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心安的文章 / 心安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此处心安

文/陈守溢

屏南是我的家乡。因为残疾,我失去了外出求学的机会。打出娘胎起,我大半生的时光都与它相互依偎。故而,当我每每接触到“乡愁”这个词时,总会产生一种隔离感,仿佛与它隔着十万八千里。

在离县城五公里的漈头村,有一个名为“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好去处。博物馆里收藏的全是古物,上至唐朝,下到近代,意在唤起人们对往昔的怀念,对当下的珍惜。记得第一次到这个馆参观是在2011年的春节,许多年过去了,我依旧无法忘记初次参观时的感受。

在此之前的我,已看了一些与之有关的文字,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农”与“耕”了(当时的馆名叫“屏南农耕文化博物馆”)。当时就想,能够唤起别人记忆的东西一定也能唤起自己的记忆,就算是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凭着自己所积累下的知识,应该也能轻松找到共鸣。偏偏事与愿违,在这上万件的古物面前,我彻底无语了,之前所积累下的知识能与之对上号的古物真是少之又少。

当时,博物馆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农具。比如,那个用于诱捕黄鳝的竹苟、农民携带午饭到地里用的棕袋……都是我之前未曾见过的。当年的我只有二十五岁,我的父亲和祖父都不是农民出身,只有祖母偶尔种种青菜,家中的农具因此也相当有限。当我第一次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些农具时,留下的只有惊叹和大开眼界的感觉,却唤不起丝毫对过往的追忆。我望着这些农具,并追问着它们的用途。待张书岩馆长一一为我解答了之后,我又不得不为农民们的聪明智慧竖起大姆指。

我相信,与我年龄相仿的朋友,看完农耕博物馆里展出的古物之后,想必大多都与我有一样的感觉。吃着汉堡可乐的城里人,已经很少有机会去接触这些古物。看到它们时,除了一头雾水、一片茫然,还能有什么呢?我这样想着,并从那时起,试图找到一扇门,让这些古物走进我的心里,溶入我的生命里。

一个人,对一个地方或一些人接触久了自然会产生感情。自从在“农耕文化博物馆”中有了迷失感之后,我便常到博物馆与古物进行亲密接触。我时常抬起手抚摸那些古物,或者使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离它们更近一些,试图从中获得一些新的感受。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好多年,但却一直未能有所收获。是自己的文化素养不够,还是那些古物所处的时代确实有些遥远了?我时常闭上眼想这些问题,而答案却仿佛永远扑朔迷离。

有一回,馆长老张接受媒体采访的一句话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坎上。他说:“这些古物再不抢救就没了。”这句话仿佛打开了我的心门。没了,也就意味着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了。这种感觉料必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疼痛,仿佛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疼。据说,有许多的疼痛人们是不会轻意与外人诉说的,即便写入文学作品时也是十分小心谨慎的。这种疼痛,老张一定有过,否则,他是决然说不出那样感人肺腑的话来。

爱着家乡的风物。在我的眼中,家乡的一草一木、以及那些古色古香古物都是有灵性的,等待着有心人的解读。博物馆里的古物是一本难读的无字天书,要读懂它们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试着从各种角度去解读,但每每无果。

爱上写作之后,我明白自己在文字中求索的路是在一条又粗又大的文化之根的栽培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而博物馆里的古物,似乎确实与自己有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默默影响着我。一段时间来,我像一个苦行的僧人,在博物馆中苦苦地找寻着、探索着。尽管前方的路依旧茫然,但这里却生出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而博物馆依然静默,历史在这里沿伸,我的情绪也在这里温存。耕读、耕读。亘古文脉中,我就是长在这条几千年文根上的一粒瓜果。

何处可安心?这里,家乡,便是。

你在,我心安

文/杨丽颖

夜静如水,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飘进屋檐的雨丝,染湿了青春的扉页,风沿着我的睡意,袭入了我的梦中,吹散了青春二字,又支离破碎的呈现在清晨醒来的晨曦里。

似乎,忘了有多久,再也不曾在这样的夜晚,敲击着冰冷的键盘,用一丝感性的文字,祭奠着我的曾经。感谢那位陪着我无数不眠夜的她给了我完成这篇本早该完成的借口。

当我们回首往事,也许是花相似,但人不同了 ,

就像我们的青春,慢慢的来,悄悄的流逝,仿佛路过了似锦繁花

花开前的懵懂,花开时的浓郁,花开后的落 寞。

像我们懵懂过,紧张过,开心过,失落过, 彷徨过,迷茫过,经历过。

不经意间,回首彼岸,绵长了二十几年

留住一些什么,只是为了证明从前

书上说,有两种不联系,一种是忘记,一种是放在回忆里

所有深爱都会被埋葬,埋葬在一个叫做回忆的地方

书上说,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一种是笑而不语

当时间偷走初衷,留下的只是苦衷

于是我总是待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 光

任时光散尽,岁月荏苒。

曾经也许我们确实有痛心彻骨的伤害,死不足惜的过错,如梦初醒的背叛,无穷无尽的纠缠。你也许发誓此恨三生不竭,此怨三世不忘。其实它们早已经过去了,往事如烟,一切随风去。在浩瀚无边的宇宙的眼里连一粒沙都不是。

解铃还需寄铃人,爱是手心恨是背。逃避的人太小孩,矛盾机遇是一不二,你可以变得更有风度也可以更小心眼,我想,现在的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我们日日夜夜,年复一年地讨论什么是好感,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到底自己是爱还是喜欢,是喜欢又好似爱,明白又糊涂。

整天问自己,是喜欢多一点呢?还是爱多一点。

这种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自己折磨自己,似懂又非懂。过了这么多个春秋,看了那么那么多的分分合合,背叛与包容我们发现原来我们还是什么都不懂。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仅仅扮演这路人甲的角色,经历着自己人生的浮夸,享受着那些成龙化凤的劫难,哪怕遍体鳞伤,奈何只能紧咬牙关,斩断苦难的荆棘。我的世界里有你的笑声足够。

我喜欢回头张望自己走过的路,尽管每看一次,心都会被拉扯出止不住的疼痛,喜欢在黑夜里,闭上眼睛怀念着某一个人,或许只有在如此暗淡的夜里,我才敢这么肆意地想念,想象着自己未来的成就与幸福,但从不曾想过那幸福会与我有关。

花开花落,你在我心安。

回首无憾最心安

文/宋殿儒

步入老年,总爱和退下来的几个老战友小聚,吃个饭,喝口酒,聊聊天,让“夕阳无限好”的心境小存一片青绿。

我们吃喝小聚,大多是轮流买单,该谁买单了谁就记着带钱就是了。可是有一次,一个老战友却在买单的时候被钱卡壳了,尴尬的局面一时让他脸红不已。

其实,在前往饭店的路上,这位战友见到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娃,长跪在路边,面前还摆放着一个求助的纸板。老战友生性善良,见不得这等可怜事,因而就上前问个究竟。当知道这个女娃是为救重病的父亲而乞讨的时候,就心生善意,把自己兜里的钱全掏给了女娃。

当大伙都兴高采烈地吃完饭要买单的时候,老战友却突然想起了献爱心那事,大呼没钱,最后只得重新回家取钱买单。

可是没过几天,大伙再次聚会吃饭,忽然在路边又碰见了那个乞讨的女娃。女娃见了老战友,就惊喜地赶紧走过来,牵住他的手千恩万谢。女娃说,这个城里的好人真多,在这里她讨得了给老爹去大医院诊断的钱。结果诊断结果显示,他爹患的不是癌,没花多少钱就出院回家了。她这次来这个小城,就是寻找好人说声谢谢的!

老战友说,当他得知女娃的爹得救、没有误诊有他一份功劳时,心上就如潮水般地涌起了一种幸福感,那种滋味让心温暖,千金难买……

其实,人是需要在道德中生活的。老战友虽然献出的只是几个小钱,可却是他一颗大大的爱心。虽然战友聚会没钱买单,有些尴尬,可是他内心获得了高尚的幸福。

老战友每每说起那次买单的尴尬事时,总会语重心长地说:“幸好自己舍得帮人,不然心中必然有憾……”

人一生到老,要做很多事,也会遇到很多难解的问题,可是每当回首往事,心中无憾,才是老年人夕阳下最幸福的一场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