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官员的文章 / 官员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器量

文/王贵水

宋朝有一个叫吕蒙正的人,刚刚参入政事的时候,有一位官员指着吕蒙正用十分轻蔑的口吻说:“这小子也能参政?”面对那位官员的蔑视,吕蒙正依然满面笑容,装作什么也没听见。而站在吕蒙正身旁的人,几次提醒要他去打听那位官员是谁,吕蒙正不同意,回答说:“假如我知道了这个人的姓名,就会将这个人记在心里,难以忘记,反而会弄得心里不愉快,岂不是自找难堪?倒不如不知道,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就是拥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这位吕蒙正真是明智之极。本来怀恨之心人皆有之,有如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即便大度如吕先生也未能免俗,如果他知道藐视自己的那位官员是谁,心中滋长的虽然不会是仇恨,但无疑也会产生疙瘩,心中拥有了疙瘩,难免会给视觉带来阴影,影响思维的判断,就有可能导致误差,从而会给那位官员带来不公正的误判。与其给今后的工作带来困惑,不如一开始就给予忽略,这的确是睿智之举。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必多一分事业。虽说器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学习、培养。

宽心还是一种气度,它不具有宝石一般的华贵,却如天空般浩然。只有以广阔的胸怀容纳他人的过错,消释恩怨,同时压制自己的妒贤忌才之心,才能为众人所拥护。如果把才能比作左翼,那么胸怀恰是右翼,它们将助你乘风而上,轻松飞翔。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假如你不过是一枚平淡无奇的鹅卵石,你就会心甘情愿身居平庸默默无闻,因为你没有被注意的价值;但你如果是一颗珍珠,那么你即便被深深埋在地下,终究也会有绽放光彩璀璨夺目的一天。是金子就会闪光,人只要心存高远,即使你成为铺路的鹅卵石,也终会成为珍珠引起人们的注意。

怠与贪

文/焦仁贵

现在是怠情严重,职场之患在于怠惰为常。一事当前,先怠处之:推、拖、踢、躲、衍、滑,各尽其能,能拖则拖,能推则推,能踢则踢,能躲则躲,能衍则衍,能滑则滑。拖则以缓代之,推则卸责慰之,踢则以职易之,躲则避而逃之,衍则敷而应之,滑则戏而溜之。这十八般怠技轮番上阵,只怕你再急、再迫之事也难免黄了。事黄了人就急,欲找人无影,想办事无成,寻问责无门,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哪怕你急火攻心,怒发冲冠也难转事态。

许多纠纷的产生,矛盾的发展、加深、激化,最后达到质变,都和这怠有很大关系。群体事体、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群殴械斗,甚或区域性不安定风波,都是有由苗头、发展到暴发的过程,所有这一切,并非出现在真空里,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和管辖区域,那里的管理人员及官员责无旁贷。如果勤政理事,戒怠慢而积极预防处理,事情都会朝好的方向转化。可惜当地懒官、庸官一怠了之,置若罔闻,才怠出了可怕的后果。

一场严重的肢体冲突在即,围观者百人,双方摆开阵势,布好人员,备齐棍棒,挑衅怒骂之声不绝于耳。一番火力侦察之后试图接近,有人劝说:“有话好说,找领导去解决,”回答说:“找了几十回了,领导不管!”有人劝曰:“找法院打官司,”回曰:“法院不立案,”又有人说:“找官员给你们调解调解!”回说:“官一见我们就从后门溜走了,连人影都见不上。”这场即将发生的械斗,如果循迹溯源,恐怕误在一个怠字。民找官,官官相推。久之民无奈而自决之。袁守定在《图民录》中指出:“疲是居官大病。所谓疲者,如疲马然,策之不动也。然疲生于挨,朱子所谓挨得过时且过是也。”有“疲”症的官员,就像一匹鞭打不动的老马,怎么赶也是步履蹒跚,踌躇不前。如朱熹所说,再鞭打也是得过且过,鞭一下走一步,这样的卧官百姓怎敢鞭之,又怎能唤起呢?当然怠官也有自已的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无事不如逸事。再说,多事不多钱,少事不少钱,无事照拿线。官之怠理且不说,且说这看热闹的,有人怨官,这么点事,咋能拖这么长时间,矛盾激化成这样!有人体凉官情,当官的忙得大事都管不过来,哪有空管这小事?

官的职责就是做事、管事、理事、平事、化解事、调息事,使一切事理皆合情合理合民心,常言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古人讲当官要清、勤、慎,清是不贪,勤则为办事,不贪是官德,勤做是本责,既清且勤是好官。官不清,则以脏祸民,官不勤,则以怠误事,勤不能代替清,清不能代替勤,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必须齐头并进。有缺陷的官人常拿它相互辩解,缺乏清廉的官以勤为挡箭牌,缺乏勤作的官以清廉为掩护词,似乎只要勤了贪两个无所谓,清了不做事也是个不错的好官,这当然是官人的自我辩解,当这种问题成为普遍现象时,脏与怠的孰轻孰重恐怕半斤八两,彼此彼此。清代的纪晓岚写过一个小品:一个庸官生前不做事,死后去见阎王爷,向阎王爷述说自己生前如何两袖清风,落得清廉之名,以求到了阴曹地府也得到赞扬,不料被阎王爷斥责一通:你当官几十年,整日浑浑噩噩,怠惰无为,未为百姓办一件实事,要你这种官有何用,倘“置木偶于堂,不饮不食,岂不远胜公乎!”清与勤,并不是对立的,更不可彼此相抵,清为官德,勤为官责,一个连自己职责都不尽的官,谈何清廉呢?大概并非官德高尚,怕是懒得贪拿,自顾不暇。

官不能尽责,必然一片混乱,官面对的是民,民疾民瘼民事,是每天必须面对,它既考验官的勤政,也鉴别官的智慧,官断事要使人服,官理事要使人信,官处事要使人赞,官调事要使人敬,官和事要使人受,面对各种民情杂事,尽职尽责把事办好已不是件易事,何况懒惰怠慢呢。

清代的汪辉祖,为官二十年,他的为官主张是:“律己立品为先,佐人以尽忠为尚,以俭为立品之基,以勤为尽心之实,读律以裕其体,读书以通其用。”大概因他自己的为官理念和品位,他对怠的剖析入木三分:“怠之祸人,甚于贪酷。贪酷有迹,着在人口。阘冗之害,万难指数,受者痛切肌肤,见者不关疴痒,闻者或且代为之解曰:官事殷忙,势不暇及。官遂习为故常,而不知孽之所积,神实鉴之。夫民以力资生,荒其一日之力,即窘其一日之生。”他把怠看得比贫危害更甚,这大概是从当时的官场现状和怠之隐蔽性来说的,现在人们最恨的是贪,提起贪,人人愤之,个个怒之,恨不能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而对怠似乎有议而无恨,无共愤。只是受者遇者有“痛切肌肤”的感觉,旁观者是不太关心的。这大概和贪的处处有迹不同,怠无迹可察,也就无人引恨了。

清代顺治皇帝总结官员易犯的四种毛病是“贪”、“伪”、“骄”、“怠”,四病危害无异。关于怠,他列举了四种现象,即“怠弛之人”,只知“玩惕岁月”,“耽于逸豫”;“庸鄙之人”,只知“碌碌取充位,我何独劳为?坠国事于因循”;“邪曲之人”,只知“遐弃正业,不相涉然,惟苟焉塞责,不恤其他”;“恣傲之人”,只知“高自矜诩,倦懈心生,故为不克胜任之状”。其共性是“縻禄素餐,尸位溺职”玩忽职守,敷衍塞责。顺治帝对这种“有玷官德”的现象特提出警戒,要求各级官吏要“慎思之”、“明辫之”、“深戒之”、“力改之”,免得“毒酿一时,秽流万世;势权有尽,唾笑无穷。”

现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治怠惩庸风暴,成立暗访组、组成纠察队,对办公时间不办公,遇到公事不理事,上班时间迟到、玩游戏、炒股、聊天、脱岗等问题,抓住一个处理一个,严肃纪律,狠刹怠风,向庸、懒、散开刀,树立为民办事信念,提高办事效率,这样的事应该常抓,此类风暴应常刮。

如果从政治上、经济上、社会发展上细算一笔账,怠所造成观念习性上的潜意识影响,怠所造成的低效率和经济损失,因怠而激化矛盾而产生的财物损失和社会资源浪费恐怕是贪之莫及。贪要治,怠也要治。

宋朝在茅厕删帖

文/任万杰

现在提起删帖,大家一定想到的是网络,在宋朝不可能有网络,那么人们想删帖,地点选择是哪里呢?答案是厕所,听起来让人吃惊不小的同时,更是哭笑不得。

宋徽宗时候,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大家想反映情况,让达官贵人看见自己的想法,直接去找级别差得太多,守门人不让进,写信人家也不看,但这没有难倒这些有才人,最后他们把地点选在了厕所。

在京城各大厕所中,墙壁上没有一处是好地方,上厕所的人基本上都是带着笔,直接写上对哪个官员不满,列举他很多罪状,然后签上自己的笔名。

一开始官员们也不在乎,可是这个途径传播速度太快了,很多人看见之后,还在那个人写的东西下留言,弄到最后成了街头巷尾的热帖。

这些热帖被官场死对头知道后,就以这个为证据,相互攻击,最后被写的官员,不是被治罪,就是被外放,因此,大家开始害怕起来。

应对的措施,是抓捕写的人,可是都是笔名,那时候还没有监控,无从查起,最后只好派人守着各大厕所。因为引起了官员的重视,所以这种现象不但没有消失,还愈演愈烈。

据《宋史》记载,有一位叫张绪的官员首先想到了彻底处理的办法,那就是让手下的人,拿着装着白灰和水的大桶,看见哪个厕所有对自己不利的帖子,就立刻刷掉,为此,他还在给宋徽宗上的奏折中说到此事。

官员们都来效仿,被删掉帖子的地方,重新出现了白墙,不久又被后来人写上了帖子,官员们再来删,出现了历史上最滑稽的一幕,周而复始地上演着。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感叹的同时,更多是反思,不但要删除墙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删除写者心中的愤愤不平,方可一劳永逸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