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境界的作文

2020/03/19作文大全

初中800字作文大全

篇一:成功的感觉真好

这天,天气闷热,如果有冰激凌多好哇!可是望着那毒热太阳,我有些畏惧,不敢出门。于是我闹瓜子一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倒不如自己做个冰激凌。

可是,冰激凌该怎么做呢?我来到爸爸的书柜旁,把书柜翻了一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关于做冰激凌的半点资料。我向四周扫视了一下,突然,看见了书桌上那台电脑,于是,我怕打开电脑,在百度上搜索:冰激凌的做法。

无数条关于冰激凌做法映入我的眼帘我点开第一条,把它复制在了我的文档里,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把它给看明白了,为了在制作是不忘记具体方法,我把制作冰激凌的材料和种做法抄在了我的课本上。

我围上围裙,从餐柜里,找来了:牛奶、白糖、鸡蛋、两个碗、一双筷子,为了使冰激凌的色香味更美,我又找来了4快巧克力。我满怀信心,开始制作。

首先,将两个鸡蛋打入碗中,再将5克白糖放入装有鸡蛋的碗中,并不断搅拌。再把牛奶、巧克力倒入锅中,加热,直至巧克力完全融化。最后再将牛奶一点一点导入装有蛋黄的碗中,并不断搅拌,以免蛋黄结块。

但是,粗心的我i,没有即使搅拌,导致那些蛋黄都结成一块一块的了。

我两只眼睛瞪着那些结块的蛋黄(真像鸡蛋花)。顿时,没了信心,想大退堂鼓。

站在一旁的妈妈鼓励我说:“你怎么可以这么没信心呢?你以前可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呀!做事要有恒心,再做一遍吧!”

听了妈妈的话,我有些不好意思。是哇!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成功。

于是,我又继续干了起来。

我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做了一次,这次,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粗心。我把热牛奶一点一点倒入装有蛋黄的碗中,搅拌的非常均匀。现在,只需要制冷4小时了。

时间过得真慢,我围这冰箱转来转去,好几次打开冰箱都没结好。

终于,4小时总算过去了。我打开冰箱,一个漂亮、可口的冰激凌就出世了!成功的感觉真好!我迫不及待的拿给爸爸、妈妈试尝,他们都夸我真能干!

动手试试吧!为你的家人在炎炎夏日奉上一丝清爽把!要不,你来我家,我帮你一起实现你的心愿!

篇二:荆州长江大桥

在春光明媚的时候,从空中鸟瞰江汉平原,映入你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星星点点点缀其间的是大大小小的湖泊。奔腾的长江滚滚而下,像给平原围上了一条腰带。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荆州古城依江而居。在这里,有诸葛亮、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壮篇章,也有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悲惨故事。

在这里,207国道、318国道纵横相通,还有宜黄、襄荆、荆常三条高速公路交叉相连,可谓交通重地。可谁曾想到,若干年前,这里还是靠轮渡过江,有多少次,长江两岸等待过江的车队如一字长龙,司机们苦不堪言,乘客们怨声载道。更难忘,1989年正月十六,一辆满载返校大学生和外出打工者的大客车一头冲进长江,冰冷的江水吞噬了数十条鲜活的生命。

终于,2002年的国庆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投资14亿、历时四年半建设的荆州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了!那一天,数以万计的荆州人民走上桥头,载歌载舞,尽情欢庆。

这是一座多么雄伟的大桥啊。桥长4397米,由北岸引桥、荆州大堤桥、北岸滩桥、北汊通航孔桥、三八洲桥、南汊通航孔桥、南岸滩桥、荆南干堤桥和南岸引桥等9个部分组成。桥宽24米,双向四车道,日通车能力可达2万辆以上。桥面铺设墨绿色进口沥青,夏不粘冬不脆,汽车驶过上面,舒坦平稳,就像人走在地毯上一样。

这是一座多么奇妙的大桥啊。北汊通航引桥是主跨500米的PC斜拉桥,在亚洲堪称老大,全世界也是第二;三八洲连续梁桥,主跨150米,连续长度1100米,创国内之最。大桥结构包揽了国际国内大跨度桥梁多种形式,简直就是“中国桥梁建设博物馆。”

这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大桥啊。大桥主塔与南汊姊妹塔并肩而立,不锈钢拉索似凤凰展翅,要和荆州的经济一起腾飞。阳光下,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桥名熠熠生光,折射出一派祥和。墨绿色的路面爽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相信,今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桥横跨长江,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三:“吃”的境界

吃,是门不简单的学问。艰涩深奥,错综复杂,要细细分来,充当一门大学课程也不为过。

这吃的第一境界,叫“大嘴吃四方”,天下的东西,能吃的统统都吃,吃遍五湖四海,吃遍山川五岳,让天下的美好全部在我肚中,全部在我心中。这一境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这一境界不仅靠嘴大,更靠心大。因此要达到这一境界,首先要有一颗足够“大”的心,心怀古今,虚怀若谷,能忍天下不忍之事,能懂天下不懂之惑,这天下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天下,达到此等,便可放嘴大吃。

这吃的第二境界,叫“有胆的撑死,没胆的饿死”。很明确,就是要有胆。见过的没见过的,听过的没听过的,碰见就吃,遇见就嚼,没有什么不敢吃的,学学人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是何等气概!有很多美味,都隐藏在丑陋的外表下,因为真正的美味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害怕,懦弱只会错过更多,所以,有机会就敢发挥自己,让机遇从嘴边溜走,那比饿更难受,更无奈。不管乌里吧叽,不管恶心巴拉,只要能吃,就敢甩嘴大嚼,达到此等,将不会有美味与你错过,将不会有机遇与你擦肩。

这吃的第三境界,叫“饭后一声笑”,吃完了饭,不论山珍海味,不论糙米粗糠,放声一笑,便可精神百倍,吃了亏,笑一笑,受了委屈,再笑一笑;失败,挫折通通都来了,还要笑一笑,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你的食欲的,也不会阻碍你为下次的成功做准备了。不过,这笑可不是傻笑,更不能嗷嚎大笑,而是开朗的笑,就像,就像终于还清债务,长舒一口气,浅浅一笑。笑后要会思考,不要同一个错,犯了一次又一次。若能嘴里含着树皮草根也会笑,若能丢了工作也会笑,若能面对恐惧、面对失败也会笑,那么,从此以后,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你成功的脚步了。

吃的境界,是人生的表现,怎么吃,就有怎样的人生,慢慢提升吃的境界,就是提升思想的境界,人生的境界,灵魂的境界。吃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玄妙的境界,达到那一层,便掌握了命运,便掌握了自己。

篇四:我爱你,我的妈妈

你给了我双手,让我可以触摸这个世界;你给了我双眼,让我可以欣赏这个世界;你给了我双耳,让我可以聆听这个世界;你给了我双脚,让我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奔跑……谢谢你,我的妈妈。谢谢你给予了我这么多。

你总是说:“老妈忙碌了一辈子就是为了你和老弟啦。”每次听到你这么说心里就酸酸的,表面却装出一副“你真肉麻的样子。”天知道我有多想抱住你对你说声“谢谢”可害羞却在作怪。

记得小学又一次班里举行个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都打电话对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说声:“我爱你”。轮到我打了,走上讲台拿起老师的手机拨通你的电话,十几秒后,电话那头传来你的声音:“喂,哪位?”“妈。是我。”“少炎啊,怎么啦?又要交资料费了吗?没钱了吗?”听到你这么说鼻子突然酸酸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貌似自己真的好想就只有缺钱的时候才知道打电话给你,感觉挺对不住你的。调整了下语气对着电话说了声:“妈,我爱你。”电话那头突然沉默,过了半响后才传来你的声音:“好啦,妈妈知道了”接着又是你的唠叨,“在学校要好好学习,不要到处乱跑……”觉得好气又好笑,我这么深情的“表白”居然只换来你的一句“哦,知道了。”后来问你,你摸摸我的头说:“我怕我再说下去会哭。”当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什么味都有。这就是你给我的爱,一句看似无关痛痒的话却包含了你对我深深的爱,让我忍不住鼻酸。

虽然我偶尔也会和你吵两句嘴,但你总是会很快就原谅我,你说:“母女哪有隔夜仇。”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你的日记,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那句:“我的女儿,你知道吗?你想要的我都尽量给你,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呵,八个字一下一下的撞击着我的心,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总是想你索取却从未说过谢谢,你的这份恩情我该如何报答?

我爱你,我的妈妈。我会努力强大,然后向你疼我那样去疼你,总有一天我会做你最最温暖的避风港!

篇五:生日过后

2009年10月1日,是中国最辉煌的日子。中国建立60周年——祖国母亲的生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鼓乐齐鸣。庄严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精神抖擞的阅兵们昂首挺胸的勇往直前,使我产生对他们肃然起敬的感觉。

晚上睡觉时,我想了很多:

“人民军队82年不平凡军史,共和国60年截风雨历程,改革开放30年辉煌变迁,仿佛都在这一刻呈现在我的面前。

回望历史,清朝八国联军经紫禁城来到圆明园里疯狂抢劫、随心所欲。清政府却任由国家和人民遭受强盗的肆意侵害。这是中华最黑暗的时刻。幸好,这段时间里,出现了吉鸿昌、詹天佑、黄飞鸿等爱国主义者,使中国走过这段欺辱的日子。‘九一八’变事,是中华再次面临考验的时期。日寇在华夏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想起那些浴血搏杀的战场,我的情绪已焦躁不安,内心已泣不成声。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英勇战士舍生忘死,为新中国成立献出自已的生命。想起长征道路上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场景,感受‘三军过后开颜’的快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每当我想起,都给我无限的毅力和动力。对,这就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是最缺人才的时期。这时,邓稼先、钱学林等回国,使中国的科技走向进步。

‘中国制造’商品成为每个国家最欢迎的品牌。一位位中国人为祖国争光。刘翔他刻苦努力的锻炼,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中国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他以顽强的精神告诉了全世界,中国田径并不比其他国家差。近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位居世界第四。科技技术也随着发展,建立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铁路,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和卫星‘嫦娥一号’。”

中华——像落日一样金黄瑰丽,像黄河一样气魄雄伟,直流入我心底,泛起我青春的斑斓。突然,我耳中回响起一首动人的歌曲: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篇六:放下,然后拿起

我以前一直在纠结着一个问题∶现实和幻想该选谁?我询问过很多人,有过形形色色答案。依稀记得一个声音∶喜欢现实,她,很美,很残酷……

曾经的我最痛恨杞人忧天,怨天尤人,可如今的我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征服。无数次想逃离它的魔掌,反抗过,挣扎过,结果是徒劳,最后是妥协……

脑海里依稀回荡着一个徘徊在拼搏与放弃交界的身影,一个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言辞来形容的身影。只是时间一天天的消逝,为这个身影涂上了一层伤感的灰白色,似乎在预示着这个身影注定会成为悲剧……

岁月终将是那般的无情,那些该来的,终将躲不过;那些该走的,终将抓不住。只徒留一颗心在独自伤感流泪……

那个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好的伤疤,被无情地扯下,血流不止,却没有一丝的疼痛。泪,流在心里;痛,仍然无法感知……

开始痛恨,那个徘徊在现实与幻想间的身影;开始悔恨曾经的虚度,开始厌倦这种现实与幻想并存的生活。只想抛开一切,随风而去,畅游山水,遨游于天地间……永远活在美丽的幻想中……

现实,很美,很残酷……接受它需要勇气……

我,有这样的勇气吗?我默然了……

伤心过,失望了,最后绝望是……重生?可以吗?敢吗?可是后悔有用吗?就算时间倒流,谁能保证我又能抓住什么呢?是时候该放下了,然后以一颗平静的心去走接下来的路。无论接下来的路,是平坦还是荆棘,勇敢的走下去,就算是含着泪……

现实,很美,很残酷……那就让一颗受伤的心与它拥抱,温暖彼此,携手共进……

今天没有兑现的那些诺言,将它拿起握在手心,用血与汗水将它编织成现实再也无法挫伤的美……。

从前期待的“美丽的意外”始终没与我相遇,我更没有将它变成“美丽的必然”。但我会拿起这个“美丽的必然”在以后的路上勇往直前。

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豪迈的笑。我开始爱上了现实。

现实,很残酷,却很美……

篇七:夏日中的阴凉

关爱是一片天空,给人呢无限的希望;关爱是一片森林,给人无限的舒适;关爱是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人们美好的未来。关爱的味道十分香甜,让我回味不已!让我拾起记忆中的浪花,与你分享那关爱的的故事。

“哎!又是一个大热天!”两点钟的太阳正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知了正没玩没了地叫着,我悠悠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这天气真让人烦躁,让人提不起精神”!我正闲的无聊,突然就看见前面有一群人真在围观,我的好奇心驱使我不由地去瞧瞧。只见人群中有一辆脚踏三轮车,旁边躺着一位60多岁的老爷爷。老爷爷脸色苍白,嘴唇干裂,我想这老爷爷应该是中暑了吧,所以我就喃喃地说:“这老爷爷是不是中暑了呀”!躁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在老爷爷身上,“我看也是!我们先

把老爷爷抬到树荫下吧!”一位中年人号召大家,“那好吧!来,我们几个把老大爷抬到三轮车上,再把老大爷推到树荫下!”“不,不,不用了,直接抬到我的超市里吧,里面有空调!”一个阿姨急忙说,“好,好,来伙计们,都小心点!”几个叔叔小心翼翼地把老爷爷抬到了超市里,阿姨连忙拿来两个冰袋,给老爷也降温,“有没有藿香正气液”一个老太太说:“我又一次也是中暑,藿香正气最管用了,一喝就好了!”“可是我这里没有呀!怎么办?”阿姨着急的说,“哎,没关系,我记得前面十字路口有一家药店,我骑车去买吧!”一个穿着校服的大姐姐连忙说到。

老爷爷脸色缓和了许多,他慢慢醒了过来,但还是很虚弱,大家又问他家里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他都说不清楚,最后从老人的上衣口袋里找到了一个手机,就连忙给老爷爷家人打电话。十分钟后,老人的儿子来了他对大家说了好几声“谢谢,谢谢”。原来老人是去送小孙女上学了,回来的路上,天太热中暑了,老人的儿子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老爷爷抬到车上回家了,围观的人群也渐渐散去。

我继续走在上学的路上,头顶上的太阳依旧十分炙热,但在我的心头已有了一片阴凉。

篇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本书打动我的不是激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感之类。打动我的是这首诗的平静和朴素,以及在平静和朴素之后像天空一样广阔无垠的爱和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捧着这本书,如饥似渴地读着,在心里反复地念叨着幸福、幸福,我不知道我究竟是感动还是羡慕,亦或者是幸福,我只知道我确实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幸福,感受到了爱。也许我既不是感动也不是羡慕,而是一种真诚的羞愧。我因为自己长期以来感受不到幸福和爱而羞愧。人生虽然有无穷无尽的苦难,可是我们的心灵不能仅仅只感受苦难,不能让苦难把我们的心灵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心灵去包裹苦难,在包裹和消化苦难中体验做人的尊严与幸福。

记得从前的我,总是认为自己不会得到别人的关爱,哪怕偶尔接受到一些关爱的目光,我也会立刻曲解这些爱的意思。慢慢地,我会对待别人的关心熟视无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可是那一次,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不知不觉,到了深夜,我渐渐地睡去了。早上醒来,看见自己睡在床上,被子也盖了起来,心里感到疑惑不解,便蹑手蹑脚的起了床偶然听到爸爸妈妈的对话,听完后,我愣住了,原来一直以来都只是我自己的心结,爸爸妈妈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他们对我严厉,也是为我以后的生活作打算。想着,想着,我便找回了的对他们的感觉和爱。

体验爱与幸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诗人海子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告诉了我们要体验爱,体验幸福。他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芬芳诗句,至今温暖着我们的心。他希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他想要“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他真诚的努力过,最后他选择了放弃。他的死标志着那个纯真年代的终结。我始终相信:海子永远不老,诗歌永远年轻。

海子在那个迷惘的年份选择了山海关,选择了卧轨,选择了死亡,悲壮惨烈的一幕和《太阳》中的意境几乎一样:“正是黄昏十分,无头英雄手指落日,手指日落和天空,眼含尘土和热血,扶着马头倒下。”他用他的死让我们明白了“从明天起,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一: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词话出于人间,存于人间。由人而感,由人而抒。诗词是诗人感想的文字整合,字里行间都是人生感悟。对词话的品味,也就是对人生的感想。阅读《人间词话》,除了增加对诗词评价的了解,同时也品味到了人生人性。

“境界”

词话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有生气。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故一宏壮,一优美。是的,从写作上来说,我们创作应当将自己融入到情境中去,投入情感,体会最真实的感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否则一篇文章下来只能是以字数衡量,成为一堆机械地堆砌而成的文字。常说“我手写我心”,然而自己的心不能融入情境,没有真情实感,再巧的手也无法写出我心。再者从生活中来看,如果无法在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中投入进自己的心,那么整件事也是没有生机活力的。所谓境界,不论高尚与否,一定是有自己参与的那才有了基础。因此,不管是在创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将自己的内心放在其中,感受生活带来的喜怒哀乐。

“在神不在貌”

《人间词话》里说,“词之雅致,在神不在貌”。雅致的诗词,在于文章的内容,那反映出的精神思想,所提倡的道德情操,都是诗词的雅致所在。而并不仅仅浮现于最表面的形式,四言、五言还是七言,散体或是规整,这都不重要。这貌上所表现的并不是最关键的。然而,往往就有人专注于这“貌”,因此就有了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的感叹。放眼现在的社会,的的确确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浮于表面的。从学术上讲,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写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论文时,习惯于copy或者“东拼西凑”,写篇文章有点“吃百家饭”的意思,从各篇文章里扒拉一点,字数凑够“吃饱”之后就长成了自己的文章,而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考虑的对象。有了“貌”可“神”依旧迷离。这可真是本末倒置!另外这也体现出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人们生活得越来越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越来越考究。比如送礼物重视包装,攀比心理作怪让人们盲目追求奢侈品牌,“外貌协会”的出现和壮大等等,人们对于外在的东西越来越重视。而实际上,外在的东西往往都是虚幻的,最实在更重要的应当是本质。礼物当然比包装重要,物品的质感当然比品牌重要(一定程度上而言品牌意味着过硬的品质,但不包含奢侈品牌),人的性格品质当然比脸蛋重要……在神不在貌,不论是词之雅致或是人之雅致,都是这个道理。内在,最关键。

朴实自然为上

王国维批判“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这一理论。过分讲究字词选用,以此追求文章效果,选用偏僻字词,反而使文章失去了原有的滋味。过分雕饰,变成矫揉造作。

胸襟决定文章高度

书中这样说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的确,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并不仅仅是展现出的词那样简单。能够写出这样的词,除了有运用文字的功力,还有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襟。想要达到如此成就的人,若只是去效仿他们作出的词,而没有去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话,那果真是东施效颦,不能达到目的。问题的核心是知识,基础也是知识。学习不能只浮于表面,学识和内涵才是关键。另外,这也再一次告诉我们,成功和优秀都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必须是脚踏实地地积累,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想出类拔萃,就必须看到光彩背后的汗水和黑暗。若没有相似的苦难和境遇磨练,没有相似的付出和积累,我们不能感受到其中的纷纷种种,东坡和稼轩的胸襟也就不是我们平凡之辈能够轻易学得来的。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端正心态,从最基础的部分走起,一步一步我们会向金字塔的顶端走去。

束缚是一把利刀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如今,“老规矩”“老祖宗留下来的”“大家都这么做”等这些话成了杀掉创新的最有力的刀具。记得曾经看过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创新力远比不上外国孩子。“中国式教育”成了钝化大脑的代名词,中国孩子的思路成了一条共同线路,是经典模式。就是因为条条框框的束缚,越来越多的人被统一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奋起反抗”,只因为一个道理——“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当然,我们需要推陈出新,对事情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不可再死板地遵循各种“古往今来”的老规矩。就事论事、“因地制宜”。就在创作上,要打破前人的常规走法,独创自己的风格(或许前人的创作方式也是难以轻易学到的),独树一帜或许更有新意。在生活中,学会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我们得出的结论也会与众不同。新的想法往往在难题前会有新的突破口,这往往是新成功的标志。在塑造自己的时候,也可以打破不必要的束缚,做最自在的那个人,与众不同,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区别就显现得特别明显,祖国大花园里的花儿齐争艳,万紫千红生机勃勃。

忠实之意

书中说“词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忠实”有忠厚老实、忠诚实在之意。对人事的忠诚态度,这一直是我们强调的。忠于他人,不瞒骗,不欺诈,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是大家从小就了解的。然而,对草木这些没有人事互动的自然景物,要本着如此的忠实态度,的确还没有太重视。听过很多人的写作过程,大家都比较习惯于借景抒情。然而,这些时候情是第一位的,景是服务于情的,所以,只要是情感需要,景有时是可以被改变可以被创造,还可以被“扭曲”的。可是这样也就对一草一木失去了忠实之意。所以,现在有很多作品被批判不真实,不自然,失去了作品最原始的味道。或许,当大家增加对万物自然本色的重视,坚持尊重自然的情境,以本色为上,再加以自己情感的文字,两者相融,一定会有更多令人称赞的作品出现。一草一木的原有本色,有不一样的光彩。忠实于一草一木,不作游词。同时,忠实于自然,也要忠实于人事,忠诚得对待他人,这是一直不能撇下的做人准则,对人对物对文,“忠实”二字不可抛。

如今走入大学,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告诫我们要懂得为人处世,这不是教我们处心积虑,而是让我们明白人与人交往有必须坚持的准则和不能碰触的原则。所以如今读完《人间词话》,看到王国维先生对词话的评判,就自然联系到了人事这一面。其实对诗词的要求,何不就是对诗人词人的要求呢?诗人词人对作品的态度,又怎不能体现出他们对万事处理的心态呢?对万事的处理又怎会不包含对人事的处理呢?也就是顺着这条思路,我便有了这些感想。或许我的读书感想并不是大部分读者的感受,但“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心中会与作者产生不同的“共鸣”,而我的反应就是这些文字。写诗作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为人处世也不是一门浅显的学科。我认为,在我们的创作过程和学习过程里,也就掺杂着对人事的看法和体悟。学好学校里的课程,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加深内涵,宽广胸襟,也可以将我们塑造成一个个“有情有义”“有人情味”的人。对一个社会人而言,这是多么基本的标准,然而如今这样的人已十分珍贵。我们是小文人,更是社会人。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二:人间词话读后感

这篇文章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我将正文内容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

词以境界为上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那么,什么是境界呢?他是这样解释的:“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像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上相思之苦,秋风起时偏登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这种用真感情写的真境界,不仅得到了王国维的赞赏,也获得了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流传至今。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有我之境”的要点在于“以我观物”,即从自我感情出发,对客体进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为内在感情的表象,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幕”。“无我之境”的要点则在于“以物观物”,强调客体存在的真实性,主体意识被客体化,如“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也是主观诗跟客观诗的区别所在。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较多。但对名家高手来说,他们可以得心应手的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选择运用。例如苏轼之词既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这样自然优美的无我之境,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壮美的有我之境。

境界有上述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宝帘闲挂小银钩”所描述的意境,并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啊。然而,炼字对境界的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红杏指头春意闹”的“闹”字,使意象生趣盎然,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智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五代北宋之词,可谓“生香真色”。清代文学家潘德舆说,“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清初有文学家说,“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众说纷纭。让我们来看看王国维的观点吧:“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者鲜矣。尤痛诋梦窗、玉田,谓梦窗砌字,玉田垒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嘉、道以后至此,非不谐美业,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

虽然“才之不可强也”,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作品的形式体裁变化有其自身的萌芽、发展、壮大、衰落、消退和新体裁诞生的过程。但单纯从词的角度来看,古人词作真的是“满园春色管不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每经历一件事情,我们都会增长一些见识;每读一本书,我们都会增长一些智慧。《人间词话》带给我的,远远超过这些。这本书把我带进了词的天堂。我像一颗小星球,在此的浩瀚的宇宙中尽情享受精彩绝伦的文字带来的快乐,一次又一次的感叹写出这样或清俊或幽怨或豪爽的文字的人不是天才那是什么!这本书增强了我整理资料的能力。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王国维

王国维的这三境界是我读师范时所了解的,当时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拜读后,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王国维一生在考据、哲学、文学评论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对自己写词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说过这么一段雄视百代的话,他说:「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余阙,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国维说这话的时候刚满三十岁,只写过百来首词,就轻易把八百年来的词人几乎全不放在眼里,写作能写到这等份上,先不说历史评价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够透彻的了。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岁的壮盛之年,跳入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没顶而死,其一生就是对人生问题不断追索讨问的过程。有人说他是逊节于清朝的遗臣,有人说他是忧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说他只是受不住罗振玉这位师长的长期欺压,一口怨气咽不下去,就投水自尽了。王国维戏剧性的死亡对历史学者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但对于写作或画画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个体生命的终始短长更重要。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

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对《人间词话》的一段评论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三: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洋美学洗礼之后以崭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诗词进行探究。全书贯穿了王国维“境界说”的理论,并且以此作为创造的原则、批判的标准。书以“词以境界为最上”的总观点开宗明义,接着探讨了“造镜”和“写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等境界说的问题。以分析了词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情与景之间的关系、“隔”与“不隔”的区别,境界大小的问题,强调真景物、真情感等等。王国维以具体的古代诗词作为例子,用的是传统的概念和逻辑思维来阐述其美学观点和文学评论,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包括不同词人作品的对比以及不同朝代作品风格特色的对比。指出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之处。并且纠正一些前人关于诗词创作的错误理解。《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文学批判的代表作,融合了中西美学的思想,是近代最富盛名的一部词话。

我的内容理解:

①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核心观点是“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即词的最高标准在于词能够营造出意蕴悠长的境界。境界是由若干个形象组成的形象体系,它不仅仅能够呈现出词句所描绘的画面,而且能够展现一个韵味无穷、无限延伸的诗意空间。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与作者感同身受,融为一体般。所以人们又把境界称之为“作品中的世界”,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王国维认为像严沧浪所说的“兴趣”和阮亭所说的“神韵”,只是说出了词的表面,不如“境界”二字能够深探词的本质。像《天净沙·秋思》,王国维对其评价甚高,“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全文看似是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简单地缀连在一起,却以典型意象绝妙地描绘一幅萧萧凄凄的秋日黄昏景致,并且勾勒出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意境含蓄却深远,情和景交融。

②王国维所认为的“境界”并非仅限于作品的景物中,它更加倾向于“意境”一词。虽然不能完全等同(因为境界包括诗人之境界和常人之境界,前者指的是作品中呈现的抽象界域,后者指的是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但是王国维推崇的“境界”并非片面地强调作品中存在的世界,还肯定了情的重要性。体现出艺术辨证法的特征——这种更接近于“意境”的“境界”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于是书中载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认为创作诗词理应有真情实感,方可打动人心。像是欧阳修的“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便充分体现了情景交融,这两句传达出他对美好事物之爱恋和赞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而且虽是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但他却在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将内心的真挚情感抒发出来,所以王国维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③在谈到关于诗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时,王国维认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也就是说诗人既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个体,拥有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创作诗词时赋予其神韵和境界。但是诗人又必须深入现实,了解万事万物并将之作为诗词的原材料。这一思想符合了“境界说”中“意”与“境”、“情”和“景”辩证统一的观点。

④由此诗人还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写境是指作者以词句描绘客观存在的事物,以之作为创作的原材料。而造境是作者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经过筛选、组合、改变、修饰等,营造出意境传达出情感。“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艺术作品并非是对客观世界的完全拷贝,而应该掺入创作主体的主观思想和情感的。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指的就是如此。

王国维还以“入世”和“出世”来进一步说明创作主体和现实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比如,像《红楼梦》的作者便是以当时的封建社会为参照以揭露制度弊端而写就大作,所以愈加深入世俗,愈加能够表现现实。而李后主虽然长久生活于宫闱之中,但是长于妇人之手,所以感性细腻,往往能抒发真情实感。可见作者既否定了“艺术纯粹为创作主体的想象活动”的观点,也否定了“艺术便是对现实的复制”的观点。“入世”深者可以洞察社会的方方面面,尊重了客观世界的现状和运行规律。所以此类词人写出来的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深切思考。“出世”深者,社会制度、社会规范以及个人的社会地位等因素对其的影响往往较小。所以此类词人写出来的作品更多反映个人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虽非有宏大磅礴之感,但含细致真挚之情。

⑤王国维在书中还提到了诗词创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比如说,“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才是大家之作。他强带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创作。一切为了进献,逢迎而作的诗词往往格调不高。过于追求辞藻华丽便会导致诗词华而不实,不够自然。像是《长恨歌》波澜壮阔也只是引用了“小玉双成”的典故,而吴伟业的《圆圆曲》却因用典过多而显得晦涩难明。王国维还指出“词忌用替代字”。王国维以《解语花》中的“桂华流瓦”为例。“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如果语句很精妙的话的,则没有必要使用这些替代字。而且如果意境足够的话,则没有多余空间容纳替代字。王国维所推崇的好诗好词是言简意深的。

其实,无论是“造镜”与“写景”,还是“隔”与“不隔”,这些都包括在王国维“境界说”中,并且最终得出情景交融为最佳的结论。

同时,值得注意的就是王国维还提出的“古今成大事者还必须经历过的三重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梦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觉得这主要指的是诗人的人生境界。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第一重是所有初学者都必须要经历的。既要从无边无涯的学海当中求知,又要勇于攀登高峰,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升。而第二重则是指出了为了心中的理想即便要历经艰辛也无怨无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三重则是告诉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迷茫、失落、甚至痛苦。但是当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可以沉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瞬间,我们便可豁然开朗。当诗人能够抵达第三个境界的时候,必然能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从而写就“景中有情,情寓于景”的大家之作。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作者简介: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享年51。王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仅见。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话》一书乃是其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

议论文作文800字

篇一:“吃”的境界

吃,是门不简单的学问。艰涩深奥,错综复杂,要细细分来,充当一门大学课程也不为过。

这吃的第一境界,叫“大嘴吃四方”,天下的东西,能吃的统统都吃,吃遍五湖四海,吃遍山川五岳,让天下的美好全部在我肚中,全部在我心中。这一境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这一境界不仅靠嘴大,更靠心大。因此要达到这一境界,首先要有一颗足够“大”的心,心怀古今,虚怀若谷,能忍天下不忍之事,能懂天下不懂之惑,这天下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天下,达到此等,便可放嘴大吃。

这吃的第二境界,叫“有胆的撑死,没胆的饿死”。很明确,就是要有胆。见过的没见过的,听过的没听过的,碰见就吃,遇见就嚼,没有什么不敢吃的,学学人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是何等气概!有很多美味,都隐藏在丑陋的外表下,因为真正的美味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害怕,懦弱只会错过更多,所以,有机会就敢发挥自己,让机遇从嘴边溜走,那比饿更难受,更无奈。不管乌里吧叽,不管恶心巴拉,只要能吃,就敢甩嘴大嚼,达到此等,将不会有美味与你错过,将不会有机遇与你擦肩。

这吃的第三境界,叫“饭后一声笑”,吃完了饭,不论山珍海味,不论糙米粗糠,放声一笑,便可精神百倍,吃了亏,笑一笑,受了委屈,再笑一笑;失败,挫折通通都来了,还要笑一笑,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你的食欲的,也不会阻碍你为下次的成功做准备了。不过,这笑可不是傻笑,更不能嗷嚎大笑,而是开朗的笑,就像,就像终于还清债务,长舒一口气,浅浅一笑。笑后要会思考,不要同一个错,犯了一次又一次。若能嘴里含着树皮草根也会笑,若能丢了工作也会笑,若能面对恐惧、面对失败也会笑,那么,从此以后,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你成功的脚步了。

吃的境界,是人生的表现,怎么吃,就有怎样的人生,慢慢提升吃的境界,就是提升思想的境界,人生的境界,灵魂的境界。吃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玄妙的境界,达到那一层,便掌握了命运,便掌握了自己。

篇二:十六岁的花季

青春,是一幅山水画,清新淡雅,朴素纯真;青春,是一支流行歌,充满激情热情澎湃;青春,是一束柔和的阳光,冲破黑暗的枷锁,带来春光无限。

十六岁,花季般的年龄,总是那么地让人憧憬。十六岁的我们,更是在憧憬着,憧憬着拥抱那青春。十六岁的我们已逐渐长大,不知不觉中多了份成熟的气质,少了份冲动的行为,心中的责任感也已越来越强。花季的我们,请伸出你的手,拥抱青春吧。

花季的我们,放声歌唱,为父母之恩而唱。十年漫漫求学路,是谁陪伴着我们,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始终不离不弃?是父母!兰尼曾说:“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滤,怡情悦性。”感恩父母,是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营养早餐,整洁的房间,还有深夜为我们盖的被子……既然我们十六岁了,就请伸出手,为父母做力所能及之事,用歌声诠释亲情。

花季的我们,弯下腰来,为社会的公益服务而努力。众所周知,这个社会有救下落水者后默然离去的好心人,有在深山中奔波的赤脚医生,有在大山“哺育”孩子的年轻支教老师……社会上有冷有暖,但暖总比冷多。因此花季的我们,为何不趁这大好时光,多为社会做点贡献呢?大山里的支教老师,仅仅靠着自己单薄的臂膀,竟撑起了孩子们新的希望。社区热心人士,硬是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温暖了孤寡老人衰老的心。既然人间需要我们,十六岁的我们,何不弯下腰来,为社会提供温暖服务?

花季的我们,拿起笔来,为祖国强盛而奋斗。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学习当仁不让是我们重要的职责。我们要学会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我们向时代进军的主力部队。我们终将要去战斗,步入社会,而知识就是我们翱翔的翅膀,奋斗也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花季的我们固然应该去寻找激情,挥洒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个性,但前方去有着无数艰辛困苦在等着我们,为何不在这十六岁的花季,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来为下一个美好的明天做好充足的准备呢?奋斗吧,花季般的十六岁!

篇三:钓鱼岛事件有感

目前,钓鱼岛事件正在火热议论中,在网上也都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说法。有的大骂日本,有的抵制日货,当然,也有对此事无动于衷的人。这些,我都不想予以评论,只是此事让我若有所思。我在想钓鱼岛事件到底给国人带来了什么?

激起了爱国思想。有时候走在路上都甚至听到有人在谈论,还说得绘声绘色。一次坐公交车,我靠在窗前看风景,突然被几个青年男子的对话吸引。“看那个小日本就不爽,我们哥几个明天去印几件T恤,在背后印上“小日本”,“钓鱼岛是中国的!”“好啊,不过我明天就要走了……”“那有什么,我们订好了就给你寄去。估计三天就好了……”我听着听着,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几个打工青年,却有着如此强的民族情感,我在想,鲁迅先生是否会为他曾经在日本留学时看到那部电影中的麻木中国人,再看如今而感到欣慰呢?一定会的吧,中国人正在慢慢变化,我们都在期待,我们会更好。

但也同样露出了我们自身的问题。有些国人做得过激,抵制日货吧,有必要去砸场子吗,这样只会更显得我们自己没素质,也同时损害了在那里工作的国人的利益,让日本人看了笑话。一翻帖子,无非是空喊“钓鱼岛是中国的”,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这样的标语来呼吁,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光空喊是不起多大作用的,甚至会让人觉得好笑,“自古以来”是,那么就一定永远拥有吗?当然我也不是说钓鱼岛不属于中国,我也是一个中国人,同样也会有民族情感,我只是觉得,行动作为证据更有说服力,谁知道日本又会不会篡改历史教科书。我们能做的,是关注,是用文明方式抵抗,而不是像疯狗见着日本人就乱咬,这是国家之间的事,作为个体,他们并没有什么过失。文明点吧,让世界看到,中国人不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可以礼仪待人,但事关民族不得马虎。

历史教训我们会懂得,我们得发展,得强国;民族耻辱我们会铭记,我们得自尊自强,得自立自爱。在爱国的同时也要懂得怎样是真正的爱国!

我们宣称爱国,但绝不做盲目爱国者!

我们激情爱国,但爱国有道!

篇四:论礼仪

泱泱中华,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懂得了凡事要谦恭礼让。再长大,我们又知道了“程门立雪”的故事,懂得了尊师重道之礼。许许多多的故事流传了这么多年,按说礼仪之道也应该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呢?

当今的社会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那么令人舒服的画面: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吆五喝六,互不相让;对老师嗤之以鼻,上课不听,作业拖拉;孩子在父母长辈面前一副天下我最大的骄纵样子,父母长辈反倒是一副吃力讨好相;离家时甩门就走,到家时一声不吭;……凡此种种,和我们悠悠五千年的文明礼仪相称吗?回答当然是不!

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该要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里面有太多的故事,一个个故事有蕴含着一个个至真道理。懂得读书的人必定会懂得去吸收,而懂得吸收的人必定会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慢慢变成了自身的一部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这样的写照。

然后,我们要把所学得的道理用到生活中去。同学相处时,互帮互助,多些设身处地的体谅,那么,不管有怎么样的不愉快或是矛盾也终会冰雪消融。虽然我们现在无需“程门立雪”,但我们要用一颗尊重、真诚的心去对待我们的老师。老师对我们毫无保留地付出,作为学生,专心听好每节课,认真做好每次作业,努力考好每一场试,便是对老师劳动的最大尊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不要老是觉得父母唠叨,生硬硬一句“你们不懂的!”便将他们拦在了我们所谓的自己的世界之外。但其实,爸爸妈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过去的,他们的唠叨只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的爱!

所有这些似乎都是小事,在我们的生活里其实很容易做到,但也很容易被忽视。那么,就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待起。一声亲切的招呼,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真诚的问候……《礼记》中说“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用小我的力量造就一个大我,也就成了当下流行的“正能量”!

篇五:懂你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深还生。

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善词,通晓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诗人;本无心争权争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一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里。功过是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人们都说,他——李后主,是一个亡国之君,可谁又能明白他心里的苦楚呢?

李璟的第六子李煜因惧怕皇太子猜忌,不敢参议政事。在此期间他给自己取号‘钟隐’‘钟隐居士’等,来表明自己志趣在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皇兄争夺皇位。不料,不久后皇太子暴卒,唯剩下李煜,他只能勉为其难做太子,登基为帝。实为他即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向宋进贡。在此期间,他遇到了周后。周后是一个姿质佳慧,美艳多才的女子,因为她,后主留下不少佳作。

不过,人生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有一天会降临到这一对快乐的人身上。当李后主二十八岁时,周后染疾去世,如同被秋风吹走的落叶。李后主苦不堪言,创作了一首又有一首忧伤弥漫的小诗。‘一重山,两重山。山高天远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如何。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对于李后主来说,这时天大的不幸,可是,他又怎样奈何得了命运呢?

975年,宋军南下,城破。李煜被俘,被宋朝封为违命侯,不知这是对他的恩情还是羞辱?

后主不会做皇帝,而无意中做了‘词中之帝’,从宫廷中的享乐荒废的生活到亡国之后,他写出了血和泪的文学以深哀结怨,真率,真切见长,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谁又可以否认他不是一个好诗人呢?

本来七夕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可在这天,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浸没。对于他来说,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把他从这种生活中解救出去。在一个永远不会醒来的睡梦中,又梦见周后,不过不是在宫廷中,而是在秀丽的山水间……

篇六:环保,从身边做起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去爱惜它﹑呵护它。

可是你知道吗?当你不小心地往地上扔下易拉罐时,你注意到地球的衣裳脏了吗?当你不经意将白色饭盒扔进河水中时,你难道没看见河浑浊了吗?这些对你可能并不重要,但小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生命河却被你给毁了。

在街上,总会看见有人为了少走几步路,将自己手中的垃圾随意扔在地上,这种行为既破坏环境,又不美观。虽然有惩罚,但一直以来并没有什么成效。到最后,只有清洁工来收拾残局。那假如是在自己的家里,到处都是垃圾、苍蝇还满天飞,你自己好过吗?那假如世界上没有清洁工,要是这样下去你敢想象吗?看着人们这样的行为,地球妈妈哭泣了。让我们管好自己的手,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请将自己手中的垃圾送回家。

还有一种不好的行为,那就是践踏草坪。每当放学,有些孩子为了开心,总喜欢在草地上踢足球。当你的脚踏在上面蹦蹦跳跳的时候,享受大地关怀的时候,你可知道它在埋怨上天。小草也会疼,它只不过没有表达出来而已。每天早上小草脸上会有一些露珠,而这些露珠就像是它们的眼泪。小草也有感情,当它快乐的时候,它会挺直腰,享受阳光的温暖,微风的沐浴;当它哭泣的时候,它会弯下自己的腰;当它埋怨自己是颗不起眼的小草时,它已死去。让我们管好自己的脚,别再践踏草坪。用行动安抚已死去的灵魂,再度点燃生命的奇迹。

你看见过吗?几十个人的手里拿着电锯斧头,他们是要去砍伐树木。当森林出现电锯声时,将伴随着一棵棵树的倒下。当出现龙卷风和沙尘暴时,再也没有树木来挡风遮雨。到时再也没有后悔药可吃。没有了树,空气也变得不再清新。当你冷的时候,你去捡树木生火,可你的温暖却是牺牲一棵树换来的。有些树木生长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可就一把不起眼的斧头结束了它漫长的生命。多么坚强的树,不知当它倒下的那一瞬间,它想到了什么?多么顽强的树,可最终还是逃不过厄运的毒手。

篇七:礼仪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讲礼仪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来展现出自己律己敬人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讲礼仪是体现人教养的一种标志。有这样一个例子: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只有陈校长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我们还以为他

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帝都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大家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才记起还有两个老师为了送学生过马路还没来吃饭……从此以后,他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虽然这是一件普通的事,但却也体现出了陈校长十分的讲礼仪,非常的有教养。

作为一个人,讲礼仪是最起码的准则。连狗都知道讲礼仪,更何况一个人呢!

讲礼仪为摆脱低级庸俗。车上挤满了人,似乎稍一动,就会磕碰到别人。而此时,又上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勉勉强强站了上来,接着,又缓缓地向里走。但不小心踩到了另一个人的脚,但自己却没感觉到。此时,被踩人要求道歉,但她却硬说没踩,反倒不屑一顾。然后就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口水战,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其实,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觉得如果中年女子及时道歉,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麻烦了。而中年女子却未办到,从而未能化解矛盾冲突。

讲礼仪为摆脱低级庸俗,会以尊重换来真诚;讲礼仪为处理好人际关系,让人与人更和谐融洽;讲文明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以此来提高整个城市的整体素质……

礼仪其实都是在小事或细节方面体现的,这样才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灵美!

不过,要做到让世界成为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需要那句铭记于心的话:讲礼仪从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能实现如此美好的希望!

篇八:意林·放下假面赢得人

真、善、美,这三个字很简单,刻化的也非常美;诚、让、礼,这三个词很常见,描述的也很全,诞、生、死,这几笔很长,代表了人的一生。前前后后共九个字,却概括了人生,一个人从生到死总会体验这几个阶段,也许记忆犹新,也许随风飞去……

“人之初,性本善”仁爱之心,其实都藏在每个人的心房,只要你用仁慈的光寻找在黑窝中的它,我想你终会找到,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财富,你的灵魂便会变得高尚而纯洁。仁爱之星,它如同浩瀚星空中的北极星,众星围绕,是我们终生观测得到的远方只需抬头仰望星辰,它便是那最夺目的一颗;仁爱之珍,它如同无边大海中的珍珠,众人寻找,是我们永久能保存的唯一,只需打开盒子,它便是那最绚丽的宝珠;仁爱之风,它如同茫茫人海中的霓虹灯,众人观视,是我们称之美丽的图景,温暖每一个人的心扉,照亮每一个人的小径,安抚着寻不到方向的蓝萤火。

生活中,只要你先付出仁爱,才会获得别人的仁爱,互相关爱,拿起手中的铅笔,会出奇迹般的水彩画,命名为“仁爱”。

所以,“让我们熔炼刀斧,化为锄梨,耕耘爱心,播洒雨露”。人不会永远年轻,来去匆匆,我们应当抓住时机,把“真善美,诚让礼”装进口袋,把“诞生死”随墨记下……

不过我们眼下的就是要升起心中的太阳,挥洒轻柔的雨水。未来待我们去改变,古人的事迹,现代人的文笔,在挥笔间奇迹的出现,在猛然间光芒的照射。或许人生的经历多姿多彩,但总会有失墨(失败)的时刻,困难、挫折,会在成长道路上随遇而安,需要时刻防备。只需升起那潜行在心底下的太阳,只要深化在心空上的烈日,那史册上便会溢出你的文墨,你的芳香。星空的浩瀚,天地的距离你无法去预测,只有过好当下的生活,升起属于你自己的太阳,相信明天属于我们,未来属于我们。磅礴之势,我若抵挡不了,但我愿去超越,去攀登,愿每位墨客(爱好写作的人)与莫客(素不相识的人),拿起手中的墨笔与莫比(不与他人相互攀比的精神),撑起自己的天空,关上自己的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