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正确的文章 / 正确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服老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

文/李邦清

我刚过完70岁大寿,孩子们总是劝我凡事要小心,做事不能快,要稳。但我并不愿服老。可事实证明人是不能不服老的。上高中时,引体向上我能拉20多次;100米跑12秒多一点;跳远能跳3.9米;跳高能跳1.5米。可现在拖着笨重的身躯,引体向上1次也拉不上去了;100米几乎是走完的,还累得喘不过气儿来;跳远、跳高就不用提了,干脆就跳不起来。伙伴老王,年轻时不但力大如牛,而且擅长爬树,扳香椿毫不费劲,轻而易举。因而今老王虽70岁有余,亦不服老。今春,他小孙子想吃榆钱儿,正好院子里有棵榆树,老王跃跃欲试,搬来梯子,靠在榆树上就往上攀,结果腿打颤,心里发慌,终不敢爬。若此,不服老行吗?

生老是自然规律,是生的轮回,是凡夫俗子们无法抗拒。平民百姓抗拒不了,就是大人物也抵挡不住。1968年,81岁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非佩戴国剑参加国会典礼不行。国剑非常笨重,按规定,佩戴人员必须带着它从皇家画廊走到上议院。女王讲话时,必须把剑举起来,不能有丝毫晃动。这套动作下来,年轻力壮者也够呛了。老元帅不听劝告,结果不但举着的剑晃动起来,而且身躯也晃动起来,他最终退出了会场。

伟人、英雄在一定范围内,他们或许能抗拒一切,但他们唯一战胜不了的就是那无情的岁月。可现实生活中,看看周围的有些老人,就像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那样,不听劝告,不服老。他们喜欢戴“老骥伏枥”的高帽子,唱“宝刀不老”的高调子,图的啥?就是生怕人家看不着自己,被人遗忘了,才不识时务显示自己。若此重利忧名,实是不自量力,没有自知之明。

人老了,应该从心里接受,外在接纳,保持理智的头脑,给自己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物欲,淡泊名利,做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努力使自己进入安详、平和、宁静、泰然之境界。所以说,服老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物也有尊严

文/林少华

年纪不饶人。如今坐飞机,很少自己提旅行箱上上下下,而大多托运了事。这样,下了飞机,就要直奔U形或S形传送带那里等取行李,期待的心情大约仅次于当年在电影院等女朋友。但行李当然不同于女朋友,不会打扮得像模像样款款然施施然而来。喏,来了,但见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旅行箱在传送带上横躺竖卧人仰马翻,即使贴以高脚葡萄酒杯易碎标签也往往四脚朝天!幸运的,几道擦伤刮痕;倒霉的,提手不翼而飞。说夸张些,行李传送带俨然洪水过后的小镇街道或全线崩溃的海滨战场,抑或是散伙前的夫妻大战进行中的起居室场景。我暗自思忖,这活计既不是高科技又不是文学翻译,只要稍有一点责任心即可做好。为什么做不好?须知,不光人,物是不是也有尊严?我多么希望行李以保持尊严的姿势有模有样缓缓地移到自己跟前啊!

也许你说,人有尊严谁都晓得,物难道也有尊严?物的尊严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物的尊严就是其正确的存在状态。如上面说的旅行箱,它的正确存在状态是趴着或脚轮朝下立着,而决不会像懒猫晒太阳那样忽然来个侧滚翻或亮出肚皮。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散文,作者说他看见一棵拔掉的枯树被靠墙倒置,赶紧走过去矫正,使之树根朝下、树梢朝上,理由是为了树的尊严,即为了使树保持生前的正确存在状态。不知是不是受此暗示的关系——或者莫如说加重了我原本就有的某种心理倾向更为合适——即使花钱住宾馆,我也很注意“矫正”。例如墙上的画如果挂歪了,床头灯和台灯如果脖子歪了——偏巧,我住过的宾馆包括五星级宾馆,画大多挂歪,灯脖子也大多不正——我就非想方设法把它矫正过来不可,否则心里就不安宁。不是灯下看稿走神,就是躺下久久合不上眼。盖因物的不正确的存在状态使得我觉得自己存在于状态不正确的环境中。进一步说,在物有失尊严的环境中,人也似乎很难保持应有的尊严。换个说法,在某种情况下,人的尊严有赖于物的尊严,因此,当我偶尔听宾馆服务员抱怨说一位客人居然用毛巾擦皮鞋的时候,我不禁愕然: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物呢?毛巾的正确存在状态是擦手擦脸而绝非擦鞋。这位损害物的尊严的客人,哪怕皮鞋擦得再亮,尊严感怕也无从谈起——在年轻女服务员鄙夷的目光中走出宾馆房间如果还能觉得有尊严,那可真无可救药了。同样,一个以正确状态把旅行箱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装卸工,一个气急败坏似的野蛮装卸的装卸工,你说哪一个更能从中体味工作的尊严感、人的尊严感?何况这里边还有对物的主人即旅行箱持有者的尊重或对其尊严的体察!

对待物的态度,实质上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换言之,物的状态是人的心态的物化。由物构成的环境若没有尊严感,人的尊严也很难实现和保全。尤其在当下这个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是不是更应对物保持一分谦恭与怜惜之情?

一个人与世界

文/蔡莉

我在于丹的《〈论语〉感悟》里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哲学家,他每天都在思考人跟世界之间的关系。一次,他要做一个主题演讲,他很困扰,不知道怎么来把这个关系理顺。他准备演讲稿的时候,他的几岁的儿子不停地捣乱。

为了安抚孩子,随手翻杂志。忽然翻到杂志的封底是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地图,就顺手把这一页撕下来,撕成很多的碎片扔在地上,跟孩子说,你现在把这张图画给拼上,能拼好就给你奖赏。他给了孩子一卷胶布。他想,这么大点的小孩子,这个图够拼两个钟头的,这回可以安静了。

结果,不久孩子拎着拼好的地图来了,说,爸爸,我把它拼好了。他很吃惊,果然拼对了。这孩子没有地理概念,他问孩子怎么完成的。

孩子笑嘻嘻地把那个地图翻过来给他看,说:“爸爸,我发现这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是按照这个人的头拼的。我想这个人如果是正确的,那么那个世界大概也就正确了。”哲学家恍然大悟,他马上知道了第二天演讲的主题:一个人正确了,他的世界大概也就正确了。

“一个人正确了,他的世界大概也就正确了。”这就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吧?人生的正确与错误就是一线之隔,人生的快乐与痛苦就是一念之差,立足现有的环境,不怨天尤人,调整好自己的坐标,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宽自己的空间,或许我们的境地会截然不同的。

最灿烂的笑容并不是挂在亿万富翁的脸上,最开心的事不一定是功成与名就。身份、财富可以给你带来一段时间的快乐,但不会给你带来永久持续的开心和喜悦,真正给自己带来恒久幸福和喜悦的是一颗容易满足的心,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永远不向命运低头的心。

如果不能有锦衣玉食,那么就享受粗茶淡饭带来的健康和满足,如果不能驾名车,那么骑个自行车也比较方便实用,还能锻炼身体又安全……不要观望和犹豫,找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必在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自己的主动权在于自己,大胆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接受自己所处环境的艰难,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平凡与渺小,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现有的条件下认真地构画出一片绚丽的天空。

“一个人正确了,他的世界大概也就正确了。”它不仅是一种启迪,更是一个标尺,让我们都正确对待人生,这样我们的人生的这条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亮。