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艺术文章

2022/12/14好文章

艺术文章(精选12篇)

人生是一种艺术

人生是一种艺术,一种选择的艺术。选择什么,舍弃什么,这需要知识,也需要独具慧眼。选错了种子误了一季,选错了时机或伴侣,则贻误了一生。

人生如登山,只要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你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体会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处。登临绝顶,你还能领会到“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迈与壮丽。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如果说“人是铁,饭是钢”,那么理想就是火。唯有火才能把铁锻炼成有用之材,唯有火才能照明脚下的路和前进的方向。

人生能遇一位良师,如同旅游者遇见了一位向导,人生能交一位益友,等于沙漠中发现了甘泉。

人的性格决定于生活习惯和环境,而性格又操纵着个人的命运。其实命运就在你的手中,只要你抓住了机遇的纤绳,你就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因此,不要抱怨生活中的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谁能躲得过岁月的雕刻和生活的磨砾?所有好的、坏的、红的、白的,终究会在历史长河中变得明朗清楚。

人生是一种艺术,追求是人生完美的过程,有的人追求表面的浮华,有的人追求内心的充实。浮华稍纵即逝,充实永葆活力。“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境界。

人的一生要走过多少路,要认识多少人,要经历多少事,我不知道,在最热闹和最寂寞的时候,偶尔会想起这样的问题。生命是一株慢慢成熟的庄稼,就应该辛勤地躬身耕耘,默默地收获着。

有人说;生命是一种寻找,人生是一种过程。不是所有的花开都有会有结果,但要珍惜每一朵花开的芬芳;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但要钟情每一天努力的愉悦。

人生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没什么意义的,所谓的人生意义就是人们为了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寄托,而制造出的一个童话。

当你放手时,整个世界落入你手中,幸福的时候,往往是你放弃一切的时候。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为了化悲为喜,人们追求着快乐的体验,追求着快乐的最大化。

一个人生来就是为另一个人活着,只是那个人一定不知道,这种情感是一种深沉的理解,是世俗的眼光,是无法抵挡的彼岸。聚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真爱是默契,是心灵的碰撞和震颤;因为注定要和你相遇,所以我默默地等待。

我希望你能记住我,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对于你,我只是你面前一过客,对于我而言,你则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颗星。世界那么大,人事相遇,则是一缘份,既然已有这个缘份,就让我们把握这个机会,珍惜它,对人如此,对事亦如此。岁月、环境、人事随时间改变,但留下来的却是你我他(她)所经历过、并且沉淀在心田里的那份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意。

《单独中的洞见Ⅱ》之十一 ——天才、艺术

文/张方宇

1. 如果一个时代没有产生出耀眼的天才并且被他的光芒所照耀,那么这个时代就碌碌无为地虚度了自己的岁月。

2. 普通人为人类繁衍种族,天才却繁衍自己的精神。

3. 天才活着时不被世人所理解,死后又被大多数人所误解。不理解造成默默无闻,误解造就名声。

4. 一个人的名声很少与他的实际相符合,那里面有太多的误解。

5. 名声是一种善意的通缉。

6. 名声是一种炙热的烘烤,有谁能对自己的名声隔岸观火呢?

7. 一个人不会想在猪的世界里出名。

8. 一个人的才气很容易被他的名气所腐蚀。

9. 人们并不讨厌伟大的事物,只是讨厌被它们的阴影遮住。所以,我们更乐于接受那些已经与我们不在同一时空的伟大事物。

10. 逝去的伟大总是比现存的伟大更令人信服。

11. 人们崇拜自己那个时代在肉体上伟大的人,人们也崇拜过去时代那些精神上伟大的人。

12. 崇拜需要一个距离,人很难崇拜距离自己太近的东西,因为没有身位可以让他们拜下去。

13. 人们在情感上不太能够接受一颗新星的升起,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得不再一次直起腰、仰起头来。

14. 很多人不愿意甚至不能接受去仰望那些伟大的事物,他们宁愿自己倒立着去俯视它们。

15. 三流的人最多只会去赞美那些二流的事物,一流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显然是太过分了。

16. 最伟大的往往就是那些最独特的。

17. 独特性是稀有的开花,那是神的特赐。

18. 天才的独特个性常常与社会的平庸特性水火不容。有史以来,独特就一直就是平庸的眼中钉。

19. 对美的喜爱是我们天性中无可指责的部分。但这种喜爱是倾向于欣赏还是倾向于占有,却真正体现出一个人品性的优劣。

20. 很多人对艺术的嘲笑和排斥,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理解为那是丑对美的一种嫉妒,或者是恶对善的一种敌意。

21. 如果一个人没有领悟过艺术的优雅与高贵,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感叹自己原来是那样的粗俗。

22. 给死的东西赋予一种活力,那是一种魔力,一种创造力,或者是神性的体现。艺术和诗歌就是这类东西。

23. 艺术家--灵感的捕捉器。

24. 庸人成功所及之处,仍然远远达不到天才失败所在的高度。

25. 悲观主义其实是人类自我反省意识和自我批评精神的一种体现,而乐观主义则更多地反映出人类的自我陶醉和自恋情结。

26. 如果没有悲观主义,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哲学和宗教,而只会有道德和法律;如果没有悲观主义,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艺术和高雅音乐,而只会有马戏和大众娱乐。

27. 乐观主义者满怀热忱地为这个世界提供彩绘和装饰,悲观主义者则冷静地向人们提供有关这个世界的一张张剖面图。

28. 乐观主义站在人类自身欲望的立场上,悲观主义则站在客观认知的角度上。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这涉及到人类的面子问题。

29. 其实,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为客观。一个人的悲观,通常是他对社会、人性以及自己这个人生有了清晰认识后的产物。

30. 假设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存在,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认为他们死后能进入天堂而不是去地狱--这就是乐观主义。

31. 平庸与乐观主义似乎有着近亲的关系,高贵与悲观主义好像也志同道合。

32. 悲观主义者敏锐地发现了自身以及这个世界的诸多缺陷,而乐观主义者因为麻木迟钝反倒能够乐在其中。悲观主义者容易走向偏激,乐观主义者容易趋于平庸。

33. 乐观主义有一种把自己的存在合理化甚至美化的倾向,这与个人的自恋倾向如出一辙。

34. 乐观主义,其实就是整个人类的虚荣心而已。

35. 乐观主义者讴歌生命,悲观主义者调侃人生。

36. 悲观主义并不是一种颓废,而是一种深沉的勇气。

37. 悲观主义者大都宁静而深邃。而乐观主义者的喧哗,与小孩子们的嬉闹无异。

38. 悲观主义真的有那么悲观吗?相反,站在悲观主义的立场上,一个人反而更能够看到人世间的很多荒谬与可笑。叔本华被世人认为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但叔本华著作里的幽默,恐怕比所有那些乐观主义哲学家著作中幽默的总和还要多吧。

39. 悲观主义者幽默,乐观主义者则常有滑稽之举。乐观主义者的滑稽,正好为悲观主义者提供了幽默的素材。

40. 乐观主义者最后必定会来到一个死胡同,而悲观主义者终有从中走出来的那一天,那时,他将会大笑。

41. 只有在创造和审美活动中,人才有了一点神的样子。

42. 创造力是生命力最高的表达,暴力是生命力最低的发泄。

43. 艺术,它来自一个创作者的灵感,也最能激发一个审美者的灵感。美被欣赏时,美体现了自身的最高价值,审美者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境界。

44. 距离产生客观性,无论时间上的距离还是空间上的上的距离。所以,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能力完全公正地评判自己时代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跨时代的伟大作品。

45. 正如天才的作品总是远远超出了世人理解力的范围,世人的理解力也完全不在天才的预估范围之内。天才与世人之间,总是相互误解。

46. 一切高贵的事物都无可挽回地走向孤独,所有低劣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趋于拥挤。

47. 在艺术中,音乐比绘画更具有震撼力。绘画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空间更多地承载了物质的特性,而时间更多地承载了精神的特性。

48. 美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然性,而妙则更多的是一种神性的展现,美妙是自然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

49. 在艺术领域中,当一部作品被当作这个世界上的经典样品而广为人知,那么它很可能就成为了那些精神下流的人所嘲笑和攻击的靶子。这种情形就如同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那个主部主题的命运,有史以来,这一小节音乐已经遭到了多少人的戏谑和调侃哪!

50. 除非一种艺术或者一部作品在全世界都能找到知音,不然它永远只是地方性的东西,那甚至是有点土气的东西,方言和地方口音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51.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大众对高雅艺术的排斥,我们也会了解愚昧对智慧的敌意。因为,他们隐约地感觉到自己被那些高贵的事物降格了,却还不清楚被降到什么程度,这真是让人有点恼火。

52. 平庸真是无孔不入啊!即使在那些平庸被明确禁止入内的高雅地盘,它也总是能够奋力地挤开一条缝隙,把自己植入其中,并最终在这里占据统治地位。

53. 一个真正高雅的人,他早已超越了大众所认为的那些高雅,你无法在这一堆高雅中找到他。

54. 艺术,它是一扇让我们得以瞥见神性的窗口。

55. 如果美尚且不能使人醒悟,那么宗教也是枉然。

56. 宗教最初都是纯净的、鲜活的,后来却不知怎么变得有些陈腐了。艺术则后来居上,超越了宗教。

57. 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关于美的宗教。但它既不提供天堂的承诺,也不给予地狱的恫吓,它只提供当下的精神愉悦。

58. 美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发现的。

59. 创造者没有收集东西的嗜好。

60. 人们可以原谅一个傻子甚至疯子,但他们不会原谅一个天才。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天才的存在,其本身就构成了对多数人的嘲笑。

61. 一个天才并不是表现得傲慢,而是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骄傲。

62. 一个天才,如果他不骄傲,我们又要让他怎么办呢?一个庸人,如果他不谦虚,他又能怎么样呢?骄傲是天才的本色,正如谦虚是庸人的本分。

63. 天才就像是烈士,只有当他们死后,才会被世界追认。

64. 对于天才来说,这个世界太浅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宽广的水域。

65. 一个天才若幸运地得到了在世的荣耀,那么他就同时拥有了两个世界的荣耀。

66. 每当一个天才满怀热忱地把自己的作品奉献给这个世界的时候,世人却常常把他当作上门乞食的乞丐来看待。要说对这个世界的绝望,没有比天才这类人更绝望的了。

67. 崇高的努力总是被世俗的阻力所延缓。

68. 要理解一个天才,一个人自己就必须至少是半个天才。

69. 天才的悲剧在于:他的洞察力太过超前于自己时代的理解力。

70. 天才常常打扰自己的时代,因为他发出的光并没有让自己的时代感到舒适。

71. 人才、学者和专家都忠实地服务于自己时代的需要,他们为自己的时代量体裁衣。而天才设计出来的款式,相对于他自己那个时代总是显得过于宽大,甚至漫无边际。

72. 天才是智慧与闲暇结合的产物。无知若与财富结伴,则必然走向奢侈。

73. 天才若是迫于压力而向世人表示谦虚,那将是对自己天赋的亵渎。

74. 每当一个新的真理产生,它都很难在自己的时代立足。最好的作品,都不会被同时代的人所认同。

75. 天才常常因为疏于人情世故而怠慢他人,不过,世人也以冷淡天才的作品作为回应。

76. 在事物的瞬息万变中捕捉到它的神韵,这就是艺术要达成的目标。

77. 艺术家就是那些以自己奇形怪状的意识之网捕捉到奇珍异兽的人,那些非凡的猎物来自彼岸。

78. 伴随着创造力而来的,是最真诚的欢笑。

79. 诗歌的美,也许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句子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或者说这种格式,使得其中的每个句子都增添了某种它本身所不具有的韵味。这是距离产生美的又一印证。

80. 每一个旋律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它一定是比我们更古老的生命。

81. 在所有艺术中,没有比音乐更不可思议的了;在音乐的诸要素中,没有比旋律更不可思议的了。音乐表达了语言无法达到的意境,旋律使所有的语言文字都相形见绌。

82. 科学来自于理性,艺术源于神性。

83. 美的魅力就在于它不需要经过争论便能够确立自己。

84. 美这个东西,要么就是领悟了,要么就是没有领悟,但它不需要任何争论。

85. 高雅艺术尤其是高雅音乐,一点都不像是从这个世界升华起来的东西,因为我们实在看不出它们与这个尘世的连接点在哪里。正如檀香不可能出自于猪圈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完全来自于彼岸。

86. 一个天才竟然诞生和成长于我们这个时代,这太过分了!如果他是天才,那么我们算是什么?

87. 每个时代都嫉妒自己时代的天才,每个时代都拒不承认自己时代的天才。

88. 在分数中,分母的愿望是分数线上的分子越小越好,最好是分子为零,这样分数线甚至就可以取消而不需要分母再扛着它了。

89. 为了完成自己在这个世上的使命,为了打开一条通向今后时代的智慧之路,那些高贵者不得不向愚昧的大众宣战。

90. 每一个真正的天才或智者,无不经历过对人类深深的厌恶。但是,他们最后却成为了人类最大的启蒙者。

91. 世间的一般价值观对于智者和天才没有意义,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

92. 天才常常被凡俗之人视为来路不正。

93. 如果人们无法看到一个天才头顶上的光环,他们就会将视线下移,并且将目光一直聚焦在天才裤腰带以下的部分。

94. 天才、智者这些人,他们一方面藐视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又常常高估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上的很多事情,总是比他们想象中的最差还要差。

95. 美是一种自然性,优雅则是神性的体现。

96. 所谓审美,就是既能以整体性的眼光看事物,同时又能觉察到它的深度。大自然之美就在于它的整体性,而艺术与音乐之美则在于它的深度。

97. 对美的感受是一种直观和直觉,它完全不属于理性和逻辑的范畴。美因此而超越于一切争论之上。

98. 大自然是一种诗意的存在而非理性的存在。诗意是整体的,理性是局部的。这也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个比例。

99. 多愁善感与诗意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两者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多愁善感围绕着自我,而只有当自我不在,才会有诗意。

100.浪漫就意味着向各种可能性开放,而不被其中任何一种现实性占据的状态。

101.一个不执着于任何事情的人才是浪漫的,浪漫是一种流动性,现实是一种僵硬和凝固性。

102.浪漫只能存活在由潜力蜕变成现实之前的那个过度期。

103.音乐是存在中最灵性的现象之一,它是那永恒的在时间中的流动。

104.真正的美是不能被占有的,能够被占有的美只是一种妖艳。

105.纯净的美常常让一个人凝固在那里,不纯净的美却使人想要有所行动。

106.艺术的可贵在于它的纯粹性和持久性,它能够持久地给人以不带杂质的精神愉悦。

107.一个高处的人如果要往下看,他就得把自己的眼皮翻下来,那种看的方式好像是一种蔑视,但他的蔑视就是他的正视。

108.人们即便仰望一样东西,也难免不把它低估。

109.天才把伟大的作品留给世界,自己却隐身而去。但更多的人是通过华而不实的作品,把自己推了出来。

110.很多人在喧嚣声中登场,也有少数人在静默中退出。

111.即便是对牛弹琴,有时候也比对人弹琴的效果要好一点,对于那些优雅的古典音乐,牛最差的反应也只是无动于衷,但至少它们不会产生排斥和反感。

112.没有比严肃的古典音乐更容易激怒那些低劣的耳朵了。

113.偏激是平庸之辈用来指责智者和天才最惯用的一个术语。智者有他们的锐利,但愚者也有自己防身的盾牌。

114.伟大总是饱受非议,唯有平庸才能够免于任何争议。

115.不具有犀利的批判能力的人也不会真正地鉴赏任何东西。批判力和鉴赏力是完全对称的两个东西,有了鉴赏力,才会有批判力。

116.谦虚是这个世上平庸之辈所热烈鼓吹的美德,以此警告那些卓越的人不要将自己的脖子伸得太长。

117.偏激是跨出平庸的第一步,平庸的人没有偏激的能力。

118.平庸与偏激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天生的敌意。偏激对平庸的主要情绪是轻蔑,平庸对偏激的主要情绪是憎恨。

119.偏激是带着情绪的真知灼见。

120.偏激是一种力量,平庸意味着软弱无力。事物只有在极端才会有超越,平庸就意味着永远陷在那里。

121.偏激是一股让人不太舒服的力量,不过,它常常就是真理本身的力量。

122.很多被指责为偏激的思想,常常正是击中了平庸大众的痛处,从而激怒了他们。平庸对偏激的仇视,就犹如家犬对野狼的敌意。

123.对艺术和音乐这类美和智慧性的事物,如果一个人丝毫地不能领悟,就已经表现出平庸的征兆。假如再对那些事物加以嘲笑,那就是庸俗的确凿证据了。

124.不仅仅高贵者对粗俗的东西会流于不屑,粗俗的人对高贵的事物也同样会表露出不屑之情。前者是出于完全了解,后者是因为不能理解。

摘自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Ⅱ》作家出版社

选择,是一种痛苦

文/因为活着所以感悟

此刻,我心乱如麻,正在感受蚀心的痛苦,这痛苦缘于当下我和孩子正面临着选择,而且两天之内必须给出答案。人生最难的莫过于选择,当面前出现两条或更多条路的时候,哪一条更光明一些?哪一条更适合一些?谁是智者?谁都预见?这真是让人纠结的难题!

跟孩子冒雨回来,我的心情不能平复了,打了一圈电话,最终的主意还不得自己拿吗?可我一个妇道人家能有什么见识呢,我想求助远方的朋友,可也许您看到它的时候,我已经决定了,那就当我平复心情的自言自语吧,估且也算是此刻心情的真实记录留念吧。

怎么回事呢?

**传媒学院与我市可圈点的中学协同办学,依托该中学招收50名艺术特长生,我女儿因着对艺术有点小喜欢,并且因为不上进,学习成绩中庸,就抱着多寻一条生路,多挖一根特长,多找一点生活乐趣,多增点艺术人文修养的心态于5月1日报名**传媒。

今天面试(5月11日),早起她6点20就出发,还不让我陪着,说我去她更紧张,倒乐得我逍遥。初试过后,电话来了,从声音里淌着的甜蜜,我知道这是过了一关,果然如此。复试在下午进行,我主动请缨,人家还是不让去,可是我实在挺不住了,走到外面给她电话说我正要去了,而她说已复试完了,只等着下午4点出结果呢,这一会她已和同学溜街去了。

我到那儿时,只见三两个家长和孩子坐在一楼的冷板凳上看着手机电影或是聊着天,我也拣一空座聊手机。自从数字手机普及之后,但凡是需等的地点,或是交通工具上,眼观六路的人少了,耳听八方的也不多了,除却那老眼昏花的,还有跟不上形势的,余下的大大小小的人儿都象个学问者似的,瞧着小小荧屏两眼发光,目不旁视,就象周围的人都不存在似的。为了打发时间,我也看起了手机,当一回学问者。

离揭榜不到半小时的时候,一堆人象雨后的蘑菇似的,从地上冒了出来,待我拿眼睛瞧时,门口已黑黑的一片了,别说还真是蘑菇,外面已下起了零星的雨点,雨搭外面的人都撑起了伞,可不正是蘑菇吗?我出到门口,得天独厚,自然紧挨着门口,女儿眼尖在我发现她之前抢先发现了我,“妈,你怎么进来的,怎么还跑里面去了呢?我回说,我随着当官的车溜进来的,他们进得,我也进得。呵,我还挺理直气壮的。我又说“怎么样啊,孩?”“不怎么样,估计过不去”她说。“没事,咱也不专指那地儿打粮,最不及还长个见识呢”我故意轻松着。“可也是呵,可是妈,我还是好紧张,你别跟我说话了”,我住了嘴,和她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门口那几个礼仪兼把门站岗的美女工作人员身上,到底是传媒生,个个的标致活泛,她们飞舞着表情答谢着家长们的意见,也借此消解着大家紧张而强捺的心情吧。

总算,总算,成绩单被几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从对面楼里拿回来了,直奔楼上飞去,估计与头儿做最后敲定,没一刻的功夫,就见一阵忙乱,大家盼望的成绩单被贴在展板上拎出门口寻个地儿戳那了,家长和孩子挤挤压压地着前看。我顺着孩子的手指瞧见第七名正是我孩儿,我还不大相信,求证工作人员,才确实了。孩子一脸掩不住的兴奋,我也跟着一阵欣喜。可,没呆一会,这兴奋也喜悦就转变成了忧愁,怎么呢?

过关的自然要给开个会儿,会上说明儿后儿就交先交三分之二定钱,过午不侯。这犯难了,这么快就决择,倒不是头一把钱的问题,怎么得给我们多几天的思考时间吧,这又不是小事,况我又打听到高三的时候,但凡学习文艺特长的,都得北京上海等名地儿跑专业证书,光那培训费可不是三瓜两枣,得银子了,有说几十万的,有说十万二十万不等的,究竟多少万,只看当下那一对一的补文化课的,就知这艺术的一对一不定要高出多少倍呢,你想那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能不贵吗,是我们寻常人家能消费得起吗?我咋就头脑一热,就给报了名呢?我寻问了之后,心里打了退堂鼓。咱就一个工薪阶层,又没家底,拿什么顶这艺术培训费啊,可孩子还叨咕,‘就差钱,我倒想上,不过我了得想想咱家这现实,明儿中午我给你信儿”,孩子这样说的时候,我心里还真起了一阵热乎,管怎么地,没象前儿那样,当我说听人家说走艺术到高三得考证不定花多少钱呢,妈这个可拿不起,这小愤青,从嘴里甩出几句硬邦邦的话,噎得我不行:“你让我报名,到高三又说供不起我,这不是把我的热情点着了又浇灭了吗?知这样,压根你还让我报干啥”,我说“妈对形势估计不足,事先对这领域的行情也不了解,只觉得你有一星半点这方面的潜质,专业一下,能多一条快乐生活的路途,也没想是这样啊”我底气不太足地说。“哼,没想,你让我报,你这不是折腾人吗?”头一甩,门一摔,回她自己屋挤眼泪去了,因为我听着似有拧鼻子的声音。我想等着吧,等面试完再说。这不,待接上今天的茬了,还真复初过关,倒让我纠结,好在她这一会子还算知道家里有难处,这一条路也着实不好迈入,更不好迈出。有几个进去的能出来的好啊。好在她报的是电视编导。我还听她低估:我得好好想想,我这一辈子就鼓捣编编导导了,这是我热爱的吗?

唉,在人生选择的路口还真难,没考上,也就不做此想了;考上了,还真难为人,去与不去都难受。去吧,差钱;不去吧,她将来工作不如意保不齐会埋怨——要是家里有钱,我学艺术了,兴许不是今天的境地呢…人家叭叭地说,当家长的就得巴巴的听,谁让能力不足呢?当然文化课的成绩也得达到该中学的录取线,但我估计按常规她应该不成问题,但谁敢确定呢?变数太多,就象我没想到她会合格,她还偏就合格了,凡事不能预料。

我这头疼了,预计要洗澡的,水都烧好了,倒写了这个,我也没预计啊,可见凡事不是能预计的,也不是都能照着预计去做的,我这随机性也忒大了点,那就明早洗吧,明天也许就有答案了,总得有答案。

累得我也恶心了,不过心情好了一些,说完了就释放了。去与不去,她这不爱学习的懒孩子若能借此东风,增强点学习的自信自觉与热情和动力,倒也意外的收获了。也让她知道,人生,有许多事是不是随心所欲的,算是上一次挫折课也好,如果选择不去。

选择,着实是一种痛苦,而生命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前行,长大。

风帆

文/苏剑秋

每当重读著名画家林风眠的绘画艺术之时,眼前便闪现出春山下的一片清漪,幽静中的数声琴韵,寂谷中的几声啼鸣,是小夜曲轻音乐。寂寞空灵是梨花下的几滴细雨,几片落花是少女的轻歌曼舞。这就是林风眠所追求的美的世界。

去年岁末,在杭州的书画拍卖预展上,林风眠的《柳荫双禽图》特别耀眼,上款徐昌酪,读来备感亲切。依稀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见到林先生的印象,清瘦的身影,穿着布衣短装手拎着布袋袋。眼神中将生命的活力浓缩集中在分外活跃的头脑中,思想在尘世的纷争和绘画的清净中跳跃,净土的星空给了他精神抚慰和不息探求方向,也是他终生对物质生活无欲无求的寄托,对艺术的探索终其一生。林风眠是最早最真诚“仰望星空”的画家。

于是,又重温林风眠的自述:“记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说我对艺术的追求有如当年我祖父雕刻石头的精神。历经丰富的人生经历

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诚,用我的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中国传统文人的雍容淡定,人当有超出环境之情操。由是我想到林风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多次婉拒办个展和请辞美协主席的高风亮节。那是平易的艺术,精湛的华丽,婉约的诗魔。凡读过林风眠画的人,潜意识里难免依恋那样的芦荡雁南飞,带点腼腆的不舍,客途逆旅中灯下相对会勾起些许乡愁的湿润。广东梅州故乡正是他童年少时的牵挂。

在《柳荫双禽图》前驻足良久,“但愿有时记起我的人在回忆的春天里发出会心的微笑”。在他那率性潇洒的意境中,我看到一种孤寂,用智慧力量以绘画形式赞美着暗香浮动的池塘清趣,氤氲飘渺的沉寂山野,轻曼纱帐中的温婉仕女,弹奏着超然脱俗之音,在自悟与省道中,梳理着中国艺术走向,用毕生心血,开垦出中西合璧的艺术处女地,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留白,是一门艺术

文/佟晨绪

维纳斯确实是神奇的美神。她那优美流畅的线条,骤停于断臂之处;腋下空荡荡的,却又如此丰富。那片空白,激发出多少人心中完美的维纳斯。断臂维纳斯启示我们,虚实相生,有无互通,我们也应当学会这门留白的艺术。

学会留白,便有高明的创作。作家们深谙留白之道,林黛玉在红消香段时拼尽全力喊出的话是“宝玉,你好……”,这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呢?曹雪芹故意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空白,令我们读之猜之思之。如果让林黛玉直接喊出“你好狠心”,或者是“好自为之”,明明白白透透彻彻,好是好,但这样一来意蕴全无。正是这空白让人揣想深悟,作品才不至于流于俗套。同样,着名作家沈从文在《边城》里始终也没有不交代傩送有没有回来,散文大师余秋雨在《垂钓者》中也不说明瘦老人到底钓到鱼了没有,正是这“不交代”与“不说明”才会让读者无限回味、无限思索,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学会留白,便有高效的工作。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对于工作来说,是一种空白。生命短暂,转眼就是百年,将有限的生命让给休息,留给空白,这似乎是一种浪费。但是,没有休息的“空白”,怎能有效地学习、高效的工作?许多人常拿鲁迅做例子教育青年,说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写作上。殊不知,鲁迅也懂得忙里偷闲,注意工作和休息的搭配。他只活了五十多岁,那该是积劳成疾所致吧,如果他能更多的给自己一些“空白”,或许他的寿命会更长一些,对历史的贡献也就更大一些。

学会留白,便有高洁的人生。当差役拿着国王的书信来请庄子做官时,他却指着乌龟说愿“曳尾涂中”。视官位如粪土,这是何等的高洁。如果庄子也向世人一样,满脑子名利,没有一点空白,历史能留给我们一个如此飘逸的道家高人吗?现实中的贪官们,一个个从“万户侯”沦为阶下囚,不也正是因为利欲塞满头脑,不肯为自己留一点空白所致吗?在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应该给自己的思想留一点空白,以便更好的取舍,更好的坚守自我。

充实未必就是圆满,同样,空白也未必尽然是空洞和虚无。其实,留白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其精髓,努力将自己的追求推向极致。

文字像呼吸

文字应该像生命的律动,有着内在的节奏和呼吸,亲切自然,简洁明快,像水一样流动,透明干净,这样的文字应该就是好文字。美在想象,用文字营造的美,可以忘却世俗的功利烦恼,进入精神的飞升,活在云上,这当然很美。艺术不应该为柴米油盐计,但没有柴米油盐怎么生活,没有生活的顾虑,才更适宜搞艺术,才能发现更多的美。

但也不一定,生活并不等于艺术,艺术可以无忧无虑,艺术可以忘掉生活,没有功利的色彩,甚至没有真善,只有美。每天我看到我楼下的那条河,那湾秋水,河中央,有一块高出的石头,经常看到站着一两只白色的水鸟,啄理着羽毛,自得其乐,它是可以目无斜视,全然不用理会周遭的变化,因为它站在那里很安全,中午的阳光特别热烈,特别鲜亮,光线极好,我从高处看,离得不是很远,水波荡漾,也不一定是清水,有时是黄黄的浑浊的河水,前面不远还有采沙船,突突地响,我也觉得很有诗意,很生动,很美,城市里很不安静,但水鸟站着的石头,却是安静的,每天都在我的眼皮底下,和我对看,却也很美,我只是觉得很美,说不明白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意义,即使入画,也没有意义,这就是美,这就是艺术吗?我说不清。

中午我在大街的转角处,看到扫地的大妈,她身上光鲜鲜亮的清洁服,黄红的条纹特别显眼,她竟然耷拉着扫帚,和旁边一个戴着绿军帽大娘在聊天,言语非常亲切,也很自然,脸上带着微笑,我们知道她们在讲话,但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街上的喧腾过于响亮,但看到她们脸上的随合,从容和满足,我也觉得很美,假如再来一片夕阳,照见她们微笑的嘴角,是不是更漂亮。艺术是不是,有时只是这样的一个细小动作,或一个小小的画面,而你不以为难,而我却感到异常的新鲜,每天几乎都有这样的事,发生,为一点小事,为一个小画面,为一句话,为一篇文章感动着,热爱着,生活着,活在现场。

搞文字,需要平静,只有平静,才能听见自己的呼吸,文字的呼吸,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文思泉涌,七窃八脉全部打开,而能不能安静地放下一张书桌,给自己一块较完整的时间,而不被冲得七零八落,我们说不清楚。活着,肯定要为生活计,吵吵嚷嚷,疲惫不堪,而不被日常琐事打断,继续文字,要有足够的精力、体力、耐力,保证一篇文字的的完成,这有点不容易,文字产生的不容易。

文字是有些秘密,我相信如此,不是每个人都懂,在一个心浮气躁的时代,文字的秘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被人发现,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

门外读印

文/王继兴

研石斋者,中州印人王孟久先生之堂号也。

我与孟久先生,相识甚晚。但是,一经晤面,便成至交。其所以然,一是喜欢他的为人品格,二是喜欢他的篆刻艺术。

其为人也,真诚热情,坦荡倜傥,严谨认真,的确堪赞,堪信,堪交。

其篆刻也,底蕴厚重,变化多姿,意味盎然,应称韵古,势活,趣雅。

所谓“韵古”,着重指篆法,也含通体印象。印章艺术,除肖形印外,虽然也有引其他书体入印者,但主流是篆书,故泛称“篆刻”。篆法是其前提、基础和根本,只有前提、基础和根本确定之后,才能进而谋篇布局,才能进而运刀如笔。有方家说,要当一个合格的篆刻家,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书法家。诚哉斯言!孟久先生的篆刻极显“韵古”,是因为他的篆法有浓重的金石气、书卷气、儒雅气!仔细品赏那些字体的结构和韵味,不仅可以直追先秦,而且隐隐有浑厚的交响之声。那“交响”,蕴含丰富,举凡甲骨、钟鼎、封泥、古陶、古币、盘盂、瓦当、碑版文字等等,都氤氲其中。当然,文字也同世间所有事物一样,都在发展演变。他在“融古”的同时,也十分着意“化今”。从其风格讲,吴熙载的沉雄遒劲,赵之谦的厚重凝练,吴昌硕的古朴秀逸,齐白石的恣肆恢宏,邓散之的雄奇朴茂……都能融之化之,流淌在自己的艺术血液里。从其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篆内”蕴涵之博之厚,更可以悟出他的“篆外”功夫之深之广!能达此境,难能可贵!

所谓“势活”,主要指章法。我不搞篆刻,但非常喜欢篆刻。之所以喜欢,是时常惊叹于篆刻艺术家们在那样极其局促的方寸之地,特别善于调兵遣将,引短促长,纵横捭阖,顾盼呼应,能够演绎出那么变幻多姿、那么风格纷呈、那么魅力无穷的艺术佳作来!在我看来,印章的方寸平台,几乎不亚于张艺谋曾经精心创意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在的鸟巢大演场!正如画家陆俨少所说:“谁言方寸地,崇使鬼神惊!”这里,章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孟久先生的篆刻,在章法上特征明显:一是善挪善让。比如那方《玉润九十后书画》,特意将“润”字的水旁,斜放在“闰”字的左下方,不仅为“后”字腾挪出了从容的空间,而且,使“润”字本身陡增新颖的意趣,堪称挪得大胆,让得慷慨!二是疏密有致。诸如《五蕴皆空》、《人长寿》、《蓬莱居士》等印,都着意于敢疏敢密的布局,甚至力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因而显得不塞不滞,且爽且畅!三是以险求衡。他的很多印章,或左,或右,或左下,或右上,其边常常崩裂残断,而与其对称的一面则以粗线加重边框,如此营之,险峭惊心却不失衡,残缺古意油然而生,有其特殊的艺术效果。四是寓动于静。印章虽为方寸小池,却极显静水流深,并不时有狂浪飞卷,雪涛扬天。这,全是因线条的倾斜、偃仰,文字的连绵、穿插,结构的疏密、散合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所谓“趣雅”,主要指刀法。孟久先生一直痴情于篆刻,经过多年的苦心历练,他游刃于印石,已经使转灵活,十分娴熟了。堪称:刀锋刀刃,操持得心应手;或冲或切,不失铿锵顿挫;落刀收刀,划间笔意毕现;曲折流转,印面刀味横生。比如白文印《厚德载物》,刀冲的密集横线,忽宽忽窄,已蕴灵动变化;“德”字的“心”、“载”字的“戈”,故作顿笔挑锋,使印面愈加活泼多趣!再如朱文印《上善若水》:层层叠叠的细线,宛如湖面涟漪;争相倾斜之态势,恍响潺潺水声;特别是“水”字上半部三笔的回转挑动,有如潜流击石,浪花飞溅!如此等等,这些笔意、刀味和雅趣,有些明显是作者精心构思,悉心为之;有些,也许属信刀走刃,尽管无意插柳,却生意外之趣。苏东坡说:“无意于佳乃佳。”倘若如是,更为难得!

以上所谈,只是为了有所侧重和表述方便。其实,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多种构成因素有机组合、浑然天成的统一体,篆刻亦然。韵者,也与章法、刀法有关;势者,也与篆法、刀法有关;趣者,也与篆法、章法有关。——这是不言而喻的。

孟久先生的篆刻作品集《研石斋印痕》即将付梓,我有幸先睹为快!依其叮嘱,开怀信笔,聊凑些许感受,勉为大作序言,实乃“门外读印”,故而不胜惶恐!

春草梦圆

文/陈吴森

时逢九月,又是学校开课的日子。学子们一个个涨满理想的风帆走进校园。在这个庞大的队伍里,我的一位好友把他的儿子、女儿、媳妇三人齐齐送进了广东开放大学,在雷州学区雷剧表演大专班就读,这让我感慨万端。

对于雷州人来说,雷州歌是他们的脸面,几百年来,雷州人哼着雷歌长大,唱着雷歌走向生活。做为雷州人的识别标志,有雷州人的地方就有雷州歌,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招牌挂在脸上,要多荣耀有多荣耀。至于我,更是在雷歌的摇篮中长大的。

但是,对于雷剧,我却并不十分感冒。原因没有别的,他来之于我对雷剧的原始感觉。

在我的少年时代,雷剧还没完全成熟,进不了戏院,我也就无所接触。等我到懂得“看戏”的年龄时,它却已经做为“资产阶级的毒草”,从舞台上“铲除”。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雷剧被“解放”,民间雷剧团全面复活,我所在的街区也成立了雷剧团,这让我很兴奋。

一天晚上,二桥头那个地方有个雷剧演出,我决定去看一看。

这是一座临时搭建的戏台,观众人山人海,站在后头根本就看不着。于是我就找机会往前挤,终于来到台前。可是站了没多久就失望了,那台词简直就没有艺术的味道,演员的表演也很差劲,于是,我抽身就走,后来也就一直没有再看雷剧。

一个偶然的机会,县剧团来我们社区演出传统雷剧《十五贯》。我平生第一次看正规的雷剧演出,就被它狠狠的撞了一回腰!剧情就不说了,传统的精品剧目,演员的唱做念打不说一流起码也是中规中矩。后来再看《春草闯堂》,又被深深地感动了一回。再到后来,湛江实验雷剧团的《抓阉队长》到北京汇演,捧回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著名表演艺术家林奋又凭《梁红玉挂帅》一剧从北京摘回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特别是做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的雷剧入列了国家级文化遗产,雷州又成了“中国雷剧艺术之乡”。雷剧艺术的辉煌,终于让我无由地爱上了她,我甚至学着写起了雷剧剧本,在雷州市的雷剧节上,我创作的《月亮湾》一剧,获得了编剧、导演、演出、音乐的一等奖。

但是,和雷剧人相处,发现雷剧的辉煌却撇不开他们的尴尬。

旧社会雷歌艺人被列为“下九流”,声名极其狼藉。有一首雷歌是这样唱的:“姑娘生仔叫妃共,有仔无人敢认宗,谁人只认姑娘仔,累她九族人笑傻。”便是人们鄙视雷剧艺人的写照。在当今社会进入全民素质大提升的时代,放眼目前的雷剧人,除了99%以上都是跟班出徒的演员不说,即使是有条件读过湛江艺术学校的,他们的学历都很低,这跟当今社会满大街都是大学生的现状相比,他们真的是“直不起腰”来,在人们的眼中,他们仍然是“戏子”。原因没有别的,就是他们没有高学历、高文凭,是来自基层的“草根”。

我的那位朋友干了十几年的雷剧,是一个民间雷剧团的团长,人生跟雷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跟他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要说我们是草根也没错,我们就是雷剧艺术的“草根”、“土包子”。

对于这样的归宿,朋友显得十分无奈。他说,儿子从湛江艺术学校雷剧班毕业之后,本来想报考国家戏剧学院,但是,这一转身,雷剧的“根”没有了,我心里很不舒服。而且从雷剧到戏剧,再考一次谈何容易?儿子说,爸,把青春献给艺术是我一生的心愿,我做梦都想进大学,要是有雷剧学院的话,我准能考上!没想到儿子的梦想,却在一夜之间成了现实!

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到雷州视察,听了关于雷剧人生存状况的汇报,突击到西湖公园看了“草根”们在大榕树下的演出。演员们的投入,观众们的热烈,让他感受到了雷州文化非凡的热度,禁不住对陪同的雷州学区领导脱口而出,办雷剧表演大专班吧,等条件成熟之后,升格为雷剧学院!

感谢上苍,校长金口一开,为雷剧艺人们的前程别开了生天,他们终于可以在大学的课堂里,正规地学习高等艺术院校的教程,毕业后可以捧着大学毕业文凭,过着台上受人追捧,台下受人尊敬的日子,踏踏实实地做着当明星的梦想。

广东开放大学雷州学区立马决定,2018年先招40名学生!

招生简单一出,雷剧艺人蜂拥而至,几天功夫就招生满员,后来者缠着校长“走后门”,无奈又增加了十名,再到后来实在是班额无法解决,他们只能等明年再来报考了。

9月25日我有幸被邀,参加了广东开放大学雷州学区雷剧表演大专班的“开班典礼”,看着那一张张青春张扬的脸上荡漾着梦圆的喜悦,我不由得从心底里头发出一阵感叹,这些孩子们啊,你们是雷州文化原野上的春天之草,对于雷州母亲而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当艺术家遇上三角梅

文/彭桐

一位钢琴家在公交车站候车,听到汽车由远而近、又由近至远的声音,不由得十指轻弹,她想到了键盘上的节奏,该如何从生活中出现的真实声音里提炼出悦耳的音符。

那么,如果你也有艺术细胞的话,当那一团团、一簇簇鲜艳的三角梅怒放在海口的椰树下、老街的檐角旁、温情的海岸边的时候,是否也能触动你的灵感而在心里想像出一幅艳丽、和谐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呢?还有那些用孩子们的笑脸点缀在绿水青山、蓝天与大海之间的情景出现在你的视觉之内的时候,你是否已经觉得自己已经生活在一座被甜美的空气涤荡、被纯净的海水淘洗过的、没有污染的城市?

这就是意境,这就是出现在钢琴家、文学家、画家们不同于常人思维中的美妙的意境。

从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70名大画家以三角梅为主题挥笔作画开始,从参加艺术研讨会的诗人画家雁西把三角梅虚拟为作品中的“情人”开始,也从旅居海南的黑龙江画家王隽珠为参加第一届三角梅画展提着相机在骑楼转悠觅寻、终于发现“花与楼的结合”竟然是一个艺术大世界的时候开始……

海南的三角梅年年盛开,用她的芬芳与美丽来衬托你我他——海南人的心情和精神面貌。现在阳春三月的和风已经将琼州大地吹拂得万紫千红,又到了艺术家们大显身手、将三角梅的形、神、精、气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了,又到了艺术家们用画笔将三角梅的美丽与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了,又到了人们在大自然充分享受了三角梅旺盛的魅力之外,还能从另一个角度——画作上欣赏到三角梅永不退色的倩影。

阳光灿烂,春风浩荡,三角梅形正美、色正艳、香正浓。胸有成竹的岛内外艺术家们早已墨饱色浓,如何使笔下的三角梅更美、更具生命力、更能体现“岛花”、“省花”、“市花”的精神和意义,他们心中早就有了蓝图。

以我一个媒体人和作家的眼光,看三角梅这永远如夏天般热情的花簇,觉得非常需要先读懂它。只有读懂它,才能真正了解它、爱慕它、崇拜它。

其实,在岛民眼中,三角梅是大自然为装饰海南岛而赋予这个宝岛的一份厚礼。海南本身是一个沁人心扉的绿色宝岛,三角梅的出现和它那红色、紫色、黄色、白色的簇群使蓝天下的绿色山河显得更加绚烂多彩、斑斓妖娆。更为海南这个“绿岛”增贴了一个“彩色之岛”的标签。

除了一个“美”字之外,顽强的生命力是三角梅的另一写照。它从不被季节所困,它蔑视冬春之间的阴雨连绵,它笑对夏秋之间的台风袭扰。它常年开放,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即便被台风飓风吹得花瓣凋零,只要一阵微风,新生的花蕾便抖擞而生,并在短时间内迎阳怒放,形成“众花皆睡我独醒”的景观。

由于海口人对三角梅情有独钟,所以只要浏览海口的街头巷尾,你就会发现舍前屋后、庭院内外、阳台、屋顶甚至市民家中,无处不有三角梅在时时刻刻反映着市民生活的惬意,无处不有三角梅反映出市民在宜居环境中的幸福感。人们天天与三角梅在一起,朝夕相见,三角梅已经成为海口市民的生活伴侣,每天欣赏和细心呵护三角梅已经成为海口人自然习性。

当三角梅遇上艺术家,双方的获得感可谓相得益彰;当艺术家遇上三角梅,双方的发挥感可谓淋漓尽致。这是三角梅之幸、艺术家之福。因为只有三角梅的魅力能触动艺术家的灵感,也只有艺术家的慧眼能洞察出三角梅更多、更深邃的内涵。

三角梅是一种远渡重洋泊来的植物,三角梅的美和它的实质一定还有许多暂时不被岛人所熟悉的地方,真诚的希望画家们用心灵和画笔不断地探索、挖掘三角梅更深沉的意义和内在因素。结合海南省这个海岛的地理特征,结合海口这个滨海城市的独特环境,结合岛民的爱美习性,画出一幅一幅绚丽多彩、美染心扉的以三角梅为主题的画作。

画家们,也许你们已经在静静地画,所以我在悄悄地看。我等待着,我将手持一朵充满生命力的三角梅,与你们笔下的三角梅相遇,相融合,那种美妙的心情,只有妖娆烂漫的三角梅心里知道。

山的那边还是山(终集)

文/杨辉剑

有回要拍一场葬礼上的哭戏,负责哭的是从当地找来的群众演员们,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当时我负责饰演一个国军卫兵站在门口,而这时的摄像头刚好对着我,等现场布置完后,导演就一声令下:哭,于是现场立马地腾起了一片哭声,哇哇的,哭得那是个凄惨。看到这个场景,听到这种哭声,我实在是憋不住了,于是就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实在是太搞笑了太搞笑了,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也会被这种滑稽的场面给逗笑的。

“卡”导演当即喊停并向我走了过来,我顿时收起了笑声并突生了几分害怕。“笑什么笑,有什么好笑的,摄像头真正对着你呢,你一笑就全穿帮了,记住你是卫兵要保持严肃的表情,你再笑就把你换了”。我也终于明白了,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不是你想亲她的时候她却吃了大蒜,也不是你如厕完后却忘了带纸,而是你想笑的时候他却不让你笑!没办法,憋吧,能不能憋得住就看自己的意志力了。于是乎我便采取注意力转移法,想一些有谁欠我钱还没还之类的事或者之前一些很坑爹经历,咦效果还挺好的,在拍的过程中我不仅没有笑出来,反而越想越愤怒,以至于戏都拍完了我还在那里意犹未尽,看来我是真的入戏过头了。

好了,现在是切近景了不过还是拍哭戏,拍几个群众演员哭的时候的特写,所以也就没我们什么事了,我们只是在旁边看着。只听见导演一声“开始”令下之后,她们几个便若无旁人地哭了起来,也是哇哇的,那声音那悲伤响彻了好几个庭院,以至于引来了不少好奇的游客,不了解的人还以为这里干嘛了呢。我们在旁边无声地笑着,直到导演喊了OK,我们才终于可以释怀地笑了出来,哈哈哈……

在片场休息的时候,我们都会找一些三四线的明星们聊天(一二线的他们的助理不让接近)。他们一般都比较随和,在和他们的谈话中我们得知了很多他们从前的艰苦经历以及很多这个圈子的人的故事,像王宝强的故事,文章的故事等等,同时他们也向我们支了不少更上一层楼的招数,像买角色啊,送礼啊等等这些,有些看起来还特别※※,想想这水也真够深的,一般人还真玩不起,实力是需要的,但关系和后台那也是绝对必须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哪一行不都是那样,你以为官场和商场会好到哪去?只要是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就会竞争甚至斗争,然后就会诞生各种手段和伎俩,你说它肮脏也好,残酷也罢,这就是规则,只有最终胜利的人才能操控这一切。所以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不仅都有一部血泪史,同时也会有一部我们简单称之为“野史”,就像李世民称帝之前的“玄武门之变”;明成祖称帝之前的“靖难之役”和宋真宗时的“狸猫换太子”。有很多事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但并不能代表它没有发生,历史的走向永远朝着胜利者的一方,因为这是一个胜王败寇的世界……

有一天,在我的身上发生了件趣事。那天我们好几个人正在候场,无聊着就打起了牌,不知怎地几个高中生模样的小女孩向我们这边直径地走了过来,来到了我的旁边并正儿八经地跟我说:哥哥,能给我们几个签个名吗?我以为他们是想要哪个明星的签名想叫我过去帮忙,我回绝地说,明星他们都有助理叫他们帮忙更方便些。她们解释说她们不是想要哪个明星的签名,而是想要我的签名,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又不是什么明星,而且她们肯定之前都没见过我,更别提认识我了,我有些吃惊。她们又解释说,她们刚刚在旁边看了些时候,觉得我长得很像明星,很有明星范所以就想上来要签名了。我表示很受宠若惊,我旁边那几个同伴也露出了发笑的表情,说不清是羡慕还是吃醋。面对这盛情的“追捧”我当然一百个不拒绝啦,分别给她们签了名还合了影,哈哈,那感觉超爽!!!不过总有一天,我会让它实现的,姑娘们,谢谢你们看中了我这支潜力股,哥哥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日子在一天天的重复中度过,不经意地终于来到了月末,这时的黄土高原分明地多了些绿色,风也开始变得温柔起来,清晨时分还能看到了些雾气,高原的春天终于来了,不过我却要走了。一个月的历程确实有点短,但却让我收获了很多,这里有很多我的第一次,第一次上镜;第一次说台词;第一次和明星们(也不是很出名的)演对手戏,这是一个开始一个很重要的开始。

面对这个圈子里所发生过、正在发生的或者以后会发生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事,我都能理解也都看在眼里,但无论多天翻地覆,多乱七八糟,多臭味相投,它们永远也离开不了它们的载体,那就是艺术的本身。艺术是死的,也是活的;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但无论是怎样的艺术,只要是能给人以真实的,感动的,美好的,使人深思的艺术才能称得上是好艺术,能流传下来的艺术,能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所以艺术需要纯粹的——真善美,也只有尽可能的靠近它,才能真正的触摸到艺术的真实的灵魂,所创作出来的艺术才能得以永存,才能封为经典……

返京的列车在高速地行驶着,我靠在车窗旁,看着窗外一幕幕掠过的风景,很美!远处是一座座的高山,重连叠嶂,连绵不断。当我向更远的地方望去时,发现山的那边还依旧是山……不过,对于中国地理我也略懂一二,我知道在那片山的最最尽头,就是我们华夏广阔无边的华北平原!!!(完)

话说涂鸦

文/何永康

当学生时,如果书写不工整,老师的批语大都是“鬼画桃符”,也有个别文绉绉的老师则说是“信笔涂鸦”。一些文化人写文章或弄国画、书法什么的,也总爱说是“涂鸦之作”,这当然是自谦之词。

一日闲读,读到唐代那位嗜茶如命的“茶仙”卢仝调侃自己小儿子的两句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方知“涂鸦”的出处,原来还是一“国粹”。之前则误以为是舶来品———因为在西方一些国家,涂鸦早已蔚然成风。有的城市专门规划出涂鸦区,立起涂鸦墙,供人们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尽情挥洒色彩和才情。

涂鸦的开山鼻祖,远古先民在岩石和洞穴留下的岩画就是例证。我以为,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带有涂鸦性质的岩画,才有了后来敦煌等地的壁画、云冈等地的石刻。告别原始社会,有了纸张,有了文字和艺术,国人反而不敢随意写写画画了。为何?人进化了,思想也复杂了,有了框框和禁忌。拿儿童来说,其最早的艺术实践或许就是涂鸦———在厕所和一些隐蔽的地方,用石块和粉笔画出拙劣的表意不清或有猥亵意味的图案,以表现懵懵懂懂的潜意识———而在特殊年代,这样做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说你道德败坏。所以,那时大人教育小孩要把手管紧。

也许在最初,涂鸦只是个人的宣泄方式———或表达对社会、事件、人物的愤怒与不满,或挥发多余的荷尔蒙,袒露青春期的冲动和狂躁,也有一些人仅仅是表现欲太强,以此吸人眼球获得虚荣心的满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现在的“涂鸦”逐渐演变成一门时尚艺术。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桎梏打开了,很多类似涂鸦的行为被宽容和默许。就有那年轻的时尚达人,拿着一个喷油漆的喷头,朝墙喷出光怪陆离、抽象难懂的画面。近年一些比较有档次的“农家乐”,为招揽生意,专门开辟一面“绘画墙”,让客人在上面随心所欲地表达情绪。城里的一些超市和卖场,也有了涂鸦区和涂鸦墙,笼络那些等待父母购物的孩子们。近来,地面多维涂鸦也在一些城市兴起,深得市民喜爱。由此看来,涂鸦在中国也逐渐有了生存的空间和环境。

其实,当下最大的涂鸦区是网络,最大的涂鸦群体是网民。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为每个人提供快速的创作和发表通道,高雅与低俗共处,精品与垃圾并存,真的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就很有必要借鉴和发挥涂鸦墙覆盖、清除的功能,不断“扬弃”,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久了,水落石出,高下即见;说不好还会催生出新的文体呢。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兰子

很长时间里,我微信的个性签名一直沿用着这句话:“在希望的田野上”,除了喜欢这首同名的歌曲之外,更是对自己绘画状态的一种期待,希望它能如我所愿,在这片无边的原野上,栽出我幸福的花,结出我欣喜的果!

曾听谁说过,对艺术的热爱,有一种对情人般的执着和迷恋,俺也如此,除了两次正规的艺术院校学习之外,还有3次北漂的经历,分别就读于北京画院研修班和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高研班;十年磨一剑,当第3次进京在国际书象学社学习时,我已经是准老太太级别了,年龄比导师还长,此时也正赶上国内文化大潮回落时期,市场走向了安静平稳,用别人的话说正好静下心来潜心画画。

当年和我一起玩儿的画友们都已成了名家,写生迷了路哭鼻子的“小不点儿”现在也是著名导师了,我看着他板着脸背着手给学生讲课就想笑,脑子一下转不过弯来;一个曾经的女画友不无优越地挖苦我:后悔了吧!我满脑子想着当年我们挤在一个破平房里,看一个巴掌大的黑白电视的兴奋场景……整整一年,我像在穿越时光隧道,就像当初我长期租住在单位外面,突然搬家到单位院子里,看见当年的同事都像化了妆似的变成了老人,而他们也都困惑的看着“化了妆”的我……现在,我当年的画友似乎都呼啦一下冲到了事业的顶峰,而我却停在原地,跌在谷底!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我调整着思维,不仅仅是面对创作,更要紧的是对瞬息万变的时代的适应……

任何职业,无论有多少人去做,好的终归是少数。而我的目标一定是奔着这个“少数”去做的,而为了这个目标又一定失去很多,就看自己对舍与得的选择,所以释然;又想起1997年在北京画院时的悟道:对画家而言,你的作品就是你最好的代言人,无需奔忙,无需多言,真正的艺术家,历史终究会把你沉淀下来。转到当下,看了一些画展,聪明灵秀之人不少,为“初心”而画的人不多,心里似乎踏实了些,觉得自己还有希望。毋庸多言,唯画出好画是真理,埋头苦干吧,所幸有前面若干年的追求和铺垫,有众师友的教导鼓励支持,首都的艺术氛围和宽大视角的确给了我新鲜的感受和勇气,我开始一改往日的小女人情怀,开始画大幅当代彩墨画,开拓自己一个新的领域,如师所说,时代不同了,人家都高铁了,你还赶着牛车扭来扭去,那怎么行啊!我想也是,连齐白石都有衰年变法,变是势在必行,是上台阶,是向更高领域的冲锋,想想都激动啊。

从本质上讲,绘画是个视觉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一定要有高于一般的视觉感受,或打动人心,或感动自己。现在的作品越来越大,展厅也越来越高,有些作品确实很有视觉冲击力,媒体交流太方便了,国际国内的,古今中外的,谁好谁坏,孰轻孰重,大家有目共睹,谁也懵不了谁,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标新立异,才能在人海中凸显自己,画画也得与时俱进,高唱凯歌了。

我相信自己是有“初心”的那一份子,这也是多年热爱艺术的本意,既然是热爱,就乐于奉献和付出,特别是到了这个年龄,做最适合自己的,追求艺术真谛,既要勇当先锋,又要甘于寂寞,挥汗三伏,苦练三九,不是玩不起,而是要更会玩,茫茫人海,自信是船,智慧是帆,感谢在艺术这条路上给于我支持和帮助的每一个人,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面前这片田野,将是一派丰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