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太行的文章 / 太行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走近太行山

文/张艳茜

伴随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是许多用鲜血和生命谱就的铿锵战歌。比如激励国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松花江上》;比如充分表现中国军民对日寇刻骨仇恨的《大刀进行曲》;再比如影响多少热血青年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洪流中的《延安颂》……无论何时,听着唱着这些歌曲,总能令我们热血沸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我跟随《西安晚报》组织的陕西作家赴山西采风团首先来到的,是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乡县。从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那一刻起,《在太行山上》这首庄严肃穆和充满博大英雄主义的抗战歌曲,就久久回荡在我的耳畔: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于是,那段英勇的八路军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光辉战史,以及抗日洪流中的烽火岁月也随着激昂的歌声扑面而来。

1931年“九一八”东北沦陷的血泪,1937年“七七”卢沟桥抵抗的枪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日寇铁蹄践踏,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有血性的中华民族儿女,哪个肯低下头甘做亡国奴?他们的一腔热血,只为雪耻救国。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会议上指出:自卢沟桥抗战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开始了实行抗战的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同年8月,陕甘宁边区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主力师)。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115师、120师东渡黄河,出兵华北。总部机关和129师随即向晋东南挺进,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从此,太行山成为八路军总司令部转战、驻扎之地,成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

《在太行山上》就是为在太行山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的一首合唱歌曲。在这首战歌中,作曲家冼星海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武器装备的实物展示区,我们看到的,是当年八路军极为简易原始的装备——或是长矛大刀,或是改良的五五式步枪,最有杀伤力的也不过是八二迫击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有中国是以极度贫穷落后的弱国之力,对抗世界第一流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有先进的航空母舰,有精良的坦克战车,有无数的飞机大炮,而我们除了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靠的就是全民奋战到底的顽强意志和精神力量,靠的就是誓死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的决胜信念,才赢得了最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张图表前,我不由得伫立良久,那是一张“侵华日军在华北制造惨案一览表”,表上一个个数字触目惊心:

1937年9月12日,山西天镇城“八八”惨案,屠杀2200人;

1937年9月28日,山西朔县城惨案,屠杀4000人;

1937年10月24日,河北成安大惨案,屠杀5300人;

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惨案,屠杀居民2259人;

……

一个个冰凉凉的数字,代表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他们就倒在了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可是,在残酷屠杀过去了70年后的今天,日本一些顽固派仍拒不承认侵略中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并淡化加害于慰安妇心灵与肉体的暴行,真是无耻之尤。仅仅在华北,记录的一笔笔血债都是日本侵略者所犯的滔天罪行。倘若在铁证如山的“惨案一览表”前,日本当局还不肯低头认罪,还要为自己的滔天罪恶狡辩,那无疑是对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的第二次侵略和伤害。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八年抗战中,八路军129师与各军分区的基干支队和广大游击队,分散到太行山区配合地方党组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建立政权,呈现出“父送子、妻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展现的是一场振奋人心的人民战争。八路军粉碎了日寇的疯狂“扫荡”,成功地发动了“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八年抗战中,八路军129师从进入太行山区时的9000多人发展到1945年日寇投降时的近30万人,这就是民心所向,这就是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第二天,我们来到以我党我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名字命名的左权县。左权将军从1937年8月出师华北抗日前线,到1942年5月太行山区“反扫荡”中壮烈殉国,他为开创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敌后抗日根据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走进巍峨雄伟的太行山,登上黄崖洞,这里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八路军兵工厂。兵工厂的建设倾注了左权将军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选定厂址到布置设施,左权将军不顾体弱劳累,带头运送石块参加劳动。1941年12月日寇疯狂地向黄崖洞兵工厂扑袭。左权将军亲自指挥总部警卫团与日军激战八昼夜,歼敌1000多人,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我抬头望去,壮美的太行山岩石大都呈红褐色,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太行山岩石含铁量高。而我更愿意相信,太行山的每一寸岩石,都因为浸染着军民抗战的鲜血而呈现出了悲壮之色。站立在太行山脚下,每个人的崇仰之情油然而生。

凝视太行

文/邢云

春天抬脚就走进了太行,半山腰上的野桃花争相开放。

忽隐忽现,迷迷蒙蒙的雾气,起起伏伏的山脉俨然一幅水墨画。刀切似的悬崖直面着我,惶恐与感慨顿时涌上心头。

凝视。有种说法,旅游就是凝视。前几天看一本地理杂志,卷首语里也提到这个概念。文中说:旅游地是生产和销售“凝视”的,游客是去“凝视”的,“凝视”的内容很多,可以是一座山峰,一个湖泊,一段河流,一条峡谷,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个古代遗址,一条街巷,一个村庄,一场表演等。

我从不敢称自己是一个懂得“凝视”的游客,充其量只算一个观光者,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于是,我试着让自己学着凝视;于是,我走进了邢西太行。

当地朋友亲自驾车,蜿蜒陡峭的山路一路上行,拐了一个弯儿又一个弯儿,能觉察出来,脚下的路很少有人走过。他要带我去领略原始的太行。

耳旁水声潺潺,太行山渐渐露出瘦削的容颜,一道道山脊,瘦硬如梅。

层叠的石头墙,错落的石阶梯,以及虬曲的柳树,灿烂的连翘,树梢上的喜鹊窝,古老而纯朴的太行山,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这才是她本来的模样!

登高而望,高山含笑,微风丝丝,丛林舞臂,回肠荡气,仿佛步入另一个世界。

我有不少摄影师朋友,他们常在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风光片,其中尤以太行居多,那种“唯美主义”的格调,甜得发腻。总觉得这类图片只可作为点心品尝,真正的大餐,是图中的人文。

现在我改变了想法。摄影师用镜头“凝视”大山,同样传达着他们内心的力量,不,是山水的无穷力量。

但凡雨雪天气,都有摄影师“逆行”上山,他们拍云雾变幻,拍四季演变,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深夜,太行的夜空繁星闪烁。虽然它们只是天空的一些亮点,可是当我凝视于某一个点的时候,会发现它在游动,还有流星会突然划过。

朝霞伴随日出而生,枯叶在黄昏中飘落。走着,走着,越看越不一样。它出现在寂静之中,亦出现在心灵之外,太行无言,在它的凝视下,我们都变得无足轻重。

一条路为我敞开。一朵花为我绽放。这繁华喧嚣的世界,并不会让人缱绻难忘,流芳千年的汉字,写不出心路隐秘的轨迹。静静聆听,跋山涉水,迎面吹过的微风,轻轻发出祝福的声响。

西望太行

文/魏国静

柏乡,太行山东麓的平原小县。距西部的太行山脉也不过三五十里之遥。自马年以来,由于所从事工作的原因,我经常自县城驱车在新修宽阔的大马路上沿路西行。

驱车的同时,常常在不经意间抬头西眺,每次都会惊然发现那黛绿色的太行山脉像一条巨龙一样蜿蜒横卧于眼前,在映日白云的辅衬下,与东部的平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图画中的美丽,又有现实中的壮观。

太行山耸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地。雄浑、奇险虽在各地所现不同,但其所承载——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通体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既是点缀于整个太行山体中的亮点,又是连接整个相同山体的纽带。

在我们这里看到的只是它的一部分,并不能窥到其全部细节。

一年四季之中,你若在冬季抑或初春时节,西望太行山,它呈现在你眼前的颜色则是黛灰色,其原因是季节性植被落而未发,兼或冬季的残雪未消,而形成的特有的颜色,此时望上去虽不美丽,却依然不失壮观。其它季节则是黛绿色,原因不言自喻。

见到太行山最清晰时,应该是在夏、秋两季的雨后,此时,天空突然放晴,大地上的水汽尚未升腾蒸发。所以一目无穷,清新见底,给人的感觉是清透清透的;见到太行山最美时,则是在夏、秋两季的傍晚时分,这不由地使我想起古槐阳八景之一的“太行晚翠”这是古人用智慧的双眼,发现的这一盖世奇景——关于“太行晚翠”我们的先人已用诗文抒怀的很多,读之则令后人心旷神怡。

太行山脉突兀起伏,层峦叠嶂,似驼峰、似蟒蛇。蜿蜒起伏的黛棕山体,与红霞及火红的余日勾勒在一起,不由地使沸腾的大地像进入图画中一样悄然宁静。

此时的你站在太行山的东边望去,夕阳看似已悄然入睡,可未完全躲入深山中的晚阳,此时在山的那边还依然放射着余光。就像电影机放射的强光,把整个山体照在荧屏上一样,通体还配着霞光,裸露于你面前,会使你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落日一瞬的太行山更美、更巍峨、更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