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娘家的文章 / 娘家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婆家娘家一起过年

文/佟雨航

在2016年春节的脚步声一天天变得清晰的时候,我和妻子却开始犯愁今年这年该怎么过?

我和妻子都是80后,是独生子女,典型的“421”家庭。每到春节,都是我和妻子最头疼、烦心的日子。岳父母和我们不在同城。我和妻子刚结婚时,岳父母正值壮年,妻子还不怎么牵挂他们。可随着岳父母年龄一年年增大,妻子心里便越来越放心不下他们了,特别是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妻子觉得不能陪他们一起高高兴兴过大年,便是最大的不孝。为此,我颇动了不少脑筋。

前年春节,我想出和岳父母在视频里过年的主意,节前便给岳父母买了一台电脑,教会了他们如何打字,如何视频。本以为这回妻子的愁眉该舒展开了吧,没想到在除夕晚上,妻子在视频里看到岳父母孤零零坐在饭桌前,吃着寡淡无味的年夜饭,更加徒增伤感,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回到卧室,妻子眼眶湿润地对我说,明年春节,她一定要回家陪她父母一起过年。我理解妻子的心情,只能表示支持。

去年春节,妻子果真带着女儿回了娘家,陪岳父母一起过年了。妻子和女儿一走,我顿觉家里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的,冷清得叫人脊背发凉,年也自然过得没有一点滋味。特别是父母,女儿是他们一手带大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孙女不在他们身边,年夜饭也吃得气氛沉闷,失去了往年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

如今,2016年春节又将来临。我期期艾艾地对老婆说:“老婆,你不知道,你带了女儿回娘家去过年,咱家的年过得有多沉闷……”妻子叹口气说:“可有什么办法呢?我爸妈也需要我陪伴他们啊!”我建议说:“现在咱家有条件了,新买了车,今年不如咱们把爸妈接过来一起过年吧?”妻子喜忧参半怕父母不同意。我说,婆家、娘家本就是一家,他们都是咱俩至亲至爱的人,双方一家亲,一起过大年,多温暖啊?再者说,不试过又怎么会知道?

双方老人都很开明,欣然同意。并且还商量好了“轮流坐庄过年制”,今年在婆家,明年就到娘家。但是,大政方针不会变,那就是:以后的每年春节,两家人都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过大年。

回娘家

文/商灵印

出嫁已二十多年,但娘家的亲情难以割舍。每月,我都要挤时间回农村的娘家小住几天。那里就是我梦中的天堂啊。

回到娘家,有了父亲母亲的庇护。我仿佛又成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我那久违了的乳名,又在母亲的唇边响起。这一刻心灵深处总是隐隐疼痛,尽管是最应该幸福的时刻。

回家第一晚上,父亲就会主动“让位”,我与母亲在床上唠叨着些身边的事:老公、孩子、工作、同事,还有我那里的新闻趣事,母亲什么都爱听,直到说得累了,不知不觉睡去才为止。

我原来住的西屋,还保留我出嫁前的样子。翻看以前的书籍、信件和相册,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那些黑白相片现在倒成了珍品。那时我喜欢摄影,常偷偷一个人躲在自己的房里,把四个凳子叠加起来,垒得高高的,放上相机,按下自动拍摄的键,然后快速回到设计好的位置,摆出各种造型,那臭美的样子,现在还留在相册里。随意翻弄着一大叠旧照片,心里五味杂陈,两行清泪滑落脸庞。

在娘家,脑子里没了时间和空间,不用想今天吃什么、老公怎样、孩子怎样。像做女儿时一样,睡到九点也不起床,赖在自己的房里等着母亲来叫门催着吃饭,然后扯着嗓子让母亲拿衣服来,披头散发地出来洗漱。父亲躲在母亲身后爱怜责怪,我做个怪脸引得父母苦笑一番。

父亲是个极其幽默儒雅的人,记忆中他常在吃饭时逗着爱笑的母亲,引得我们全家哈哈大笑。我儿时就下决心以后要找个像父亲一样的人做丈夫。如今父亲还是那样爱逗乐,但更多的时候是在逗着孙女和外孙,气氛还是那样悠闲平和,还是那样快乐,那样无忧,这也许是我心底里憧憬的娘家的感觉吧。

兄弟领着小侄女来了,他拿着一幅漫画来问我像谁?画上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咧着嘴傻笑着。我看不出她像谁,他说:“像你呀,这是你小时咱爹给你画的,你看长得多俊。”我哈哈笑起来:“侄女随姑,像我小侄女还差不多。”

我那小侄女继承了她姑姑的性格,爱笑、乖巧,她笑嘻嘻地搬个小凳子过来,让我帮她梳头。那软软的头发、那五色皮筋、那各种造型的小发卡……画面切换到20多年前,曾经坐在这凳子上的小女孩也喜欢那些彩色的发卡和皮筋,母亲会帮我扎很多花样的辫子,那时要多美就有多美。如今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女孩已成为一位母亲,而为我梳头的母亲已经白发苍苍,或许过不多久我将要帮她梳头了……时光在流逝,生命也在流逝,人生有太多的无奈!

到了该回去的日子了。父亲母亲都在准备我爱吃的东西让我带走,我知道阻止也没用。索性点明要带什么好让他们有个明确的目标。兄弟也在帮我收拾行李。临出大门时,父亲幽幽地说了句:“要不,明天走吧……”我忽然间喉咙发紧眼眶发酸……

车上路了,它驶向了已经是我家的城市,遥望着渐渐模糊的娘家老屋,我恨时光不能倒流……

淡定从容的日子

文/胡靖

父亲刚走的时候,母亲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她不单单是失去一棵大树,而是失去了一份责任,一份寄托。父亲在世时,母亲所有的精力都围着父亲转,惟独没有自己。而现在,她的责任没了,精神支柱坍塌了,她能忍受孤独和寂寞吗,我们都为母亲担忧。好在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她知道很多的道理,她的道理都是从她亲身体会中得到的,她不需要书本,母亲不识一字啊。

开头的那几个月,母亲就在家里,神情忧郁时,她总能及时化开。我和二哥离家远些,便想接她出来散散心,但被母亲拒绝了,她说在家里安逸些,她住不惯城里的鸟笼子,憋闷得慌,再说城里什么都要用钱,连水也用钱,不合算哪。我们无法说服母亲,只好让她在家里,好在家里还有一个兄弟和嫂子,可以照顾她,也不至于寂寞。但是,过了一年后,母亲的生活就让我们刮目相看了。

母亲整理行装,来了一次访问之旅。她老人家的娘家离我们的老家很有一段距离,二哥就用摩的将她送去。母亲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给娘家的人都带上了礼物,有衣服,有副食,还有土特产,很充足。我们知道母亲的心思,她是要爱好的。母亲从娘家走出来时没有任何嫁妆,包括做人的尊严和名分。但现在,母亲什么都有了,她成了我们那一带的名门旺户的主人,从政的、从军的、从商的、从教的,母亲的四个儿子都有着自己的角色。而她的四个孙子又让她高兴得合不拢嘴。而这次探亲,她只是想找寻一下儿时的记忆,也想安慰一下疲倦的心灵。毕竟故乡才是生命最初的发端啊。在娘家,尽管没有上辈人,但后辈还是很热情的,东家接西家迎,那情那景让母亲老泪纵横,是激动的泪啊。

之后,母亲就在老家安顿下来。她是一天也不闲过的。春天来了,故乡是烂漫的,也是生机盎然的。母亲提着竹篮在燕子的呢喃中上山了,她在采撷春天赐予人间的美食,有苦菜,有竹笋、珍珠菜,还有蕨苗,都是大自然赏赐的绿色食品。母亲将这些东西采撷回家后,或蒸、或晒,或切,制成成品,然后等我们探家时带到城里来。母亲爬山涉水,自己却舍不得尝尝鲜。而到了四月份时,母亲又变换了节目,她在田间地头摘起了金银花,她不像其他人为了卖钱,她纯粹是为我们着想,她知道金银花能解毒,是很好的中药材,就采了带给我们以备防暑防感冒什么的。我们真的不忍心,但又说服不了她,只有内心的痛啊。而到了秋天,故乡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开得正香,母亲又有想法了,她要采撷菊花,做成菊花枕头,她说菊花枕明目清火,好着呢!而一个菊花枕要用去母亲多少工夫啊。再接着,故乡的板栗熟了。她又要提着篮子到栗树下捡柴拾壳的,她要为冬天取暖的柴禾作准备。母亲一年四季都不闲着,但也可以看出,母亲很悠哉,母亲很满足,她慢慢忘记了寂寞和忧愁。她又一次体味了劳动的快乐。而这快乐是双刃的,一把给予母亲快乐,另一把却让我们心痛啊。

母亲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在老家劳作。她的时光在晚年走得也十分平稳而从容。许是年轻时的苦难经历得太多太多了,晚年的母亲倒出奇的安康。平时有个三病两痛的,都能吃点药将就一下就好了。她的生活有了自己的节奏,有了自己的淡定安然。我们也把她当宝啊,除打电话外,逢周末有空闲就回家去看看她老人家。

记得是一个春日融融的午后,我带着爱人和儿子回到了老家,来到了母亲的身旁。母亲正在小院里坐着,阳光温暖地抚摩着慈祥的母亲,广阔的前额布满了细密的皱纹,花白的头发折射出几缕银光,几只肥硕的老母鸡围在母亲的身前背后悠哉游哉地啄食,一只花脸猫蜷伏在母亲的脚下佯睡。只有门梁上的燕子飞进飞出的忙个不停。小院里安静极了,美极了。此情此景,让我有泪盈眶,幸福满足至极。

常常,在都市的喧嚣里迷失方向时,在浮躁的心灵无法自制时,我选择了乡下,我要看看我的母亲,看看她那气定神闲的淡定。母亲的世界,满是满足,满是宽容,满是感恩,满是记得。听母亲的一席话,我便变得知足,晓得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