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厘米的文章 / 厘米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急脾气

文/张学兵

我的好朋友小宋是搞室内装修的,为人爽直痛快,美中不足是脾气有点急。

那天傍晚,我到小宋家串门,小宋正吃晚饭,我便坐在一旁的沙发里和他聊起了天。这时,小宋的儿子林林抱着暑假作业从里屋走来说:“爸,我有一道题不会做!”

小宋吃着饭,冲我一扬下巴颏说:“你叔叔是老师,问你叔叔去!”

我赶忙坐直身子,和颜悦色地说:“什么题呀?给叔叔念念!”

林林便端着课本认真地念道:“小明家要给房间铺地板砖,原本是要用边长60厘米的地砖,需要240块,可后来又改用边长是80厘米的地砖,问需要多少块?”

孩子念完题,我心中一阵轻松,因为这道题不难。我正要给孩子开讲,那边小宋突然把饭碗猛地往桌子上一放,怨气冲天地牢骚道:“一会儿用60的,一会儿用80的,有谱没谱呀?要老是这样,这活没法干了!”

那时正青春

文/翠薇

数千平方米的车间里,机器轰鸣,灯火明亮,一个个纺织工人,戴着洁白的工作帽,系着洁白的围裙,仔细、认真地工作着。棉纱,棉线,一堆堆,一片片,纺织工人手脚并用,像落在一堆白云上,采摘云朵。忙碌的人群中,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轰隆隆的机器声,如同雷雨的前奏。但没人注意这些,一个个纺织女工都将精力集中在了手里的活计上。

一厘米一厘米的棉线被我们纺成了大棉纱。到七厘米的厚度时,就把饱满的纱锭摘下来,按上空白木纱筒,从头再纺。仿佛是经过我们的勤奋结下的果实,白花花的纱锭摆满了车顶。八个小时之内,一个纺织女工,能纺出三排纱锭,这是她们的劳动果实。忙碌起来,什么都忘了,只顾灵活的手指来回不停地接着线头,好像花间翻飞的蝴蝶,辛勤采蜜,起舞翩翩。

一个班的8个小时里,只有吃饭的时候,我们才放松一会儿,与工友一起,拿起饭盒走向食堂,每人打一份菜,两个馒头,6个人打不同的菜,摆在一起吃,就是6道菜。我们嘻嘻哈哈,也是吃得不亦乐乎。偶尔也有谁谁从家里带来母亲做好的腌黄瓜,炸的辣椒酱,都摆在桌子中间,任大家眨眼间就哄抢一空。

照片上的我,那年刚过18岁,已经是有一年工龄的纺织工人了。幸好有同学来车间找我,带了相机,当我一扭头,她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这也是我在纺织厂工作十年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那时正青春。干起活来,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不管白班、夜班,总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一走进车间,我和我的工友们就赶快交接班,检查设备,捡纱筒,抬棉纱,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夜里11点起床,踩着露珠,踏着夜色,去上夜班。由于生物钟原因,难免有瞌睡。实在撑不住了,就到水管边洗把脸,刺激一下自己,回来接着纺纱。望着头顶上天窗的玻璃由乌黑逐渐变得深蓝,变得浅蓝,我知道天就要亮了,一个夜班就要熬过去了。不由地兴奋起来,干活的手脚也更麻利了。

在纺织厂十年的时间,每个班,我都是不停地接线头,检查质量,做好每一项工作。我纺过的棉线,有过多少米,多少千米,多少兆米,能绕地球几周,我已经算不清楚了,但是每一厘米上,都浸染着我青春的汗水。

曼妙一厘米

文/姜肖肖

一厘米,不太长的度量单位,一片小天地,横在水中是深度,藏在人群是距离,贴于梦想会落空。一厘米放逐时空,是一段段无法填满的空白,如求不得,爱不到,思不成,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令人唏嘘的枉死,如维纳斯断臂泛起无限美的涟漪,如牛郎织女绚烂爱海的孤独。一厘米的身影随处可见,它被喜欢,被讨厌,被期待,也被唾弃。在人生的河流上,一厘米如同不可避免的秋天叶落,只有学会欣赏,才能够绵延岁月的诗意,才能优雅过活。

疲惫时,你可曾闲挽一厘米纤纤玉手慢看如画山河?勾缠一厘米,在夕阳余晖下,落日晚霞中,抑或晨雾氤氲里,喝喝茶,听听歌,感受扎扎的、柔柔的细小幸福,不管尘世纷扰,凭他阴晴圆缺。再美的花终有谢幕一刻,最坚强的微笑偶尔也破碎,喜怒哀乐如阳光水分避无可避,求无可求,倒不如淡然听之,走过,笑过,累过,且放一厘米游走心里心外,宠辱不惊,静观起落。

水滴原本滋润着斑斓美梦,汇入大海再也找不到自己,精灵勇敢执着,踏进森林却迷了路哭红了眼。风一直追寻,发现路在脚下,它们堆积拥挤,忘了给缝隙,虽然超越一厘米,代价却是丧失自己。平凡琐碎的时日,你有没有因为抓得过紧,将快乐捏碎成泡沫?生活如水,抽刀断水水更流,恰如孜孜不倦画者,在宣纸豪迈挥洒,尽了力,却还有大堆大堆空白排着队等待涂写。奔波的你苦守寸头方圆,可曾探究依附在劳累背后一道道清新的风景?困倦的内涵是期待,追求,梦想,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内容,这一厘米的撩人风韵,你可曾享受?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钱钟书的致理哲言渗透在快节奏时代每一个幽暗角落,每分每秒,不计其数的人在进与出,拿与放,忘与记中摇摆、游移,试图踏破樊篱,粉碎冰冷刚硬城堡,垂涎城外草绿花香,然而,生活的围城不在于突围,在于豁达切割一厘米。当我们奋力逃离时,围墙如刀似剑,封杀,阻挠,是前进的绊脚石。而,退后一厘米,它何尝不是一道天然保护屏障呢?众生深陷执念,忘怀万物,浑然天成,原始大美实乃舍本求末。在每个山重水复沟壑望穿一厘米温润眸眼,只闻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每种沉甸,细听一厘米轻歌曼舞,知会也无风雨也无晴。学会坦然,学会忘却,学会品尝空白中的圆满。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陈孝正倘若没有一厘米误差,怎能体会刻骨铭心、醉生梦死的蚀骨甜蜜,任随功成名就绚丽如花,那些忐忑的美丽记忆仍然是灵魂深处最温暖的渴求。刻板勤勉、冷漠疏离的陈孝正没有让一厘米呼吸足够氧气,抛下郑微出国深造,绵长岁月才发觉那些随心所动、自由飘逸的一厘米最足以让人尽兴欢乐,醉人的是华光,能暖人的却是滚烫的心。“是不是因为你大楼即将分毫不差地竣工,所以就开始怀念那有趣的一厘米误差?”当陈孝正鼓足勇气回身拉扯,郑微的心早已凉薄成冰,于是高处不胜寒的空旷中,他周密无缺的璀璨生命如精湛雕塑品完美冰冷。人生如戏,太多人追逐辽远处雄伟峰脉,破釜沉舟,直至将生命勒紧逼到死胡同,累得喘不过气,寒夜怅惘时分冥思苦想汗流浃背追寻意义时,才发现沿途中遗失的一厘米何其宝贵。人生如同小孩,很周正,也需适时调皮,有时候一厘米不是蹉跎,更不是罪过,它是意外惊喜,是绿荫的花红点缀,别抗拒,别只为目的。让生命毛孔感受酸甜苦辣,吸收不同层面的风景才是人生真谛。

“人们在欣赏事物时普遍有围城心态,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距离之外观看。”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话何其精辟,因为一个个令人叹惋的错过,才越发懂得惜缘的精髓,因为离别过于伤感,才明了每一个相聚时分笑得酣畅。花谢前的一厘米是美丽,大雨前的一厘米是晴朗,悬崖前面的一厘米是希望和救赎,黑暗前的一厘米是光亮,风暴前的一厘米是平静,失望前的一厘米是期待。一厘米的态度延伸了生命长宽,增加了生命重量。一厘米以退为进,以柔克刚,貌似失去,实则收获。

一厘米拉着亲人,孕育了空间;黏着恋人,创作了神秘感;牵着友人,是细水长流;赖着梦想,滋生期待和激发;盯着忙碌,发明出悠闲。敞开心灵,每一个黯然十分,品尝一厘米细微的美妙,生命焕发出源源不断新色泽。滴水不漏是无法企及的遥远童话,倒不如学会拥抱一厘米,有一颗懂得包容体味残缺的心,何处不是花好月圆?哪里竟非山明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