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雁塔的文章 / 雁塔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小雁塔

文/朱鸿

小雁塔寂寞,荐福寺清幽。

每一次想起来就是这种感受,每一次登临其塔或远望其塔,每一次游其寺或见其寺,也是这种感受。

很久了,唐高宗逝世百日,皇亲国戚捐款,修建了献福寺。事在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对唐高宗纪念,也给武则天示威,因为迹象表明,唐高祖的江山将有可能变成女皇帝的。

然而武则天也极有算计,终于在周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篡唐立周,登基为神圣皇帝。日理万机,不过女皇帝还是难忘几年之前李氏家族所造献福寺的意图,遂把献福寺改为荐福寺,以彰显她的权势。

荐福寺在长安城的开化坊,唐太宗的女儿襄城公主,曾经有宅邸于斯。荐福寺初成,便敕度200僧在此作业。东为放生池,推测当为汉之洪泽陂。从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起,法师义净于斯佛经汉译。他是范阳人,曾经由海道往印度去学习,凡25年。他带400部佛经归国,并孜孜以求,把梵文译为汉语。对真理的探索,使他成为伟大之人,让人钦佩。

李显是唐高宗的七子,武则天为其母。他以太子的身份,即皇帝位于父柩之前,是唐中宗,然而旋即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去周,不久病亡,李显得以复唐,即皇帝位。两年以后,唐中宗在长安城安仁坊造了一座浮图,就是所谓的小雁塔,以追思并告慰于唐高宗。安仁坊与开化坊以一街相望,小雁塔所在院子的山门北向,恰恰对着荐福寺,当然意味深长。

一边是寺院,一边是塔院,白云一片,磬音以闻,想起来是颇有气象的。可惜世界是变化的,到了唐末,兵火频频,荐福寺不耐,便顷圮为墟,然而小雁塔仍矗立着。

有僧认为荐福寺毕竟是一座重要的庙宇,遂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再修建了荐福寺。不过是以安仁坊的小雁塔为中心修建的,山门南向,并筑禅房经堂,虽然没有当年的荐福寺宏阔,可以容纳200僧,但其宝殿却也肃穆,尤其是代有高僧。明洪武年间的古梅法师,清康熙年间的大峨法师,皆是戒律精严,所思奥博的。

遗憾我看到的荐福寺,山门紧锁,僧无踪影,庙宇遂成空壳。可以动情的是这里有七棵国槐,树龄咸逾千年,极呈老态,也尽显古道。特别是小雁塔,披星戴月,迎风冒雨,屹然立于天地之间,每每使人喟然。

荐福寺毕竟是胜境福地,于是西安博物院就插足而入。还好,它只有两层,圆顶如盖,走廊如砥,瓦小,瓦绿,密如鳞片禽羽,以滴雨水,为张锦秋所设计。依靠小雁塔,并借小雁塔之风光,之格调。当然,它也以自己的厚实给小雁塔增加了一种活力。树有参差,茂盛为林,并使建筑的新旧融为一体。还好!

小雁塔之美在其塔姿娟秀,塔神飒爽。看起来它是十三层,不过资料显示,其初作十五层,可惜几百年之后的一次地震挫折了两层,真是峣者易缺,细者易断。然而十三层并不失其美,甚至有残反而丰富了它的美。正方形,以砖所砌,表里皆砖。每层檐出,每层窗亮,遂使此建筑有了灵性和动感。小雁塔大约就是这样养成一种气氛的,并孕育其美的。越向上越收缩,遂立而矗。台基也是正方形,显得很坚固。南北以砖券拱门,门楣为青石,雕有蔓草花卉及天人供养之图。有木梯可以登临,不过以我的经验,登临不如绕其仰观,一个角度会有一个角度的发现。然而看到小雁塔,谁不想登临呢!

这个建筑自有它的故事。1487年,陕西临潼发生地震,塔摇而裂,不过未倒,这便奇了。然而这次地震也挫折了它顶端的两层,足见其力之巨。为什么?因为它的台基之下,夯成了一个半球体的土堆,地震固然力巨,不过冲过来就把其力均匀分散了,从而塔摇而未倒。小雁塔还有它的奇:塔摇而生缝,其缝卒以地震而复合。此有咸宁县志为证,其曰:“嘉靖乙卯地震,裂为二;癸亥地震复合无痕,亦一奇也。”嘉靖乙卯的地震,指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1555年的关中地震,癸亥地震,当指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也就是1563年的地震。然而癸亥是否有地震,地震是否使小雁塔之缝复合,待考。

在荐福寺有一口铁钟,铸于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重一万斤,字一千个,撞之声亮,足以传播十里。漫漫长夜,当年有多少人就是闻其声而醒起呢!所谓的雁塔晨钟,便是小雁塔黎明而敲的铁钟。

荐福寺塔高45米,低慈恩寺塔19米,彼此比较,遂谓之小雁塔。

写给外婆

文/[美国] 柏麦克

亲爱的外婆:

您好!近来身体好吗?

您知不知道我现在在中国西安?我来了这里为了学习汉语,在陕西师范大学上课。因为我们很忙,所以没有很多时间出去玩,不过我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早上要走路去看一座寺庙。那座寺庙叫大慈恩寺。我平常不进庙里,只在外面走一走。周末有很多人在那儿一起打太极拳、跳舞和跟朋友玩,也有一群扭秧歌的人。你可能不知道扭秧歌是什么,是一种传统的舞蹈。人们拿着花花绿绿的伞和扇子,在一起很开心地跳。

我今天走进了大慈恩寺。一进寺院,就突然闻到了香的味道,看到几个和尚和一群香客,也有中国和外国旅客。大慈恩寺里有一座古塔,叫大雁塔。你可能觉得这个名字有一点奇怪,我也觉得奇怪。因为外面没有大雁。不过,大雁塔是一个很漂亮、很有意思的建筑。为什么有意思呢?大雁塔是在唐朝建的,现在唐朝的建筑很少,所以有机会来这里看一个这么老的建筑是很好的。

我攀沿着大雁塔的楼梯走到最高层,从那里可以看到很多风景。西安现在有很多新的大公寓,还有新的建筑。我从大雁塔的第七楼往南看,看到了二十二座塔吊。我想这个城市过去的面貌与现在的面貌一定很不一样。

下了塔,走出门,我感觉到了凉快的空气。这里六月的天气很像加州六月的天气,早上凉快,下午有一点热。我在大雁塔的后面看到很多树,听到了很多鸟叫。有喜鹊叫了很多声。在中国,喜鹊是吉利的动物,可能今天会发生什么喜事。大雁塔的后面没有很多人,除了我,还有一个和尚。

在大雁塔的旁边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有玫瑰,有麻雀。我看到一个牌子,上面说这是一个牡丹花园,但是我没有看到牡丹,它们可能已经开过了吧。我忽然听到外面有跳舞的流行音乐的声音。时间差不多了,闻着玫瑰花的香味,我离开了寺院。

祝外婆健康快乐!

大雁塔其实是一个人

文/孙天才

岑参有首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不知为何,我从小到大读这首诗,脑海中总是回旋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僧。

大雁塔离我居住的新村很近,两三站路。站在乐游原上,向西南眺望,那座 64米高的大雁塔便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天空。我常想,那座塔曲折回旋接连而天的盘梯,就是唐僧西天取经的路。那些磨研对缝金刚累砌的砖石,就是唐僧背回来的经典。

唐僧取经道路漫长,译出的经卷浩瀚,包括那些经藏、律藏、论藏,其深玄奥秘的佛法是我所不能透参的。但他在西路上的那种出生入死的精神,那种矢志不渝的信念,那种勇往向前的力量,却一次次如大海的波涌激荡着我的心……

其实,最早到西域求法的不是唐僧。从三国到东西晋到南北朝,史书上记载的离开东土到西天取经的就有170人,但能够全身而归的却只有43人,大多数都死在了路上。初唐,朝廷是禁止私自出关的。贞观元年八月,唐僧“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从长安出发,日宿夜行。抵达玉门关时,唐僧所骑的那匹白马死了。现在的疏勒河边还有一座白马塔,一颗曾经拴马的大柳树还存活在寺院门口。他又买了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收了一个叫石盘陀的徒弟。那个地方我去过,一座夯土的孤台上,惟余几面断垣残壁,前面的戈壁荒漠上就是散落的烽燧了,当地人叫白墩子。又是几天几夜的行走,到了第五座烽燧,也就是最后一座烽燧,那个叫石盘陀的胡儿深知,再往前就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死亡之地。这胡儿动摇了,也是想着协助偷渡处境是有罪,也是想着前途渺茫去也是死,就动了抽刀杀师的念头。但唐僧闭目端坐,念珠如常,那种沉静若佛的尊严,令这个凡夫俗小还刀入鞘了。

在八百里浩瀚无边的莫贺延蹟上,一个大唐的苦行僧孤身而西。在漫天扬卷的黄风黄沙中,唐僧随身携带的水袋不慎掉在沙土上。水尽则命尽呀,他牵马往回走,可他突然想到,他是发过誓的,不到天竺,绝不回头,宁愿朝西而死,也不东回一步。就这样,又西行了四天四夜,到第五天的时候,他的意志再也撑不住他的身体,他躺倒了。或许是有释迦在冥冥护佑,那匹老瘦的红马拖着他走,前面是一片水草丛生的绿地。就这样,出了流沙。这个人义无反顾,千里万里,一路向西。渡孔雀河,过铁门关,越白山黑岭,穿江河泽川……堆架的火柴没有烧死他,绑上祭坛的屠刀没有砍死他,强盗的抢劫没有要他的命,那烂陀寺的论辩让他的胸膛挺得更高,信度河风浪中的落水让他大难重生。就这样,挑担牵马,风雨天涯,历尽18个春秋的千难万劫,一个大唐的和尚携带着357部梵文经典回到祖国。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道俗奔迎,倾都罢市”,那是一种怎样举国相拥的场景啊。

我知道,矗立在大慈恩寺西院的那座塔,是唐僧“亲负篑箕,担运砖石,首尾两年,功业始毕”的。我也知道,这座塔之所以叫大雁塔,是因为《大唐西域记》中那只舍身而死的大雁菩萨般慈悲显灵的传说。在那座恢宏庄严的佛塔门龛上,有太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高宗的《述三藏圣教序记》,初唐书法家褚遂良沐手敬书的。石门石楣上的线刻浮图,是阎立本和尉迟乙曾沐手敬绘的。大雁塔与长安的弘福寺、西明寺和耀州的玉华寺,都曾经是唐僧潜心三藏的译场。伫立在那里的槐荫下,我久久地仰望着日月的光芒,也参悟着一种圆融的智慧。

这个人公元602年出生,公元664年圆寂。青年时期乃隋唐天下大乱之际,他遍历陇蜀荆赵诸地,参谒佛道宿老,足迹及于半个中国。壮年孤身涉险,经东土而中亚而天竺而摩羯陀国,瞻礼胜迹,钻研诸部,历谒明贤,寻求梵本,可谓大遍觉也。晚年“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提倡忠于原典之译经新规,着《大唐西域记》12卷,载西域138国之历史地理宗教神话风土人情,在佛教史学及中西交通史上至堪珍视。

一部《西游记》已让这个人家喻户晓,一座大雁塔也让这个人名留千古而不朽。这个人俗名陈祎,法名玄奘,赐号“三藏法师”。这个人活了62岁,大雁塔高64米。一个多么伟大的唐僧!每当我站在乐游原上眺望西南的时候,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身是一个人。有人说,大雁塔是西安人心中的一枚印章。我以为,大雁塔抑或是一种颇有典范意义的民族性格或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