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小江的文章 / 小江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凭什么

文/徐如涛

前不久,老婆盘下一家餐馆。虽然位置稍偏,但环境优雅,菜品很有特色,价位也适中,因此生意很好。我跟单位的同事通报后,大家也乐意去就餐。月底盘账,除去各项开支,净赚一万多元。

我特意挑个时间宴请同事们, 感谢大家的捧场。当得知餐馆月赢利过万时,大家都连声向我祝贺,觥筹交错,大家都尽兴方休。

可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同事们再也没有光顾老婆的餐馆,让我颇感疑惑。这天中午,同事小江面色酡红地来上班,一看就知道刚在外面喝了酒。小江不好意思地说:“中午小路请客,听说他有一个亲戚也在开餐馆,就没有去嫂子那里,下次我请客一定去。”我笑笑并未在意,到楼上交资料去了,恰好在楼道口碰见红光满面的小路。小路赶忙解释:“中午小江请客,听说他一个亲戚也在开餐馆,就没有去嫂子那里,下次我请客一定叨扰!”

交完资料回办公室,门虚掩着,小路埋怨道:“我说是你请客,你却说是我请客,这下穿帮了!”小江道:“穿帮怎么了?咱们一个月才挣两千多元,他一个小餐馆却净赚一万多,我们爱上哪吃上哪吃,凭什么让他赚钱?”

我站在门口,进退两难。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爱人

文/黄敏

不顾亲人反对,坚持和小江结婚

我和丈夫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的,第一天见到小江觉得他很有才华,虽然他外表并不出众,但我还是对他芳心暗许。那时候的我压根就没想到我们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刚开始的时候我父母都不同意我和小江一起交往,因为他们觉得小江家境不好,可谓是一贫如洗,他们怕我嫁过去以后吃苦。可我坚持要跟小江来往,我坚信他一定会对我好,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过上好日子。

慢慢地,我和小江交往也快一年了。小江的父母一直催促我们结婚。当时我觉得他的父母对我也挺好的,并开始和父母商量我们的婚事。我的父母看到我态度坚决便默许了我们的婚事。2013年冬天,我们喜结连理。

好景不长,婚后生活大变样

结婚没多久,小江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都说男人婚前一个样,婚后一个样,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小江的变化会如此之大。小江每天不是和朋友在外喝酒玩乐就是泡在网吧打游戏,一天很少在家里待,有时候我做好饭菜给他打电话他都不回来吃,慢慢地,我便不再做饭了,做了他也不会回来吃。此刻,我才开始慢慢后悔当初没有听父母的话,可我肚子里已经有了3个月的身孕。

为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我一直忍受着小江所有的坏脾气,心想他或许能看在孩子的份上会有所转变。眼看肚子一天天大了,就在我快要临盆的那个晚上,小江都还在和他的同学一起喝酒打牌,那天凌晨2点多的时候,我感觉身体有些不对劲,便给小江打电话,可小江一直都不接电话,这让我伤心到极点。没办法,我只有自己慢慢爬起来打车去医院,第二天小江才到医院看我和孩子。

孩子出世,有所改变但维持没多久

孩子刚出世的那段时间小江有很大改变,每天晚上都会起来帮忙带孩子,孩子哭了他也会帮着哄孩子睡觉,可日子一长,又被打回了原形。

3年过去了,小江和我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小江在乡政府上班,为方便照顾孩子,我则选择在城里工作,我们团聚的时间就只有周末。我不管他上班期间跟谁一起喝酒玩乐,我也管不了那么多,我只要他周末多陪陪我和孩子。可是,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小江都不能满足。周末小江也是照样很晚回家,一回家就开始打游戏,从来不会主动帮我做家务。

如今,我已经和小江分开住,我不知道这段婚姻我还能坚持多久,可看着年幼的孩子,我又不得不忍受着这一切。

宁静无价

文/黎戈

当房价越来越高,城市寸土寸金的时候,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选择了离开闹市,回归田园的生活。比如有个网友叫小Y,她是自由职业者,给媒体撰稿及拍图,她在乡下有个农居。一是因为自己的喜好,二也是想给孩子一个接近自然的童年。她平时常带着孩子四处旅行,采风,收集创作素材。节假日约了两家老人一起去乡下。常常看她晒自己园子里的植物——快要成熟的南瓜和豆角。看她每天采摘新鲜的果实给孩子做饭,心生艳羡。在物欲喧嚣的今日,能够远离人际摩擦,利益纷争,这样的绿色生活,令人心向往之。

我有个朋友小C,是在山区经营茶叶生意的,平时收茶,炒茶,卖茶,闲时则去相熟的寺庙找老僧人聊天,晚上翻翻古书,试试新茶,“茶烟轻扬落花风,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古诗词里才有的唯美意境,对她,是日常生活。

这种田园生活,远观固然有诗情及美感,但当它与现实接轨的时候,会有操作层面上的麻烦么?水电煤气,孩子受教育,人身安全等等,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毕竟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当代文明人。

就此我去问了我的朋友小江,她生性热爱自由,先是去了深圳,不习惯,辗转到了云南。在她的影集里,全是大理的朝霞、流云、花开,院墙上不惧人的小狗,孩子红彤彤的小脸。她要让孩子在大理长大,常常背着她上山。孩子的眼眸里,是和城市小孩完全不一样的,近乎小动物的憨拙。

我想起我的小女儿,她只有五岁半,每天早出晚归地上幼儿园,课后还有幼小衔接的作业,为了入小学做必要的准备,周六得上一次兴趣班。我不忍心加重孩子的负担,但个体对抗教育体制是无力的,只能配合。我不由想起小江,她这样地把孩子几乎是放养在大自然里,不怕将来接轨困难,贻误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么?

小江告诉我,在大自然里走得多了,就无法习惯大城市里的生活,空气、环境、交通、消费、人际……各方面都不适应。之前本来想待在拉萨,后来生了孩子,就来到大理,这里相对西藏而言更温和,无论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更适合孩子成长。孩子在这里生活首先是对身体健康更好,户外活动空间大,上山下海都方便,每天都可以看蓝天白云和星星……其次相对大城市而言,这里的民风较为淳朴,社会关系简单,孩子也不会那么早熟。

小江喜欢的一段话也许是答案“对于人生,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建造或耕耘。建造者会发现自己被困在亲手筑成的围墙里。选择耕耘者则要经受暴风雨的洗礼,应对季节的变换,几乎从不歇息。这些离开城市,不愿意自己的一生变成房奴苦役史的朋友,他们体验世界的方式,就是耕耘,融入,感受万物枯荣自守,生死无言的寂静,在这个过程中回味生命的涨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