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毛衣的文章 / 毛衣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带着毛衣出发

文/赵睿

在衣柜的一角,躺着一件衣服,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它被我穿在身上或收在柜里,我都清楚地知道它一直都在陪着我,给我鼓励与希望。

正值寒冬,母亲不知为何,拾起了多年以前的手艺,开始在家织毛衣。

13岁生日那天,母亲将织好的毛衣整齐地放在桌子上,放学回家的我眼前一亮,在母亲的催促下穿起毛衣。没有可爱的图案,没有精巧的花纹,再朴素不过的一件衣服,却在母亲爱的衬托下十分美丽。一阵暖流划过,我惊觉这毛衣竟比任何衣服都暖和许多,或许是手工编织的缘故吧。看着镜子中合身的毛衣,眼中浮现的却是母亲早起晚睡精巧细致的编织,是母亲一次次不放心地量尺寸、比长度,甚至一个个扣子都是她精心挑选,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在心中说道:妈妈,谢谢您!

上学时,每天都穿着这件毛衣。起初,是为了向同学炫耀这毛衣的来历,看到他们羡慕的眼神,听到他们对母亲的夸奖,都仿佛是在赞扬我自己一般兴奋,心中充斥着喜悦。后来,竟发现自己渐渐离不开这件毛衣了,闲暇时便拉开校服外套,哪怕只是瞥一眼里面的毛衣,都如看到了母亲的身形,嗅到了母亲的味道。

即使是夏天,也常常想起这陪伴我走过一度春秋的毛衣,常常把它拿出来,捧在手心里,柔柔地抚摸着,仿佛碰触母亲轻柔的手指;贪婪地嗅闻着,仿佛嗅到母亲身上爱的味道;细细地端详着,母亲日夜编织的身影清晰眼前;静静地听手指婆娑过毛衣的声音,恍若听见母亲对我说:你试试这件毛衣,自己编织的。

母亲的这件毛衣,让我渐渐明白,其实衣服有两种——穿在身上的、穿在心里的。同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一样,我们需要穿在身上的衣服,给我们以身体上的温暖,遮盖身体上的瑕疵,让我们能够生存;而穿在心里,它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被遗弃,却给我们以心灵上的温暖,遮盖心中那冰冷与空虚。

我会谨记母亲通过这件毛衣告诉我的——人都需要心中的温暖,不只是一时的,更是一世的,来遮住心中冷漠无情,但温暖,绝不是说说而已。

冬天里的回忆

文/苏俊凯

每年供暖前后,天儿会格外寒冷,今年也不例外。晚饭后,坐在书桌前看书,越看越觉得冷。于是翻箱倒柜地开始寻觅适合在家穿的保暖衣服。一件我这辈子唯一手织的红色毛衣映入眼帘。拿出来铺在床上,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毛衣、取暖、雪后等关于冬天的记忆一幕幕涌上心头。

毛衣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那件毛衣是我在高中的一个寒假织成的。因为那时条件有限,孩子们冬天常常穿妈妈做的棉衣。对于爱美的青春期女生来说,虽保暖但着实显得有些臃肿。当时,有个心灵手巧的女同学穿着一件自己手织的毛衣来到学校,女同学们围着她夸赞不已。我也萌生了要织件毛衣的念想。回到家中,跟妈妈说了想法,妈妈看着我没有言语。晚上,学习之余,我到妈妈房间,发现妈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拆一件自己钟爱的毛衣。我想制止,可是为时已晚。过了两天,妈妈将洗净的毛线团交给了我。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让同学教我织毛衣。从小就不善于动手、笨手笨脚的我竟奇迹般地学会了织毛衣。一放寒假我就开始织,还常常挑灯夜战。春节前,一件自己认为非常漂亮的毛衣就“竣工”了。穿在身上,那种喜悦至今记忆犹新。可是我完全忘记为了帮我完成小心愿,妈妈将自己心爱的毛衣给拆掉了。

儿时取暖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重要。小时候没有暖气,取暖靠的是自家生的炉子。入冬时,家里都会储存一定数量的蜂窝煤、散煤等,用于取暖、做饭等。记忆中,拉煤的经历记忆犹新。上五年级时的一个周日,我独自骑着三轮车到10公里外的一个煤场买散煤。四五百斤的载重对于一个只有11岁的女孩子来说,拉起来着实有些费劲。但是,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力量,我就那样边蹬三轮车边高声唱着歌一路骑行,路上人烟稀少,只有路边的大杨树像一个个卫兵似的守护着我。回到家里,发现后背的衣服都快湿透了,但是那种终于能帮爸爸妈妈干活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上初一的那年冬天,刚生上炉子的第一天,烟囱有的地方堵了,但是妈妈没有发觉。八点刚过,我和妈妈就睡觉了。那天,爸爸加班到晚上十点多才回来。睡到半夜,我就觉得呼吸困难,浑身不能动弹,于是大声地喊妈妈。妈妈就急急地向睡在里屋的我走去,可是刚走到我房间门口,就听见妈妈“咕咚”一声摔倒在地上。只听见爸爸喊着妈妈的名字,把妈妈扶到了院里,接着把我也背了过去。我躺在吃饭用的石头桌上直到第二天上午九点多,才能正常行走。这次经历使我对煤气味道的承受能力达到最低值。

雪后的故事,让我学会了珍惜快乐。小时候的记忆里,冬天经常都会下很大的雪。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二早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上的积雪已经有四五厘米厚。我跟大哥二哥焦急地跑到大街上,看能否按惯例去几十公里外的舅舅家。看了情况就跑回家给爸爸妈妈汇报。因为去了舅舅家,不仅能挣压岁钱,还能吃上舅舅舅妈做的我们馋了很久的“酒席”。爸爸妈妈终于决定下雪也要骑车子去。两个哥哥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轮流用自行车驮我的任务。一路上,上初中的两个哥哥小心翼翼地骑着自行车,到危险的路口,我们会下来推着自行车前行。往常骑车一个小时就能到达,那天用了两个半小时才到舅舅家。舅舅一家看着踏雪远道而来的我们,对两个哥哥赞不绝口。

关于冬天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一幕幕记忆的“镜头”似乎幻化成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发出熠熠光芒,串起我的人生之路。

爱在编织中

文/周谛

单位组织“暖冬行动”——为市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编织毛衣、手套、围巾活动。我不会织毛衣,但可以织围巾、围脖。十几年没捏针了。为了织好围巾,我特地跑到商店里找好看的围巾上的花纹和美丽的图案。

小时候,我穿的毛衣都是母亲编织的。母亲特别喜欢织毛衣。当秋风还未刮起的时候,母亲忙完了一天的家务就开始坐在橘黄色的灯光下织毛衣。母亲灵巧的双手,穿梭在一团团的毛线间,两个细细的棒针像是乐团里的指挥棒一样,优雅地穿梭于毛线之中。那时候很多同学都羡慕我有漂亮的毛衣穿。

后来,我的女儿出生了,那时小孩子的毛衣裤不好买,自己又不好意思总是求人帮忙织,就逼得我不得不拿起针自己学着织。在同事手把手的教导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女儿织了一件毛衣。看着女儿穿着我织的毛衣蹦蹦跳跳,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今在繁华的都市里,商店里挂满琳琅满目的各色毛衫,也很难看到悠闲的手工编织毛衣的女人了。

如今,我又拿起久违的棒针,可这次对我来说,编织不仅仅是简单的手工活,它编织的是一种浪漫的情怀,是一种对孤残儿童浓浓的爱意,也是在编织一种心情。当我洗尽一天的风尘后,拿起毛线坐在温暖的家中,一边看电视,一边悠闲地织着围巾,听着针与针的碰撞,感受着线在手指间缠绕,那心情是格外的安逸。两个星期后,我终于编成了两条长长、毛茸茸的红色围巾和圆圆的围脖。看着它们,我像是完成了一种使命。那种使命便是爱的再现、情感的升华。仿佛,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围着我织的红红的围巾站在寒风中微笑,向我频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