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留白的文章 / 留白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朱朝阳

不久前,一位学美术的好友送我一幅作品,画的是一幅泼墨荷花,提名也很雅致,叫《素年锦时》。画面很简单,一朵怒放的荷花,一片恰到好处的荷叶,其他都是留白。朋友讲,在书画作品中,无论画风是气势磅礴还是秀丽婉约,都讲究“留白”,也正是这些没有笔墨的地方,赋予作品饱满的生命张力,赋予画面悠远的深邃之意。其实,除了书画,音乐中“留白”也是一种美妙绝伦式的极致表达,白乐天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时便用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其实是一种近似大音希声的声乐震撼。“留白”不仅在书画音律上举足轻重,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日本园林别具禅意,空地与建筑,稀疏与致密都是“留白”的艺术,好的效果永远离不开“留白”的匠心独具……凡此种种,哲人谓之“留白天地宽”。

“留白天地宽”,一句颇有禅学味道的人生忠告。生活中的“留白”就是“闲暇”,偷得了“半日闲”,生活节奏也就慢了下来。人慢了下来,就有了深沉的思想。庄周梦蝶,梦里花开花落、蝶舞翩翩,那是一种诗意袅袅的气息在弥漫,那是一种深奥的人生哲理在孕育;苏子游赤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江上清风习习,山间明月朗朗,那是一种坦荡荡的洒脱在流淌,那是一种居高临下诗人般的情怀在酝酿。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曾说,“人们总是为太多附加的东西而追逐、奔劳,风雨无阻,一刻不停,以至于来不及去思考、去想象、去认识,疯狂的消耗之后,生活的基本需要与生命的基本价值其实纹丝不动地停留在原地”;公元834年,晚唐才子杜紫薇的一次旅行便是例证:他在深秋时节,停下匆匆的脚步,没有辜负这一路绝美的风景,用如椽大笔写下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咏叹,他懂得旅行的意义,不经意的一次流连,成就了一幅色彩饱满而又令人神往的画面。

记得刚学车的时候,总把握不住节奏,把车开得“嗖嗖”快。教练一句“车开得快,谁都会,但要把车慢下来,而且停得恰到好处,那就难了”使人如醍醐灌顶。生活的艺术,是得失平衡的艺术,也是快慢平衡的艺术。慢,是一种谦和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随和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温和的掌控能力。往深处说,慢是一种清醒,在扑面而来的鲜花和掌声以及排山倒海的赞赏和奉承中,不浮夸、不炫耀,没有飘飘然,没有得意忘形,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思维清晰;慢是一种超脱,在得失、进退和荣辱面前,没有大喜大悲,没有狂热和过激的行为,表情自若,人情练达……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因为,唯有懂得慢,才会体会到生活的妙处,才能回归自然,享受轻松和谐。

慢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看老者淡然一笑,步履蹒跚,手中龙头手杖,虬劲而富有美感,那是人生美好的风景;慢是一种锤炼时光的技艺,国粹刺绣讲究慢与精,一针一线,一丝一缕,绣出了时光的精致和华贵。慢,如清泉,汩汩流淌,婉转而清幽;慢,如花香,丝丝缕缕,芬芳而诱人。

偷得的是一种随性的慢生活,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诗意风格。你我不妨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轻松愉悦中去,让简约淡泊取代熙攘纷杂,让宁静安祥取代焦虑浮躁。然后,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岂不快哉?

留白

文/陈志宏

留白,传统中国画的艺术技巧,以疏淡着墨见长,用空白营造空灵,空茫辽阔,意境悠远。今天要说的留白,与此逸趣大相径庭,只存字面义,本真得很。

喜欢看冯小刚的电影,爱影及人,哪怕他长相对不起观众,还是喜欢他这个人。最近一次在电视上见到他是江阴的百花奖颁奖盛典上,他脸上的白癜风,星星点点,竟也呈燎原之势。我就纳闷了,凭冯导的财力,看医生应该不会成问题呀,怎么会任其壮大、吓人呢?

没想到,类似我一样存疑,或者担心的,不在少数。很多“冯粉”都劝他去治疗,甚至还有人免费献出祖传秘方。一片好心,一份情,甚是感人。冯小刚特地在他微博上回应:“这病(白癜风)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识好歹,皆因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也让厌恶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恶气。”句句实在话,掷地有声。

冯氏留白,是在求缺。

依照冯小刚的说法,他的留白是功成名就后,在谋求一种心理平衡。其实不然,他是在消解十全十美,在美玉里找寻瑕疵。唯美之人,注定有一颗残缺的心。求缺之人,都能进入人生的完美之境。

谁都会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是,轮到自己,总巴不得好处占全,美事揽齐,功名利禄样样不少,权财酒色一样不缺。贪字当头,扫罗天下的好,归为己有。岂不知,贪心培育不出幸福感。倒是求缺,能提神振气养快乐。

求缺,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幸福。幸福感,从求缺肇始。

与缺点同行,便是和快乐作伴,跟幸福为伍,岁月静好,天地安稳,内心安妥。这是冯小刚的留白,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留白之美

文/王永清

我去拜访一位画家朋友,他的山水画布局虚实相生,用墨浓淡相宜,空灵简洁,给人以美感。朋友说画画有个规矩,不能将一幅画画得过满过实,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与距离,若是密匝匝的一团,就显得压抑呆滞了。

留白在文学作品里也常见。我国古典诗词描写情思多含蓄深邃,点到为止,给人留下遐想。比如一次不经意的笑,“小颦微笑尽妖娆”;一次不经意的动作,“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一个不寻常的夜晚,“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品味这类诗词,思绪被文字孵化出翅膀,沁入字里行间,余韵无穷。

细细想来,“留白”何止存于文章书画?爱情也需要留白。有作家说,“你若爱一个人,隔着山隔着水远远地欣赏着总是最美的,如此这般就够了。”在感情的世界里,不要企图把你自己填满对方的生活,否则,就像一盘沙,抓得越紧,漏掉的也更多。爱情太浓烈了,也就禁锢了对方的灵魂,随之而来的是疲乏,不如给彼此留一点空间,让心栖息。

饮食上也需要“留白”。记得小时候,母亲说过一句话:“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初时不明白,长大后才懂得,不管是粗茶淡饭还是美味佳肴,少吃一点,胃里留下一点容量,利于消化,浑身舒坦。如若不然,一见美食就成了饕餮客,吃出浑身的倦气、浊气,最难受的还是自己。

古人云:“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这也是一种留白,对人对己留有余地。

人生能留白不易,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从容、淡然的生活方式。保持一颗清净之心,不盲从,不计较,不贪婪;删繁从简,疏密有致,生活才会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