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端阳的文章 / 端阳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艾香蒲酒度端阳

文/刘新昌

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傍晚,天空终于放晴了。

三岁的女儿困在家里好几天,见雨停了,终于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骑着自行车满小区转悠。我怕她摔着,只能一路小跑地跟着,却不知不觉来到小区西南角。

西南角是小区特意打造的一个微缩版公园,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样样齐全,还种着几棵石榴树。几天没去逛,没想到石榴花竟然开了,远远望去,碧绿的枝叶间,石榴花红艳艳地缀满枝头,一朵挨着一朵,花团锦簇,开得热烈而奔放。在初夏的万绿丛中,像天边的一道彩虹,显得艳丽而耀眼。女儿也停下车来,驻足观看,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绿叶红花,一派生机。一阵风来,沁人心脾的花香伴随雨后湿润的空气,让人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松,等闲惊破纱窗梦。”这样的雨季,这样的石榴花,这样的情景,忽然想起宋朝文豪欧阳修的这首词。原来,一直忙碌的我,竟然忘了端午节的来临。

记得小时候,母亲是特别重视端午节的。每年农历四月上旬开始,她就忙碌起来。先是烤上满满的几缸子烧酒,然后到镇上去买些冰糖回来,再到河边割些菖蒲,洗净后将菖蒲切成米粒状,连同冰糖一起放进粗瓷酒缸里,密封好,放在阴凉处。待到端午节那天,坛盖一掀,芳香四溢,此时酒已成琥珀色。父亲挑上两坛子菖蒲酒去外公家送节,我们则背上母亲亲手做的粽子跟在父亲后面。

外公家在一个小山村,与我们家只有一河之隔。小时候,过河的桥还没修好,只能坐船,河虽不宽阔,但水质清冽、水草丰沛,坐在船上,能清楚地看到长在河底的丝草和游弋的鱼虾。最好玩的是,河岸有一片滩涂,上面长满了荷花,片片荷叶像一张张撑开的绿伞,轻浮于河面上,朵朵荷花,白的如玉、粉的似霞,风姿绰约,微风一吹,香飘十里。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高大帅气,儒雅博学,会诗赋,特别是一手柳体写得有模有样,镇上十里八村的人都争相购买他的字画。

外公有个爱好,就是好喝酒,而且最爱喝母亲亲手酿的菖蒲酒。记得有一次,我陪父亲去送节,外公一高兴,竟然喝得酩酊大醉,外婆扶他去休息,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来。外婆生气地说:“酒有什么好的?喝醉了出尽洋相。”外公也不搭理,高声念起明代诗人瞿佑的《菖蒲酒》:“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说实在的,尽管当时我还不太懂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但听着外公抑扬顿挫的朗诵,我也有微醺的感觉。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外公已经去世多年,现在的端午节,母亲也不再酿制菖蒲酒。但是,今年的端午节,我一定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回趟老家,在家里点上一炷艾香,喝上一缸用思念酿的酒,即使醉了,也是醉在家乡的门槛上。

小妹

文/马润清

招魂已过两端阳,促膝谁来叙短长。犹亿手提“角黍”篮,隔门先叫大姐尝。

小妹呵!小妹!去年你丢下九十多岁的老妈,撒手人寰,噩耗传来,我无法自已,天昏地暗,悲痛万分,顿时哭成泪人,竟然连送别的勇气都没有了,为此我常感内疚!

记得你在患病期间,对我说你很想念亲人,我对你说:“他们都很忙。”你只好流着眼泪失望地说:“都很忙,就是我不忙。”你还说:“过两天想给老妈打个电话。”可电话还没来得及打,你就匆忙走了,叫人难以面对,无法接受。记得以前每年的端阳节,你总是包好多好多粽子,挨家挨户给西安的亲戚送上。我们说你为啥要受那样大的麻烦?你说自己家包的粽子好吃。今年端阳节,粽香依然飘满古城,只是不见小妹前来。吃粽思亲人,不禁让大姐我泪湿衣襟。小妹啊,几次想为你写点什么,一提笔却总是泪洒纸墨,难以成行。

小妹啊小妹,你小我15岁,来西安几十年了,和我走得最近。不是来帮我缝补衣裳,就是与我互叙短长。现在你走了,转眼已是周年,但我仍然不能从伤感中解脱出来。小妹啊,你是个完美主义者,自幼向往着长大后,能儿女双全,幸福美满,但心比天高,命苦黄莲——丈夫英年早逝,40岁守寡,孩子一双,草房一间。你为了不让没有父亲的孩子受屈,便不分昼夜拼命干活,白天下地劳动,晚上打草帘子到半夜,稍有点空闲时间,又8角钱一件帮人缝制衣服;寒风刺骨的冬天,你还在露天水管用手给人家洗衣服,挣那区区5角钱。等你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了,帮她们成了家,住进了新房,而你自己却积劳成疾,以致病入膏育不可救药!

你在住院期间对我说:“现在的医院,只要一进去,各个科室走一圈,检查一遍,就是成千上万,往往还无济于事。”所以你决定放弃治疗,无论怎么劝你,你都执意要回家,结果回来后没几天你就走了!去年七月我和你二姐回家看望老妈,有关你的事,我们只字不敢提起,但她老人家好像有所察觉:走就走吧,病病怏怏的,活着也是个熬煎……

小妹呵!你在世时常为我们送粽子,今年的端阳节,我也为你包了粽子,你在天有灵,一定要多休息,因为你在世时太累。人不可复生,但情可以传递,如果有来生,我再做大姐,你再做小妹。

又见端阳

文/沈姝云

我喜欢用“端阳”来称呼端午节,在二十几个可考的称谓中,这两个字,白描般绘出了季节变换的明显特征。

端阳从粽叶上市就开始了。婆得空就到市场去,遇到满意的粽叶就买回家。然后准备大枣、豆和糯米。大枣那时最常见,大家都认可的就是灵宝枣,形大又甜,那么大的粽子,最多只放三颗,就甜得了不得,连豆子也变甜了,整个粽子只有长尖角触不到,其它地方都可以吃到甜甜的枣香。豆子就用自家的四季豆,大大的,上面还有浅浅淡淡的花纹,面甜面甜的,和枣、米都很搭。糯米有香糯和白糯之分,初始是队里分的,后来都是自家种的。香糯香味浓郁,连新割下来的稻谷浑身都散发着香味,老远就能闻到,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多来几次深呼吸,让香气直达心底,身心随之放松,心情随之畅然,你就会向往那更为香醇的糯米饭、糯米粽。

节前几天,婆会让妈在绣花线里找出红、黄、白、绿、黑几色细线,两人把长长的彩线分成几股,拽着两头细细地搓,把拧好的线咬在口中,再用两手继续搓,待几股线绳都拧得松紧程度相当时,再抻着慢慢地合成紧紧的一股彩绳,我们叫她“花花绳”。端阳一大早,婆会给我们绑在手腕上,更小的孩子会绑在他们的脚腕上、脖项上、肚皮上。绑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问:“为什么要绑?”婆会笑笑,经常地回答是:“可以防长虫。”长虫就是蛇。

婆和妈还要从邻里对近处匀些香药,再用布头凑一个桃心,里面填上香药,做成香包给我们。香药也只是放了一点点,但那香味就很冲,很久不散。总是喜欢把香桃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再嗅,然后再包起来放到秘密之处,舍不得挂在外面,等到下次再拿出来,只闻一闻,就可以让自己的身心愉悦好多天。这样保管下来,一年过去,香包仍有浓浓的香味,即使过再久,也不舍得丢弃。

妈还提前洗好了压粽子的圆圆的大扁石,准备了包粽子的马莲。妈说,马莲绑着的粽子煮熟之后会特别香甜。因此,每年她都会去找,也不知她从多远的地方、费多大劲才找到新割下来的马莲。小时候吃过那么香甜的粽子,是否都因有了妈找的马莲呢?妈妈总是尽全力去实现美好的愿望和生活的目标,在她面前,没有萎靡和退缩,只有希望、奋斗,再计划、再奋斗,不知疲倦。

真正辛苦的是端阳前一天,这一天要包粽子。早上,妈会早早刷洗干净每片粽叶的上下两面,烧大锅把粽叶煮好,晾凉,备用。下来洗枣、豆和米。枣也是一颗颗择净再洗再泡;米不能泡得太早,提前半个多小时,得先把米里的沙、石拣出来,在水里浪一浪,直到里面没有一粒小沙子,再泡到大盆里。这时,包粽子的准备工作就全部就绪了。那时候,家里每年都会包枣豆粽,而且每家都会包几百个粽子,煮满满一大锅,所以,隔壁对门中年长的精干麻利的女性都会被提前请到家中来帮忙。几个人围坐着,一边说笑一边忙活着,片片粽叶在她们翻飞的手指中变成一个个棱角分明的大粽子,直到筛子、盆里堆满了山一样的粽子时,她们才姗姗离去。每一家的端午节都是这样迎来的。你能感受到的是浓郁的亲情和温暖的乡情。

煮粽子,便是妈的活了。从晚饭后到第二天一大早,妈妈要把粽子在大铁锅里一个个地码好,添水、生火,直到煮熟。我们从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计,因为晚上早早地我们就已经扛不住睡意进入了梦乡,只有妈一个人拉着风箱烧锅,不断地添柴、续水,给我们守着这一锅甜蜜的节日礼物。端阳一大早,就会被妈妈逐一叫醒,满屋的粽香一扫沉沉的睡意,全都麻利地冲到灶边,品尝盼望已久的美味,伸出手去接分给我们的粽子时,手腕却早已缠上了花花绳,脖子也挂上香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