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真相的文章 / 真相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那就远远欣赏吧

文/马亚伟

林清玄在《海边的白蝴蝶》一文中写到这样一件事:他同一位摄影家和一位画家去海边拍照、写生,突然看到很多飞舞的白蝴蝶。海边没有植物,没有花,风又大,怎么会有蝴蝶呢?美丽的白蝴蝶翩翩起舞,简直是奇观!摄影家和画家都跃跃欲试,准备把美丽的画面捕捉到,留下永恒的瞬间。可是,当他们走近以后,却发现,哪里有什么白蝴蝶,不过是一些垃圾纸片被风吹舞。三个人大笑。看到这里,读者也不由黯然失落,简直太煞风景了。

我又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去外地玩,行车途中,突然发现一家店铺的门楣上写着几个大字:阳光不锈。这个人不由心动,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妙不可言。阳光不锈,原来真正的诗人在民间呢!他的心头也像落满阳光一样,明媚了起来。谁知,车子徐徐前行,他看到了店铺的全称:阳光不锈钢厨具。真扫兴,要是没有后面几个字多好。

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有时真相不是那么美。其实,生活中很多事都是这样,远远地看,觉得美丽朦胧,走近后却如同海市蜃楼般,突然幻灭。

我的一个同学曾对我说过,她的祖父母在一起生活了60年,是名副其实的钻石婚。暑假时,我去同学家小住,看到那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手牵着手,相互搀扶,觉得浪漫极了。于是,我去和他们一起聊天,准备把他们的爱情故事当素材,写成一篇可歌可泣的文章。可是,我得到的真相却是:老太太是老头的童养媳,两个人一辈子争吵不断,而且老头年轻时还有动手打老婆的毛病。老太太说着还撸起袖子,让我看她胳膊上的伤疤。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老头曾经在外十几年没回过家,老了才迫不得已回来。

我后悔极了,真不应该了解太多的真相。与其让一个臆想的爱情故事温暖自己的心,也不愿知道并不美丽的真相。

其实,很多事物走近了看会让人失望。怎么办?那就远远地看吧!带了一层面纱,有朦胧美,何必要揭开真相呢?比如,你看到了散落在山中的小村落,古朴简单,远远望去水墨画一样美,何必要走进去,探究那里的落后、闭塞甚至原始的生活面貌?只当它是美丽的世外桃源就行了。再比如,你看到一篇很感人的文章,被主人公的故事感动了,何必刨根问底去寻找里面的人物原型?很多时候,真相不是那么重要。

“美的不在于事物,而在于心灵、感觉,乃至眼睛。”那么,就让我们远远地欣赏,只要我们的心灵、感觉、眼睛感受到美,何必管它是不是在面纱的掩映之下?有时候,真的需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人心阴霾

文/李崢Mars

作为一个仍处于阴霾之中的人,我必须先承认人心是叵测的,而的确很多事物是存在阴暗面的。

科学和流言,哪一个更可信?

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说是科学,而我认为都不可信。流言一传十,十传百,最初的真相会被无数次地赋予主观性的认识,渐渐地再被无聊的人扭曲几次,流言也就不可靠了。至于科学,也总会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它能力范围之外的,也只不过是自负者的推论罢了。

相比而言,我更愿意相信人心。我绝不排除人心的阴暗面,但我本着“性本善”的原则去深思熟虑,靠着岁月为证的经历,却仍然固执着我那幼稚的看法。

我深信真相是会大白的,我期待着当阳光降临时,我看到的是美好,是我由心而造的那个事实。

或许,我心中的这个真相永远无法被证实,因为它没有法律上的人证或者物证。但真的肇事者会受到道德的惩戒,无论他是谁我也却无包庇之意,我只是暂且地存留着我的幼稚,无论我是对是错,也无关他人,只关于我自己的内心。

我选择相信的不只是一个人,一件事,而是人心与善良。

用心接近真相

文/靳元楷

初次触摸到“事情的真象”,是由看《名侦探柯南》而来。一句“真相只有一个”的台词深深刻入了我的头脑。而现实中很多事情,一如那部动画片里,或像一缕风景,或如一道魅影,是那么地迷人。而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被困守在美景中,忽视了他的内在,更忽视了用心去捕捉以接近真相。

事情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对于真相的预测即便是最顶级的先知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电影《少数派报告》叙述了由三位因变故幸存的三位先知组成的“预知犯罪机构”,先知在预知犯罪情况时,时有分歧产生,而正确预见的结果也仅仅只是封存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仅供参考。人无完人,面对真相的追寻先知尚且如此,何况常人?可是,普通人一方面不放弃对真相的追求,一方面又常会陷入思考漩涡——我们将要做什么?身处纷繁的城市,更让追逐者眼花缭乱:人们极易受到贪欲的控制,野心的驱使,情感的束缚。人们表面上越来越通晓“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内心里的怀疑与揣测却充斥四周,笃信华丽包裹颓唐,阳光背面必是阴暗。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摔倒老人颇有深意目光时,欲上前却因劝阻而退缩,以致生命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而溘然长逝。人们不相信看到的事实,而被背后的臆想的真相吓退。一念之差——天使与魔鬼,于是,人们似乎像猫追着线团,线团散乱,把自己绕在其中。简单的事情常常如此被复杂化,“真相”变得越来越难以捕捉。

是真相还是人心?让人眼花缭乱。“真相”被囚禁在心底,仿佛隐身了。一个经典的事例中也许有答案:如果一个得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人成为了歹徒的人质,在警方救援无力的情况下,他反而会向歹徒寻求安全感。紧要关头处,人质用生命做赌注,赌想歹徒内心深处依然有一份善良的存在,如海草般绵柔。这才是真相啊。但需用心才可体会到这种人心背离常理后的真相,不至于被瞬息间转变的事情表象迷惑。

现在用心思量,却心生出了一个疑问,百思不得其解:面对真相我们是否只能被动接受?虽然我们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会被缠绕其中,但每个人却都是自己的神,也许主宰不了当下,但你主宰得了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幻想。在应对来自追求美好,又不禁怀疑的漩涡之时,我们可以发挥主动权进行选择,用相信,真心地与世界拥抱。

用心去接触,以真实去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