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鼓楼的文章 / 鼓楼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鼓楼

文/朱鸿

鼓楼横跨北院门街,于斯往来,不管是人行还是车驰,都要从其洞穿过,空气摩擦,遂嗡嗡作响,并有回音,难免担忧它坍塌。基座东西长52米,南北宽37米,面积1924平方米。砖券其洞,左右6米,上下6米,南一孔,北一孔,居基座之中。

不过我登临鼓楼的时候,其洞已经围以铁栏,不得穿鼓楼而过了。有青石盘道环之,人行北院门街,绕鼓楼而走,禁车驰之,以保畅通。

夕阳残照,颇得我意,也非常合适鼓楼的风格。我遂沿鼓楼顺时针走一圈,逆时针走一圈,徙倚徘徊。偶尔会摸一摸它的红柱或灰砖,不无舒服之感。基座底为石筑,高9米,虽然历经风雨,仍浑然呈壮。

鼓楼起于基座之上,共两层,含基座高34米。属于歇山顶重檐滴水木质结构,外檐的斗拱饰有彩绘。其顶盖以灰琉璃瓦,遂显厚重朴素。鼓楼之总体,若禽展翅,有一种灵性。

两层面阔各为七间,进深均为三间。一层有南北二门可以入其堂,到二层去,当进西门,沿混凝土台阶旋转上而入之。资料显示,这些台阶原为木梯,大约是某次修缮作了如此之改。改为混凝土,改得很荒谬!两层之堂皆大,可以演戏,可以藏兵。适会一层大堂有瓷器展,二层大堂有家具展,男女之宾,尽管巡游,然而兴趣稀薄。其回廊,一层的敞,二层的精。二层高,人遂多在二层的回廊踟蹰眺望。实际上天地之间,茫然一片,不过万千广厦而已。当然文章总是有的,这要会发现。北顾是北院门街、化觉巷,南瞻是西大街、竹笆市街。我以为壮观的是北院门街的两排国槐,树冠相交,遮蔽其道,凭高俯察,不见人面和人背,只见枝叶翠微,有花点染,悠悠而去,是西安城难得的两行诗。

忽然有谁喊我,循声看过去,巧,竟是我的学生带着她的两个美国朋友。学生问:“可以请教一些问题吗?不付费的。”我说:“完全可以。”学生便问:“鼓楼是哪年修建的?”我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奠基的时候还下雨,是微雨、秋雨,这让人喜悦。主持修建工作的是长兴侯耿炳文,左长史文原吉,右长史汤诚之,陕西布政司左布政王廉,西安知府王宗周。因为此举,他们的名字将世世代代传播啊!”学生又问:“几百年下来,鼓楼一直这样完整吗?不会吧?”我说:“当然不会了,鼓楼曾经数次修缮。一次是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一次是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一次是清高宗乾隆五年,1740年。日本人的飞机炸断过它的一根横梁,所以,1952年西安市人民政府也修缮了一次,并使之复原。有意思的是,乾隆五年修缮鼓楼以后,皇帝为其题了匾曰:文武盛地,现悬在第三檐之下,南边。当时由咸宁县文士李久宽作了复制,此文士忽发灵感,又书匾曰:声闻于天,也悬在第三檐之下,北边。”学生大呼:看到了,看到了,并翻译给美国朋友。受其感染,他们也一起惊叹。学生问:“那么,鼓楼的用途呢?”我说:“所谓晨钟暮鼓,就是指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古人以击鼓分其夜,夜有五更,遂要击鼓五次以示五更。”学生大呼:“神奇!”我说:“鼓楼还有一个用途:防务!”学生讶异着,对美国朋友作了翻译,可惜他们困惑地摇了摇头,表示不懂,学生似乎也不懂。

以我的体会,上鼓楼固然好,不过在附近一个咖啡屋坐着,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鼓楼,也许更好。世界上有一些事情,真是动身不如注目。

鼓楼有二碑,一由秦简王朱诚泳撰文,一由陕西巡抚张楷撰文,值得一读。其碑嵌于墙,读之必赴鼓楼。

北院无门

文/李丁

也许是今生与西安回坊有缘,1968年夏,年仅四岁的我就随着来省城走亲访友的母亲走进了莲湖公园后边的红埠街土车巷;1981年,在西安教书的父亲,破例让我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假期来西安见世面,就是从那一刻起,我走进了北院门,走进了回汉两族群众和睦相处的西安回坊的心脏地带。

大学四年,每个周末下午,我都是从吴家坟坐3路公交车进城,在西华门下车后,步行回家;每个周一早上天还没亮,我又穿过鼓楼门洞,到钟楼下的车站坐3路公交车返校。经常来回的北院门,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直到有一年寒假,我回朝邑老家,父亲让我给解放前长期在西安做生意的一个老朋友捎了一斤辇止坡的腊羊肉,他的老朋友的一番感慨才改变了我的看法。老人告诉我,北院门自古以来就是热闹繁华的文武盛地。北院门是唐代尚书省旧址,也是明清两代巡抚衙门所在地。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后,行宫就设在北院门。民国时期,这里一直是军政府、省政府的办公场所。他年轻时在一个铺子里当学徒,门面就在北院门大街上。

大学毕业后,我在南郊三爻村的一所中专教书八年,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回都经过鼓楼门洞。我调离了那所中专,每天上下班再也不穿过北院门。但逢年过节,总爱去北院门逛逛,看看热闹,吃点小吃。世纪之交,钟鼓楼广场竣工,鼓楼门洞封锁了南北出入口,禁止通行。

两年前,已上大学的孩子帮我整理过去的照片。她惊奇地发现。做了三十多年西安市民,我居然连一张和鼓楼的合影都没有。孩子问:“连一张照片都没有,将来你怎么向别人证明你曾长期在北院门住过?”我随口答道:“我可以告诉他们,当年我经常从鼓楼门洞穿堂而过。”今年大年初一,去新城给一个亲戚拜完年,我又领着孩子在北院门散步。孩子问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北院门,北院门,北院的门究竟在哪里?”北院门的北端,是与其垂直的西华门大街,在交界处,并没有门楼。而南端的鼓楼门洞,是鼓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不好说它是北院的门。

北院门自古以来,只有衙门,没有大门。北院无门,这是我经过反复思索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正因为北院无门,它才能让回汉两族群众比邻而居,才能让四海宾朋自由出入。

竹坪鼓楼

文/杨胜德

竹坪村属于黎平县南部的岩洞镇,距县城黎平40公里,岩洞镇9公里。步入竹坪,映入眼帘的是四面青山,完好的植被,潺潺的溪水,鳞次栉比的木屋民居,特别是那5座造型各异、雄伟高大的鼓楼,巍然挺立、高耸于侗寨之中,古朴庄重的姿态,勾起人们无限的想象。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独有的建筑。竹坪鼓楼通体木质结构,讲究遮风避雨,不用一钉一铆,屋檐翘角,上下吻合,结构严密,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呈现宝塔形。并在瓦檐处描绘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祥云、古人物等图案。鼓楼地面都镶青石,石面刻划有横、直、斜纹路或图案,既防滑,又美观大方。最底层四方建有靠背长凳,供人闲聊、议事、对歌等,中央设有大火塘,作为人们烤火取暖之用。顶层装有一层厚厚的木板,上面放置长圆形的牛皮大木鼓。木鼓的制作有讲究,禁忌多,诸如择日选材伐木备料,除夕凿通,不许跨年。这天,寨中人家自备柴火送至鼓楼,把火烧得通红,用松油灯高挂照明,从傍晚开始,集中人力,轮番施工,直至凿通。凿通时,在场老少高呼三声,铁炮三响,爆竹齐鸣,以此庆贺功成。其意是象征一帆风顺,财源通达,万事如意。次日天明再修缮鼓内鼓外,蒙上牛皮,制作完毕,再选吉日吉时,举行隆重的起鼓仪式,由德高望重的寨老司仪,设坛作法,颂读疏文,焚烧奉送天庭掌簿主事。同时,男人弹奏琵琶,女人唱起踩堂歌,跳起踩堂舞,由青年男子将木鼓升至顶层。

鼓楼是竹坪侗寨权威的指挥部。鼓声是指挥员发出命令的信号,鼓声的轻重缓急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局部区域内是统一的。为什么要将木鼓放置顶层呢?主要考虑是木鼓放置越高传声越远,寨民熟知鼓点信号内容,若遇匪徒侵犯、牛马被盗、拦路抢劫等重大事件发生,就连续敲击大鼓,山上劳作和居家之人听到鼓声,就会自带武器火速集中,听后调遣。发现火警,急敲鼓声,打一阵停一下,并高声呐喊,指示失火地点,人们听到鼓声,就会自带救火工具,直奔现场,投入救火之中。如遇集会,迎接宾客,活动安排,就会慢打鼓声,告知事项,人们自然汇集鼓楼,听从安排。除夕之夜,从鸡啼一遍开始,有节奏敲打木鼓直至第二天巳时,人们称为辞旧迎新鼓。其次是出于对击鼓人的安全考虑,若遇匪徒进犯,鼓手和助手极易受到攻击,在顶楼上还要放置砖头、石块等作自我防卫,确保信号不断传出。

鼓楼是接待亲朋好友的重要场所。逢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头挽发髻、脖带银项圈、身着紫黑色民族盛装,脚裹绣花绑腿,携夫拖儿带女回家过节,饭后集中鼓楼,客主分坐,唱歌娱乐,有时是唱侗族大歌,有时唱的是踩堂歌。侗族大歌的演唱自成规则,不借助话筒,也不需要乐队伴奏,先由一个人领唱,然后合唱,不知不觉中,歌队又分成两部,低声部担任主旋律,高声部成为轻声复调,相互巧妙地点缀着主旋律。继而,低声部又派生出一部分拖腔声部,不仅一直平稳地延续着,中间还加进模仿鸟叫、蝉鸣和小河流水等声响。踩堂歌的唱法与侗族大歌大同小异,有时以歌伴舞,以合唱为主,也有多声部演唱,曲调韵律比侗族大歌要欢快激昂得多,有时还要轻微的扭动身躯,唱罢四句就是过渡调,如:耶耶耶啰耶、耶啰耶啰耶啰耶!每首歌都是如此过渡,非常悦耳动听。倘若亲临其境,听那悠扬的韵律,就会感受到这是人类情感的交融,浸润着大自然美妙神曲的再现。第一天是主迎客,歌词大意主要是欢迎客人的到来,招待不周请谅解方面的词语。第二天为客谢主,歌词大意是感谢主人和众亲的盛情款待。在唱歌娱乐中,宾主一唱一答,唱到激情时宾主和声齐唱,氛围和谐浓烈。如你不懂侗语,你会陶醉在美轮美奂的天籁音韵之中。如你懂侗语,你还会感受到歌词达意的更高境界。

游竹坪,观花桥,探鼓楼,赏天籁之音;串小巷,看民居,品油茶,陶醉侗家习俗;听说古,开视野,释疑惑,乐在其中。若能亲临竹坪,得到的答案是:一生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