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道德的文章 / 道德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听,四德歌

文/孔伟建

由中共梁山县委宣传部、县新闻中心精心制作的《四德歌》MV顺利杀青,我将视频完整地下载了下来,在寒意渐浓的晚秋、在国庆假期里,看了不止一遍,每看一遍我的心灵就被触动一次,每看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每看一遍心里就流过一阵暖流。

在全县上下大力开展“四心”教育、实施“四德”工程的今天,为夯实“四德”工程建设载体、扩大“四德”工程建设效果,我们通过唱一首歌曲这样的基本模式,鼓励群众唱道德歌曲,深化公民道德教育,不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么?

该MV,立足“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创作理念,片中的每个镜头、每处场景、每个事例、每个人物,都取材于我们身边,都是我们熟悉的或曾经熟悉的,无论是家乡的草木山水,还是身边的道德模范,又或是片中的普通百姓,你可能不认识这个,却跟那个相熟,不识得这个场景,却熟知那方风物,这就一下子拉近了道德模范、这片热土跟我们之间的距离。

不错,片中展示的是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水泊梁山,是共和国版图的万分之一,那些广泛选树的道德建设典型,就是些带着温度的名字,就是些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人,就是我们身边的老李小张。他们,其实就是一个个有爱心的人、有诚心的人、有孝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说到底,就是一个个好人。他们,绝非高不可攀,只是比我们付出的多一点、坚持得久一点而已,只要我们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自觉以自身品德修养为起点,苦练内功,加强修养,就会慢慢由己及人,由己及家庭、集体和社会,向全社会传播正能量,启迪人们心灵,同样,也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常常想起这句话,人生,是每个人都必然要走的路程,有什么样的梦想,就注定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

德不孤,必有邻。实施“四德”工程,提高文明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撑。加强道德建设,可以澡雪人的精神,砥砺人的情操,培育人的心灵,增强人们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养成良好道德风尚,构建仁孝、诚信、博爱、文明的道德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水浒故里,厚德梁山。追求德,实践德,做有德之人,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不懈追求,更是新时期七十几万梁山儿女的价值取向。

天道水浒,大义梁山。目前,我们全县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四德建设为载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埋藏在人们心中的道德力量激发出来,转化成为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上善若水,止于至善。爱是人性最高的情感境界,是维系家庭、单位和社会的纽带。让我们坚持以爱心为核、以诚心为本、以孝心为先、以善心为源,不断优化社会诚信和道德文化环境,引导全县上下讲奉献、有爱心,讲诚信、有诚心,讲感恩、有孝心,讲良知、有善心,将个人对家庭的“小爱”,延伸到对事业对单位的“热爱”,升华为对国家的“大爱”,在融注道德基因中不断加快建设道德高地。

让我们大力发挥道德典型在“四德”工程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整体推进四德建设,在全县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努力形成“上面明星闪耀,下面群星灿烂”的可喜局面,为建设工业强县、文化名城、生态和谐家园提供有力道德支撑。

让我们深入挖掘整合梁山水浒文化、大义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和锐意进取、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作为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培育梁山道德文化品牌。

聚道德力量,做美德公民。梁山,滋养了我们的肉体和精神,今天,古老而年轻的她,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独特风貌。

世间万事,人心重量,都可以用道德来称量。中国梦,梁山梦,自己的梦,跟你我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有梦想,就会有追求,就会有奇迹。梦想,永远在奋斗的路上。四德建设,永远在奋斗的路上,永远有走不完的路。

看,感人的歌词再现眼前。听,美妙的旋律再次回荡耳边。让我们共唱四德歌,争做四德人,以实际行动,对内增强道德建设感召力,对外提升水浒故里的道德声望,为建设厚德梁山增砖添瓦!

请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前行,前方等待我们的一定是美丽的别样风景。

用道德铸就人生

文/王子赟

何为道德?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道”是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中国自古以德为美,德乃立身之本。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从人性的角度来说,道德即是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作为我们每个人,我们不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所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呢?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上课认真专注地听讲,自习安稳静心地看书,课后独立高效地完成作业,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形成的良好学风。此外,“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

在这儿我先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个新加坡旅行团在德国观光。旅行团中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他在商店买了一件小玩具。在拆封时,由于周围没有垃圾桶,他就将包装纸习惯性地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就是这个包装纸,一直在这个小男孩的口袋里呆了两个星期,最后被带回了新加坡。

这个故事的情节虽然不够生动,情景也并不动人,可是它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并让我深思良久。这个男孩年纪虽小,但道德之花却早已在他心里深深扎根。

其实,道德离我们很近,近得触手可及,因为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随手关掉洗手间里“不辞劳苦”的滴着水的水龙头;擦掉墙壁上“清晰可见”的鞋印;我们停止将垃圾从窗口“潇洒的抛下”的行为;也不要对身边人“出口成脏”,而是让文明、亲切的语言响彻耳畔。在家里,我们孝敬父母,也许学业、工作繁忙的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替父母分担家务,但餐桌上的一句问候,饭后的一杯清茶,节日时的一句祝福,都能够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或许有时,我们的善良未必会得到回报,甚至还会遭来他人的讥笑和嘲弄。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某些人的不善,而放弃我们自己去做一个善良人的努力。因为我们都不能决定别人去怎么想,但我们却可以决定自己要去怎么做。

人的一生,思想的美与丑,几乎决定了那个人的一切。所以我们常说,道德是一种美丽,更是一种智慧,让我们一起去尽情地展示她、分享她、弘扬她。做有道德的人,用道德铸就人生!

有所“畏”

文/王心璞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人世间有两种东西令我敬畏,一是头顶深邃无比的天空,一是人间的道德准则。”深邃的天空是自然的奥秘,尊重自然,是行为上有所畏惧。道德准则是心灵的约束。尊重道德,是精神上有所畏惧。如果失去了对自然的畏惧,以为人定胜天,为了眼前的利益对森林乱砍滥伐,大自然带来的将是黄沙肆虐、气候变暖的报复。如果失去了对法律道德的畏惧,无所不为,自以为天下第一,带来的将是人们的不屑与唾弃。

首先,人们应该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

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曾经有十三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峰顶300英尺时,一名登山者却果断决定返身下山。为什么他会在距峰顶一步之遥的地方选择下山呢?作此决定的原因是他预定最佳返身下山的时间是下午两点,虽然只要4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峰顶,但返回的时间就会超过安全时间。但同行的十二名登山者却无法接受他前功尽弃的想法,选择继续攀顶。最终这十二人因错过了安全返回时间全部葬身于暴风雪当中。当时峰顶就在举目所及之处,挺过去就是成功,此时退缩确实可惜。但一味前行丧失了安全下山的时机,让自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不禁让人叹息。

其次,人应该畏惧法律,尊重道德。

有所畏者,是能遵守准则之人,是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之人。在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米河的父亲临终前对儿子说:“无畏,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怕该怕的。”怕该怕的,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做想做的事。

清代着名的廉官河南巡抚叶存仁为官三十余载,甘于淡泊,毫不苟取。离任时僚属们为避人耳目,用小船载了一些礼品,趁深夜无人给他送去。叶存仁见此情形赋诗一首:“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婉转而坚定地拒绝了来人。他在对世俗人情道德的思索中,体会到“畏”的境界。他用正确的言行维护了自己品格的尊严。

孔子有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又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由于有“三畏”,君子在行为上必须要顺从“天之所命”。必须要以“大人”的人格为榜样,必须符合“圣人之言”的要求。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做到“内省不疚”。显然,恰恰因为“君子”的这种“有所畏”,他才会“不惧”。反言之,“君子”之所以“不惧”正是因为他“有所畏”。

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无论任何人,都要心中有所畏惧,都要有道德约束。只有规范自己的行为,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审视自己,方能奔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