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行为的文章 / 行为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朋友是一辈子的事

文/秩名

越是熟的朋友,对话就越粗鲁;

越是熟的朋友,行为就越猥琐;

越是熟的朋友,开玩笑就越不计较;

越是熟的朋友,你出来玩就越是要管你;

越是熟的朋友,见面少了就越思念;

越是熟的朋友,你一有错他就越毫不留面地骂你;

越是熟的朋友,不开心时他想起的第一个人就越是你。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在我面前伪装;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在我面前逞强;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背叛我;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做对不起我的事;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向我开口;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在你寂寞的时候怕打扰我而一个人伤心;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对我说:我害怕有一天你会离开;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对我说不正当的话;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一个人喝闷酒;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泣;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说一些要轻生的念头;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觉得没人在乎你;

如果是朋友、请不要做一些傻事;

如果是朋友、请相信,我会记住你。

在我面前、你没有伪装的必要、没有逞强的需要。

朋友是一辈子的事。

不管什么时候,你感到难受,不要一个人去承受,请你相信我、我陪你!

在你需要帮助或想找人倾诉的时候,找我、我帮你!

在你想哭的时候、找我,我给你肩膀!

在你不爽想喝酒的时候、找我,我陪你耍酒疯!

在半夜寂寞的时候、找我,我陪你说话!

在你觉得没人相信的时候、找我,告诉我、我信你

人生岂能尽如人意

文/錵落醉紅顏

理不清头绪,一句话,一个行为,惹怒的是一段感情的信任。

工作不是很顺,期待早日脱离这种环境,装着每天开开心心,却有太多的烦忧积压在内心里,想好好的保存一段感情,却也得不到安心。平平常常是我期待的生活,可是连拿起的手机都会滑落,摔得四分五裂。

感情是什么?我以为是相处后的决裂或依赖,没曾想还包含一层试探,好好地生活要拿来比较。一层一层,我自认为问心无愧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事实却是生活的手段很多,没有什么顶天立地,需要的是不可原谅的虚伪和算计。

我对别人说,不求荣华富贵,但求问心无愧。

生活是艰辛的,也或许是因为考虑的太多,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有什么会是亘古不变的?又有什么值得在意?可是,你所需要的,所想的,终究在生活中,很多很多,拥有着你难于预料的附属品。

我可以为了这份工作,忍气吞声,心想总有拨开云月见天日的时候。

规规矩矩做事,安安分分做人,可是,你触犯的底线是我不能容忍的,所以我不怕你心虚,有人说,知道事情有无价值就是一种勇敢。所以,我想我和领导反目,我不困惑,我知道这是值得的,他侵犯我的底线,我就有勇气去反抗,为的不是钱财,是一口怨气。

或许年轻,或许不知天高地厚,但是,这是我要的青春,不能掌控在你一个庸人手里,我想我值得。

还有一句话,我认定的人,是一生的,道不同,可以老死不相往来,志同道合的,想尽一切办法和你好,时间和联络不是唯一的度量单位。

天有不测风云,电灯熄灭,似乎一切都意味着前途无光。

感情,家庭,工作,生活岂能尽如人意?

地铁怪象

文/陈玲

岁末年初,“凤爪女”“红”了。这位小提琴老师,在地铁上边啃鸡爪边扔骨头,乘客指责,反遭其口出恶言。“凤爪女”的凌厉气势尚未消散,又来了一位“洗鱼大妈”,迅速吸引公众眼球。这位大妈在地铁公厕里洗鱼,被保洁员劝阻后才不舍装袋。还是在地铁,开通不久的南昌一号线,小孩横躺座椅,扶杆变单杠,家长抱着娃直接往垃圾箱里大小便;而这两天,在地铁里嗑瓜子吐瓜子皮的“广州瓜子男”又在网上引起热议。从“凤爪女”到“洗鱼大妈”再到“瓜子男”,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知道什么是尴尬,不尊重他人也不自重,缺乏敬畏感。地铁是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公共场所,其间种种“怪象”,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众文明的失范、尴尬感的缺失。

其实,生活中令人尴尬的“无畏”行为可谓比比皆是。电梯里,站人对面,鼻息几可相闻,目光灼灼逼人;饭桌上,吧唧吧唧狼吞虎咽,还不时用筷子在碗盘中“四处打探”;高铁上,任凭自家“熊孩子”时而猛踹前座椅背,时而高声话痨“十万个为什么”;初次见面,毫不见外向人打听月入多少、房子几套;堵车时分,眼看前面车辆也无计可施,照样将喇叭按得山响;公共场合大声煲电话粥,周围听众默默被迫了解其家庭自然情况……不知尴尬,举止自若,浑然不觉自己给别人和周遭环境带来的困扰。这样的人在出境出国时,“旁若无人”的行为会显得格外刺眼,时常闹出笑话,损害个人形象又伤害国家形象。

知尴尬是一种教养,是对他人的尊重。有无尴尬感,在很多国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一项统计显示,英国人平均每天要为忘记人名、难看的汗渍等细节脸红四次,尴尬感特强,号称“尴尬帝国”;在美国,排队上洗手间时,人们是站在大门口,而非“小单间”门口;日本的地铁上,接听手机是一件很难堪的事,通常会先挂掉再回短信,告诉对方在地铁上,稍后回电。

培养尴尬感,重要的是提高社会公众对不文明言行的敏感度。打小就“缺课”,成年了也没得到系统“补课”,不知何为尴尬,自然缺乏对文明的敏感度。提高敏感度,就是要让公众从细微处入手,知晓何为尴尬事,从距离、音量、行为、语言、形象、习俗等各方面明晓规范、得当把握。

营造“尴尬文化”氛围,强化教育、提高认知不可或缺,让社会舆论对不知尴尬的人的行为形成强大压力也很重要。地铁风波后,“凤爪女”反被某企业邀请到年会上去表演。企业这样借机炒作的不当做法,是对不良现象的助长。对于不知尴尬的人,舆论应当是一片“差评”和“嘘声”,这利于公众尴尬敏感度的提高。在一些国家,令人尴尬的不当行为甚至会受到法律制裁。比如在美国,高速公路旁随意停车“方便”,将被传唤出庭;把电池等有害垃圾随意乱扔,严重的会被判入狱。

“尴尬感”是社会文明的晴雨表,每个人多一点“尴尬感”,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份优雅、多一份尊重,社会就会多一份文明、多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