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稻田的文章 / 稻田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稻田蛙鸣

文/王小洲

泉,在城门外五十米的大槐树下,清凉的泉水汩汩地流进小河,小河滋养着几百亩稻地。芒种前后,村民们开始精心收拾出一小块稻地,一畦一畦,撒下从几百里外换来的稻种,外围蓄上一圈清汪汪的泉水养着。割完麦子,稻秧长到了一拃高,绿油油的。村民们来不及缓口气,就开始插秧。下到水里的人们,凤凰点头般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一次插三四行,一会儿工夫,眼前就是一片稻秧。

不知何时,青蛙在稻丛间安了家,黄鳝、泥鳅、小鱼也来凑热闹,把稻地当成了伊甸园。白鹭、鹞子、麻雀和不知名的鸟儿,在稻田上空时而低飞,时而高翔,时而俯冲下去啄食小鱼、小虫。夜晚,蛙声一片。

稻子开花的夜晚,万千青蛙齐鸣,阵势宏伟。时而是战鼓阵阵,时而是万马齐鸣;时而如交响音乐会高亢激昂,时而似秦腔晚会荡气回肠。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进入梦乡了。燥热难耐的三暑天,蛙鸣就不那么动听了。天热得睡不着,蛙鸣更增添了莫名的烦躁,不让人享有片刻的清静。青蛙依旧十分没眼色,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地唱着……

随着村子的扩张、扩建,小河被填,稻地变成了旱地,再也不栽稻子了,再也闻不到稻花香了,稻田蛙鸣成为一种永久的记忆。

世上许多事物都是这样,拥有时一点也不在意,似乎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价值。一旦失去,才懂得珍惜。稻田的蛙鸣还能听到吗?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我期盼答案。

最美是家乡

文/王明瑞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是《增广贤言》上的话,它正好可以用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感情。我的家乡,在蓝田县辋峪河畔,竹篑寺山前面,一个叫榆林川的地方。那里自然景色秀美,民风朴实淳厚,充满了人间真情和生活情趣。

我小的时候,房前村边,水渠纵横,到处是稻田。绿的稻秧,黄的稻穗,清冽甘甜的流水,似诗如画,美不胜收,一派“江南”风光。对孩子们来说,最大的快乐是上树采果,下河捉鱼、冲浪(漂流)、打江水(游泳),在水边沙滩上,堆沙塔、修沙渠。榆钱、槐花、桑葚、桃、杏,还有鱼、螃蟹、黄鳝等都是小伙伴们的“猎物”,真是好吃又好玩。

村子东边,是着名的王顺山,西边是白鹿原,辋峪河水从村子的旁边流过,清亮清亮的。据说老早以前,河水又深又宽,尤其是到了雨季的时候,隔水相望,一片汪洋。从现存随处可见且仍然清晰的古河道痕迹中,可以想象出当时的壮观景象。

过去,家乡水肥草美,树多林密,庄稼、树林和芦苇,广泛地散布着。俗话说无木不成林,在家乡则是无林不成村。放眼望去,是一片一片的树林和田地。走近了,才能看见树林中的屋舍。水养树,树护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整个村子处在大树的环绕之中,即使盛夏,也不觉得热。家乡人爱树、栽树、护树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家乡出产上等的好大米。逢年过事,招待宾客,大家都喜欢吃米饭。稻花香里说丰年,香喷喷的米饭和米酒,让人馋,让人醉。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包粽子吃,送亲友,待宾客。这一送一待,体现了乡亲们那份浓浓的乡情。

“爸,你回来啦。”“娘,你忙着呢。”“婶,咱赶集走。”“哥,你去地里呀。”……这些称呼,并非都是家人之间的,而是一个村或者邻村的。在家乡,人们见面了,都要相互打声招呼,尤其是晚辈见了长辈,更要主动。即使是平辈,也要按照年龄大小,称呼对方。这是规矩,也是感情的表达。见了面,不称呼,是不懂礼貌的表现。类似的村风乡俗,如同和煦春风,让人感到十分温暖祥和。

特别值得记忆的是家乡人还比较乐善好施。记得有一年插秧时节,我家的秧苗不够了,需要再补一些,才能把稻田栽满。那时,人们的日子都过得比较紧,秧苗也都是自用自育,有多少稻田,育多少秧苗,怕浪费,不多育。邻村有个大哥,叫范维盾,他慷慨相助,对我母亲说:“婶,到我地里拔。你用多少,拔多少,不用管我,我有的是办法。”

在家乡,被称为“人生三件大事”的立木盖房、娶媳嫁女和抬埋老人,是最能体现这种互相协助精神的,谁家有事,全村人都自动出来伸手相助,大家分享事主喜悦,也分担忧愁。

如今,虽然我离开家乡30多年了,但和家乡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因为那里有我的家,有我的亲人。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人,更希望家乡的那些文明美好的风俗村风,无论世风怎么变化,仍然能世代传承下去。

谷花鱼香

文/李建华

“春里棠梨花,夏秋谷花鱼。”稻田泛黄、谷穗飘香的季节,正是谷花鱼上桌的时节。谷花鱼其实就是鲤鱼和鲫鱼,由于生长在水田中,以稻花为食而得名。

家乡地处云贵高原,小坝子水土肥美,坝子里大小河流、沟渠纵横,稻田密布,正适宜放养谷花鱼。记得小时候每到谷子泛黄、稻田排水时节,正是我们小孩子最为高兴的时候:先挖开水口支好竹筛,然后慢慢分开稻丛,用脚在田里由外向里踩出排水沟,等田水流过一阵以后,鱼儿也就渐显出来了,有的呆傻,顺水直接游到了竹筛里,蹦来跳去,无路可逃;有的机灵,游到了水口边,发现情形不对,又折头顺沟游回去;有的狡猾,来到水口边,又游进稻谷根旁躲藏。待水流将尽时,大多数的鱼儿已经在小桶里面了,为数不多躲藏在稻谷丛中的也被下田捉拿殆尽了。

于是整个村庄便弥漫着谷花鱼的香味,香油炸出的谷花鱼,透出微黄,一看就令人垂涎三尺。一口咬下去,香香的、脆脆的、酥酥的、嫩嫩的、甜甜的,说不出的鲜美。鱼骨,脆脆的;鱼刺,软软的,连骨带刺嚼碎,根本不用担心被鱼刺戳了喉咙。

这就是最纯粹的谷花鱼!但近二十年来,螳螂川水渐渐变小、变黑,沟渠里也难觅鱼儿的踪迹,稻田里早已没有了谷花鱼。只有在泉水充足的村庄,才有一些人家放养。

为弘扬家乡富民谷花鱼的传统,近几年,农科部门免费提供育苗,鼓励村民科学养殖谷花鱼。在稻田里开出长两三米,宽、深五十厘米的鱼沟,秧苗转绿以后放养育苗。鱼沟天热时供鱼儿憩息,干旱时让鱼儿生存。鱼儿不仅吃稻花,也吃蚊蝇幼虫,适当投喂米糠、麦麸,不喂饲料。谷花鱼的养殖,使稻田减少了病虫害,粪便还成为稻谷的肥料,从而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促成了稻谷和鱼的生态、环保。而且由于鱼苗大小匀净,饲养两三个月基本都有手掌长。因此,几年来,谷花鱼又成了富民美食的新宠。吃惯了速生的四川鱼、广西鱼的吃货们,一到稻谷低头,就垂涎欲滴地打听“哪家养了谷花鱼,稻田要控水了吗”,然后就伸长鼻子嗅着香味而去……

又是一年秋风起,又到了吃谷花鱼的季节,富民的山村又是一片欢声笑语,阵阵的鱼香和稻香融在了一起,这才是真正的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