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盆子的文章 / 盆子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夏天来吃覆盆子

文/牛旭斌

三辆牛车,打过大柳树庄,爬上夏家湾。满坡的莓子熟了,山梁上的杏儿黄了,麦子快要柳黄了,庄稼成熟。

树莓长在山涧沟畔的刺藤上,一簇一簇,深茂葱茏。果子成熟后,有的红如胭脂,有的黑如玛瑙,花托上珍珠般的果粒,泛着细软的绒毛,我们乡下叫“架莓”。黑莓的果肉要比红莓丰满,水分充足,更加甘甜。在坡上放牛的少年时光,在草丛中捉蚂蚱的时候,追着满天飞的蝴蝶的时候,忘乎所以的奔跑中,衣服往往被刺架钩住,一转身,便发现一树树非常繁茂的树莓,熟透地笑。一丛丛刺架上,一簇簇的果实,像举着几十把花束,在风中朝我们摇曳,舞动,微笑。从果蒂上摘下来看,刺莓就像倒扣在刺架上的一个个小盆,一盏盏红灯笼。

还有去山泉挑水的半路上,水塘子北岸的菜地边,都长着深茂的树莓,叶子上带着钩刺,春天开着一簇簇白色的小花,鲜有粉色的花瓣在绿叶丛中,小蜜蜂栖于花心,翩翩飞舞,专心采蜜。

在一些不长深草的旷野上,带有砂土的红土地里,梯田地的坎塄上,长着一丛丛草莓子。草莓子成熟后的形态,就像升级版的树莓,色泽上要比红色架莓浅些许,在阳光的映照下,红里透橙,像羞赧的少女,不欲言辞,又清新迷人。草莓子从不单独生长,有一苗莓子刺的地方,就孕一大片,炎炎骄阳下口渴难耐时,找到一片莓子地,弯下身,不用移步,一袋烟工夫就能摘一草帽,坐在树下吃半天。甜甜的滋味,顿解身心劳累。

父母在干完农活回家的半路上,总绕道到长满莓子的坡地上去,用饭碟状的荷包叶,或者用一枚梧桐叶,给我们摘回来一大包莓子。我们还没有放学回来的时候,那片绿叶子包着的莓子,就放在门墩上,放在我们推开柴门就能一眼看见的地方。暑假里,姐姐们去打猪草时,把上百个莓子穿在草棍儿上,编成莓子的项链,挂在脖颈上玩。

我们对树莓和草莓子的喜欢,来自小时候的幸福体验。而真正理解和认识这种植物,是我已经走到远方的城市后,在重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时,再次引发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殊不知,那满野满坡的莓子,就是鲁迅笔下那么神秘而诱人的覆盆子。

在我再一次读着“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多”这段话时,我仿若看到迅哥儿奔跑在碧绿的菜畦里,爬上高大的皂荚树,在何首乌蔓缠住脚腕的野坡上摘覆盆子的画面。

离乡多年,有时候仅凭写作来重归还乡的路程。我清楚地知道,在我的村庄里,晚我一辈的孩子们,已然没有人还愿意再爬上那高高的山梁,没有孩子还喜欢在那夏家湾的坡场上仰面朝天,看云,听风,打滚,摘果子,已再没有孩子会从周身是刺的荆藤上、会在叶片长满倒钩的莓子刺上去摘莓子。

在我们的小城,每到野草莓、樱桃、桑葚成熟的时节,郊区的农民就提着竹笼在街上售卖,攘攘街口,处处都是人头攒动、讨价还价的甜香味。人流拥挤的老街道,在春夏之交的时候,就变成了水果市场,没有哪座小城能像这座城市里的人一样,天一亮就吃上昨晚和清晨刚从草坡、树上摘来的野果子。太阳下的小城,因为这些甜蜜的果实,新鲜,干净,就连空气中也流动着清香。

在更繁华的都市里,水果店把覆盆子用草棍儿串成串,挂起来售卖。这好比《藤野先生》里写到的运往浙江、北京的白菜,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好比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美其名曰“龙舌兰”。在成县这个水土温润的地方,不论是哪一条溪流,哪一座山峦,哪一坡草场,处处都生长着树莓和草莓子。有很多的人通过网上开店,从大山里收购来这些新鲜的时令野果,再用冷链包装后从网上卖出去,卖到各大城市。农民们种的水果升值了,长在山里的野果子也能变成钱了。一个竹笼刚放在那儿,一会儿工夫就被抢购一空。

没有谁不被这个地方这个季节的新鲜打动。这让我这个乡下人从心底里感到有些扬眉吐气。什么时间,原始传统的农村成了城里人羡慕的孕育美食的厚土。

一个人对过去的生活铭记太多了,就会觉得路一直在往回走,西风独坐的院落,等着谁?檐角斜挂的蜘蛛网,等着谁?飘香的炊烟等着谁?熟透的野果等着谁?时间随风,带走少年的笑,带走大地上可以釆撷的那些珍味,所有的乡愁都已瓦解,唯独深山里的甜果,在世碌物变中坚持缓慢地生长。身边的朋友,昔日的伙伴同窗,都从小镇出发,不回头地朝远路上追赶,让果香的叠梦滋养他们。故乡这么温润,离乡和在离乡的人,他们最终都要跑回来,他们在看不见露水、炊烟和野果的城市,在内心的版图上,画下那座村庄,种出一片春华秋实的田园。

清明紫阳行

文/阎丽珠

清明紫阳行,收获颇丰。买了明前茶,外带村民所赠手工炒制明前茶;吃了名吃蒸盆子;还饱览了紫阳山水。

紫阳县位于陕南汉水之滨,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瑞,字平叔,号“紫阳真人”曾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

好山好水出好茶,因地处汉江上游,紫阳盛产富硒茶,早在唐代紫阳茶即为宫廷贡品,由于水土中硒含量丰富,茶叶中也累积了很多硒。而硒元素正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来紫阳前,我就打算买点明前茶带回,还在网上查了紫阳小吃,有油糍、桨巴馍、酥炕炕、还有大菜蒸盆子,我准备一一品尝。

坐火车到紫阳已是午夜时分。清晨早起,看汉江水平如镜,一艘小船驶过,船后人字形的涟漪渐渐扩散,于是平静被打破。我们直奔码头,准备坐船到河对岸去看仙人洞真人宫。码头有家不大的街头小吃店,买甜浆和油糍,油糍乍看像油饼,黄灿灿、油汪汪。买个尝尝,口感外酥瓤松软、清淡、不腻、入口即化,而且好吃不贵,一个才一元钱,连着吃了俩。油糍是用豆腐、面粉和成面糊子,然后舀一勺平铺在工具里下油锅炸,等飘上来就熟了,浇上些辣酱,红黄相间,色泽诱人的油糍就上桌了,甜浆是把白米下在豆浆里熬成,口感清甜,感觉这里的水似乎特别好。

仙人洞真人宫在河对岸,坐船过去几元钱。这里就是张平叔修炼之处。曾经屡屡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竟然确有其人,而正史也有记载。相传紫阳真人生活在北宋年间,遇道人点化入道,后云游至此,遂凿洞面壁,修炼内丹,并着有《悟真篇》等南派道教着作,在当时产生过巨大影响。现在这里香火很旺,游人也不少。

下午我们租船去了瓦房店,明清时期,瓦房店是陕南最重要的山货特产集散地,各地商家纷纷在此修建会馆。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山陕会馆(北五省会馆)和江西会馆局部。北五省会馆正在修葺,门紧闭,只能隔隙拍照。

一天奔波,饥肠辘辘,在街上寻找紫阳蒸盆子,找了好几家,都说这东西制作时间长,一般要预定。走到拐角一家饭店,老板娘说,她亲戚家的饭店,有蒸盆子卖,可以带我们过去,听后,大家一扫脸上阴云。

等蒸盆子上来一看,这菜卖相极好,实在的大号不锈钢盆,装得满满当当,面上是金鱼状的鸡蛋包,里面有土鸡、猪蹄、鱿鱼、青笋、木耳、莲藕、胡萝卜等等,青、绿、红、黑、白色泽鲜艳,十分诱人。这道菜口感清淡鲜香,特别是汤色清亮,味鲜美,且营养丰富,不愧是紫阳名菜。九个人又要了菜豆腐、魔芋片等几个当地菜,大块朵颐,风卷残云般盆空盘净。与老板闲聊,得知蒸盆子所用大块食材,上蒸笼要隔水蒸制6小时,由于制作时间长,所以,想吃一般得预定。他家餐馆在安康蒸盆子大赛中,曾获得过二等奖。意犹未尽的我们又预定了第二天的蒸盆子。

第二天,我们去看双桥镇,回返途中还看了高桥镇和廊桥。回到紫阳县城,又登上山头,去拍紫阳全貌,走到一处山里人家,坐下与他们闲聊,得知新茶刚下来,只见男主人捏一撮并不起眼的茶叶,泡上后,招呼我们品尝。主人说,茶是新茶,样子不好是因为自己喝,没有选茶,要是卖就要仔细挑选。茶上来了,只见汤色白中泛微绿,有淡淡清香,品一口,似有若无的清苦渐渐弥漫,温温软软,咽下,喉有微甘,一杯品完,顿觉神清气爽,好茶。我奇怪这七歪八扭的茶叶,竟是这等清香。问主家,说是他们这儿水好,用的是山里泉水。我好奇地尝了一口泉水。果然口感清甜,无任何异味。好茶须有好水泡,才堪称绝配。而紫阳很多村子,土地富含硒元素,流经泉水自然也成富硒水。主人招待很热情,看我们连连夸赞茶好,临走还送了一些新茶给我,作为回报我将从西安带去的牛肉干、果脯、豆腐干留给他们,算是城乡互换。

回西安前我们五人先去品尝预定的蒸盆子,竟然也吃个精光,晚上吃得太饱,大家一路溜达去茶叶店,买了和平村的新茶,当地人告知这才是正宗的富硒茶。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将这富硒水背回,只能用矿泉水泡茶,弥补些许遗憾。

清明紫阳行,踏青、品茗、观山、看水、吃美食。回到西安每每泡茶,就会想起汉江清流,还有至今难忘的紫阳蒸盆子。

种柠檬

文/查鸿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说喝柠檬水可以增强碱性体质,克服酸性体质带来的一些疾病。一时间,妻子拉着我要去买柠檬,从2块钱一个,买到最贵的10块钱一个。一口柠檬水喝下去,仿佛周身都在灌输碱性物质,神清气爽。

每次柠檬切开后,都小心地把籽取出来,放在一个地方风干,渐渐地籽越来越多。一个春日,妻听说柠檬籽可以种,当盆花养,她来了兴趣,找一些个头大且饱满的籽,用刀片削去包裹在籽外面的粘皮,放在温水里浸泡两天后,埋在一个大花盆里,精心呵护。工夫不负有心人,那柠檬茁壮成长,叶子绿得像打了蜡似的发亮,稚嫩得像婴儿的小手,周身没有一粒灰尘,那么生机勃勃地舒展着枝叶,形成了自己的一盆气候,十分惹人喜爱。

忽然有一天,我伫立在窗前,看着那些被抛弃在小盒子里的柠檬籽,顿生同情之心:和窗外已经生机盎然的柠檬树相比,它们曾经是同胞兄弟!思索片刻,我拿来一个刀片,学着妻子那样,削去籽壳外一层薄薄的粘皮,然后把它们放进温水里。妻子不解问:干嘛!我说:救命。妻子看着我的动作,没有做声,没有阻拦,似乎明白了我想要做的一切。两天后,我把它们放进一个大花盆里。

果然,有了水分、泥土、阳光,柠檬苗一个个从泥土里翻腾出来,像刚出生的婴儿一天一个样。苗子大了,要让它们分家了,我找来各式各样的瓶啊、罐啊、甚至茶叶桶,去乡间挖一包泥土,回来后立即分装,准备等它们长大了再送给亲朋好友去分享。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它们抽枝发芽、你追我赶地成长,我也乐在其中。渐渐地,我发现这些原本一样大小的苗子移栽后,因为分装在不同的盆子里长势不同,虽然是同样的泥土、水分、阳光。终于,我知道是因为与盆子有关,大盆子平台大营养足,根可以在里面自由伸展,小盆子却束缚了它。犹如人一样,同样的能量,放在不同的环境,所产生的效果明显不同。

看着这些小盆子里弱不禁风,似乎被风一吹都颤巍巍的柠檬树,我下决心去买了几个大盆子,在土里拌些营养土,把一直委屈在小盆子里的柠檬树换到大盆子,柠檬树似乎受到激励与感动,一个劲地拔高抽枝,在温暖阳光的催促下,很快赶上了先前一道下土的柠檬树,看着新长出的有孩子巴掌大翠绿的叶子,再看看附在根部依然没有落去的榆钱般大小老巴巴的叶子,我顿时心里踏实了许多。

柠檬树生长亦如此,我们有血有肉的人不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