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农场的文章 / 农场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难忘的岁月

文/吴兆德

为了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当时只有16岁,正在齐齐哈尔市第五中学的我便和同学们一起打起背包,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祖国的北大荒九三农场。金秋十月,天气格外的晴朗,我们坐在解放牌大卡车上向目的地奔去。车头上红旗招展,车厢内歌声阵阵“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当时的北大荒还有很多是待开垦的处女地,野草丛生。汽车的马达声不断地惊起一些不知名的鸟类从野草丛中飞起。还有一种鹿,面对颠簸而来的汽车,不但不躲,还像迎接客人那样站立在道路一旁,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群不速之客,据说这种动物叫傻狍子,意思是傻呼呼的。

不多时,我们来到了九三农场。九三农场这个名字是为纪念日本1945年9月3日无条件投降这个非凡的日子,教育后人不忘国耻。当时九三农场的秋作物还没有收割完毕,于是我们挽起袖子,拿起镰刀开始割豆子。当时的农场农作物的收割还没实现机械化,因此大家获得一次难得的劳动锻炼。金黄色的大豆一眼望不到边,从大田这头一趟割下去,一天下来还割不到另一头呢。确实叫人感觉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记得我们来到农场的第六天出现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傍晚收工后,我们刚来到离屯子不远的地方,只见民兵连长焦急地迎上前来对我们说:“同学们辛苦了,但有一件事不得不对你们说,兴安岭发现了火情,形势非常紧急,需要同学们协助救火。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啊?”大家一听说森林着火了,先是一惊,接着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于是所有的同学分乘两辆拖拉机向出事地点出发了。路上民兵连长向大家传授救火安全知识。例如:怎样用鲜树枝扑打残火,怎样注意自身安全。他说进入出事地点首先确保自身安全,观察风向,不要顺风跑,要逆风躲,这样才能脱离火头。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就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下,也可以先在合适的地方烧出一片没有草木的光土地带,这样大火烧到附近时,能有一个安全逃生的地方了。正在我们向山上艰难开进的时候,就听到身后边传来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而且越来越近。啊,原来是赶来支援的第二批解放军战士上来了。他们跑步的速度超过了冒黑烟的拖拉机,不一会他们就从我们身边赶过去了。当我们赶到出事地点时,火势已被解放军战士控制住了。只有一缕缕残烟在哪里越来越弱的燃着,不久就变成白灰了。头顶上不时有飞机在空中盘旋,搜查隐患,直到这时大家沉甸甸的心终于放松下来。

我深深的感觉到,关键时刻值得依赖的还是人民的子弟兵。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哪里有危险、有敌人,哪里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

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忠实地践行了屯垦戎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诺言,誓把北大荒建成祖国北大仓的蓝图已成为现实。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年的下乡知青如今都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我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大步迈进!

追忆往昔学种田

文/鲍友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所在的军分区在南湖开垦了好几百亩田地,平时,轮流抽调战士和干部驻守管理,农忙时,则出动所有机关干部战士干农活。这年,上级抽我到农场劳动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我拿惯枪的手,又学起了种田。

农场管理员姓汪,大家叫他汪管理。汪管理特有个性,做起事来样样精通,尤其是摆弄起拖拉机时,更是神气得很。在农场管理方面也特别到位,谁大手大脚一点,他都不放过。汪管理见到我们总是一脸笑,有时农活特别忙,他便让炊事员多做几样菜,拿酒招待我们。其实,我们心里明白,汪管理真的不容易。别的干部都有探亲假,可以回去看望亲人。可汪管理不行,因为农场离不开他,所以他很长时间没有探过家。尽管这样,汪管理仍无怨无悔地长年在农场工作,为此,他年年被评为模范。

我到农场劳动后,汪管理待我极好。有一次农场拖拉机的油泵坏了,他还特地指名让我到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里去修理。从洛阳修油泵回来后,我给他带了几样小礼物,感谢他照顾我。

我们分区农场是大农场,所以每到农忙时都是出动所有人员,用上各种农业机械。记得当年我们用拖拉机犁地、插秧机插秧、康麦因脱麦机打麦。但割麦割谷都是人工用镰刀收割,很少用收割机。

在农场劳动很自由,尤其是下雨天,我们常常聚在一起讲故事,或到附近河沟里捉鱼,每到这时,汪管理也和我们凑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记得有一次,我们捉了一脸盆鲫鱼,大伙吃了好几天,从煎到煮,变着法吃,味道美极了。

三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就要回到各自的岗位,新来的同志也很快要来了。汪管理很动情,听说每次轮换时他都这样,所有的人员都要轮换,只有他一人是专职农场管理,多年没有换一回,他也不想换,他说,做惯农活了,再回机关恐怕不适应。我们走时,他特地嘱咐炊事员为我们杀了一只正下蛋的母鸡,他说,你们机关的同志下来一呆就是三个月,没招待好你们,这一餐就算我老汪赔你们,待以后我到机关办事,你们再关照关照我。他这一说,我们轻松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今天我们是战友,说不定哪天我们就会复员转业到天南地北,今生都很难见上一面。说到这里,大伙都向汪管理敬酒。人高兴,醉了也高兴,人悲伤,醉了也会掉泪。那天,不知是高兴,还是悲伤,我们又笑又哭,又哭又笑,直到半夜。第二天,新同志来了,我们老同志走了,看着汪管理忙进忙出的样子,没有一个不夸他的。

再见到汪管理是第二年冬天。他戴着大棉帽找到我驻守的军火仓库,非要我帮他弄几发子弹不行。我说,那不行。他说农场周围有好多野兔子,他想打几只,给战士们改善改善生活。我说,那也不行,要子弹,非得有调拨单或首长的批条。他说批条行?我说,行。于是,他一溜烟朝分区跑去,回来时,拿着司令员的批条。我按照批条发了他五颗子弹。后来听说他用这五发子弹打了六只兔子,至于怎么会多打一只,至今仍是个谜。

三个月的农活,既锻炼了我,也改变了我对一些人的看法。大千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活法,只要自己满意而且又不伤害到他人,那就是幸福!

不泯的农心

文/赵新芳

端午节到北京的女儿家小住。早晨,我常常沿着一条被硬化了的小河堤坝散步。一次,不经意间竟发现了一棵孤零零生长着的倭瓜,其长势非常茂盛,叶子大如扇,蔓茎粗如绳。枝枝叉叉、散散漫漫的一片绿色从堤坝一直向下延伸至河水边,平铺了河堤的大半个斜坡。起初我认为倭瓜是野生的,但蹲下身仔细一看,发现其根部是长在一棵被刨掉的老树坑里的,而且周围还有浇水施肥的痕迹。显然,是人为的。我顺着河堤往前走,又发现了同样的两棵、三棵……无疑,这是有人精心种植培育的!

无独有偶,我的脑海又浮现出在新加坡留学期间的一些影像。那个发达的小国家可谓地地道道的城市化了,竟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记得在从学校到住宿地经常走的一段儿路途中,曾不断看到旮旮旯旯里种植着的一些农作物,但多数是叫不上名字的热带植物,偶尔也会看到一些我们家乡才种植的蔬菜,如豆角、丝瓜、黄瓜、韭菜等。每当看到这些,都如遇到久别的亲人似的,感到十分亲切,又禁不住停下脚步认真观察欣赏一番。

最不可思议的是我居住的小区,原来留作观赏的花池一度竟全部被业主们种成了各色蔬菜。一到夏季,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是林林总总、参差不齐的绿,还有戴着草帽、光着膀子的“准农夫”们忙碌劳作的身影。随着汽车时代的快速到来,业主们不得不把这些菜地除掉硬化成停车场,但就在铲车清除菜地的一刹那,令人想象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几位老者竟然端坐在自己的菜地里强烈抗拒,而这些老者都是本市最高学府退了休的学者、教授。后来几经思想工作,才勉强得以实施。现在“菜地”虽然变成了停车场,但这些大腕儿的教授们仍然矢志不移地在自己的阳台或楼后边的空地上,摆上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花盆乃至废弃的浴盆、包装箱、大缸等,一如既往地精心种植着自己最喜欢的各类蔬菜,诸如茄子、丝瓜、梅豆、黄瓜、豆角等等。每每看到这些,我都会在些许疑惑里感到忍俊不禁,甚至还饶有兴趣地拍下一些照片来。

彻底改变我的认识的还是对“开心农场”的参与。何谓“开心农场”?即将一大块土地分成若干多个小块儿(每块大约三十多平米)有偿承租给城市里的居民们(称之为“会员”),供其种植。当然,“农场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诸如各种农具的购置、水管的铺设等。“会员”们则自由选择种植项目,但大多为季节性蔬菜。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和几位好友融入到了“开心农场”的。

从春至夏,“开心农场”成了我们的一份儿“牵挂”。每到周六、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汇集到这里来,待弄着那份儿暂时属于自己的土地。早春,大家先是站在那片有些荒凉的黄土地上很认真地制定着年度种植计划,然后开始洇地、翻土、扒畦、下种……初夏,黄土地很快变成了绿地毯,伴随着茁壮成长的幼苗,大家又开始了间苗、移栽、除草、捉虫……不多久就有了收获。最早的是朋友种的一畦生菜,由于种子撒得太多,长得十分稠密,大家拔了一茬又一茬,无穷尽似的。紧接着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等等,一股脑儿成熟了,几乎每一天都有丰硕的成果。大家聚在一起品评着各自菜地的长势,交换着各自的劳动成果,参与者并快乐着,真可谓开心之极!

至此,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人们从事着同样的劳动活动,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心境呢?一种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苦不堪言,另一种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我又想起了自己早年的劳动生活,多数情况下都是生活所迫,生存所需,都是被动无奈的。而现在的劳动则是生活富足之后的精神享受,则是主动追求的。如果说前者是为了生存的话,那么后者则是为了享受,这可能就是劳动活动的不同之处吧!

我还想,或许人们如此钟爱种植活动,还有更重要的因素隐含其中,那就是“付出”与“回报”。在这里,大地对于侍弄他的人们是最诚实的,你对土地付出多少,土地必有多少回报,并且立竿见影,绝不打半点儿折扣,这种因果报应和“诚信”正是现代多元社会所缺失的,更是人们所孜孜追求和殷切期盼的。

“成就感”则是人们的另外一种收获。人们看着自己种下的一粒小小种子破土而出,质变为一棵活脱脱的小苗,一天天长大,直至开花结果,强烈的“成就感”不禁油然而生,这犹如夫妻相爱生育出自己的孩子,在俩人的精心哺育下不断地成长,不仅充实着生活,更幸福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