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一本的文章 / 一本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寻根找话

文/万嘉义

根在哪里?

爹妈是谁?问得浅显。爷爷、奶奶是谁?有点模糊。爷爷的爷爷是谁?开始迷糊。倘若一个人不知其根,好像还说得过去。一群人不知其根,一族人不知其根,作何感想?一个民族,所有的民族不知其根,不敢想了!

你官多大,你钱多少,你人生走多远,回头看,有无脚印。于是,古人离开家乡要带着家乘。安了新家,正堂坐着祖先。

古城、古镇、古村、古寨、古宅在离视线远去,古名、古庙、古墓、古牌坊、古文物变得模糊。古人语已经严重颠覆,比如古人说“三代不修谱,为不孝。”比如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欧美总是特别喜欢我们这块大地的东西: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还有洛阳铲敞开的地下。随着那些石像、砖刻、木雕、壁画的无声与无私,而今,美国一个州收藏的中国家谱已经过万。

据统计,万姓在全国的人口排序,是三百名前第八十六位。

一对身影,相携走来。这对身影,是“湖广填四川”,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洪武八年﹚以及“闯关东”﹙康熙年间﹚、“走西口”﹙明朝中期﹚、下南洋﹙明朝中期﹚那些无数身影中的一对。这对身影,甚至比其他身影的视觉更远。从湖北麻城迁徙入川的万青公、黄母,时间是洪武二年。万青公、黄母,是我的祖先。到2016年,转眼647年,据不完全统计,万青公、黄母已经有31代孙﹙我是26代﹚,族人三万多。

汇聚族人祭祀祖先,举办家族年事活动,抒写家谱的祠堂,却早已荡然无存。

念祖宗去楚入川唯守读耕培世泽,

愿子孙登伦祀纪常将忠孝振家声。

这是祖先在万氏宗族东祠祠堂书写的对联。我的祖父万元吉,与堂祖父万元初,在民国时期主持编修的家谱里,列出族人在乡、会、殿试,国学生员以及文武两科的人才芳名。

报载,经历风雨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内的其他图书馆在收购老家谱,同时倡议把新修的家谱送到图书馆去。报载,我的家乡档案馆也收藏了上百册家谱。无疑,这是对文物古迹消失了则不可再生的一种抢救。

家谱要热啊!

寻根要热啊!

于是,想写一本书。一本记录“湖广填四川”,我们的祖先万青及其家族的书。一本国家没有档案,民间书写万姓迁徙生息发展的书。一本告慰祖宗,传承子孙知晓的书。一本文化回归、传承、苏醒的书。

中国“百家姓”,每姓有故事。

读书以清心,淡然而浅笑

文/秋思腊梅

书,静静地躺在那儿,她永远都不会开口说话,但比你那说尽人间甜言蜜语的情人还要忠贞,还要深深地爱着你,她随时等着你的拥抱,随时准备献身于你。用当下流行的语言来说就是,你读或者不读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来我的世界里,或者让我住进书山里,与书香为伴,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皮日休有言曰: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对于读书,我有自己的觉解。读一本好书,犹如品读一个人,不仅有其表而且有其内涵。一本好书又是一剂良药,在你爱情受挫、事业低谷时帮你抚平创伤。一本好书也如一面铜镜,照出自己不足,从而不断进步。当然一篇好文章,芳香四溢,犹如一泓清泉从心间缓缓流过,刹那间灵魂得到升华,精神亦为之振奋。好书可谓良师益友,他之于学习、之于工作,都有莫大益处。

晚清重臣曾国藩说过,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在我看来,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因为他关系到自身的为人处事,关系到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能否抵挡住诱惑,以及在逆境中能否涅磐重生,培根说的那句“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似乎也就印证了这个道理。修业的话,关系到自身成才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我们要抬起头做人,低下头踏实做事,相信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一定能创造出最大的人生价值。

人生之路,难免有坎坷,难免有诸多困惑,一本好书一句良言,可以让我们豁然开朗,给我们战胜苦难的勇气,让我们明白“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真正含义。很多时候我们走路走得太久,也可以说忘了出发的初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低下高昂的头看书、思考,这样才能让我们思想的风帆更高地扬起。

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通过研读论语,让我明白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以及怎样读书、怎样读懂书。鲁迅说过,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懂人生真谛,所以我又读了《道德经》。小时候看过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大学时期读过余华的《在细雨中呐喊》,最近品读了张雅文的《生命的呐喊》,可以说作者的每一次“呐喊”都是与时俱进,喊出时代的呼声,给予我们永不低头、不屈不挠的斗志。郭明义的《幸福就这么简单》,让我懂得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收获幸福。前些日子在临县出差搞桥检,从不言有多辛酸,我只想说纵情于青山、绿水、白云之间,颇有那种“山川秀美澄明镜,松竹清明静读书”的意境,大自然也是属于我们全人类的一本最美的书。大自然陪我工作,教我如何感悟生活;陪我嬉戏,教我如何品味人生;陪我赏月,教我如何陶冶情操;陪我聊天,教我如何敬畏生命。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现实社会中,对于我来说物质是很骨感的,但是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的精神是很丰满的。只有在书的世界中才能找到一方净土,找到一片属于我的蓝天,让我不必为房子、车子而苦恼,读书可以清心、明智,让我面对这些淡然而浅笑,为了自己的梦想执着追求。我相信走在书籍的阶梯上,成功、幸福离我不会太远。读书让我懂得作为一个男人,要用实力赢得尊重,要用道德提升品质,要用坚持创造价值。读书让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老师、领导对我的培养,感恩万物。读书让我懂得,努力工作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地,不负青春,我的青春我做主。

生活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

文/唤醒沉睡的猪

生活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很多时候,你根本读不透。就像有时候,别人对你点头,未必就一定是同意或赞许,别人对你微笑,未必就是高兴或愉悦一样。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里,很多东西已经被重新定义,只是我们都太单纯。

记得小时候,为了赶一个歌圩节,为了买一件新衣裳,我们要爬遍家乡的每一座山川寻找特产卖钱,甚至要早早上山为牛马准备夜草,但是,那时候的我们,开心就歌唱,无论是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在高高的山岗,还是在寂静的荒野,也无论是面对熟悉的亲人还是陌生的路人,我们都没有什么戒备或者疏离。记忆最深刻的是,和一位已经离世的姑姑,那时候我们两家人的房子是两座挨着的吊脚楼,我们在房子公共的那一侧边随便开个小洞洞,就那样每晚相约着唱山歌,我们歌唱学习、歌唱生活、歌唱懵懂的青春。那时候生活在我们眼里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再苦再累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即是幸福。大人都说我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可是,病魔无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姑姑在我床头留下一大堆杂志和照片,再也没回到我身边。这些年,也许是记忆太美,我总是时常梦见她,梦见和她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劳作的情景。然而,每一次梦醒,我都只能这样发问,你在天国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的歌唱?

小时候一直觉得人死了定是很痛苦和不快乐的,那时候觉得生活虽然艰辛但是也充满了快乐。可是,长大后,突然觉得痛苦好像不应该是这样简单定义的,因为看过太多人整天无病呻吟、生不如死,突然觉得活着不一定比死了快乐,而死了也未必比或者痛苦。这样想着,突然觉得姑姑虽然已经离开我十年有余,但她在生命最美的年华,悄然落幕,留下的除了美好别无其他,倒也有些欣慰了。

最近,百无聊赖,我又突然想起了我姑姑,觉得那时候的我们,虽穷但好像是真的快乐,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偶尔被家长老师骂一下也被我们的调皮捣蛋很快化解,但是,随着年岁渐长,我们要扮演的角色突然增多,孩子、父母、职员、上司、妻子、媳妇、朋友、同学等等,所有这些角色,好像集中在30岁左右一夜之间降临,这真像一场扑面而来的巨浪,有种排山倒海的感觉,难怪很多人一下子不适应了,甚至有些人觉得来不及喘息就窒息,于是开始各种不快乐的吐槽。这倒也无可非议,毕竟,有些时候人就是这样的,越长大越不快乐,越不快乐就越喜欢宣泄。

如何扮演好这么多角色,有人困惑了,有人厌倦了,有人不适应了,这边要应付职场,那边要经营婚姻,再另外那边还要照顾父母妻儿,工作之余还要通过各种社交维系所谓的“朋友圈”等等,生活开始变得无比忙碌,甚至措手不及。男人、女人最后通通都被归结到“大忙人”的集合里,而因为忙,很多人开始顾此失彼。今天为了陪领导吃饭不得不减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明天为了同学聚会不得不隐瞒爱人,久而久之,就陷入了这种无限循环的怪圈里,多少人就是在这无限循环中渐渐远离家人、冷落妻儿丈夫等等,家庭不和睦,过分的可能众叛亲离。这也让我想起几天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文章称现如今流行的同学聚会没钱的人不敢去,有钱的人没时间去,去的人都是有钱有闲而且必须会吹牛的。想想,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都拼命变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人,而唯独忘记了做一回自己?

最近,同事推荐给我一个App,名字叫“片刻”,我一听瞬间就爱上了它。因为,这个App有个很吸引我的宣传主题:“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每天晚上,当我躺在床上,静静聆听那些来自各地或熟悉或陌生的柔美声音时,我的时光好像倒回了很多年以前,我仿佛看到了旷野上满天的繁星,听到了儿时忘情的歌唱,闻到了母亲为我准备的屡屡饭香……只有这时,光怪陆离的世界和难以读懂的生活才会暂时离开我的思绪,被我隔离在美好世界的樊篱之外。

或许,生活有时候真的太过喧嚣了,需要我们静下来细细品读才能读懂吧,但愿在生活里奔波忙碌的我们,都学会放慢一下脚步,去细细品读曾经我们认识和留着我们心底美好生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