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浮生的文章 / 浮生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浮生若茶

文/徐学平

一直听人说茶与禅一样,是一种高深的文化。对此,家父一向总是不以为然。

记得父亲生前曾说过:“喝茶就是喝茶,硬是把它整得那么复杂干啥?我喝了这么多年茶,从没把它往文化上扯,不一样既解渴又过瘾吗?”父亲爱喝茶,茶是最便宜的那种粗叶茶,他喝茶的目的恐怕也和老舍笔下蹲在街道边喝大碗茶的骆驼祥子差不多——只为消渴解乏而已,但父亲一生却是乐此不疲。

父亲是位识字不多的农民,尽管他喝了一辈子的茶,也未必就能品出各种茶的优劣来。相反,许多饮茶人却总想说出茶的滋味,殊不知饮茶的滋味就在饮茶的过程中。倘若在饮茶的过程中刻意地去寻味,那样反倒会把真正的滋味给放过了。好比人生在世,最好不要太多去计较成败得失,因为无论成败得失,这一切都是人生的滋味。

一个人喝茶的年头久了,便会悟出许多的人生况味:其实人生也是一杯茶。同一杯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浓酽,第三泡香醇,第四泡清雅,第五泡寡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这泡茶的过程时常让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少年,浓烈的青年,回香的中年,雅致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淡泊无求的老年。

着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说,一杯清茶,是每个人在其生命旅程中,可以一陪到底的朋友。茶之美,就在于那份心安理得的冲淡,李先生喜欢茶叶那种不惧冲淡的精神,也喜欢茶叶那种甘于冲淡的平静。淡,是茶的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茶是越泡越淡的,同样,一个人经历的事多了,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于是,就会像茶一样,愈来愈淡,直至淡到无所欲求了。

浮生若茶,品茶之中所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应该是茶中那种淡淡的滋味。世态红尘熙熙攘攘,荣辱利禄来来往往,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出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一杯清茶在手,或浅啜或慢饮,就这样悠悠地喝着,许多人生难解的结,便在时间的缓释中悄悄地解开,许多生命里的焦灼,便在这茶叶的沉浮中淡泊了下来。

茶之可贵,因为它能终身陪伴我们每个人,不论你是富贵还是贫贱,而它那一股甘于冲淡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倾心禅悟的。值得一提的是,冲淡绝非无为,而是以一颗如茶水般纯净恬淡的平常心去看世界,以一种诗意的心情去看人生。

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朱朝阳

不久前,一位学美术的好友送我一幅作品,画的是一幅泼墨荷花,提名也很雅致,叫《素年锦时》。画面很简单,一朵怒放的荷花,一片恰到好处的荷叶,其他都是留白。朋友讲,在书画作品中,无论画风是气势磅礴还是秀丽婉约,都讲究“留白”,也正是这些没有笔墨的地方,赋予作品饱满的生命张力,赋予画面悠远的深邃之意。其实,除了书画,音乐中“留白”也是一种美妙绝伦式的极致表达,白乐天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时便用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其实是一种近似大音希声的声乐震撼。“留白”不仅在书画音律上举足轻重,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日本园林别具禅意,空地与建筑,稀疏与致密都是“留白”的艺术,好的效果永远离不开“留白”的匠心独具……凡此种种,哲人谓之“留白天地宽”。

“留白天地宽”,一句颇有禅学味道的人生忠告。生活中的“留白”就是“闲暇”,偷得了“半日闲”,生活节奏也就慢了下来。人慢了下来,就有了深沉的思想。庄周梦蝶,梦里花开花落、蝶舞翩翩,那是一种诗意袅袅的气息在弥漫,那是一种深奥的人生哲理在孕育;苏子游赤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江上清风习习,山间明月朗朗,那是一种坦荡荡的洒脱在流淌,那是一种居高临下诗人般的情怀在酝酿。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曾说,“人们总是为太多附加的东西而追逐、奔劳,风雨无阻,一刻不停,以至于来不及去思考、去想象、去认识,疯狂的消耗之后,生活的基本需要与生命的基本价值其实纹丝不动地停留在原地”;公元834年,晚唐才子杜紫薇的一次旅行便是例证:他在深秋时节,停下匆匆的脚步,没有辜负这一路绝美的风景,用如椽大笔写下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咏叹,他懂得旅行的意义,不经意的一次流连,成就了一幅色彩饱满而又令人神往的画面。

记得刚学车的时候,总把握不住节奏,把车开得“嗖嗖”快。教练一句“车开得快,谁都会,但要把车慢下来,而且停得恰到好处,那就难了”使人如醍醐灌顶。生活的艺术,是得失平衡的艺术,也是快慢平衡的艺术。慢,是一种谦和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随和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温和的掌控能力。往深处说,慢是一种清醒,在扑面而来的鲜花和掌声以及排山倒海的赞赏和奉承中,不浮夸、不炫耀,没有飘飘然,没有得意忘形,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思维清晰;慢是一种超脱,在得失、进退和荣辱面前,没有大喜大悲,没有狂热和过激的行为,表情自若,人情练达……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因为,唯有懂得慢,才会体会到生活的妙处,才能回归自然,享受轻松和谐。

慢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看老者淡然一笑,步履蹒跚,手中龙头手杖,虬劲而富有美感,那是人生美好的风景;慢是一种锤炼时光的技艺,国粹刺绣讲究慢与精,一针一线,一丝一缕,绣出了时光的精致和华贵。慢,如清泉,汩汩流淌,婉转而清幽;慢,如花香,丝丝缕缕,芬芳而诱人。

偷得的是一种随性的慢生活,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诗意风格。你我不妨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轻松愉悦中去,让简约淡泊取代熙攘纷杂,让宁静安祥取代焦虑浮躁。然后,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岂不快哉?

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何庆良

时常怀念这样一个场景:和风清舞的午后,搬一把藤椅,泡一杯清茶,落座于洒满阳光的阳台,慵懒地翻看心爱的书卷,无所谓时间的流转,只为享受这片刻的安静与舒适,一切仿佛凝固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之中。若是看累了便闭上眼睛,慢慢地呼吸着阳光的味道和书卷散发的阵阵墨香,心底一片澄澈……

在这样的场景里,书是最好的伴侣。如同那盏清茶,清亮的水中透出温淳与幽香,余韵悠长。我想,文字也该是会呼吸的吧。每每读到那些灵动的文字,便会不由自主地随之一呼一吸,反复玩味、品读,心底涌起无限幸福与满足。

从甲骨到竹简,从绢帛到羊皮,从线装到平装,从纸质到电子书,图书的载体变得越来越小,人们读书需要花费的力气也越来越少,科技成就便捷,但经历多少起承转合而亘古不变的却是那一段段历史,一座座古城,与记载它们的文字共同勾勒出一幅幅锦绣长卷,描绘出壮美山河!

“三日不读书,言语觉无味。”古人道出的读书重要性,看似有点不可思议,但细细思之颇觉有理:书中营养可日日给人以滋补,令思想充盈饱满。倘若长时间远离书本,自然就会缺失精神上的富足;到了思想肤浅庸俗,意识呆滞木讷之时,言语当然就无“味”可谈了。

怎样从书中汲取营养?培根说得形象而又透彻:“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书需要吞咽,还有一些书则应细嚼。”这无疑是读书的一大妙方——即从每个人精神需求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摄取书之营养的方法:思想充实,对一些书只需随手翻翻尝鲜;腹中饥饿,则需要当即吞咽一些书,以填空虚;精神贫瘠者,就得对极有营养的书爱不释手,细细咀嚼。

会读书的人品味书中精妙,不仅要看作者在书中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看其背后还有什么隐藏的话,从中领悟到其笔下不便明说但读者心里明了的东西。故那些见识高远,俯仰天地,直入玄微,且能补过、进德、解惑、增知、益智的书,乃读者真正的良师益友也。

读书就像一场旅行。让自己在心灵的后花园做一次远足,且随文字到处走走吧,去看看那些花样繁复却被时空所阻隔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