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爹娘的文章 / 爹娘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羊角蜜

文/辛夷

娘和爹一辈子生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在那些吃糠咽菜的日子里,娘和爹艰难地养大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长大了,相继有了自己的事业,结婚,生子。三个孩子当中,大儿子是工人,在一家钢厂工作,儿媳生下一男一女后因病去世。大儿子既当爸又当妈把一双儿女带大,经济上相对拮据。可大儿子是个大孝子,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节省下钱,按时给爹娘买些应心可口的东西。二儿子和小女儿均做生意,各自养了一个孩子,手头相对宽裕。

在三个孩子的记忆里,羊角蜜是他们小时候吃到过的最好的东西。那是一种甜食,形状像白色的羊角,内含蜜糖,是用上等面粉、蜂蜜、白糖、素油等食材制成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羊角蜜是最高档的点心,是孩子们永远向往的食品。娘为了给三个孩子解馋,自己试着制作羊角蜜。当三个孩子雀跃着扑向娘,狼吞虎咽地吃着娘亲手制作的羊角蜜时,娘虽然自己一块儿也舍不得吃,心里却乐开了花。

三个孩子永远忘不了儿时的场景:大儿子举着羊角蜜说:“娘,你也吃一块尝尝,好甜啊。”

“傻孩子,你们吃了,娘的心里比吃羊角蜜还甜呢。”娘边忙活边说。

小女儿边吃边说:“娘,俺长大了给你买一大筐一大筐的羊角蜜。”

二儿子讥笑妹妹说:“还用筐给娘盛羊角蜜呀,要用白纸包好,放在大箱子里,用车运回来,娘啥时想吃就啥时吃。”

大儿子默不作声,心里却有了主意。这主意成了大儿子在人生路上奋斗的动力。

三个孩子刚参加工作时,每次回家看爹娘,都会买上几斤羊角蜜,一家老小围坐桌旁,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随着孩子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二儿子和小女儿回家时不再给娘和爹买羊角蜜了,而是用大袋小袋的金枪鱼、松鱼等补品来替代。

大儿子却始终没变,每次都买些羊角蜜给爹娘送过去。一次,从爹娘处吃完饭出来,弟弟和小妹一起对大哥说:以后别再买羊角蜜给爹娘了,对他们的身体不好。二人同时掏出大把钱,递给大哥说:以后买点儿高档的营养品给爹娘。

老大一声不吭地转身走了。拿着大把钞票的弟妹吃惊地立在原地。

接下来的两个周末,大儿子没登爹娘的门。二儿子和小女儿趁大哥不在的机会,向爹娘灌输了要少吃羊角蜜,多吃补品的养身健体理念。

又是一个周末,娘打电话,要大儿子过去一趟。大儿子没买羊角蜜,而是买了补品和水果来到爹娘的住处。娘见到大儿子,悄悄拿出一沓钱塞给他,说:儿啊,你这两周没过来,娘和你爹可馋羊角蜜了,下次,你一定要买,这些高级的补品我们不稀罕,你弟妹愿意买,我们也没办法,你打小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还是给我们买羊角蜜吧,我们吃惯了那一口儿呢。

“娘——”大儿子听了娘的话,哽咽着把钱还到娘的手里,却再也说不下去。

又是周末了,大儿子把五谷杂粮磨成面,终于研制出了独具特色的“羊角蜜”,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一家人再次围桌而坐,品尝着自己家做的羊角蜜,香甜从心里飘出来,飞到每个人的眉梢和嘴角。那一刻,兄妹三人仿佛又回到了娘为他们做羊角蜜的童年时光。

孝顺孩子

文/闫岩

夫妇俩一生共生了八个孩子,三个夭折,剩下三男二女。他们努力地养育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相当艰辛。还好,孩子们健健康康地长大且成人成家了。不管老两口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难,家里再一贫如洗,可看到五个孩子过得很好,他们也感到非常地欣慰。

马上就进入十月,天气渐渐变冷,夫妇俩的五个孩子聚到了一起商量,要给父母添补点什么东西。

大儿子说:“天冷了,我想给爹娘买个冷暖空调,大个的。据说这个冬天很冷,也让他们不再受冻。夏天还可以制冷,他们肯定会很喜欢的。”

二儿子也不示弱:“你既然买空调,那我就给爹娘买台全自动洗衣机,老人家的手脚不利索,以后就再也不用动手洗衣服了。”

三儿子想了想说:“我给爹娘买个冰箱然后再买个微波炉,这样他们的生活会方便很多。”

大女儿说:“平时我也没给爹娘买过衣服,我就给他们买几件好看又暖和的棉衣服,爹娘穿上肯定会让别的老人都羡慕他们有。”

二女儿说:“爹娘爱看电视,总是跑到别人家看戏曲节目,我就给他们买个大电视,液晶的,三十二英寸的,让他们遥控器拿在手里,想看什么台就看什么台。”

五个孩子商量好后,各自买上孝顺爹娘的东西一起来到了爹娘的家里。

大儿子说:“爹娘,我给你们买了个冷暖空调,爹你识字,看看说明书就会用了,千万别舍不得用,电费我给你付。”

二儿子说:“爹娘,我给你们买了台全自动洗衣机,你们只要把脱下的衣服放进去关盖开机,一会儿衣服就洗好了,它‘吱吱’一叫你们拿出来晒上就行,可省事啦。”

三儿子说:“爹娘,我买的是冰箱和微波炉,用起来很方便,剩下的东西全部放进冰箱,想热饭放微波炉一分钟就好。”

大女儿说:“爹娘,我给你们买了几件衣服,可好看呢,一定要穿上,多在别人面前走几圈,炫耀一下自己。”

二女儿说:“爹娘,你们一直想有个电视,这不,我买了,这么大个,你们可以躺在床上随便看,不用串门去了。不要担心电费,我多给你们些钱就是了。”

夫妇俩看到儿女们送来了这么多自己见也没见过的东西,高兴的都合不上嘴。老太太激动地哭着说:“老头子,孩子们这么孝顺这可是头一次,咱们真是上辈子积了多少德才换来的呀!”老爷子的身体都颤抖了,摸摸这个,看看那个,眼花缭乱,不知说什么,更不知做什么了。

孩子们知道父母会激动,还在念叨着:“爹娘,你们以后缺什么,就对我们说,我们都会买给你们,都是自己孩子,别不好意思张口。”

老爷子的身体颤抖的轻了一些,才想起什么事儿来,赶紧对老太太说:“老婆子,平常见孩子们个面都不容易,现在都来了,快去做饭去,做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咱们也吃顿团圆饭。”

老太太也突然醒悟,笑着说:“你看我,光顾着高兴了,把这事儿都忘了,我马上去。”

老太太走了几步又折回来,眼里流出悲痛的泪水说:“老头子,孩子们吃不上我做的饭了。”

老爷子疑惑地问:“怎么了?”

老太太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们都高兴糊涂了,我们和孩子阴阳相隔啊!”

冬至送冬

文/常山书生

民谣曰:“冬至送冬,父母安宁。”冬至日回娘家,俗称“送冬”,是北方一些地区流传已久的民俗。过去乡下条件差,冬天,老年人避寒保暖讲究的是猫冬,身体不大好的叫熬冬。病情重的老人,过冬如过鬼门关。冬至数九后,不少老人的病情一般会加重,更加引起儿女的牵挂,正所谓:“惦念爹娘夜难眠,老人可该添衣衫。有道送冬不送终,盼我爹娘寿比山。”

给父母送冬的筹备活动,在冬至节的前几天就开始了。女儿们亲手为父母做鞋做袜,或赶集上市场给父母买衣购帽。衣裳讲究的是宽松柔软轻便,吃食讲究的是酥软营养价值高。一样样一件件,都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都有女儿的孝心在里面。

冬至节的早晨,这些出嫁的女儿就忙活上了,把给爹娘预备的东西分别用包袱包好,给小儿女换上干净衣裳,最后,也不忘把自己打扮一番。有婆婆的,言语一声,没有婆婆的,把门子锁上,然后与女婿一起回娘家。

冬至节上午,在乡间的路上,回娘家“送冬”的女儿或坐车或步行,络绎不绝,撒下一路的欢声笑语。

女儿还未到家门口,爹娘哥嫂就迎出来了。进了暖和屋,女儿便把孝敬爹娘穿的吃的用的全拿出来了,摆了一桌子。为了取悦嫂子,还专门带给嫂子一块印花头巾或从集市上买来的香胰子(香皂)。一家人亲热的话语、欢乐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女儿来“送冬”,娘家给女儿包饺子是少不了的。闺女一进门,全家人就忙活起来了。娘亲和面,嫂子则在案板上“当当——”地剁肉、切菜做馅儿。如果女儿带着女婿来,老泰山和大舅哥就会张罗酒菜,陪着女婿喝几盅自家酿的地瓜烧。而哥家和妹家的娃子们,早就结伴跑出家门玩去了。正是:冬至送冬爹娘喜,开门迎来自家女。贴心话儿说不完,数九寒天春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