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革命的文章 / 革命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我家三代都当兵

“我家三代都当兵,红军八路解放军;两代牺牲一代残,一心一意为人民。”这是我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写的一首打油诗。我是1939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柳门口村小毛家湾大山里的一个革命干部家庭。

我们家在大革命时期是地下党的交通站,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京(山)钟(祥)荆(门)中心县委办公所在地,现已列为市级文物单位,李先念、陈少敏、程子华、毛凯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到过我家检查和指导南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工作。谢威、彭刚、李金锡、唐田、龙飞等革命老同志都常住我家。我父亲在对日作战中缴获的一把日本战刀,我作为革命传家宝一直珍藏在身边。这也是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

祖父毛永高生于1888年腊月二十八,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红军,带着他的大儿子毛作仁跟随贺龙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上了井冈山,后又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和他的大儿子一同牺牲在长征路上;我的父亲毛作文,生于1913年腊月二十八,1931年我奶奶又把他送去参加红军游击队,曾任京钟县三音乡游击队长、区中队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八路军、新四军连长、副营长等职,1942年腊月二十六率部队在钟祥南山与日寇作战时英勇牺牲。

父亲牺牲后,部队首长看到当时的环境恶劣,我母亲是一双小脚,我又年幼,跟随部队作战已十分困难,就决定送我和母亲离开部队回到我的出生地——湖北钟祥长滩新河乡一个山村里,一方面躲避战乱,一方面艰难度日,等待革命的胜利。后来新四军五师突围后,白色恐怖加剧,为了逃命,母亲带着我四处讨米要饭,直到大军南下解放,我和母亲才结束了流浪的苦难生活,真正地翻身得解放。

解放后,人民政府给我和母亲发放抚恤金,并免费送我上学读书,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革命工作。为了巩固和平,为了人民永远得到安宁,我的母亲又毅然勉励我到部队去锻炼、去战斗,继承革命先烈未完成的革命事业。1962年2月,我不幸在一次野营战备执勤中负伤,虽然经过近八个月的治疗,仍未全部康复,成了伤残军人,转业到湖北省公安机关工作,离开了难舍难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1965年元月,我来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黄冈,工作了36年直到2000年退休。

现在,我已77岁,儿孙满堂,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此,我每年都将儿孙们带回老家的烈士陵园扫墓,不断地教育儿孙们牢记历史,不忘党恩,努力工作和学习,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继承先烈革命遗志,缅怀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把根留住

文/王志爱

小时候,常听爷爷讲故事,讲家乡发大水,逃荒到沂蒙要饭的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爷爷讲的陈年往事,我已慢慢忘却,可爷爷所讲的沂蒙老区的英雄传奇故事,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在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有一位刚毅善良的沂蒙母亲,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刻,无数年轻的八路军战士,为保卫沂蒙一片片倒下,留下可怜遗孤无人照看。这位瘦弱的母亲,不怕危险,把几十个无依无靠的孩子领养到自己家中,并叮嘱孩子们说:“如果问起你,就说是我的孩子”。很多孩子面黄肌瘦,这位善良的母亲就把孩子交给正在哺乳期的儿媳,央求儿媳把奶水让出来,并语重心长的说:“这是烈士的后代,让他们吃奶。咱的孩子吃粗的;咱的孩子就是死了,你还能生育;烈士的孩子死了,就断了根。”她竭尽全力倾尽所有,呵护八路军的孩子全都活了下来,而自己的四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相继夭折。她就是革命沂蒙老区红嫂的代表——王焕于。

长大后 ,我读书了 ,我清晰还原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在那战争的岁月里,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而另一个红色记忆也在我眼前萦绕,它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鼓舞着我们的斗志。一九四七年,孟良崮上,血战将至。王牌之师,重兵囤积。华东野战军,誓死扞卫。这里有国民党最强大的攻势,这里有我军最杰出的指挥员——陈毅、粟裕。沙场对垒,智勇比拼。我军果断把握战机,连续攻击,苦战三昼夜,击毙中将张灵甫,全歼其麾下精锐之师,造就了一片英雄的土地,唱响了一曲红色的赞歌。取胜后,元帅陈毅,诗兴大发,曰“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我军个个是英豪”。

而现在,我有幸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来到沂蒙老区参观学习,我的视野又是另一番景象。沂蒙山根据地已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里山青水秀,沟壑纵横,青松遍布,风景宜人。春天有烂漫的山花,夏季有潺潺的溪水,秋季有漫山的红叶。虽没有了当年枪林弹雨,殊死搏斗,但沂蒙老区的奉献精神好似历历在目。沂蒙老区是全国着名的四大根据地之一,素有“华东延安”之称,是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这里,每一座山头都燃烧过抗日战争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渗透了抗日军民的鲜血。沂蒙老区内东、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及孟良崮陈毅指挥所旧址、百年天主教堂、圣母山圣母堂、沂蒙风情园、抗日烈士陵园、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景点。走进这方土地,感受沂蒙山的神奇,呼吸沂蒙山革命老区自然的清新,触摸历史的沧桑,接受文化的洗礼,激发生命的灵光与激情。

沂蒙山根据地以其丰富的红色资源、古朴的山村风貌、灵活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大批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和各阶群众。这里也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妇联等70多个部门和单位确立为公务员公仆意识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它是我们的信仰,它是我们的精神;我们要景仰,我们要传承,我们更要把根留住。

圣地槐花分外香

文/陶余来

真切的窑洞、参天的刺槐给人深刻的震撼:像窑洞那样深深地嵌入山体、如刺槐一般把根扎进大地,正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不二秘诀。

“刺槐,木材坚硬,耐腐蚀,燃烧缓慢,热值高,花可食用,做蜜源。喜光,不耐庇荫。有一定的抗旱能力。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在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内,一块最上方正中饰以一颗红五角星、并配以以上文字的宣传牌,挂在一棵高大的刺槐树的腰部。

5月,从西安乘火车奔向革命圣地延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中,起始一路并不显山露水,行程渐半,山地陆续出现,隧道一个连着一个。隧道间隙,就见满山雪白如银,细瞅,原来是刺槐花盛开。

作为合肥人,第一次旅游来陕北,这时候还能见到槐花怒放,着实感到惊讶。合肥槐花可是早在4月中下旬即告花事已尽。陕北的物候可是要比合肥迟20天呢。

下火车,连忙打车,跨越延河,经过延安宝塔。蓝天白云映照下的宝塔格外壮美。过清凉山,来到王家坪革命旧址内,军委大会堂外的参天刺槐让我惊诧得目瞪口呆。合肥也多刺槐,大别山水流淌过的滁河两岸每年春天绵延几十公里的刺槐花海,也是摄人魂魄的壮美。可论单株体量,如此高耸入云的刺槐,平生还是头一回见着。

岂止是王家坪,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内,到处是如此高大的刺槐树。

枣园旧址里,高大的梨子树结出了小拇指大的梨子;繁茂的杏子树上,大拇指大小的杏子也已缀满枝头。可跟足足有几层楼高的刺槐林比起来,梨树杏树都几乎成了灌木;至于满园的枣树,体量就更在梨杏树之下。一棵棵高大的刺槐树汇聚成林,遮天蔽日的槐花铺满高远的天际,与蓝天白云应和;花事浓烈到几乎看不见树叶,直把周天香彻。

一些高大的刺槐树上挂着“树老枝枯,请勿逗留”的告示牌。挂这样牌牌的刺槐,已没有华盖一般的硕大树冠,几十米的树干,光光的,没有旁逸斜出的侧枝,只有树梢部顶托着几根短小的枝桠,顽强地开着槐花,整棵大树犹如一把高擎的火炬。

三处革命旧址,只在枣园彭德怀旧居院前看见一棵古老的紫丁香。没有奇花异草、佳木良禽,除了枣树、梨树、杏树,就是刺槐花开。没有华而不实,连槐花也可食用,洋槐蜜可是上等的蜂蜜呢。这一切,让人感觉整个延安革命旧址,都如朱德一样,“朴素浑如田舍翁”。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1935年5月26日方志敏写于囚室的《清贫》中的文字。延安,漫山遍野的刺槐花儿,正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身影,正是他们拱卫和滋养着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内的一棵棵刺槐长成了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

杨家岭毛主席旧居窑洞前,几棵红色槐花树分外抢眼。如果说洁白素朴的槐花象征着延安人物质生活方面艰苦奋斗的作风,那么这红艳艳的槐花,不正是延安人永不褪色的革命情怀的写照?真切的窑洞、参天的刺槐给人深刻的震撼:像窑洞那样深深地嵌入山体、如刺槐一般把根扎进大地,正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不二秘诀。

杨家岭党的七大会堂的后墙上,至今高悬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同志专门为七大召开而作的题字。一粒槐花开在树上,细小得让人看不见;大小槐树一齐开花,却把陕北的春天装点得犹如“万里雪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