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上路的文章 / 上路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带着村庄上路

文/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儿: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只能有出息点。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那是一个炎热的晌午,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相对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里,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鮓辣椒。这几道菜都是干的,耐放,很拌饭。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先炒米,炒黄豆,炒芝麻,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粉,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我陶醉母亲说的营养时,喝着麦乳精的同学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我。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我又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我既说不好普通话,也说不好省城的方言。说普通话边音和鼻音、卷舌音和非卷舌音分不清;说省城话,走在大街小巷,别人一听,都嗤之以鼻。我为企图抬高自己装腔作势而难受。我开始很少说话,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上品位地交谈,只有上厕所时,会冷不丁骂出一句家乡的脏话。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作派。走路还没学会挺胸亮脖子,说话还没学会慢条斯理,办事还没学会大刀阔斧,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老乡来后,我打肿脸充胖子招待他们,我怕他们说我小气,说我忘恩负义,我瞧不惯他们的心眼儿,同时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像我一样许多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得感谢利叔。利叔是我同村人,出来许多年了,混出了一点名堂,他常常为帮不了村庄而揪心,给我办事他找到了寄托,他说他不是在帮我,只是给村庄办了点事。在城里我单身了许久,和乡下女子相处惯了,和城里的姑娘总有点格格不入。后来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这种感觉很亲切,很暖和,也很自得。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在一起聚会,在街道、在集市、在公园旁若无人地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块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人微言轻时,我们害怕提到村庄,从而增加人们的歧视;当功名趋盛时,又总期待他人提到村庄,让人知道我们付出怎样的努力;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把名利修炼成淡、成轻,这时,我的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有愿望回一趟村庄,回一趟家,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进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在那里久久徘徊,似乎还是在寻找什么东西,是因为过去我们带走太多,所以总认为取之不尽。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一把斧子,那些东西对我们没有用,我们带走的是别的东西,尽管两手空空,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这似乎只有我更知道,而我又只有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它去上路。

带着希望上路

文/高永蝶

曾经有一位记者到工地上去采访,他看见了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便上前问道:“你们在干啥?”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笑着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三位工人热情洋溢地说:“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大厦。”后来呢,三位工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第一位依旧是砌砖工人;第二位成了设计师;第三位成为了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企业家。

普里尼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强的双手紧握着,胜利也属于希望。”然而要想使自己的梦想成真,希望变为现实。首先要有一份坚定的信念,拥有了这份信念,你就可以化悲痛为力量,化泪水为勇气,化平庸为超凡。其次,也要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让燃烧的激情做你展翅高飞的原动力。另外我们还需要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持之以恒的不懈热情,吃苦耐劳的精神。拥有了这些,即使路途坎坷,即使压力重重,你也会毅无反顾地走下去。还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能力、道德、修养来丰富自己的情感,在各方面完善自己,在挑战中品味人生的真谛,展示生命的活力。年轻的朋友你付诸于行动了吗。

希望是航行者眼中不灭的航标灯,希望是追求心中不倒的旗帜,希望是失败者披荆斩棘的利刃。人总要有希望,面对希望,有的人一笑而过;有的人异想天开。当然,如果希望仅仅是盼望或企盼,最多只能像满载的列车擦肩而过。枕着希望,永远只能是一个黄梁美梦。如果尽自己的能力去追求,去尝试,去实践,去奋斗,又何尝不能实现呢?

爱迪生被世界公认为“发明大王,”他发明的东西车载斗量。他曾失败过多少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世界上有无数的伟人,他们经历过的磨难何止千千万万。但他们保留的依旧只有希望,希望成为他们迈向成功的催化剂。

人可以忍受无数次的磨难,但不能没有希望;可以忍受委屈,但不能抹灭希望;可以经受成千上百的考验,但不能放弃希望。与其哀叹现实,不如拥抱希望,不如放飞希望。

无悔的青春,完美的答案。把握好它,待到秋风吹过时,回想过去自己曾认真把握过。干好了每一件该干的事,至少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答复。将青春把握在手中,将希望铭刻于心中。带着希望与梦想去追求、去拼搏,去创造青春的辉煌!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路上

文/张建春

不知路上的都是些什么人,行色匆匆却又淡定地四处张望。

实际上我也是路上一员,只不过比别人走得缓慢些,对周边的流连多了不少的细致。小路的两边不外乎是青青的麦稞、光秃秃的灌木。偶尔停下脚步,我和一株麦苗对话,麦苗仍显得柔弱,它的目光还停留在刚刚梦醒的时候,蒙眬中带着娇羞,但它并没拒绝我的问候,它似乎能听懂我的祝愿,在我的脚步之后,拔节声分明加快了节奏。

面对这些我没有办法不放慢脚步,目光和心都可以走得慢些,似乎多陪一会儿,日子就妥帖了。

当然,在路上绝不仅仅如此,既然上路了就会追求目标。人生的路上不管是什么人,都会设定目标,大小各异,人皆不同。观光也好,观景也好,匆匆过客也好,折返而回的人往往很少。

一条路走到底,为一个思念良久的人,为一本翻开又合上的大书,为一行通俗的诗歌……上路并非难事,只是路上的过程,众多的停留让追求的目标显得遥远。

路上的尘埃多是人的脚步踩出来的。人在路上犹如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是自然的。昨天我曾有过小小的感动,去探望一对90多岁的老人,他们让我看了一本剪报集,令人大吃一惊的竟是我在大大小小报刊上发表的文字。讲真心话许多文章我都已丢失了,更多的显得幼稚不堪,老人都把它们当作宝贝,厚厚的一本,不少文章还做了点评。老人对我说:看看吧,这都是你人在路上的脚印,你的许多心思都在这字里行间了!老人都是文化人,谈吐间透着儒雅。他们一再说,自己的路已不长了,但还想好好走,还会剪贴下我的文章,到100岁时交给我。相信自己是在江湖上行走的人,路上的尘埃时常让自己双目模糊,为此时而倦怠、时而消极,但却很少把自己收集、剪贴到一个本子上,认真地翻阅检点,反思一下多少尘埃是自己鼓噪起的。

上路行走是诱人的。给自己一个提醒,不论寂寞、不论落泊、不论忧伤、不论幸福、不论贫穷、不论富贵,既然上路了就好好地迈步,可以张望、可以流连,但所有的经历都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