稀有树种,十里八村也见不到一棵。借此,平时身单体弱、人见人欺的我,也难得当回孩子头儿,小伙伴们都愿意和我一起烤百病。也许是拜上苍所赐,也许是父母的怜爱,也许这烤百病果有奇功,原本灾病不断的我,身体竟日渐强壮起来。

长大后进了城,我再也没在老家过过正月十六,也再没有烤过百病。听哥哥说,如今的正月十六,老家已很少有人烤百病了,我心中不免有些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